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节 伟大的决战——兰州战役

  1949年8月29日,一面被硝烟焚烤过的红色旗帜插上了古金城的门楼。兰州解放了!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日子:1949年8月20日至1949年8月26日,兰州经历了从未有过的惨烈的血战,英烈们为解放兰州血洒热土,血染红旗。

  历史铭记着这场伟大的决战。

  部署篇

  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0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布了铿锵有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宣言义正词严地喊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948年11月1日,人民解放军进行整编,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做好一切准备。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向全军发布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命令人民解放军向西南和西北进军。

  百战百胜的人民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尚未解放的江南和西北广大地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进军。国民党的西北之重镇,有固若金汤之说的,国民党黑暗统治达25年的兰州,也将迎来她改天换地的伟大时刻。

  1949年5月9日,在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指挥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解放大西北的征程。在解放了西安,经过了扶眉大战,在平凉大胜马步芳、马鸿逵后,人民解放军一路凯歌,朝兰州逼近。

  是年,为阻挡解放军解放大西北,由南京逃亡到广州的国民党政府紧急召集马步芳、马鸿逵、胡宗南,举行“西北联防会议”,拟制了所谓“兰州会战计划”,即以马步芳集团依托兰州固守、吸引和消耗解放军主力,会同马鸿逵、胡宗南两集团,妄图夹击第一野战军于兰州外围。

  兰州,是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是西北政治、军事中心,地理上也是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的枢纽。城北是黄河和北塔山,东、南、西三面环山,东西长20公里的南山,是全城的天然屏障。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就在兰州构筑了国防工事,后来马步芳又进行加修加固,形成坚固的防御体系。主要阵地构筑了钢筋水泥碉堡群,外斜面有环形人工削壁1~2道,高6~10米,削壁腰部修有暗藏的侧射火力点,削壁外有两层3~6米的外壕,壕内遍布地雷、铁丝网。阵地之间有公路、交通壕连接。马步芳视兰州会战成败为其生死存亡的关键。为死守兰州,他将主力几乎全部集中兰州,屯集了大量粮食、弹药,并作了精心周密的部署。以战斗力最强的两个军和两个骑兵旅,共5万余人,重点守备南山各要点与城区;以两个军3万余人,控制在兰州东北的靖远、景泰黄河两岸地区,保障兰州左翼安全;以新编成的骑兵军2万余人,控制在临洮,临夏地区,保障兰州右翼安全。

  青海马步芳集团是以家族世袭统治和宗教控制为特点的封建军事集团,是一支慓悍异常、凶残野蛮的部队。1936年红军西路军向甘肃西部进军中,遭到马步芳骑兵部队的围攻,损失惨重;1948年5月,西北人民解放军在陇东地区险遭胡宗南、马步芳的联合夹击。由于没有受到人民解放军的歼灭性打击,马步芳等人气焰十分嚣张,宣称“兰州是攻不破的铁城”,“解放军胆敢进攻兰州,本署以诱敌于有利地形与之决战,凭天然屏障与既设阵地,举全力一鼓而歼灭之”。

  夺取兰州,是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北、进军宁夏、新疆所必须进行的一个战役。马步芳决心守兰州,这是人民解放军求之不得的。彭德怀说:“我们不怕他守,而是怕他跑掉。如果他真的不跑,就到了我们把他消灭的时候了。”8月4日,第一野战军发布进攻兰州的作战命令。以第18兵团(缺第62军)留置宝鸡,天水地区,继续钳制胡宗南集团,保障野战军左翼及后方安全;以第19兵团主力为右路军,由静宁沿西(安)兰(州)公路经定西向兰州城东进攻,以第2兵团为中路军,由通渭经定西以南直取洮沙后,再由南而北向兰州进攻,以第1兵团附第62军为左路军,由秦安、甘谷经陇西、渭源占领临洮。渡洮河攻占临夏、循化,尔后北渡黄河直取西宁,截断马步芳撤向青海的退路。

  这是一张给青马布下的天罗地网。

  1949年8月20日,第一野战军主力会师兰州城郊,一场攻坚战即将打响。

  此时的马步芳,正在摩拳擦掌地叫嚣:“挽狂澜于既倒,定乾坤于西北。”

