s 阅读页

陇上学人书家韩定山

  在我们梳理陇上书法家的时候,是不应该忘记陇上一位颇有实力和声名的学人、书家韩定山的。其理由有二:

  一、当年甘肃省省长的邓宝珊先生曾经对韩定山先生说:“陇上道德文章除鸿汀外,就你老一人而已。”鸿汀,指方志学家张维,字鸿汀。

  二、2005年秋,当韩定山先生的后人拿着基本编辑完成的《韩定山墨迹》书稿去上海联系付梓印刷事宜时,现任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刘一闻见到那一册工稳秀丽的书法手稿后,大为震惊,说:“当代大家也。”

  根据以上两个事例说明,韩定山先生并不是以专业的书法家立身成名,但他的道德文章与他的卓而不凡的书法一起,迈上了一个少有人能企及的艺术高地。

  韩定山(1893—1965)原名瑞麟,字定山,号苏民、炳烛翁、耕天山农等。他出生于书香世家,陇南人氏,为陇上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他古文学根底深厚,知识渊博,才思敏捷,文笔清新,擅长文史、方志和诗词,著作甚丰,声望甚高,名噪陇右。其书法遒劲秀美、稳重大气,有兰亭之遗风。

  1901年,韩定山先生徒步从文县走到兰州,考入“求古书院简易师范学堂”。翌年,师范学堂改名为“存古学堂”。1912年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加入同盟会。1915年全国考试选拔人材,实施考试制度。他在天水参加渭川道试,名列榜首。1921年他从军,在凉州镇守使分统部作书记官、二团中校团副,驻防永登8年,并给团长马纬丞作家庭教师。结识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潜夫,通过陈,阅读《新青年》以及创造社、太阳社的刊物,产生对新文学的爱好。1928年调任甘肃省财政厅秘书,旋调任冯部29师书记处主任,又调任12军军部秘书长。时感于军阀混战人民遭殃,厌倦军旅生涯,旋归故里。1936年任文县教育局局长。1946年被省立师范聘为国文专任教员兼导师。1947年留任兰大,在法律系教授国文。l953年被聘为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兼省馆秘书,负责馆内往来公文函件和行政事务。先生时常衣履朴素,躬自操作,生活艰苦,唯于工作,则极认真,任劳任怨,颇得好评。在文史馆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撰写年终总结及其他文稿,具体负责组织馆员政治、业务学习。将馆员所写原始素材、片断记述,逐件逐项地进行史实订正、分门别类、归纳编排、文字润色,使之贯通成文。经审阅定稿后,他又一笔不苟地将数十种资料以毛笔正楷书写,所写书稿积厚有数米之高。先生年近七旬时仍任文史研究馆的工作,兼理馆内事务,又整日伏案疾书,呕心沥血,任劳任怨,废寝忘食,无私奉献,得到全体馆员的赞誉。

  1956年,邓宝珊省长邀先生同车前往文县参加公路通车典礼并致词。当年,他将家藏全部图书一万部悉数捐给国家,得到省长邓宝珊嘉奖。受甘肃省卫生厅厅长柯与参之邀,给甘肃中医学校讲授国文。1958年后,编著《陇右近代诗钞》、《毛泽东诗词三十七首注释》。后赴敦煌文史考查,著有《河西杂咏》、《麦积山游记》诗文稿。

  今观韩定山先生遗存的大量文稿,其书作浓郁的文人书风扑面而来。

  先生热爱教育事业,平易近人,诲人不倦,奖掖后进。有上门求教者,总是热心接待,令来者满意而去,从不以疲倦、年高而拒之。先生说:对教师这个职业有天生的爱好。在军队、仕途虽有太多的机会,但被先生一一放弃,而致力于教育,追求进步,从不懈怠,晚年以炳烛翁自勉之。先生书法从欧字入门,日日临帖,终生不辍,吸取各家所长,终形成典雅、秀美一路的学者型书体。功力扎实,笔力遒劲,结构严谨,形体飘逸秀美,行书直追赵松雪。先生百万字的诗稿、文稿一丝不苟,仔细观来赏心悦目,竟无一衰笔,显露出典型的学者书风,很多书法家看了之后,直呼堪称一流,真古人也。他书法方面的成功,来源于他全方位的文化积累与人格修养。惟如此,他的知识深度才可能通过书法的载体表现得那么尽善尽美。他的书法作品在人们的视野里,阐释着先生经历的生活环境、文化生活及都市生活带给人们的不同心情。在他琳琅满目的书法艺术作品中,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时代变迁的风貌和精神,也能体悟出艺术家的生活伴随着的种种情感,同时这种情感又渗透着一定的思想和哲学。在艺术创作中这种情感也必然会从作品中反映出来,使观者通过作品体验到这种情感的波折,感受到人生的哲理和生命的力量。

  韩定山先生的一生是教书育人的一生,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自己对教书有天生的爱好”,“笔耕墨耨自年年”。他终生与笔为伴,与砚为友,留下了大量文稿、诗稿和书法墨迹。其书法从欧阳询入,崇尚“二王”。所临法帖有数十种之多,故能深得神髓,形成典雅的学者书风。先生精于用笔,他的字结构精当,点画分明,方圆均备,清雅秀美中有劲健之姿。尤其是行书,参差有趣,顾盼有情,寓刚劲于圆熟之中,既遒劲又飘逸。此墨迹既是韩氏书法佳品,同时也是研究陇右文化的珍贵资料。在长期伴随他生活的端砚上他曾留下砚铭:“早岁疲牛苦著鞭,笔耕墨耨自年年。老来喜遇东风暖,再趁阳和种石田。”这也是先生一生的写照。

  韩定山先生著作计有《长春楼诗草》、《长春楼文存》、《长春楼藏书目录》、《长春楼读书录》、《阴平国考》、《文县耆旧传》、《修志私议》、《彷徨集》、《更生集》、《麦积山记游》、《兰州市名胜古迹概述》、《甘肃历史自然灾害录》数十种等,现已整理,备待刊行。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路志霄先生评曰:“定山诗、古文辞皆其所擅。为文笔致清新,曲折如意,而熔铸古今,机杼自出,因能坛坫独高,名噪陇右。而其诗尤具特色,大抵情真意挚,节奏自然,纯从心坎中流出。或追溯往事,长言咏叹,情状历历,恍若在目。或感触时事,嘲讽间陈,歌泣并作,极尽诛伐之能事。所谓温峤燃犀,百怪毕形,俨然史笔也。至其游戏笔墨,亦复渊雅逸放,波浪动荡,莫测其极。盖胸中储万卷书,供厥驱遣,自非播弄空文者所能望见也。”

  他古文根底深厚,知识渊博,才思敏捷,文笔清新,擅长文史、方志和诗词,著述甚丰,声望甚高,名噪陇右。甘肃诗词学会会长、诗人袁第锐评价其诗曰:“意境超脱,若绝俗尘,吾以为可与白香山、杜少陵作并传。”他又在为新近出版的《韩定山墨迹》作的序文中说:“先生绝句清新可喜。读之极饶韵味。如其《长安游雁塔寺》云:(其一)长安道上骋征鞍,十丈红尘兴未阑。我少宦情来雁塔,也从绝顶望终南。(其二)碑碣林林尔许稠,题名未必便千秋。南华物论随时变,漫诩人间第一流。诗句飘逸铿锵,颇富唐人韵味。其二意境超脱,若绝俗情。“题名未必便千秋”之句,尤足令人深思。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