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枣树林与第一颗原子弹的火焰巧克力大雪糕背后的现代神话

  众所周知,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从甘肃走向世界的,两弹一星、神舟飞船,都是由甘肃冲向太空的。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举世注目。但是,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是靠什么东西燃烧的?其燃料来自何方?却鲜为人知。其实,谜底就藏在兰州西郊黄河边的一片枣树林中。

  早在1957年7月22日,二机部部长宋任穷召开技术会议,为一个保密厂选择厂址,决定把这个工厂建在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批准的场地上,即兰州;把生活福利区建在工厂对面的黄河南岸。选定的这个厂址,由二机部上报中央审批。

  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批准了这一选址方案。这是新中国的一个国防军工大厂,代号504.其产品分量很重,与国防建设紧密相关。

  1958年冬,504厂动工兴建。从首都北京派出一个叫王介福的干部只身来到西北,担任了中国核燃料工业第一个工厂的筹备处主任。当时的代号是901厂。二机部部长宋任穷对王介福说:“二机部的厂子都在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王介福到兰州一看,工地就在一个远离村庄的荒凉山沟,那里生长着一片寂静的枣树林。

  这个项目,由苏联政府提供技术援助。这是根据1956年8月17日中苏两国签订的《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原子能工业方面提供技术援助的协定》而来的。

  创业者们住帐篷,啃馒头,顶着风沙建厂房安机器。从黄河南岸的福利区住所到黄河北岸的工业区上班,每天都是从浮桥上渡河的。

  1959年11月底,厂党委动员职工大干20天,确保12月22日安装主机。但是12月18日,苏联专家以厂房清洁度不合格为由,提出半个月后,才能安装。此时中苏关系已开始恶化。中方必须尽快安装。为了抢时间,全厂职工总动员,1400多人端脸盆、拿抹布,连夜突击,把600多米长的主车间从屋顶、墙壁到地面,旮旮旯旯,擦洗得干干净净。

  12月21日早晨,请苏联专家到现场检查验收。苏联专家看了又看,还掏出洁白的手绢擦拭。然后发出惊叹:“这真是奇迹!”苏联专家当场表示安装主机,并立即催发设备,催生产专家进厂。

  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刻,赫鲁晓夫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走中国核工业系统的全部专家,带走了所有的图纸资料。1960年8月3日,这个厂的苏联专家全走了。他们撤离的时候,有人说:“离开了我们,你们搞不成原子弹。”还说,再过两年,这个工厂就是一堆废铜烂铁了。

  老大哥毁约停援,专家撂下半截子工程不管了。国际上对这方面的技术严格保密,连可供参考的资料也无法找到。504人陷入困惑迷惘中。

  毛泽东主席说话了。他在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宋任穷部长在给聂荣臻副总理的报告中表示:“我们的态度是,苏联给生产资料要搞,不给生产资料,自力更生,自己搞。无非是多搞几年,总是自己可以搞起来的。争口气,坚决自己搞。”

  中国的核工业只有靠自己的力量起步了。504厂的第一任厂长王介福和党委书记张丕绪在困境中振作起来,沉着应对,争取主动。最后一名专家撤走的当天,厂里召开干部会,王介福厂长在会上讲:面对严峻形势,不气馁,不畏难,没有专家靠大家,拼死拼活,也不能使工厂的建设停下来。他提出了9项应变措施。

  苏联专家撤走的头两个月,厂里组织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进行技术攻关。只用10天时间就解决了主工艺车间油过滤器的质量问题。在主机检修车间装配大机器的每个小组,进度由每天不足3台增加到4台多。真空管道的焊接,是一项尖端技术。苏联专家操作时总是用白布遮住,中国工人无法学到手。专家走后,工人们自己摸索,硬是掌握了这项技术。

  从苏联进口的扩散机重要部件转向指示器,全中国就这一台,想解剖它,又怕安装不起来。老技师李德寿下决心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他反复琢磨,花了20天时间,终于制造出一台转向指示器,与苏联的对比,质量更好,功能更多,可以用在大、中、小三种扩散机上。

  在一间“干打垒”里,一盏煤油灯下,副总工艺师华戈旦、主工艺车间主任蒋心雄,把苏联专家讲课的笔记和谈话记录,仔细研究推敲,经过广泛讨论修改,终于编写制定了中国人自己的《主工艺设备暂行操作规程》。尽管如此,因撤走专家,带走技术资料而带来的重重困难是不言而喻的。

  难的是,此时的504厂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也正经历着饥馑的困扰。职工们干的是重活苦活,吃的是豆饼窝头、土豆、萝卜、带沙子的小米饭,而且定量供应,不见油水。吃不饱就去挖野菜。但他们懂得,没有自己的原子弹,中华民族要挨打的。

  腊月初的一周内,浮肿、肝炎、晕倒的职工达200多人。医院住不下,把专家楼“绿洲宾馆”的小礼堂当作病房。周恩来总理得知504厂职工挨饿的情形,就特批了35万斤大豆拨给厂子。

  厂里提出“保人保机器”,组织大家克服困难,度过饥荒。曾有人向部里建议,西北这几个厂太艰苦,可否暂时把职工撤退到南方休养生息,度过困难后再回来。身穿工作服,脚蹬烂皮鞋的王厂长说:国家急需打破核垄断,工厂建设不能停,队伍不能撤。

  在困境中坚持创业,在枣林深处默默奋斗,收获的季节终于到来。1964年1月14日,504厂的第一批合格产品成功出炉。浓缩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重要燃料,由504人生产出来了。

  厂领导连夜向二机部、向中央报喜。

  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很好!