  配合篇

  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兰州的过程中,中共皋榆工委十分出色地完成了内应工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甘肃前,中共甘肃工委及时向各地地下党组织发出指示,要求做好一切准备,协助和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入甘。为配合兰州战役,中共皋榆工委发动各级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地下党组织在国民党城防部队内部开展秘密工作,进行策反,与他们交朋友,宣传解放战争不断前进的大好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光明前途,并在国民党的地方武装如自卫队、保安团中进行分化瓦解。发展自卫队总队副陈伯鸿、五大队队副汪治华为地下党员,在自卫队中建立了党的秘密组织,并在多个自卫大队中建立秘密内应关系,使自卫队为地下党组织所掌握,成为可靠的内应力量。兰州战役打响后,8月25日午夜,马步芳部队全线溃败,解放军尖刀部队逼近兰州城垣之际,隐蔽在自卫队中的地下党员汪治华部率先打开城门,与马家军展开激烈巷战,保证了解放军抢占黄河铁桥,截断了马家军的退路。

  8月20日,人民解放军汇集兰州外围,此时,马步芳集团严密封锁了兰州南山和通往阿干镇的交通要道。皋榆工委书记罗扬实装扮成牧羊人,在地下党员王受天及其三个儿子的掩护下,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经过一天一夜的艰苦穿行,机智勇敢地穿过重重封锁,及时赶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部,向彭德怀司令员汇报了兰州的基本情况,并将一份弥足珍贵的重要情报《兰州城防示意图》面呈彭德怀,向彭德怀司令员汇报了皋榆工委的工作情况和自己所掌握的有关兰州城防的重要情报,并在前沿阵地,向彭德怀司令员介绍了敌人的兵力部署。在此之前,皋榆工委通过隐蔽在国民党各个机构中的地下党员,利用各种关系,采取多种方式秘密搜集各种情报,系统地进行社会调查,为兰州解放和解放后的顺利接管做准备。这些珍贵的情报涉及国民党在兰州的兵力、布防、工事、装备、调配及官佐名单等,还有兰州的地理、人口、教育、工业、金融、邮电及存粮、水源等社会情报,甚至还包括国民党的派系斗争、政治倾向等。这些情报被分门别类汇总为《兰州敌兵力调查》、《兰州敌党政军宪特机构》等材料,为后来顺利接管兰州做出了很大贡献。

  激战篇

  解放军汇合在兰州城外,马步芳一再鼓吹自己的防御体系天衣无缝、固若金汤。为加强整个防御体系,在起伏绵延的南山山岭上,马步芳又增设了马架山、营盘岭、沈家岭三大主防阵地,并与豆家山、古城岭、狗娃山各控制高点的据点相连接。马步芳以八十二军3个精锐师一〇〇、二四八、一九〇师,分守3个阵地,以马步銮的一二九军的2个师为预备队,部署在拱星墩和兰州西关阵地,从新疆调来的榴弹炮营置于东教场,甘肃保安部队的3个团驻守东岗及城内,使兰州守军兵力达5万多人。同时,又以新骑兵军驻临洮、临夏,防守青海老巢的门户;2个骑兵旅(师)(骑八师,骑十四旅),5个骑兵团(即5个步兵师的骑兵团)位于河口至民和一线,策应兰州和临洮方面的作战。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在兰州黄河北岸,隔河坐镇指挥,并坚守唯一一条兰州向北的出口: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黄河第一铁桥。

  8月21日拂晓,炮火齐鸣,我解放军向兰州守敌发起进攻,但战斗却碰到了意想不到的挫折。敌步兵隐蔽在工事内,在我军受陡壁外壕阻碍时,敌人突然猛烈开火,趁机从我冲击部队侧翼出击,队形密集、动作凶猛;或者采取步骑配合实施反冲击。经一天战斗,各战场只消灭了一些外围据点的敌人,我军遭到很大伤亡,未攻下一个敌军阵地。马家军见我初战受挫,气焰更加嚣张。

  彭德怀司令当即决定暂停进攻,以3天时间总结教训,再次侦察地形,摸清道路。与此同时,毛泽东也心系兰州,23日,毛泽东就攻占兰州问题致电彭德怀、张宗逊、贺龙、习仲勋:

