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一个新西兰人落户大西北这里成了中国“工合”大本营

  新西兰总理戴维·朗伊对中国工合作了这样的评价:“工合运动为饱受战祸的中国提供了极其需要的物资。”遗憾的是对于工合的主体工业合作社以及抗战时期活跃在兰州的工合运动,人们知之甚少。

  “工合”是一个国际性组织。中国工合是“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简称。而兰州“工合”实际上成了中国工合的大本营。

  工合运动就是“经济民主运动”。工合曾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苦难中的中国作出过重要贡献。要说抗战时期的兰州工业舞台,工合扮演着一个特殊的重要角色。

  中国“工合”之光在黄河之滨闪烁。

  这里且不说世界各国合作运动的发展历程和兰州工合为支援抗战织了多少军毯和民用土布,应该先听听曾经回荡在黄河水车旁的工合之歌:

  工合好,协会的贷款买原料,纺线织布把机器造,帮助抗战有功劳。工合好,国际友人真不少,个子大来鼻子高,啃完包谷还要吃山药。工合好,合作的道理要记牢,平等权力没有剥削。

  工合办的生产合作社社员及半工半读的培黎学校的学生,天天唱着工合之歌。人们随着歌声去追溯兰州工合的源头。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中国,东南沿海大片国土沦陷。为坚持长期抗战,为供应抗战物资,必须实行生产自救。中国工合运动应运而生。

  1938年,由国际友人斯诺、艾黎、戴乐仁及宋庆龄、胡愈之、廖梦醒等发起,成立了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最先提出创办中国工合的是海伦。海伦是以写《西行漫记》而闻名的美国人埃德加·斯诺的夫人。她的创意得到斯诺赞成,艾黎表示协助。

  新西兰人路易·艾黎是1927年4月来中国的。当时他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任职,为创办工合他辞职了。斯诺夫妇和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等国际友人也都为之奔走。

  很快,一份中国工合的《章程》被提交到上海的“星期一聚餐晚会”上。工合运动由此起步。工合的宗旨是:在大后方建立合作社,争取国际援助,组织生产自救,支援抗战。通过群众教育,促进联合劳动。

  中国工合由国际友人发起,其具体工作都是由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梁士纯、卢广绵、孟用潜、张官廉等负责开展的。中国工合一开始就在西北扎下了根。工合创办人之一的卢广绵带领工作人员由汉口出发,经郑州、西安到达宝鸡,立即召集流亡的难民和当地手工业者,宣传工合的意义,组织起宝鸡铁器生产合作社,这就是西北的第一个工业合作社。卢广绵出任中国工合西北区办事处主任,将工合运动向陕甘宁青等省推进。

  1939年,斯诺第二次去陕北,途径宝鸡,见卢广绵和艾黎住在两间破房子里,他临行留下几百元钱,让他们在西门里盖了几间房居住,并在此接待国际友人。

  不久,离宝鸡最近的天水工合事务所相继组织起机器、火柴、面粉、棉毛、纺织、皂烛、造纸、榨油、印刷、油墨等工业合作社。在清水、张家川、甘谷等地组织起羊毛编织生产合作业务。

  兰州是工合运动推行最好的地方。兰州工合事务所创立于1939年3月,地址在东稍门下东关街路北(今庆阳路东段)。第一任主任是毕业于燕京大学的薛觉民。薛是一个富有才华的社会活动家,办事能力很强,一直投身抗日救国运动,是兰州工合事业的先驱者。人们诙谐地称他是西北工合的边疆大使。

  兰州工合的出现,给沉寂多年的兰州工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旺盛时期兰州工业合作社有38个,从业人员800多人,俨然是一支生产大军。

  为兰州工合立下汗马功劳的一对夫妇名叫张官廉、王贤琳。他俩是路易·艾黎的亲密伙伴,从1941年起直到兰州工合的最后一天,这一对夫妇始终与工合同呼吸共命运,用生命之泉浇灌着“工合”的花朵。

  张官廉,山西汾阳演武镇上达村一个农民的儿子。靠勤工俭学和美籍女传教士甘美恩的资助考入北平名校,一举成为燕京大学的高材生。其导师是美国人夏仁德博士,时任心理学系主讲教授。夏仁德主张他的学生应服务农民,改造农村。王贤琳本是一个宁波姑娘,毕业于天津中西女中,在这所教会学校中,她接受了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基督教义。

