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八方商贾汇金城

  漫步兰州街头,你就会发现:在鳞次栉比的店铺当中,无不闪现出三星拱月为标志的清真饭馆;参差错落的建筑群里,会突然出现一座绿色圆顶的“买那瑞”;熙来攘往的人流中间,时有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男女摩肩而过。他们或者头戴白色软帽,身穿黑色马甲;或者手捻佛珠,身披紫色袈裟;或者头戴卷边呢帽,身着镶边花袍;或者头戴绣花硬帽,身穿西服革履……宛如春溪中浮游的花瓣,整个街市五彩缤纷,充分显示出多民族聚居的特点。

  不同民族的和谐共处,使迥然不同的文化、心态、情感、生活习性、价值取向之间不断磨合和互相吸纳,于是就孕育、产生出全新的事物来,对此,兰州是体味最深而受益良多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兰州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走向了改革开放,走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八方商贾齐汇金城,掀起了兰州新一轮移民潮,呈现出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的新的大流动、大融合,掀起了一个新的交流融合的高潮,并由此带来兰州经济的大流通大发展。

  老一代的兰州移民和他们的后人们欣喜地看到20世纪90年代的兰州出现了这样一个个镜头——

  ——1992年,17岁的四川小伙罗红来兰创办了“好利来蛋糕店”,并一炮打响。两年后,好利来东进,相继占领了东三省和河北、山东等地市场,目前已在50个城市建立了300多家连锁店,相继成立了沈阳无菌食品工厂和北京无菌食品工业园,2004年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认可为食品行业首家“3·15”标志产品。成了继海尔、联想巨型企业之后的第22家“3·15”标志企业。那以后,滚滚“川军”纷纷来到兰州淘金。

  ——有那么一天,兰州人忽然发现,满街满巷,出现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重庆火锅店和卖四川麻辣烫的摊位,漂亮的川妹子们红唇皓目地邀请路过的人们品尝来自山城、来自天府之国的美味,从此,火锅和麻辣烫让嘴馋的兰州姑娘大饱口福。

  ——“收家具了,家具收”。这悠长的吆喝声,喊出了来自临夏的东乡族农民兄弟在金城走出的致富路。遍布街市的广河青年,头戴号帽,推着自行车,驮着收购来的旧家具、旧家电,然后集中发往家乡,既帮城里人让家具得以更新换代,又让穷乡亲坐上了软沙发,享上了城里人的福。

  ——为兰州老百姓居室装修提供最佳服务的,应该是湖北、江苏一带的装修队伍。这些匠人个个心灵手巧,又能吃苦。他们肩背手提着电动工具,穿行于街巷院落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占领了兰州装修市场近一半的份额,在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挣去了兰州人大把的票子。

  ——河南人精明,能吃苦,什么挣钱干什么。兰州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垄断了兰州最大的张苏滩蔬菜批发市场和遍布全市的大大小小的水产品市场,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还有,兰州市遍布街巷的废品回收队伍皆由河南籍打工者领军,兰州市民的生活与这支“豫军”的辛勤付出紧紧相连,须臾不可分离。

  ——羊羔肉、牛肉面、清真大饼,这些兰州人最喜欢吃的家常饭菜,又养活了多少来兰州打工的外乡人?兰州人的生活里,离不开这些辛劳的回民兄弟……

  时光进入21世纪,兰州再次成为新一代移民投资的“热土”,这缘于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中东部商家有了政策上的吸引力;其次,兰州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在大西北处于“座中四连”的独特位置,是交通、通讯、商贸的枢纽中心,便于物流运输,地理位置优势也成为吸引他们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兰州成为进藏的中转中心,潜在的商机更是引起了投资商的青睐。

  21世纪,晋商又在传承中崛起,兰州人不再凭记忆,而是亲眼看到了新生的一代晋商在兰州怎样地作为。

  2003年,年轻的晋商在兰州成立了“兰州晋商商会”,吸纳了二百多家会员企业。他们之间是老乡对老乡,互相帮忙,亲如一家,不是抢生意,而是互相提携,生财有道。更可贵的是他们还给第二故乡、他们的迁入地——兰州谋利益,为兰州的发展做贡献。

  如今的兰州,晋商的业绩和成果已是有目共睹的了,对推进兰州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催化和促进作用,其中很多都是同行业中的“领头羊”。他们中间的佼佼者和领军人物有山西万荣县人、甘肃宁氏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杨锁;山西万荣县人、甘肃天庆房地产集团公司董事长——韩庆;山西万荣县人、甘肃万华企业集团董事长——牛新民;山西临猗县人、兰州奥林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王晋喜;山西左权县人、兰州兰雅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宋艾芳;山西曲沃人、陇大集团董事长——李海生等,这些商海弄潮儿,在兰州市场上或者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高科技业务;或者在房地产方面有所建树;或者经营汽车及零部件生意火爆;或者在印刷行业中信誉甚好;或者批发、零售金属材料及五金交电;或者创办“兰州市榆中街下岗职工再就业交易市场”……个个门面火爆,生意兴隆。与此同时,还有餐饮业的剑门豆腐庄、银鑫餐饮娱乐有限公司、长江海鲜大酒店、顺风肥牛、兰州大观楼旋转大酒店以及装饰行业中的兰州豪斯装饰有限公司等等。有的行业甚至由晋商垄断市场,如牛肉面健康碗基本由商会会员企业垄断销售,兰州的防水建材及防水工程90%以上由山西人完成。甘肃信和科工贸有限公司,仅种羊一个项目带动1至5万种羊养殖户,可使7.4万人脱贫致富,可直接或间接使10万户30万人就业。