  马步芳既决心守兰州,有利于我军歼灭该敌。为歼灭该敌起见,似须集中三个兵团全力于攻兰战役。王震兵团从上游渡河后,似宜迂回于兰州后方,即切断兰州通青海及新疆的路并参加攻击,而主要是切断通新疆的路,务不使马步芳退至新疆,为害无穷。攻击前似须有一星期或更多时间使部队恢复疲劳,详细侦察敌情、地形和鼓动士气,并作充分的战斗准备,并须准备一次打不开而用二次、三次攻击去歼灭马敌和攻占兰州。

  经过三天精心再准备,我军确定的战略决策是:攻取南山为战略之重点,迂回右翼夺取黄河铁桥,为全歼守敌之关键。

  8月24日,野战军完成攻击准备。各部队情绪高涨,老战士争当突击队员,解放入伍的新战士纷纷表示要争取杀敌立功。各机关后勤人员都动员起来,挖工事、运弹药、抬担架,人人争先参战,个个争取立功,战前气氛十分热烈。

  8月25日清晨6时许,雨过天晴,残星点点。绵延的南山平静得出奇。6点30分,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总攻开始了!霎时间,炮声惊天动地,一条条火舌,飞向敌人阵地,敌阵地硝烟滚滚、火光冲天。西北战场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恶战开始了。

  营盘岭红旗七落七升

  兰州的南山是必守的阵地。南山自东向西依次为十里山、古城岭、窦家山、马架山、营盘岭(皋兰山南梁)、沈家岭、狗娃山。其中沈家岭离铁桥最近,又与狗娃山一起扼守着两条南去的公路,被认为是“兰州锁钥”。十里山、古城岭、马架山、营盘岭还有抗战时期修的永久性工事。

  营盘岭位于皋兰山东南约5公里处,海拔2171米。山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兰州东南天然屏障。明代以来屡为设防驻兵之地,故名营盘岭。

  营盘岭,是皋兰山的主峰,兰州的南面屏障,从兰州内城有公路直通峰顶。各种火炮、弹药及其他作战物资均可由汽车直接送到阵地。时任国民党兰州防守总指挥的马步芳之子马继援在给营盘岭守敌电话指示中说:“营盘岭不失,兰州有望,营盘岭不保,兰州危矣。”

  山上的工事,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以1个工兵团,外加3000民工,整整修筑了半年多。尔后,马步芳又派了1个工兵营,还有数千民工,又加修了3个多月。这些永固性工事总耗资数百万元之多。主阵地以钢筋水泥明堡与暗堡,构成核心的集群工事。围绕主阵地三营子这个山梁,自上而下有环形峭壁3道,每道高约2至3丈,峭壁外挖有2丈多宽的外壕,外壕内外两面均设有铁丝网,并布满了小型航空炸弹,每枚炸弹重30磅。炸弹与不同型号的地雷连接成梅花或连环雷,踏响一个,连响一串,号称为“王八雷”。整个阵地上,明堡暗堡,火力组成交叉火网,并与可容纳2个营兵力的地道相互串通,既能打,又能藏。

  营盘岭左有狗娃山、沈家岭,右有马架山守敌的火力支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火力体系。如果我军攻占营盘岭,就可以居高临下,轻重火器可直接控制兰州整个市区和敌人惟一的退路——黄河铁桥。

  扼守营盘岭的是马步芳的精锐主力第248师。负责攻打营盘岭的是我军第六军。

  25日拂晓时分,信号弹腾空而起,抢夺营盘岭的战斗打响了。

  第六军的轻重火器,吐着无数火舌,向敌人阵地扑去。英勇的战士们,端着上了刺刀的钢枪,与敌人反复争夺着三营子第一道阵地。在崖坎前和崖坎上面的开阔地,敌我双方来回拼搏,激烈争夺着每一寸土地,扭成一团,咬在一起,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真是难解难分。