  这两个人均有一颗爱国之心,且双双多才多艺,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张官廉大学时代曾在未名湖畔用英语演出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由他饰演男主角哈姆雷特。王贤琳中学时代即在天津青年会饰演过《雷雨》中的繁漪,还创作过剧本《五年之后》。这一对爱国青年在北京西山卧佛寺的河北基督教徒夏令会上相识,并相恋相知,于1934年结为伉俪。婚事是由夏仁德操办的。周恩来称夏仁德是“红色教授”。

  1938年秋,就是这个夏仁德博士,把斯诺夫人寄给他的有关成立“工合”的意见书,从纽约转给了张官廉。并说,他已将张官廉和叶德光介绍给了工合负责人。夏仁德知道张官廉一家在战乱中到处流浪,特寄来50元美金接济。

  张氏夫妇出于实践为农村服务的理想,此时刚从河北定县研究平民教育转到贵州定番县从事五大学(燕京、清华、南开、金陵大学和协和医学院)创办的乡村建设协进会实验工作。接到导师夏仁德的来信,又收到叶德光从重庆打来的电报,张官廉就于1938年底赴重庆参加了工合。在工合总会任专员。

  叶德光是张在燕大时的同学,又同在平民教育会共事,也是读书会中人,抗日战争前即加入共产党。

  张官廉奉派担任四川荣昌县工合事务所主任后,妻子王贤琳于1939年1月,怀抱出生不久的第四个孩子,坐“滑杆”过蜀道,来到荣昌随夫投入工合事业,担任义务会计。他们认为,国难当头,前方在流血,后方开展工合运动就是经济抗战,工合的宗旨与自己的追求完全一致。

  荣昌工合从无到有,事务所很快组织起失业工人,成立了印刷合作社、妇女纺织生产合作社、瓷器生产合作社、夏布生产合作社。

  荣昌工合引起中国工合领导者的关注,工合创办人路易·艾黎、工合顾问戴乐仁、燕京大学英籍数学教授赖补吾,先后到荣昌参观。赖补吾以张官廉的社员教育计划向美国援华会为荣昌申请了专项教育基金。后又让张担任了工合训练班副主任,同时在金陵大学研究生院任课。

  1941年冬,著名合作理论专家英籍戴乐仁教授带训练班人员到各地工合讲合作理论,第一站是西北区,由张官廉当翻译。

  戴乐仁,清朝时即来华,曾在天津开办新书学院,后执教于燕京大学。1939年他在兰州开办了甘肃科学教育馆。1940年担任中国工合顾问。张官廉随戴先生来兰州办合作理论训练班,恰巧兰州工合事务所主任薛觉民离开工合到贸易公司工作。西北区主任卢广绵硬是把张留下主持兰州工合。

  王贤琳又随夫带着老母和子女北上,来到了陕西凤翔县双石铺工合西北区办事处。时任妇女股长的卢广绵夫人姜漱寰热情接待王贤琳,让她担任双石铺工合事务所妇女股长兼任双石铺培黎学校教导主任。在这里,王贤琳认识了路易·艾黎。

  双石铺培黎学校座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艾黎就住在学校附近的窑洞中。艾黎在窑洞中接见了新来的教导主任王贤琳。得知她的经历后,显得很高兴。艾黎为她煮咖啡,并对她说:“你是教会学校的毕业生,相信你一定会爱劳苦的学生们,一定会和我一起办好培黎学校。”

  艾黎告诉王贤琳,这个学校是以他的好朋友培黎的名字命名的。因为培黎是一位传教士,曾为中国金陵大学创办了农学院,为中国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后来回到美国,晚年穷困潦倒而自杀。所以艾黎以此纪念其老友培黎。培黎主张培养中国的中级人才。这个学校就用半工半读的方法培养学生手脑并用,使他们既有文化也有技术。王贤琳听了艾黎讲的一席话,觉得很符合自己要为劳苦大众服务的理想。很愿意与艾黎合作。

  艾黎每天必到培黎学校和同学们打球,与王贤琳商量如何办好学校。这是王贤琳初次与艾先生协力办培校。她看到学生们穿得单薄,就赶紧从事务所借钱,到镇上买布买棉花,请缝纫合作社连夜为学生们赶制棉衣,每人一套,使学生们暖暖和和度过北方寒冷的冬季。

