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节 南河道,老兰州最爱做梦的地方

  “今日南河,重开宏篇,美景难收。南河重开,十里水注,使粼粼清流,和着喜泪,流进市民心头。

  “南河之首,万人空巷,笑看滩渚,乐在金秋?老翁含泪说古今,披彩挂红握桥头。清流两岸,攒动人头;家具超市,游人奔走。古渡水车,巍然绿畴;农田菜圃,在河之洲。蓝天白云映其间,阵阵笑语逐波流,居民畅心,路人凝眸。南北失常多整洁,大街通衢生意稠。活水描锦绣,金风拂垂柳,十里大变化,笑脸出户牖。大雁正是回巢时,临水亲水不再走,金城又添南河秀。鑫报首倡,开通南河。金钟既叩,满城颔首,领导当先,民众挽袖。上下奋战,壮志今酬。正是那爱亦悠悠情悠悠,南河悠悠梦悠悠。”

  以上文章,是《鑫报》征集南河道开通诗词歌赋活动中一位作者所作的《今日南河赋》,写出了对南河道的所见所闻所感。

  南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又称教场河,从滩尖子离开黄河向东流去,穿越兰州市区东部地区,在东岗回归黄河的怀抱。南河对兰州的防洪、环保、城市面貌、空气质量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被称为兰州的“第二条母亲河”。

  过去的南河道,是老兰州最爱做梦的地方。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南河道的水非常大,每到春、夏、秋季节,南河两岸郁郁葱葱,空气清新,一派江南秀色。每逢节假日,兰州人便不约而同地前往南河道,游泳观景,或者在雁滩游玩,非常的惬意。孩子们是南河最忠实的朋友,他们在南河嬉闹玩耍,有时一个猛子下去,一条大鱼便被捞了上来。冬天到了,南河上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孩子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手脸冻得红桃似的,他们呵着热气,在冰上尖叫着,嬉闹着,你追我赶,赶着“冰溜子”,滑着自制的“冰车”,那份激情,那份童真,令人羡慕不已。

  但好景不长,没过十年,南河道的恶梦开始了。70年代,兰州市掀起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南河被拦河筑坝,滔滔不绝的黄河水被挡在南河外面。80年代,干涸的南河开始污染,两岸郁郁葱葱的绿色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90年代,南河已经变成了臭气熏天的兰州的“龙须沟”。进入2000年,南河道的防洪、环保、美化城市面貌的功能已经完全丧失,而且副作用开始显现,反而成了阻碍防洪、污染空气的代名词,南河道成了兰州人心中难言的痛。

  2005年3月,《鑫报》首倡疏通南河、治理南河,将南河建设成可与成都府南河相媲美的生态河。《鑫报》的倡议立即得到兰州市民的热烈响应,这也和兰州市委市政府的建设规划不谋而合,于是,治理南河道的“大战”开始了。2005年3月30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启动南河综合治理工程,年内必须完成南河道疏通工程和全线征地拆迁任务;2005年4月26日,市建委组织专家对南河治理工程概念设计初步方案进行了审查,明确提出了“客观评价,科学规划,深入研究,精心安排,分期实施”的重要原则;2005年5月27日,南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意见获得通过,疏通工程正式启动;2005年10月1日,南河道首次进水;2005年10月23日,兰州军区援建工程指挥部和部队的400多名官兵开进南河道疏通工地,标志着南河道“军地共建”工程的正式实施;2005年11月21日,南河道综合治理方案正式出台。

  南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基本构思和内容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达到“通、流、绿、美”的最佳效果,为老百姓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从疏浚河道入手,坚持走绿化、人文、光彩照明、碧水长流等和谐统一的环境美化理念,把南河道建设成具有兰州文化底蕴的环境优美的生态河;综合治理模式,将通过生态系统建设,形成一河两岸八节点,三区双控十六景的规划结构,将昔日18滩的美景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综合治理工程包括河道疏浚工程、防洪工程、污水截流管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绿化工程、文化光彩工程、景观工程等8个分项工程组成。为使绿化和景观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将入口处的水车博览园、绿色公园、平沙落雁、夏园等景观纳入南河道的整体景观范围。

  据了解,南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面积约120公顷,计划投资12亿元,近期规划至2010年。已经开工建设的河道疏浚工程预计3~4年完工。可以看出,未来的南河道,将一扫污水横流、垃圾塞道的“龙须沟”模样,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条具有兰州文化底蕴的、环境优美、风景如画、面貌焕然一新的生态河,她将以兰州“第二条母亲河”的身份,以“水景沁音”、“怀古幽思”、“柳林含烟”、“南河晚渡”、“芦提飘絮”等昔日18滩的美景吸引世人的目光。

  这一民心工程对改善兰州市的生态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城市的发展后劲,提高城市的人居条件,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