  敌人十分顽固,凭借坚固工事拼死顽抗,还不时地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反扑。我军指战员们冒着敌人的炮火,英勇冲击,子弹打光了用手榴弹,手榴弹打光了拼刺刀,刺刀折了赤手空拳和敌人格斗。有的连队仅剩下十多人,依然奋勇前进。英雄陈全奎为加强火力,把两个手榴弹捆绑在一起,向敌军一连投出30对,杀伤大批敌军,自己也身负重伤,但坚决不下火线。部队寸寸逼近,终于接近了敌人营盘岭主阵地,但是峭壁又高又陡、土质坚硬,难以炸开突破口。前沿部队一时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英雄指导员曹德荣舍身炸峭壁,把敌人防线炸开了一道血口子。战士们高呼烈士名字,怀着满腔怒火向敌军冲击。下午1时,夺取营盘岭最后一个顽固堡垒的战斗打响了。在强大火炮的掩护下,我解放军全线进攻,三面红旗先后在敌阵地上树起,但刚一树起就被敌人打断旗杆,红旗落下来了,再树起,再落下;再树起,再落下。战士的血浸透了红旗。就这样,红旗反复起落七次,第八次,同时有十几面鲜艳的红旗在营盘岭主阵地上飘扬起来。经过激烈反复的搏斗,当晚,营盘岭被我军胜利攻克。

  红旗高高飘扬在皋兰山上。

  战前,马继援信誓旦旦狂言:“营盘岭是牢不可破的铁城,是固守兰州的南大门,如共产党能攻破了它,我便自动撤出兰州。”然而,在我军强大攻击下马继援的防线终于土崩瓦解。

  营盘岭攻坚战,我军共毙伤俘敌1725人,但也付出了伤亡1235人的巨大代价。

  马架山激战地动山摇

  25日拂晓,信号弹腾空而起,马架山升起一排黑色的烟柱,像火山爆发。在激越的冲锋号中,我十九兵团六十五军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向马架山发起攻击。

  马架山地势十分险要,是兰州东南的天然屏障。在我军进军西北时,马步芳在原抗战时期的永久性国防工事的基础上,又精心进行了加修,阵地上铁丝网和鹿砦密如蛛丝,地雷区密如蜂窝(每枚航空炸弹连接数枚地雷,引爆时,半径二三十米以内的人即遭到杀伤);钢筋水泥地堡及野战工事星罗棋布;坚固的暗道贯通各核心工事,从前沿至纵深挖有深宽各约6米的外壕3道;高地东西两侧多是悬崖绝壁,山后有汽车道,直通市内。守军是马步芳主力八十二军。其主要兵力和工程设施在主峰古城岭上。

  攻击部队踏着英雄们用鲜血开辟的道路,勇猛冲杀。在第二道外壕前我正面攻击的团队遭到敌人交叉火力的封锁和压制,很多战士倒了下去。排长赵长山带领全排冲上去,连续爆破,打开了突破口。很快第三道外壕也被我占领。

  敌人极其惊恐,无奈之下,在督战队的砍刀和枪口的威逼下,敌人挥舞大刀,黑云一般扑了下来。我占领外壕的部队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了肉搏。敌冲下来,我打上去,激战达5小时之久。敌阵地尸横遍野。敌人妄图夺回失去的阵地,不断反扑。我战士忍饥耐渴,全连一天一壶水,一个人一天两个土豆,始终顽强不屈。

  在马架山两间房子阵地上,我部队与敌军又展开殊死搏斗,共打退了敌人的8次冲击。

  在古城岭上,反扑的匪兵像一排排恶浪,前面的倒下去,后面的又冲上来了,战士们的子弹打完了,敌人光着头,赤着上身,手提大刀,恶狼一样扑向阵地。瞬间,刀光闪闪,呐喊声响彻云霄,战士们的刺刀拼弯了,衣服被血染红了,敌人纷纷惨叫着滚下山去。

  傍晚,红旗插上了古城岭主峰,马架山战斗胜利结束。马架山一役,歼敌两千六百余人。

  沈家岭血拼14小时

  沈家岭是敌主阵地之一,此岭离兰州城内的黄河铁桥最近,又与狗娃山一起扼守着两条南去的公路,被认为是“兰州锁钥”。守敌是马步芳第八十二军第一九〇师的五六九团。山峰上敌构筑了多道堑壕和数十个地堡,各堡之间以交通壕相连接。前沿阵地依托山坡构筑有高低不等的四道绝壁,最高处达两丈多。有两道外壕和铁丝网地雷区。担任沈家岭主攻任务的是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