  由于张官廉就任了兰州工合事务所主任,王贤琳于1942年春举家到了兰州。双石铺培校的教导主任由工合西北区的英文秘书何克接任。

  何克是英国著名基督教社会服务家M。莱士特女士的侄子,毕业于牛津大学,抗战时期来到中国。来工合之前曾到过晋察冀和晋东南等抗日根据地。何克后来也到了兰州。

  兰州工合是薛觉民开创的。他与张官廉是燕京大学同学,又是同乡、好友。1941年冬,张官廉接任兰州工合事务所主任以来,把工合运动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兰州工合事务所设主任1人,下设机构先后有合作、宣传、技术、妇女、总务、会计等股。还附设了军毯管理处、兰州工合供销处、工合运输站、工合实验厂、毛毯纺织厂、弹毛厂、合纱厂、工合联合社、工合仓库、医务所、兰州工合研究所、工合培黎学校等专业机构。工业合作社的社员以本地闲散人口为多,大都是听了宣传,认识到合作事业的好处而来的失业工人和生活困难的小手工业者。

  兰州工合的毛织、瓷器、皮革、化工、服装等合作社,分布在西郊的费家营、孔家崖、刘家堡,黄河北的穆柯寨、赵家庄、盐场堡,东郊的宁卧庄、岸门街、张家滩,市内的颜家沟、中街子、中山路、西城巷、横街子、东稍门、下东关等处。各类合作社生产范围广泛,规模最大的是毛纺织社和棉纺织社。日本飞机轰炸后,市内的有些合作社迁到费家营或榆中金家崖。

  事务所主任张官廉,学识渊博,谈吐举止文雅,一派学者风度。他在燕大学的是心理学专业,但为了实践为劳苦大众服务的理想,大学毕业后,他用半年时间到北平华北工程学校及自力机器毛织厂学习毛纺织技术,白天与工人同做工10小时,夜晚与工人同住潮湿的地下室。在那里,他学会了选毛、洗毛、纺毛线、织毛毯等操作方法。来到兰州工合,根据甘肃盛产羊毛的资源优势,他把合作社的重点放在毛纺织业上。组织社员洗毛纺纱,织制军用民用产品,光费家营就有3个纺毛社。

  前方抗日,后方生产。兰州工合生产了大量的军毯、提花毛毯、粗毛线平布、条子布。还有皮鞋及各种木器家具、机器零部件。把这些产品及时发运前线,供应市场。

  兰州成了工合的大本营,其主要原因是新西兰人路易·艾黎落户甘肃和外国名人加盟。

  “啊!是什么力量吸住了这些出色人才?那里一定有块磁铁!”这话是燕京大学美籍教授夏仁德讲的。这位身材颀长、清瘦弓背的老教授所说的磁铁,就是兰州工合。而支撑兰州工合的优秀人才薛觉民、张官廉、熊正廉、曹天庆等都毕业于燕京大学。

  兰州工合作为中国工合的闪亮窗口,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为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兰州工合受到国际上的关注。当时兰州新关合作社的经理名叫王毓秀,人称王老汉,他虽然年纪大,但待人诚笃,热心合作事业,业务经营有声有色。他的先进事迹被一家国际刊物登载,使兰州工合的社员深受鼓舞。

  一些大人物到兰州工合参观访问,进一步提升了兰州工合的知名度。

  1942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来到兰州。华莱士到兰园看篮球赛,到箭道巷文化会堂看京剧《霸王别姬》,都是请工合的王贤琳当翻译。华莱士特意参观了工合的费家营等地的一些合作社,在下东关的一个厂子里,工合500多妇女纺线的壮观场面,使华氏感动不已。他对随行的张官廉和王贤琳说:“你们这样组织起来才是真正的抗战。”华莱士的随员、美国远东问题专家拉铁摩尔也对兰州工合大加赞赏。

  1943年,英国剑桥李约瑟博士以中英科学合作馆长的身份来西北考察。同时受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和英国工合发展委员会之托,给兰州培黎学校带来一批仪器和一架分析天平。李约瑟是艾黎的老朋友,刚来时住在城里一位英国传教士家里,后来就搬到下东关工合事务所主任张官廉家住。

