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坐在油灯下沉思,他想在兰州再干一件大事。这件事是由一片烟色的呢子引发的。
光绪三年(1877年)冬天,兰州制造局的总办赖长凭想象自制了一台水轮机,用甘肃产的羊毛试织成一段呢子拿给左大人看。左氏摸摸呢片,拍案叫好:“竟与洋绒相似,质薄而细,较本地所织的褐子,美观多矣。”
褐子,是用羊毛线土法织成的一种粗布。
见多识广的左宗棠见过从国外输入的洋绒,也知道西北人用羊毛织的褐子,相比之下,觉得赖长试织的这种呢子比褐子好看得多。
左氏早就研读过魏源的著作,对“学习采用外国新式生产工具和技术来制造货物”极为赞赏。他想,日本人把魏源的《海国图志》拿去研究,用以振兴国家,我们闭关锁国,大大地落伍了。他向来不只考虑军用补给薪饷粮秣,还十分注意地方民众生计和经济发展。他觉得在西北大兴洋务,办织呢局,势在必行。他想的是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他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西北畜牧业了如指掌。
甘肃西南部和黄河以西及湟水流域,素以畜牧业著称于世。汉代牧苑故址就在榆中,隋唐最重要的官营牧业设在陇右,宋代史料上有兰州“牛羊驼畜充满山谷”的记载,明时则为山羊绒生产基地。兰州的绒褐行销全国。
左宗棠认为,在西北羊毛产地的中心建设一座织呢厂来织呢,能使成本低廉,足以抵制洋呢进口,也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左氏采纳了赖长的建议与设想,决计要在兰州建织呢工厂。他说:“这里羊毛有的是,购得‘母鸡’好下蛋。”
办厂子要先上奏折请旨的。
“马尾能造船,兰州为什么不能织呢织绒?”醇亲王奕譞这样说。他很重视左宗棠的计划,两宫太后也表态支持左宗棠。在西北大兴洋务,在兰州开办织呢局的方案得到朝廷恩准。
光绪三年(1877年),左宗棠写信给上海的西征转运局委员胡光墉,信中说:兰州制造局赖长用他新创造的一种水机试制出的洋绒,与进口羊绒相似,质地薄而细,又很耐穿,比本地传统织出的褐子美观,只是因为他在没有专业技师教授的情况下自行设计制造的,毕竟费很大的工力。赖长的意思是想买一套织呢织布火机,拿到兰州仿造。这也是一项利民实政,希望你按照所附赖长的设计图纸,在上海留意访购这种设备。左氏在信中还说,此间羊毛驼绒有的是,煤也易得,只要有了火机就能节省工力。
胡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善于结交上层人物,因协助左宗棠筹措军饷,购办西洋新式火器,得左宗棠出奏保举,朝廷破格优奖,赏穿黄马褂,顶戴用珊瑚,成了一名“红顶商人”。
不久,左宗棠又写信嘱咐胡雪岩,要他把所有的开河、掘井机器和织呢机器,先买小的运来。
虽然上海德商泰来洋行的经理嗲喱说,用大的合算,但左氏不想买大的。他对胡雪岩说,买大的不如买小的,因为,一则机器重大,陆地运输极为艰难,买来小的,让中国工匠仿制,将来做大,亦可得力;二则,弟年已望七,精力智慧日渐不如从前,恐怕难以坚持下去,如果将来接替的人意见不一致,就会给别人造成口实。再说,眼下西域已经平安,各省领取的军饷等经费很难像以前那样。这些年来,自己饱尝困境之苦,事后还在心寒,正想着及时缩小规模,怎么还敢搞那些恢宏阔大的举措呢!
左宗棠对胡雪岩如此坦诚相告,足见其交往颇深。
当年左宗棠任浙江巡抚时,百废待兴,四处寻访富绅解决经济困难,在滨湖大街看到胡雪岩的豪宅,又听随行的仕绅们说,这胡庆余堂药铺的大老板阔气得很,光他这个药铺就有两千万两白银的本钱呢?还开了阜康钱庄(相当于银行),上海四马路、外滩也有钱庄,京沪杭、福州、宁波、武汉都有其典库。
左宗棠召见胡雪岩,要他为地方出力,帮助解决民众缺粮问题。胡雪岩一口答应提供20万担粮食。左宗棠大喜过望,诚邀胡雪岩总理浙江粮台,帮他理财。胡说,自己是生意人,不善做官,往后左大人要我干什么事,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后来左宗棠任闽浙总督,在福州建马尾船厂,又向胡雪岩借钱垫底,再奏请朝廷拨款。船厂所需机器设备,一部分由德克碑他们到国外去买,一部分就让胡从上海采购。当时都叫他胡观察。
左宗棠赴陕甘总督,派人去张家口买马,又列出清单让胡从上海采购西征作战物资直接运往西安、兰州。左宗棠把胡雪岩叫“财神爷”,胡雪岩对左宗棠的事业给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支持。难怪左氏视胡老板为值得信赖的朋友。这次办织呢局,胡雪岩遵照左大人的意见,在上海向德商洋行购置织呢机器,并联系雇用德国工匠。
德商洋行,德国工匠,中国人办工厂就得买外国的机器,靠洋人的技术,别无选择。因为这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最早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中国发明造纸术制造纸张的时候,西洋人还只能把圣经写在羊皮上。没有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又怎能发现新大陆?没有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哪有西方的洋枪洋炮?中世纪的欧洲骑士能安然坐在马背上耀武扬威,是因为他们从中国引进了马镫。
中国古代科技曾领先世界一两千年。以编写《中国科技史》而扬名的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说,从韧性铸铁犁到土壤学,从皮肤与内脏的关系到天花痘苗接种的发现,不管你探究哪一项,中国总是一个接一个地位居世界第一,而且比欧洲领先了很长一段时间。有学者说,直到十六世纪之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开放,技术最先进,经济最强大的国家。相比之下,那时候的西方基本上都是乡巴佬的世界。
然而,自1777年格拉斯哥的一名仪器制造工人詹姆斯·瓦特为世界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由此开始一场经济及社会的大革命,并因此改变了全世界。瓦特的蒸汽机首先安装在纺纱机上。瓦特的名字很快传遍了世界。工业文明的太阳从大不列颠升起。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乡巴佬”很快超越了“城里人”,西方迅速超过了东方。
鸦片战争的失败,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煽起了中国人的现实主义热情,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第一步,一些近代军工企业次第建立并渐及民用。
到了19世纪80年代,洋务派由求强而言富,着手创办非军工企业。然而,对于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要想走进工业化社会,又谈何容易!