  战斗打响后,团长王学礼指挥二营首先发起攻击,一营随后。

  战士们仅用10多分钟,便攻破了敌人第一道防线。接着,又用集束手榴弹投向敌群,迅速占领第二道防线。敌军一面阻止解放军后续部队,一面集中兵力实施反突击。战斗十分激烈,双方伤亡都很严重,近千人的三十一团能参加战斗的仅剩170多人。在危急关头,他们重新编并兵力,组织火力,抢修工事,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有的同志腿被敌人刺伤了,鲜血直流也毫不退缩,继续顽强地与敌人搏斗。有的同志被敌人砍断了一条胳膊,仍忍着剧烈的疼痛,用另一只手与敌人格斗。有的同志牺牲了,手里还握着带血的刺刀;有的用手卡住敌人的脖子,与敌人一起倒在血泊里”。(引自田有胜《夺取沈家岭主峰阵地》)25日中午,第四军十师三十团前来增援,与第三十一团并肩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下午5时,敌人又纠结残余力量作最后挣扎,并从白塔山向沈家岭进行炮击。敌我继续拼杀,敌军渐渐支撑不住,丢下大批尸体,开始向山下溃退,6时,第四军完全占领沈家岭。在战斗中,第三十一团团长王学礼,第三十团政委李锡贵壮烈牺牲。

  我军攻下了沈家岭,这把机关重重严锁兰州门户的锁子终于被打开了。在沈家岭的14小时的浴血战斗中,我军共毙伤敌人3800余人,然而,我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达3000余人,其中团级干部13人。

  飞夺黄河铁桥

  经过25日一天的激战,到中午时分,敌军各主要阵地失守,眼看兰州不保,且向西退的路线可能随时被解放军切断。12时,马继援与在西宁的马步芳用密语联系,决定于19时乘黄昏夜幕拉开之际全线秘密撤退。

  正当敌军从阵地秘密撤退时,迂回兰州西关的第三军七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准备逃走。七师飞速赶到铁桥附近,只见铁桥上车马拥挤,战士们立刻向铁桥进攻,敌守桥部队负隅抵抗,第八连集中全连火力支援突击队冲击,此时,敌人的步兵、马车、汽车,从四面八方涌向桥头,铁桥上一片混乱。我军冲锋枪向桥面喷出火舌,敌尸横七竖八躺满桥面、桥头、街道。真可谓不见黄河心不死,逃兵们见桥头已被占领,一个个抱头鼠窜,有的淌河逃跑,被湍急的洪流卷进漩涡。桥上敌人的汽车被打着了,引爆了弹药,一辆接一辆,变成了一条火蛇,从各处涌来的敌人见桥面被烈火封锁,再也不敢靠近,只等束手就擒,26日2时,我军控制了黄河铁桥,7时占领城内主要据点,9时许夺取飞机场,11时三军攻占黄河北白塔山,完成了北面包围。接着各路军先后攻入城内。中午,兰州之敌完全消灭。马步芳之精锐八十二军、一二九军全被歼灭。黄河北岸残敌分向青海、永登逃窜。防守景泰、靖远之九十一军、一二〇军未敢来援,而是渡河西窜。防守临夏、临洮、洮沙地区之骑兵军在我军总攻兰州前,即被我左路军击溃。宁马、胡军均被钳制,未能增援。马步芳于8月27日从西宁乘飞机逃往重庆,其子马继援于31日从永登蹿回西宁,乘飞机逃往香港。

  兰州宣告解放。

  影响篇

  兰州战役,是西北解放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次城市攻坚战,激战6天6夜,共歼灭马步芳主力第八十二军3个师大部,一二九军两个师各一部、三个保安团除一部溃逃外,其余全部被歼,共计2.7万人,其中毙伤1.2万余人,俘虏1.37万余人。泅渡黄河淹死2000余人。兰州战役的胜利,开通了我西北野战军西进青海、宁夏、甘肃河西的门户,为进军新疆创造了条件。兰州战役消灭了西北国民党军战斗力最强、反共最坚决、最残暴的马步芳主力,使西北其他敌军完全陷入分散、孤立之境地。兰州战役鼓舞了我军的士气。青马苦心经营的主力部队,被我解放军一举歼灭。

