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后记

  能向读者朋友奉献这本拙作,颇感欣慰,同时也有一份沉甸甸的压力,不知能否得到读者的认可。

  接到“兰州农耕文化”这一选题,是在2005年8月底。当时的脑子一片空白,毕竟自己对兰州农业了解甚少,感觉农耕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干巴巴的没什么具体事物可写,更别说下笔千言,妙笔生花了。再加上交稿时间紧迫,心里更加没底。多亏兰州市文艺创作研究中心荣耀光主任的耐心启发和点拨,才逐渐打消了心中的顾虑。接下来,便一头扎入书海资料堆,或奔走于专家学者之间,或亲临农家田园请教考证……渐渐地,有关兰州农业的点点滴滴开始在脑海里涌现。

  兰州大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农耕区,这里是黄河从“少女”走向“成熟”时的杰作。黄河两岸的河谷和盆地,正是最早养育兰州人的地方,因而也成为兰州农耕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但是,这些农耕文化的创造者大都不能执笔写下自己辉煌的历史,留给后世的极小部分也只是文人墨客或达官政客的“声音”,绝大多数“真实的农耕文化”却湮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正因为如此,有关兰州农耕文化的史料就显得尤为稀少珍贵。对此,笔者本着史料多就详写,史料少就少写的“存真求实”原则,因而,尽管作者尽力通俗化、文学化,但本书仍然难免有生硬之嫌。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书籍、报刊和其他资料,主要参考书目已经列出。但大量的幕后资料却没能一一列出,许多作者为本书增色不少。倘若没有他们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要在短时期内完成此书的撰写任务,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将这本小书称为集体劳动的结晶,决不是笔者故作客套。为此,特向这些幕后英雄们表示歉意,并致以诚挚的感谢。本书图片主要由王文元、马军提供,另选用了部分资料图片,特此感谢。

  本书的顺利出版,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兰州市文化出版局、兰州市文艺创作研究中心、兰州市旅游局、兰州市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档案馆、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市农牧局、甘肃人民出版社等部门的领导专家和工作人员曾给予作者无私的帮助,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尽管笔者对本书付出了很多心血,终因才浅识薄,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缺点错误更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