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节 一渠惠水忘不了张心一

  明朝人修了溥惠渠,段续爷创制了兰州水车,紧接着,张三发现了沙田耕种技术,这三件事,可都是兰州农业史上的大事。紧接着,民国年间又一个人干了一件大事,这个人叫张心一。张心一曾经留学美国,满怀“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远大抱负,他做人的宗旨就是干“大事”,干“实事”,干“造福百姓的积德事”,因此,无论他走到哪里,他做人的原则就体现在哪里。

  张心一学的是农业,是甘肃籍的农业经济学家,曾任金陵大学教授,他也是我国近代农业统计与土地利用及水土保持的先行者之一。他回到兰州后,看到兰州农业基础差、底子薄,尤其看到光秃秃的南北两山,更是心急如焚。这给见惯了青山绿水,且有留学背景的农学家极大的刺激,与此同时,他也敏锐地感觉到兰州大地将是自己大展宏图、施展才华、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战场。

  张心一首先将目光锁定在兰州市红古、西固区河嘴、平安、达川一带。这里曾经是杂草丛生的荒滩,老百姓靠天吃饭,生活很苦,就连吃水也得到几里外的河边去驮,但这里有兴建人工自流灌溉渠的条件。1941年,张心一主持甘肃省建设厅的工作,任甘肃省建设厅厅长,他决心服务于桑梓,造福子孙,解决红古区达川、平安、河嘴一带的农业用水问题,督修完成了湟惠渠工程。

  据《甘肃文史资料选辑》26辑《湟惠渠的过去与现在》介绍,湟惠渠于1938年由经济部拨款,派工程司(工程师)王力仁(河南柘城人,曾留学美国、英国、日本,学习水利工程)测量、设计湟惠渠。1939年完成工程招标,并动工开建,王力仁为主任工程师。

  由于当时旧政府的腐败,再加上修渠的经费枯竭,不到一年就半途而废了。张心一主持湟惠渠工程后,好多人都劝他不要接这个“要钱没钱、要利没利”的“烫手山芋”,但张心一知难而进,硬是顶着压力,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他亲自出马,研究设计,勘测工地,筹集资金,经过紧张施工,终于于1942年建成了全长31千米、灌溉面积近4万多亩的湟惠渠。湟惠渠对当时的兰州农业,尤其对的红古区、西固区而言,可以说是一个了不得的贡献。工期之长,耗资之多,受益面积之大,对当时的政府来说,也是想也不敢想的事,但是张心一却成功了。尽管张心一对湟惠渠工程的顺利竣工尽了建设厅长应尽的责任,但他起了关键作用,他的恪守职责、任劳任怨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1985年8月的一天,年近九旬时任中国农学会顾问的张心一老先生重返兰州,在红古区参观了由他主持兴建的湟惠渠。这时候的湟惠渠已经完全变了模样。一碧万顷的沃野荡漾在湟惠渠两畔,绿色盈眼,阡陌如织,一派田园风光。如不是远方的皋兰逶迤,还真的以为到了江南水乡。张心一老先生看到这一渠哗哗流的惠水,看到这块丰衣足食的土地,感触颇多,当年的不毛之地,如今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看来自己当年的选择没有错。

  一位当年跟着张心一修过湟惠渠的农民告诉他,他家今年的蔬菜收入3000多元,瓜类收入2000多元,苹果、杏、梨收入也有1000元以上,口粮还不算在内,日子比前几年好过多了。最后,这位农民握着张心一的手感激地说:“我们今天能过上这样幸福、丰裕的好日子,多亏了党的富民政策,也多亏了这长流不尽的一渠惠水!更要感谢您张厅长!”

  张心一的眼睛湿润了,自己只是尽了作为农业工作者应尽的义务,老百姓却忘不了。时至今日,他才理解为什么段续爷宁愿倾家荡产、宁愿豁出自己的老命也要造出兰州水车,造福一方百姓的情怀!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