  晋商几代人苦心经营兰州,已经是资深的老字辈了,兰州人视晋商为一家人,晋商也把兰州看做是自己的老家。

  据兰州晋商商会秘书长王永康介绍,今天,在兰的山西籍人士约有11万之多,有一大批晋籍来兰人士在兰投资兴业,晋商涉及的领域非常多,经济发展相当好。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末,兰州晋商外贸销售额近6亿元,地产销售近10亿元,汽车、化工销售近5亿元,餐饮营业额2亿元左右,其他综合销售达10亿元。

  100多年前,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在甘肃留下了“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佳话。如今,来自他的故乡的3万多名湖南籍商人在兰创业发展,每年为兰州带来了两个多亿的利税,解决了5000多人的就业,业务涉及房地产、商贸、餐饮、石化、建筑、装修、药业、箱包、眼镜、建材等多个行业,是兰州商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左公”后人在兰州续写着新的诗篇。

  在兰的湘籍商界精英们不但成立了商会,还在商会中建立了党的组织。据甘肃省工商联湖南商会党组书记、荣誉会长、左宗棠第五代后人左崇高先生介绍,在兰湘籍流动党员有300多名,他们之所以在商会中建立党组织,就是为了教育他们为第二故乡多做贡献。

  今天,在兰创业发展的潇湘儿女的代表人物有:甘肃省温泉商务大酒店董事长、湖南商会会长钟建华,他的商务大酒店项目投资达2.5亿元,是2005年兰州市招商局重点项目;商会常务副会长、兰州龙瑞公司总经理周庚玉女士在西固区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一座7000多平米的龙瑞大厦。另外还有甘肃保洁石油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亦民、总经理周亦农,甘肃众联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德鹏,兰州黄河磨具磨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录民等。

  在兰的鄂商,则成为连接中西部共赢的纽带。他们成立了湖北商会,选举李俊、黄兆斌、龚少雄为荣誉会长,范顺才为会长,孙光秀为执行会长,孙中才、柳永刚、王秋未等为副会长,肖云龙、罗刘云为正、副秘书长,有会员600多人。改革开放以来,响应祖国开发大西北的号召,先后有五万多荆楚儿女积极投身兰州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在兰州经商、务工。他们先后办起了五百多家企业,涉及房地产、工程装饰、洗涤化妆品、电子、商贸、餐饮、娱乐等十多个行业。如今在甘的鄂企资产上千万元的有二十多家,上亿元的有三家。

  黄兆斌满怀豪情地说:兰州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四周群山逶迤,莽莽无限,千年的丝绸之路横跨欧亚、连通五洲。甘肃历来商贾云集,英雄辈出,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精英,大批的湖北籍企业家和经营者在这里耕耘、开拓、发展、壮大,并为兰州经济的繁荣进步贡献了一份力量,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史记》记载,中国最早的大商人,也就是后代商人的鼻祖“陶朱公”范蠡(前473年)就是战国时期越国的名臣。而南宋时期浙中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义利并举”的思想与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8世纪,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与上海口岸的开放更是为浙江商人提供了历史舞台。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商群体对上海近代化的演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浙江许多地方都有着悠久的民间经商历史。在义乌,拨浪鼓文化在清乾隆时就已经兴盛。而浙江人天生就有一种经商精神。在改革开放之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远在千里之外的浙江人以木匠等小手工业者身份,在兰州开始了他们的资本原始积累。人们都清楚地记得,一群一群的浙江木匠,身背斧锯,冒着风沙,深入城镇乡村,进入平常百姓家,为兰州人打制家具。兰州并不是没有木工,只因本土的木工大哥的手艺太古老,而浙江木匠所做的家具款式新颖,精工细做,服务热情,因此深受当地人的欢迎。浙江人为当地百姓打制家具被称作是“富人替穷人打工”。

  曾经以手工业者身份和携带大量廉价的小商品抢滩兰州的浙江人,他们中间的一部分精英在发展中迅速实现了升级换代,投资兰州,以兰州为第二故乡,做起了实业家。四万多名浙商,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代兰州新移民——