  李约瑟把捐助的仪器送到黄河北穆柯寨的兰州培黎学校,看到这里的穷苦学生穿着粗布衣衫,却一个个精神快活的样子,大发感慨:“我参观过世界上许多大学,但我却爱上了这个小学校。我定尽力援助。”李约瑟又搬到培黎学校住下。到了晚上,李约瑟和他的秘书廖鸿英女士同艾黎、王贤琳等一起看黄河落日,山南海北地聊天。师生们也爱上了李博士。在教室里举行的周末聚餐会上,李约瑟欣然为同学们唱英国民歌,跳英国民间舞。李约瑟还资选两位培校学生赴英国留学。

  1943年12月9日是李约瑟43岁生日。经艾黎一说,工合的张官廉主任就在自己家中备好生日饭菜为李博士祝寿。艾黎、班以安(英国驻成都领事)、廖鸿英、黄兴宗等都来为李氏祝寿。

  李约瑟特意穿上中国服装过生日,古铜色绸棉长袍,套黑缎马褂,更显得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煞有绅士气派。

  席间,中外朋友举杯祝酒,李约瑟高高兴兴起立,一饮而尽,甚是豪爽。他说:“我将永远记住,我的43岁生日是在中国兰州一伙好友中间用中国的传统方式过的。”李约瑟和大家同吃王贤琳做的中国火锅、芝麻酱凉拌粉皮,吃长寿面。李约瑟很兴奋,即席用汉语背诵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1944年7月,英国工党议员胡特,代表英国援助工合事业团,偕工程师弗拉格专程来兰州考察工合。把带来的20多套精密仪器捐赠给兰州培黎学校。胡特对培校半工半读,手脑并用的教学方针表示赞赏。在参观妇女识字班和破庙改建的幼儿园时,这位中等个,50多岁的英国议员为孩子们的歌舞热烈鼓掌。他抚摸孩子们的头动情地说:“如果没有孩子和音乐,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枯燥无味。”

  胡特还特别邀请工合的女员工在黄河北穆柯寨的一片草地上举行野餐狂欢会,以示鼓励。他说,中国妇女肯走出厨房参加社会活动,值得赞扬。胡特很佩服兰州工合的妇女,尤其对王贤琳赞美有加。说她是个了不起的社会活动家。勇敢的女人,不简单的女人!工合人代表了工合精神。

  英国人戴乐仁是工合国际委员会副主席,又担任兰州工合研究所主任,多次在兰举办合作理论训练班,亲自讲课。

  戴乐仁又是中国学者杨宪益的岳父。后来杨宪益因把《红楼梦》翻译成英文而闻名世界。戴氏夫妇来兰州后住在小沟头一个四合院的五间平房里。戴夫人的帽子上插一根美丽的羽毛,走起路来羽毛一跳一跳的,让街坊邻居的兰州女人觉得怪有意思的。因为戴家的厨师不懂英语,由工合的王贤琳每天去小沟头寓所为之安排饭菜。戴夫人很喜欢王贤琳,一去就让她又是喝咖啡,又是吃饼干,还给她讲莎士比亚剧作,真是亲如一家。

  在“工合”旗下,兰州的中外工合成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兰州工合声名鹊起,从1942年至1946年五年时间里先后有25位国际友人到兰州参观访问或加盟工合事业。当地一些上层人士和社会贤达邓宝珊、张治中、裴建准、水梓等也对培黎学校给予支持声援。

  抗战时期来甘肃视察的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参观政府在兰苑举办的工业品展览会时,对工合参展的地毯、布、皮革、肥皂、毛巾等产品表示赞赏。其中一个织有百鸟朝凤图案的提花地毯被蒋介石看中,要买。这个地毯是兰州培黎学校的老李师傅带领学生织成的,准备出国的。

  艾黎告诉培黎学校教导主任王贤琳:“蒋委员长喜欢工合织的毛毯,就送给他吧。”并让王贤琳把百鸟朝凤等共5条军毯送到蒋介石下榻的九间楼去。艾黎还附了一封亲笔写给宋美龄的信,同时送去,艾黎希望宋美龄支持工合。

  王贤琳把地毯送到九间楼客厅里。当时宋美龄不在,是秘书接待的。其实王贤琳在荣昌工合时见过前来参观荣昌工合的宋氏三姐妹。艾黎与宋氏三姐妹彼此很熟,宋美龄称他路易dear。而艾黎与周恩来也是朋友。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