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时代音符注入百年情结世纪桥梁成为城市标志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战火在黄河铁桥上燃烧,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把指挥部设在“三爱堂”。深夜,彭大将军找来兰州地下党负责人罗扬实,说:“铁桥是我军西进的唯一通道,必须立即组织抢修。兰州有共产党员工程师吗?”

  罗扬实说:“有,有,有个姓任的,我找他去修。”

  夜色中罗扬实敲开了西北新村16号任震英的家门。二人很快商定了一个抢修方案,去见彭总。彭德怀操着浓重的湘音问:“工程师同志,你造过铁桥吗?”任震英说:“没有,我盖过楼房,修过公路桥。”彭德怀一挥手:“就由你领着干!”

  任震英连夜找到四位工程师,集结了200多个工匠奔向铁桥。

  任震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高材生,其夫人侯竹友是大家闺秀。夫妇二人均为中共满州省委地下交通员。1937年农历三月初八,他俩冲破日本宪兵的大搜捕,穿上结婚礼服,扮成新婚夫妇逃往山海关,辗转来到兰州,找到了互助巷八路军办事处的谢觉哉。从此,任震英的公开身份是建筑师,夫人侯竹友的公开身份是苏联外交官的中文教员。

  任震英带领工匠在铁桥上苦干八个昼夜,被炸损的铁桥修复通行。其间彭总两次到桥上视察慰问。当西进的解放军大队人马渡过铁桥之时,彭老总紧紧握住任的手:“你为抢修铁桥立了一功!”

  这个任震英,就是描绘出新中国第一张城市规划蓝图,后来担任过兰州市副市长的国家建筑规划设计大师。兰州人对他的评语是:“不爱功名爱石头。”

  1950年,发现铁桥的桥墩出现裂缝。西北公路局立即派工程技术人员查明裂缝原因,用钢筋混凝土把裂缝箍上。并用30吨千斤顶把桥顶起来,取出滚轴除锈后再装上,以防桥墩再裂。从这一年起,铁桥严格控制行车速度和载重量。同时将加固方案上报交通部。

  看样子,这回得找苏联老大哥帮忙。1951年冬天,一个名叫别路包诺夫的苏联专家,在视察了铁桥后,提出四种加固意见。苏联专家的第四方案被采纳,但实施起来并不那么简单。因为当年承包修建铁桥的德商喀佑斯和设计师满宝本没有留下铁桥的图纸。

  1952年夏天,经过26天的仔细度量检查,弄清了原桥各部尺寸和桥架受损程度,炮弹伤痕等情况,找出桥面下沉、重车过桥时桥架上下左右摆动的症结,是超负荷造成的。

  交通部核准加固工程费60万元。兰州选调技工116人,雇用普工141人。加固工程于1954年4月1日开工。加固期间,在铁桥下游用牛皮筏子搭设了一座248米的浮桥供行人过河。当然,这是一座临时浮桥。

  加固工程进度很快。由于各专业人员流水作业,改进操作方法,工人劳动热情高涨,工程于6月12日完工,比工期提前了18天。通车典礼热热闹闹,省人民政府主席邓宝珊到会祝贺。参与加固的9个单位荣获纪念锦旗。给34名先进工作者颁发了奖品。

  加固后的铁桥,将原桥上的梯形钢架增置了弧形钢架梁,提高了桥梁刚度,更换了桥面木板,铺设沥青桥面,修茸一新。可以双车对开,载重由8吨增加到10吨,震幅由6厘米~8厘米减少到4厘米—5厘米,达到了设计要求。

  人类社会,天天有旅行者通过水路、陆路,通过小径和桥梁,使自己和携带的东西到达目的地。光荣的兰州黄河铁桥,在中断了73天之后,又呈现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

  又过了27年,黄河铁桥遭遇特大洪水“挑战”。清末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包修兰州黄河铁桥的合同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保固八十年限期之内,无论冬夏,倘因起蛟,河水涨发,水势过大,水已进城,因蛟水神力将桥冲坏,与泰来行无干。这个蛟,是古代传说中所说兴风作浪,能发洪水的蛟龙。

  1981年8月,黄河铁桥72岁华诞之际,兰州人发现身边的黄河水大涨了。到9月3日,黄河浪花已扑打桥墩冒顶。很快,水文站的监测报告称,黄河兰州段流量由2050秒立米涨到2950秒立米,已达到警戒水位1515米。这一天,兰州报头版刊出一条独家新闻,标题是《黄河水位达到警戒线》。此前各媒体没有获悉官方透露的任何消息。

  晚报的洪水新闻,引起各方高度关注。9月4日下午,由安宁区委返回兰州市委的一辆乳白色面包车驶过十里店黄河桥,坐在车子里的市委常委们望河惊呼:“啊!又涨了!”市长武修亮当机立断,一次特别常委会在行进的面包车上召开,一个兰州市非常防汛指挥部就此诞生。一份紧急防汛通知的腹稿由副市长窦明海在车上拟就。

  9月7日,黄河中山桥流量由2950秒立米猛增到4360秒立米。这个流量给兰州亮出了一张黄牌。因为平时流量在300至1000之间,枯水期最低流量是60秒立米。

  黄河兰州段流量是以中山桥流量为准的。因此这里的浪涛成为抗洪抢险关注的焦点。

  发生这次洪水的根源在于黄河上游流域面积18万平方公里内阴雨绵绵,连降中到大雨,各个支流河水猛涨,黄河干流出水量大,龙羊峡、刘家峡入库流量很大,9月7日刘家峡水库流量已超过自1968年蓄水以来最大值。为防止平坝、垮坝,为防备龙羊峡施工围堰溃决或漫决,刘家峡水库被迫加大泄流量。

