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一章 刘尔炘:泉响名山伴书声

  正学废兴关世运

  刘尔炘(1864—1931年),字又宽,号晓岚,别号果斋,又号五泉山人,甘肃兰州人。祖籍陕西三原县,清康熙年间,高祖刘世英迁居兰州。父亲为五品州判,50岁后退职居家,所以家道逐渐转为贫寒。刘尔炘自小勤奋好学,早年从师于卢政、佘德楷,受到卢之理学思想和佘之易学思想的影响;后入兰山、求古书院,受业于山长张国常、刘光祖,张之谨严和刘之宽宏,又使他受益匪浅。1879年考中秀才,1885年经乡试中第六名举人,1889年进京会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任翰林院编修。同年继母去世,次年归家守制。后索性辞官返回故里兰州,主讲于五泉书院。

  “正学废兴关世运,斯文绝续在人才。”刘尔炘早在考中举人以后就在兰州西城乡和山字石斗母宫设帐授徒。当进士后两任兰州府立五泉书院山长。他针对诸生热衷功名、唯知读八股文的时弊,拟定了六条学规:“一宜立志,一宜存心,一宜有抉择,一宜有次序,一宜切记体察,一宜随事力行。”力戒人云亦云,倡导身体力行。1903年,陕甘总督崧蕃聘刘尔炘为甘肃文高等学堂总教习,面对当时国家积弱不振、横遭列强欺凌的现实,在学堂上悬挂自撰对联:“五大洲同在地球,何故人强我弱;二三子欲擎天柱,当思人异月新。”思虑时事,勉励后昆。他还根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宗旨,中西课程兼而有之,包括经学、史学、地理、外文、理化、博物、数学、体操、法制、兵学、图画、万国公法、修身等课程。其后他还先后参与创办了两所小学堂,奉命将育才馆和简易师范改建为存古学堂,筹资创建了全陇希社国文讲习所等教育机构,把希望寄托在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和造就各类人才上。这如他在《果斋别集》所说:“国运之盛衰,关乎人才;人才之盛衰,关乎学术。”主张通经致用,因撰《治经条例》,又作《劝学迩言》。常以“弘毅”勉励后学,告诫学生要坚守志向,不可懈怠。严师出高徒,他培育的英才遍于陇上,如王烜、杨巨川、水梓、水楠、赵元贞、魏振皆等甘陇名人,均出自其门下。他离世后不久,由社会团体筹资创建的“志果中学”,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把大半生心血都献给地方教育事业的果斋先生的。

  刘尔炘一生著作颇丰,计有《果斋前集》l卷、《续集》l卷、《别集》1卷,《劝学迩言》l卷,《授经日记》:《周易》1卷、《书经》1卷、《诗经》1卷、《春秋》l卷,《春秋大旨提纲表》l卷,《果斋一隙记》4卷,《果斋日记》8卷,《拙修子太平书》1卷,《陇右轶余集》2卷(此为尔炘所集先贤著作),《甘肃新通志·艺文》都有著录。另有《五泉山修建记》、《重修小西湖记》等等。

  要度众生苦厄中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陕西相应,甘肃总督长庚委派刘尔炘负责兰州治安,刘尔炘“遥戴皇恩,决不承认共和主义”,乃募志果军300人。后来由于共和失败军队也就遣散了。

  刘尔炘常因四方多难,眷念乡邦,深为贫苦生民所忧虑,认为非兴实业,不足以救人。于是与南通张季直书信往来,商订创办实业计划。创建实业待兴社、丰黎义仓,使饥馑之民得到救济;设立乐善书局,印刷陇上先贤著作;开办全陇希社、五泉图书馆,办皋兰兴文社、同仁局。对这样关于地方文化与慈善的事业,刘尔炘倾尽全力,出谋划策,因此都有较为卓著的成效。

  1919年,刘尔炘以一个地方名流的身份,发起募捐,重修五泉山,本着“补其旧毁、增其本无”的思路,精心策划,躬与其事,呕心沥血达5年之久,于1924年竣工,以其非凡的智慧和精巧的构思,依山傍水,随势建成许多佳境胜地,使五泉山作为一座大型园林享誉西北。