  季中良先生是最早把目光瞄向兰州毛纺产品的浙商。改革开放之初,他就把兰州的毛纺产品发往浙江沿海,随后又把加工好的服装运回兰州。后来,精明的他索性承包了兰州三毛厂的一个车间全部产品的产供销,从而实现了滚动发展,再后来的1995年,西北地区唯一生产高档西装的中美合资“中良西服公司”诞生了……

  西北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东部服装批发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建设以来,浙江商户占到了总商户的80%以上,多达5000多户,3万多人。可以说,没有浙江人就没有东部市场的今天。

  与此同时,义乌小商品批发城也在兰州崛起。那是1997年,七八个义乌人,带着1亿元,来到商场林立的兰州,建成了兰州最大的室内批发市场,开业不足一年就创下了西北综合市场启动最快、效益最好的纪录。创造这一奇迹的人就是来自浙江义乌的儒商余汉平。几年后,浙商钟国庆、朱爱娟与苏商顾月芬等3人集资7000余万元,倾其所有合力打造了占地70亩、总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鱼池口小商品批发广场。该广场是西北第一家上规模的小商品的批发基地,集物流、仓储、工商、税务、金融、住宿、餐饮为一体。就是这样,浙江人在兰州着眼小商品,放眼大市场,将强烈的生产意识渗透到小商品之中,大眼光造就了大文章,大手笔写下了新篇章,他们全新的理念和成功运作,不能不令兰州人刮目相看。

  2003年10月,兰州的街巷里,人们传说着这样一条惊人的消息,浙江的红楼集团以每股1.6175元的价格受让了6738.9172万股的国家股,占民百集团总股本的28.75%,同时,向政府捐资3000万元,用于当年政府对民百的财政补贴。对这一大手笔,人们有惊惶,有不解,有伤痛,但最多的,是对浙商慧眼和胆识的钦佩和羡慕……

  二十多年过去了,移民兰州,在兰创业的4万多浙商,2千多家企业在为自己挣下了一份可观家业的同时,也为兰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林贤友、丁小福、胡定丰、蔡根泉、朱仁爱、江福民、金信存、王美中、戴青朋等企业家创办的国芳百盛工贸集团、甘肃大陆桥房地产开发公司、兰州亿嘉新型材料责任有限公司、兰州新世纪家具汇展中心等大型企业,每年销售额达100亿元。形成了“凡有市场处,皆有浙江人”的格局,他们是新时期来到兰州的最大的一支移民队伍。

  那么,浙商究竟给兰州带来了什么呢?

  在赚钱的同时,每年30亿元的利税、25万人的就业机会就是浙商对兰州最直接的贡献。还有,浙商带来的经营观、经营方式、竞争力等为兰州经济的腾飞注入了活力。一部分发展起来的浙商还为兰州的招商引资做起了大使……兰州日益发展的经济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他们的发展又为兰州的腾飞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更重要的是,通过浙江人在兰州的活动,强烈地冲击着兰州人的观念,启发了兰州人的经济头脑,另外,很多浙江人还在兰州安家落户,兰州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这对拉动兰州消费市场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浙商是在兰州创业的所有外来商家中最有组织性的商家,他们在兰州的成功有目共睹。浙江人不仅在兰州建起了一座座新商厦,更重要的是构筑了一种全新的理念。“浙江”二字已由地名转化成了一种品牌,一种信誉,甚至是一种无形资产和社会感召力。

  我们不难想象,五里铺没有东部批发市场,雁滩没有家具和布料批发市场,东方红广场没有国芳百盛购物中心,小西湖没有义乌商贸城和温州城,兰州的商业格局将会是什么样子?这些能够左右兰州百姓生活的经济实体都是浙江实业家的“作品”,并且这只是他们在兰州创造的财富的一部分。现在,一个浙商投资的新高潮正在掀起。

  2005年下半年,众多的浙商突然在兰州掀起了一个购房热潮。他们买房,是为了定居。而让他们更愿意做兰州新移民的理由是来自于7月份浙江企业联合会第二届年会上,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陈宝生的一句话:“我们要把浙商看高一点,看重一些!”就因为这句话,除了更大的生意投资外,他们纷纷在兰州购房置业,迁移户口,争做兰州的新移民。他们感觉在兰州自己不再只是个行商,也不再只是旅居兰州的过客。今天,浙商们从兰州官员的态度中看到了兰州和兰州人的胸襟,看到了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正因为有此共识,大批浙商才决定购房,决定移居兰州。浙商不仅在兰州买房,而且大多将户口也随房迁了过来。他们名正言顺地成了数量最大的新一代的兰州移民。因为他们已真正认识到兰州是自己的第二故乡,要饮水思源,回报故乡。

  浙江新移民为兰州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为兰州人带来了市场经济的经营方式,加速了兰州经济市场化的迈进速度;为兰州的市场经营带来了思想观念大转变的春风,带来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思路,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推动了兰州思想解放的进程。

  兰州市工商联魏职勤会长介绍,异地来兰商家组成的行业、同业、地域业商会就有107个,会员8300多人,在兰州经商的外省籍人员总数有30多万人。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