  兰州战役刚一结束,彭总高兴地说:“马步芳这一次给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要是他当初留下兰州继续撤退,想消灭他还真得费点时间呢!他想用一计把我们消灭在这兵家必争之地的兰州。但是,他万万没有料到,我们却将计就计来了个釜底抽薪。”

  自此,我第一野战军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彭德怀司令员的亲自指挥下,继续向西挺进,一路所向披靡,彻底消灭宁马和河西之敌,新疆也和平解放。第一野战军经过2年零8个月(1947年3月至1949年12月)的英勇作战,终于以弱胜强,以小胜大,歼灭了在数量上大于自己10余倍的国民党军,解放了占全国土地面积三分之一的西北全境。

  附:《兰州解放经过》

  ◎[兰州电]前线讯:第一野战军兰州战斗经过如下:猛追马匪的解放军中、右两路大军于十九日挺进至兰州城郊。中路军于十六日攻占榆中县城,十九日攻占兰州城南四十里的阿干镇;右路军沿西兰公路及其两侧前进至兰州城东约五十里的定远镇郭家庄地区;两路大军均于二十日先后进入攻击兰州的准备位置。二十一日拂晓,各部分向兰州外围重要据点狗娃山、沈家岭(城西南约八里许)。营盘岭、古城岭(城东南约二十里)及窦家山、十里山(城东二十余里)作侦察性的攻击。当日除攻占上、中狗娃山歼敌一部外,均予敌以惨重杀伤,并查明狗娃山、沈家岭守敌为八二军一九〇师,营盘岭为二四八师。古城岭、十里山为八二军一百师及青海保安团,敌一二九军一八一师守备飞机场,二五七师守备城西崔家崖地区(一部守备黄河北岸十里店)。各路守敌妄想凭藉坚固工事从事顽抗,二十三、四两日天雨,我军停止攻击。二十五日拂晓,乃向上述各据点开始全线总攻击。首以准确的炮火,轰击敌前沿工事,继以熟练的爆破技术连接炸垮敌人层层外壕,我步兵更以勇猛的动作迅速攻占敌阵,并坚决打垮顽敌数十次反扑。经过约十余小时的激烈战斗。至下午六时止,先后攻占下狗娃山、沈家岭、营盘岭、窦家山诸重要阵地,伤亡马匪六千人以上,顽敌当即全线崩溃,解放军乘胜猛追。这时预伏于城西七里河地区的解放军另路生力军某部立刻投入战斗。于二十六日二时即攻占西关,控制黄河铁桥,斩断逃敌惟一退路,五时许攻入城内,七时完全占领兰州城。溃敌混乱不堪,除八二军一九〇师、一二九军一八一师、三五七师各一部逃逸外,其余青马匪最精锐的八二军一百师、二四八师,青海保安第一团、一八一师、三五七师各一部均纷纷为我捕获。十一时越河追击的部队又攻占黄河北岸北(白)塔山阵地。至此,解放兰州的战斗全部胜利结束。(新华社)

  英烈篇

  寸寸山河寸寸血,兰州战役是一场大恶战,阵地上的每一块土地都浸透着烈士们的鲜血,我英勇的战士们不怕牺牲,顽强作战,8700余战士为解放兰州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今天,在当年鏖战过的沈家岭北麓,与横穿市区的黄河遥遥相对的烈士陵园里,安放着解放兰州时壮烈牺牲的王学礼、李锡贵等917名烈士的忠骨。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直插云霄,这块热土会永远记着这些不朽的功勋。

  董存瑞式的英雄曹德荣

  兰州战役时,曹德荣担任第六军十七师三营七连政治指导员。在总攻时,七连担任营盘岭突击队任务。当部队冲锋到营盘岭主阵地时,突破口难以炸开,运动到前沿的4个连队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已经身受两处重伤的曹德荣一下子抱起3个火药包带领两个战士接近峭壁,敌人射来密集火力,一个战士牺牲了,峭壁上没有任何支架,眼看敌人的枪炮在无情地扫射着战士们。曹德荣双手托起炸药包,把炸药按在峭壁上,向身边的战士喊:“快拉火!”“我命令你拉火!”战士含泪拉开火,一声震天响,峭壁破开了,曹德荣壮烈牺牲。