  1920年发生古今中外罕见的海原(当时属甘肃所辖)大震以后,官方并未直接组织救灾活动,但民间组织的募捐救灾活动遍及全国。当时,旅京、沪各地的甘肃籍人士纷纷倡捐救灾。而执掌甘政者恰逢新旧更替,致使救灾工作颇为不力。北京的王少鲁“陇右公赈会”、柴东生“震灾救济会”、李浚潭“赈款经理处”,上海的“甘人公立之救济会公赈会震灾奖卷局”,日本的“同乡会”等民间自发募捐组织即电函甘肃省长陈訚交推荐刘尔炘主持赈灾事务。随后,刘尔炘便以绅士名在兰州建立“震灾筹赈处”,专司救灾之事,并邀王竹民、李兴伯相助,撤销原设在兰州的“筹赈公所”,其赈务统归该处管理。到1923年4月为止,“震灾筹赈处”共收到国内外捐银30余万两,捐款的一半用于海原地震救灾,而其余多半则用于次年甘肃雹灾县及创设丰黎义仓等活动。

  1929年甘肃50多县大旱,导致饥馑流行,遍地饿殍,仅兰州地区就有13.8万灾民。刘尔炘所设的丰黎义仓,立即在木塔寺、官园开仓平粜。同时又会同警察厅,在河北庙滩子、东稍门、雷坛开设粥厂救济灾民。

  民国二十年(1931年)卒于家,享年68岁。《皋兰新志稿》有传。同乡王烜撰著《刘果斋先生事略》及《刘果斋先生年谱》。乡人私谥文毅,入祀皋兰先贤;并铸铜像,以五泉层碧山庄为专祠。1935年10月27日举行揭幕仪式,市民闻讯而来,恰好东关火药库爆炸,使附近居民免遭灾难,当时就有传言:“刘大人走了,还在拯救百姓。”

  但愿淋漓挥洒去

  尔炘为诗,立意清奇,新颖别致,情趣横生,可谓不傍人篱下,不拾人遗唾矣。即经见之题,亦多想象奇警,推陈出新之作。而联系现实,关切国计民生之篇章,颇富社会意义。尔炘还擅长书法,晚年又习绘画,以兰草和山水见长。楷书遒丽柔婉,隶书雄朴壮健。综观五泉山保留之联额,便可领悟其艺术修养。作为一代楹联大家,刘尔炘先生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就是重修兰州五泉山园林及为五泉山名胜景点题书的楹联。在修建五泉山的过程中,刘尔炘以其深厚的文化涵养为五泉山题咏书写了130多副楹联。

  刘尔炘先生题书的五泉山楹联,立意奇远,构思精妙,语言清丽,飘逸洒脱,用语平淡而意韵隽永,大多是字字珠玑、音韵铿锵、妙造自然、发人深省、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和艺术瑰宝。如濬源寺拈花坞门联:“白鸟忘机,任林间云去云来,云来云去;青山无语,看世上花开花落,花落花开。”联语技法巧妙,表达了先生旷达无羁但又消极出世的怅惘情绪。再如摸子泉联:“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以其诙谐风趣的笔调,把破除迷信的意旨,以嘻笑口吻托出,使人在哑然失笑中引起深思,受到教益。还有题卧佛殿联:“还不起来么?此等功夫,怕是懒人都藉口;何妨睡着了,这般时代,倘成好梦亦欢心。”真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看似游戏之作,实际上是有其深意的。题金刚殿右“无色界”门联:“里面清清净净,安安闲闲,无非妙谛;到头囫囫囵囵,活活泼泼,便是如来。”在叠字联珠中,画出了如来的本来面目,敢在佛祖头上着秽,其胆也大,其语更妙。题“若登天然”坊联:“高处何如低处好;下来还比上来难。”短短14个字,字字深喻人生哲理,是五泉山楹联的代表之作,达到了楹联艺术的最高境界。诸如此类妙语警句,在题五泉山楹联中,俯仰皆是。登山临泉,访胜踏幽,俯仰之间,尽是妙联,读之见仁见智,情怡神畅,悦目赏心,令人陶醉,会心一笑,令人不得不击掌叫绝。

  除五泉山楹联外,刘尔炘先生题咏较多的是兰州小西湖,为小西湖景点题写了19副楹联,无不是情景交融,意境高远,或忧世忧民,或自抒胸襟,皆为佳句精品。另有题兰州潜园、白塔山、五泉书院、甘肃高等学堂等处的楹联多副,亦多佳作。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