左宗棠办兰州织呢局的事虽然得到皇帝及慈禧太后批准,但在清政府上层人士中议论纷纷。有些人认为,这种工厂最好建立在汉口,把原料运到汉口来加工并分配销售。因为兰州府一带人口稀少,地方瘠贫,而汉口则是全国人烟稠密,繁华富庶地区的中心。他们说,陕甘总督对这种看法也许首肯,然而甘肃毕竟是他统辖的省份,他打算开发该省的富源。看来,他已打定主意为办这个企业克服一些困难,不仅是长途运输机器一端而已。
因此,左宗棠又上书总理衙门,重申办织呢局的理由。他在信中说,羊毛有粗有细,内地人不甚区别,只用来织褐子、毯子、毡子。(褐子是一种羊毛织的粗厚布;毯子是一种铺在床上、地上或挂在墙上的比较厚的毛织品;毡子是用羊毛等压成的像厚呢子粗毯子似的东西)价格不高,从业者少。这里的羊毛每斤值银一钱几分,每年可剪两次。民间畜牧之利,以毛为上。因为取毛获利长,不像羊皮羊肉只能一次获利。
左宗棠在信中还特意阐发了办织呢局的可行性和美好设想:近来制造局员赖长总兵拣好羊毛,用他所制造的水轮机织成呢片,与海外呢片差不离,但质地微松。又织成缎面呢裹之绒缎,也很雅观。只是自造的水轮机不及洋制火轮为速,就想购买一具仿造,而困难重重。臣为了预防陕甘旱灾,让上海道胡光墉寻找开河凿井等机器并顾工匠同来教习,还让胡道购买织呢织布机器。机器到兰州后,还须数年才能见效益。打算先内地后关外,与棉花一起开发利用,不知能否有成。
兰州创设织呢局的事,像一颗红色信号弹从皋兰山升起。一下子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光绪四年(1878年)十二月初八日,申报发表一则消息:“昨报上海设立织造洋布机器局,此为中国之创举,华人皆拭目以待。今悉左伯相又奏准在甘肃兰州府等处另设一织呢公司,计需本银不赀。所有一切机器已早委员传信至欧洲定购,一俟运到,当可开办也。”
申报是外国人在上海办的一家报纸,是一家颇有影响的媒体。
申报的这篇报道中还说,西口外本有大片游牧地区,牛羊繁殖,如果能把当地盛产的羊毛织成呢子,像外国所生产的呢子那样,这不能说不是一件利民的善举。
接下来,《大清国》杂志于光绪五年(1879年)一月四日又报道了兰州织呢局的消息。《大清国》是在上海出版的一份英文周刊。编辑叫巴尔夫。
《大清国》载文说:要在兰州府建立一座织呢厂已谈论了很久;这计划不久即将实现。
文章详述织呢局进展情况,说这个企业将委托给一位久在上海居住的德国人办理;数日前又有两位从德国刚来到上海,其中一位名叫石德洛末,是从爱克斯拉夏佩尔来的呢绒制造家,另一位叫安克,是个建筑师。石德洛末先生从欧洲把兰州织呢局所需要的机器押运来华。他们两位即将启程赴兰州府。路上须跋涉三个月。文章最后说,选定远在西北的兰州府建厂的原因,显然由于那里畜养的羊很多,所产羊毛以前从来没有好好利用;同时考虑把工厂建在这畜牧地区的中心,比陆路运输原料到各通商口岸好得多。
继《大清国》一月四日报道之后,二月初八申报又刊登消息称:甘肃省兰州府创设机器羽局,前闻特在沪上派员定购机器,现已由转运局委员将机器等由轮船载至汉口,然后从湖北等地转运入陇。
三月初八,申报又发一消息:前报道甘肃兰州府创设织呢机器局,采用羊毛织成呢绒各物。现听说向外洋购取的各种机器业已来沪,正准备托招商局的轮船带至汉口,再由水陆提运到陇中。然而该机器共有大小箱笼1200余件,恐怕运费先已不赀。
左宗棠翘首盼望中,胡雪岩来信了,说是派人办矿,一切用费由他捐办,还说捐购一台掘金小机器,附钻井机器一同运来,让赖总兵检查。开河、钻井、织呢机器,都已买到,只是湖北、西安、沿途各处运解分合,快慢不齐,所以到货时间有先有后。
机器已经买妥,左宗棠即紧锣密鼓建设织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