  在掩埋烈士尸体时,在曹德荣烈士的遗体上发现他的手指上缠满了手榴弹拉火环和拉火线。

  英雄团长王学礼

  兰州战役中,王学礼任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团长,担负沈家岭主战场的主攻任务。战斗打响后,三十一团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迅速夺取了三道防线。数倍于我的敌人穷凶极恶冲向我军阵地,妄图夺回失地。王学礼鼓励大家:“两军相逢勇者胜,坚决顶住敌人,胜利是我们的!”他组织战士与敌人展开肉搏,阵地上布满敌人尸体,战士伤亡也很严重。王学礼重新组织战斗单位,号召大家“人在阵地在”。黄昏时全线总攻开始,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王学礼的双耳被炮弹炸聋,两眼红肿,他跳出战壕,大喊:“同志们,跟我来!”就在这时,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倒在了血泊之中。战士们热泪盈眶,高呼:“为王团长报仇!”不顾一切向敌人杀去。

  孤胆英雄杨顺文

  兰州战役中,杨顺文任六十五军一九三师五七九团二营四连二班长,该师担任攻占马架上的任务。总攻发起后,他带领二班,炸掉了敌人两个地堡,占领了山头,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反扑。全班战士壮烈牺牲,阵地上就剩下了身负重伤的杨顺文,一颗子弹射中杨顺文的头部,鲜血遮住了他的眼睛。一百多个敌人向他冲了过来,他端起机枪冲向敌人,左右横射,敌人被他的英雄气概吓得目瞪口呆,纷纷滚下山脊。杨顺文也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倒在了红旗下。

  用身体堵枪眼的李应般

  兰州战役中,李应般任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二连连长。在沈家岭战斗中,他所在的连队负责右翼突击任务。总攻时,他带领战士们连续夺得两道战壕。接着,又率战士向沈家岭主峰西侧攻击。敌人在地堡中向战士们猛烈扫射,许多战士倒下去了,爆破小组也难以接近地堡。李应般心急如焚,抱起炸药包向敌地堡冲去,快接近地堡时,李应般的腿和腰负了重伤,鲜血染红了衣裤。他强忍剧痛,愤怒地滚到地堡前,用尽全身气力,用身体堵住了枪眼。悲愤交加的战士们迅速冲向地堡,消灭了地堡中的敌人。

  长矛勇士张保英

  兰州战役中,张保英战斗在与沈家岭相毗邻的狗娃山上。早在1947年6月的陇东战役中,他就用刺刀捅死了4个敌人。敌人的子弹从他右肋穿进,在左肋爆炸,4根肋条被炸断,肠子流了出来,当场昏死过去,被战友救回。之后,他在一根2米多长的杆子上装上刺刀,一有空就揣摩练习长矛对马刀的功夫。在狗娃山战斗中,他带领战士,手持长矛,冲在队伍最前面,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接连夺下两个阵地。战役中,他共用长矛刺死了11个敌人,他的身体也多处负伤,战友们把他背下山时,鲜血已经浸透了他的衣服。1950年,他光荣出席了第一野战军和全军的英模代表大会。

  九死一生王立功

  兰州战役中,王立功任步兵十一师三十一团二营六连排长。他所在的排是攻占沈家岭突击排。战斗打响后,他带领突击排蛟龙一般,冒着敌人的炮火迅速冲进敌人阵地,消灭了战壕内的敌人。他的手臂负了伤,鲜血直流,接着右腿又负了伤,他忍痛带领全排继续冲锋。战士们的手榴弹打光了,后续部队还没来,敌人已开始反攻,在危急中,王立功鼓励战士们,就是牺牲了自己也要守住阵地。战士们用敌人尸体上的子弹手榴弹又打退了敌人的两次反扑,巩固了阵地。后续部队攻上来后,他又带领战友直扑敌人主阵地,同敌人展开激烈的白刃格斗,连续捅死了几个顽敌。一颗子弹从他左眼眼角穿进头颅,他顿时昏了过去。经抢救,他又顽强地活了过来。1950年,他光荣出席了第一野战军首次英模代表大会。