  毛主席的两个字,传达下来,504厂沸腾了。泪光闪闪的创业者们兴奋得睡不着觉,辛酸与幸福一起涌上心头。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的蘑菇云里燃放着504厂的光辉。

  外界曾说,中国20年搞不出原子弹。然而,只有4年。

  1966年的“文革”风暴,没有放过枣林中的504.周恩来总理牵挂着远在兰州的核工业大型骨干企业。他亲自对504厂发出十二次重要指示:“不许武斗,不许夺权。”但是那个动乱年代,连周总理的指示也不灵了。造反派把老厂长王介福打成“死不改悔的走资派”,胳膊被打折,还下放到五七干校去劳动。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504厂才得以恢复元气。为了给国家核工业的振兴储备生产能力,工厂及时进行技术改造,以适应国家对军工生产实行大调整。

  国家决定对全国的军工企业进行重大调整。原子能工业要实行军民结合,由军用转向民用,叫军转民。这一战略决策,是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的。处于改革开放,大变革大转折中的军工厂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1984年以后,国家开始对504厂军用核燃料产品实行限产,最多的限产到21.6%。1984年至1986年这三年,504的经济效益走入低谷。限产幅度最大的一年是1987年,因黄河上游龙羊峡蓄水,甘肃缺电,对企业限电。限产1%,效益减少50万元。

  当时国民经济发展中核电站需要低浓铀,核工业部提出了生产低浓铀的方案。这是实现军品民用的根本转变。但是低浓铀也得限产,因为核电工业发展速度太慢。

  早在1972年8月,周总理就提出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核电站,核工业部不能是爆炸部,核工业燃料可以转为民用,搞核发电,核潜艇。可是我们的核电站步子不快。

  504厂的主要产品军品逐年大幅度限产,企业如何完成国家下达的利润指标?504本是核燃料生产厂家,生产浓缩铀的车间厂房和所有设备都是专用的。转民品生产,这些都用不上了。再说,要转民品,国家不投资,要自找门路。这对于一个计划经济中成长起来的保密厂来说,自己去买原材料,自己销售产品,一下子怎么承受得了。

  然而,企业要生存,5000多职工要吃饭。面对新形势的挑战,曾经有过艰苦创业优良传统和光荣业绩的504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他们要走向市场。

  如今,手机短信中大谈巧克力:送你三块巧克力,第一块德芙,望你得到天下所有的幸福;第二块金帝,祝你在金色年华过着帝王般的生活;第三块吉百利,祝你吉年百事顺利。巧克力是美好的象征,可是二十年前市场上的一种504巧克力却和一个军工厂的故事连在一起。

  突然有一天,兰州市场上出现了一种504飞天汽水、504大雪糕,而且一跃成为兰州冷饮市场的名牌产品。后来又有标着甘肃兰州字样的巧克力系列产品、巧克力威化饼干、朱古力麦丽素、奶宝等进入兰州和各大城市的食品专柜。这些质量上乘的系列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美商标504.

  人们都知道504大雪糕好吃,504汽水好喝,504巧克力系列食品货真价实,味道可口,却谁也不会把这些吃的东西与一个国防军工大厂联系在一起。

  “核工厂生产大雪糕,这不是大马拉小车吗?”有人想不通。

  一向严细、求实、奋进的504人承受改革的阵痛,在市场经济的风雨中负重前行。他们想办法开发民用产品,发展多种经营。几年下来,年产值达1200万元。

  到1990年,504已基本形成四大系列,一是以汽水、雪糕、巧克力为主的食品冷饮系列产品;二是以硅铁冶炼为主的铁合金系列产品;三是以二茂铁为主的化工系列产品;四是以三类容器制造为主的机加工系列产品或承揽劳务;还有综合加工,对外运输等。504厂能生产9个类型47个品种的产品。这些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部分产品远销英、美、日、加拿大、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504逐步成为以核为主,多种经营的军民结合性现代化综合企业。

  504走过了光荣而曲折的道路,先后生产出10多个品种的浓缩铀系列产品,为中国研制“两弹”,核潜艇和核电站的发展提供、储备了合格的核燃料。1966年以来,实现科研革新385项,其中133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防科工委和国家级表彰,两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工厂受到省、部、国家表彰90多次,并获“五一”劳动奖状。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