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开放、多元、融汇,兰州历史文化中闪光的亮点

  海纳百川才能成其大,山不择土方能成其高,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的兰州,以其博大包容的精神换来了崭新的今天。

  兰州,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必经的黄金路段和枢纽地带。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聚,西传东渐,兰州大地得以长时期地吸收各种文明成果来滋养自己,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历史上的兰州是屏蔽关中、中原的门户和中央王朝势力强盛之时向西拓展的重要根据地,或曰中原王朝向西伸出的右臂,汉、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把兰州作为整个西北地区的战略支撑点。昔人言“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因之历代中央王朝大都十分重视对河陇的经营开拓:修长城,列亭障,筑关塞,屯兵戍守,徙民实边,广置屯田,大兴农牧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对少数民族的茶马贸易,以致出现了“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的盛况。兰州因此而成为历史上祖国许多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曾为中华民族各个民族间的交往、团结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历史上一直是生活在这些地域以至更大区域范围的各民族间往来、迁徙、交流、争斗、融合非常频繁的地区。多民族的共同开发,赋予兰州历史文化多元的内涵和民族浑融的斑斓色彩,至今依然保留着各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无论是汉族迁入少数民族地区或边远地区,还是少数民族移入汉族地区,文化的影响和传播总是双向的。唐后期黄河以北地区深受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移民的影响而出现“胡化”,就是汉族同样会接受异族文化的明证。但由于汉族在人口数量和文化上的总体优势,特别是由于少数民族一旦脱离牧业迁入中原,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汉族文化无疑更适合他们新的需要,这就使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进入中原的军事征服者,毫不例外最后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当然,兰州也不例外。

  由于兰州所处的独特位置,既是中国的地理中心,又是丝绸之路之要塞,因此,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兰州居民源流的复杂性和五方人士杂处的特点。从汉代驻军屯田到明肃王就藩,从山西大槐树下的移民西迁,再到清代湖湘子弟由东向西遗落金城,再到中亚、西域各民族由西向东加入到兰州的社会生活。两千多年来,兰州这个巨大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风尘弥漫、金戈铁马、民族迁徙、披荆斩棘、碰撞融合的故事。

  在这骤然形成的庞大群体里,人与人之间纵横交叉的接触与交往,使天涯相隔的人们逐渐彼此熟悉而慢慢融为一体了。在兰州,你可以听到来自各地各民族的方言、腔调,你可以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群。

  兰州地区在历史上是最大的人口流动地域,是移民城市,具有极强的“吸收力”,这个“吸收力”,就是包容与吸纳。天南地北的人汇集于此,必然带来了不同的风俗、习惯以及性格、气质、体质的特点,这些特点在特定的城市空间里互相融合、碰击,构成这座城市的新的个性。兰州是一个很宽容的城市,她能以博大的胸怀拥抱新的观念和新的风气,这就为兰州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人文环境。尤其是建国后兰州进行大规模建设和改革开放后的商贸活动,大量的移民和流动人口涌入兰州,兰州更显示出其博大的胸怀:包容、开放、吸取、融汇,并逐渐沉淀为一种历史心理。

  这正是这个城市永葆活力的源泉所在。

  21世纪的新兰州出世了,而远古移民的后裔早已变成了当地的土著,近代的移民也已融入兰州这个大家庭,20世纪50年代携家带口援兰的人们早已两鬓斑白。然而,他们却明白无误地宣称:我们是兰州人……

  日本人在永登钻通了15.73公里长的盘道岭隧洞,几天后,意大利人又钻通了11.65公里的30A隧洞,引得大通河水浇灌秦王川,于是,来自陇南宕昌、临夏东乡、武威天祝的最新一代移民来到这里开辟新的家园;酒钢在榆中苑川建起新的炼钢厂,走来了嘉峪关的产业工人;浙商的大项目又在安宁堡拔地而起,随之而来的是新技术和新的兰州人。仅2005年,就有三万多外地人落户兰州……

  多种金属元素的组合可以熔炼出优质的合金钢,赤橙黄绿青蓝紫能够幻化出绚丽的彩虹;只有多民族的大交流、大融合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长足进步,今日兰州的飞速发展正好印证了这一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

  这就是移民城市兰州和多元化文化的兰州!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