  支援篇

  早在1934年,毛泽东就高瞻远瞩地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

  在兰州战役中,彭德怀司令员在与阵地上的战士的亲切谈话中说到:兰州战役的胜利,最重要的是人民的大力支援。

  1949年,第一野战军向西挺进时,新老解放区的15万支前民工喜气洋洋地扛着担架,拉着装满弹药粮食的大车、毛驴,雄纠纠地紧跟部队浩浩荡荡向西挺进。

  “第一野战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作战,粮食、物资除取之前线外,主要是依靠解放区人民的支援。在扶眉战役中,仅关中新区即支援部队粮食130万石(每石150公斤),军鞋55万双,担架9300多副,大车2700多辆,基本保证了部队的需求。在陇东追击战和大军西进中,刚解放的宝鸡、平凉及陇东新区也筹粮80万担,陇东解放区送食盐40万斤,食油1万斤,猪羊300只。我军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时刻离不开人民的支援。”(黄江海《艰难的历程光辉的胜利——解放大西北概述》)

  人民是克敌致胜的法宝。

  当人民解放军兵临兰州城下时,中共皋榆工委带领广大群众欢欣鼓舞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支前工作。中国共产党兰州地下党皋榆工委决定首先在兰州的东大门——榆中县金崖地区动员和组织群众欢迎解放军,支援兰州战役。8月中旬,金崖工委成员和兰州东区工委回乡的地下党员及部分进步学生成立了皋榆工委协军团,8月14日,协军团公开挂牌,开展迎接解放军的各种活动。

  “不盼着那个星星哟,不盼着那个月亮,就盼着那个呀亲人解放军来……”榆中人民用“花儿”,表达着他们对解放大军的热切期盼。8月16日,榆中解放。人民群众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支援兰州战役的工作。

  协军团召集兰州回乡的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座谈,将搜集到的兰州城内敌我双方的情况、兰州地貌,绘制了一幅较详细的兰州市区敌军防御、敌特机关及市内交通、街道路线图,交给解放军。设立了六个支前站,按分工,分别带路、筹粮、运送粮草。

  8月中旬,兰州夏收刚完,粮食尚未打碾,负责筹粮的协军团成员一面动员群众抓紧打碾,边碾边送交部队。一面动员存有旧粮的农户,把粮食拿出来支援前线。金崖地区各个村庄都设立了粮食保管点和马草运送站。苑川河岸的所有水磨和小石磨昼夜不停地转动着,为部队加工面粉。金崖党支部书记金巨盈冒着生命危险给部队带路,三天三夜未合眼。许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主动给部队带路,到前线抬伤病,支援兰州战役。兰州回乡大学生党员及进步青年在榆中青城发动群众,开展拥军支前活动,筹措粮食2.5万多斤、柴草35万公斤。兰州解放后,组织上又动员50余副羊皮筏子和大批青年民工,北渡黄河,支援大军北上解放宁夏。

  据统计,从榆中解放到9月初兰州战役胜利及部队继续西进的过程中。榆中县共筹粮3万石(每石1500斤),派出支前民工3500人次,支前牲畜16600头,大车1500辆。

  在兰州,广大进步青年和群众响应中共兰州地下党组织的号召,采取各种办法,为解放大军围攻兰州搜集情报、带路送信。在兰州战役中,临近阵地的阿干支部克服马步芳部队的重重封锁,连夜组织群众为部队加工粮食,派熟悉地形的青年为部队做向导,为攻克沈家岭、狗娃山等敌军重要阵地做出了重要贡献。“马架上一带的兰州人民积极地投入了支前工作,山下的交通壕里,一眼望去,全是背送弹药的人群,有的背一箱,有的扛两箱,昼夜不停地运送。担架队员把伤员烈士抬下阵地,有的老乡给伤员腾房子,有的给烈士献棺木,献木柜子和白布”。(张国维《三关口痛歼顽敌古城岭再立新功》)

  兰州解放后,兰州人民继续全力支援解放军挥师西进,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出动支前民工8340人,牲畜3863头次,大车327辆次。动员机师、工人1900多人历经15个日夜作战,抢修好了黄河铁桥;动员机关、部队、学校学生万余人抢修飞机场,组成战时修理厂5家,修理汽车520辆,坦克5辆、大炮61门。大批进步青年和学生党员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挥师西进。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