  如果出事,从甘青到山东,沿河灾情不堪设想,兰州黄河铁桥的命运可想而知。因此国务院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兰州市保住刘家峡水库保住兰州,让洪峰顺利通过。

  兰州军民奋起抗洪抢险。

  黄河委员会兰州水文站是黄河上游主要水情控制站。可见兰州战略地位之特殊。每天公布的水情报告,都是黄河中山桥的流量。中山桥与洪水紧紧连在一起。水文站的工作人员不顾浪大流急,时刻监视,每2小时向防汛指挥部报告一次实测中山桥水位和流量。发报精度达到99.6%,并将洪水情报及时发往中央防总和沿河各省区及兰州各交通工矿企业。兰州报及时公布水情,还发号外。

  黄河抗洪抢险的口号是: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好最坏的准备。

  9月14日,大流量到来,铁桥桥墩淹没,浪花溅上桥面。据史料,1946年9月13日流量5900秒立米,铁桥桥墩淹没,溅水浪花喷上桥面。

  此时的兰州,共淹良田18638亩,倒塌房屋307间,冲毁堤坝3169米。搬迁社员、居民891户,4435人。

  9月14日,接国务院紧急电报,上午10时,省市防汛指挥部发出第一号命令,号召军民紧急动员,做好迎战600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的准备。做到万无一失。确保全市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此命令从当日12时起执行。

  1号命令特别提出,流量达到5500秒立米时,中山桥实行戒严。

  从西柳沟至桑园峡,沿河百里有5万多军民抗洪抢险。兰州警备区派出80名战士保护黄河上的5座大桥:中山桥、城关大桥、新城桥、十里店大桥、西沙桥。武装警戒,公安配合,日夜看守。当日深夜,兰州军区司令员李兆亭到中山桥等桥上视察。工程技术人员连夜拿出了抢险加固中山桥的措施。

  9月15日,中山桥戒严,禁止车辆行人通行。这一天是此次洪水流量最大的一天,达到5640秒立米。

  由于军民团结奋战,严防死守,加上老天帮忙,第三次洪峰顺利通过兰州。9月16日,洪水开始回落。但抗洪没有松懈。

  9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祝贺黄河上游抗洪取得决定性胜利。

  10月8日14时,黄河上游洪峰安全泻入渤海湾。此时,才说一声洪水结束。

  这次洪水来势猛,流量大,持续时间长。4500秒立米的大流量持续了16个昼夜,5000秒立米以上流量6天6夜。从数据看,实测流量5640秒立米,但由于河床多年变化因素,实际流量相当于6000秒立米。水位1516.85米,是自有实测资料以来最高的。

  回望历史,黄河兰州段发生过大小水灾18次。史料记载:公元183年,秋,金城水溢,出40余里,成灾甚久。1827年7月,兰州黄河水溢,漂没诸滩庐舍,田禾居民无所栖止。1904年6月,兰州发洪水,东川水涌,东稍门城墙塌丈余,登碑遥望,几成泽国,灾黎连万。但那时候还没有黄河铁桥呢。1964年,兰州大雨,黄河泛涨,最高流量5660秒立米。但时间短暂,没有威胁到铁桥安全。

  战乱,洪水,地震,经历百年风雨的洗礼,兰州黄河铁桥风采依旧。

  20世纪80年代初,铁桥上走过一位北京来客,他叫陈占祥,是建设部规划司总工程师,曾是留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的高材生,在国内外颇有名气。当时他就觉得白塔山两侧山坡上的简陋房舍与铁桥与山上的古建筑格格不入。他说,在北面的山上建些漂亮的民居式宾馆比高层楼宾馆有趣得多。见多识广的陈占祥建议,利用黄河铁桥的钢架,在桥的5个拱上修建卷篷屋顶,卷篷下设茶园,就像威尼斯和英国巴斯的爱登姆桥一样,品着茶,望脚下滚滚东流水,那可是万里黄河之上只此一家的独特享受。不论这个建议是否可行,陈占祥早就提出,把铁桥作为一种文化点缀黄河风情线。

  铁桥下游1600米处的一座现代化黄河大桥,称城关大桥,是1979年修建的,看上去与法国塞纳河上的那座桥一模一样,也是很气派的。但不知为什么,人们还是偏爱花费30万两白银建成的这座百年老桥。

  黄河铁桥成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无论是影视还是图片,一看见铁桥就知道这是兰州。游客们觉得到兰州不到铁桥上走一走就不算来兰州,只有在“天下第一桥”的石碑前拍一张照片才会有一种兰州的感觉。就好比人们看见圣弗兰西斯科湾湾口的金门大桥,就立马意识到这是美国西部的旧金山市。

  2005年,黄河铁桥成为一座步行桥。兰州市人民政府的这一决策,让比设计保固期超期服役了16年的这座世纪桥梁,过上了安祥快乐的日子。

  在新世纪的灿烂阳光下,天下黄河第一桥的旋律中注入了现代音符,每当夜幕降临,大桥轮廓五光十色闪闪发光,为兰州人弹奏着一支古老的凝固的小夜曲。

  §§第三章 抗战带来兰州工业特殊发展机遇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