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节 发动人民群众全力抗日

  抗战之初,毛泽东就充满信心地形象地说:“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人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这番话高瞻远瞩、意义深远。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之后,兰州的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和中共兰州工委密切合作,立即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和宣传洛川会议上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的精神。“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不放松一刻工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洛川会议的精神让他们进一步认识了发动人民群众全力抗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937年11月3日,兰州的《西北日报》发表了谢觉哉一篇题为《我们必须执行总理遗嘱》的文章:

  “唤起民众”。“唤”使民众还没有清醒,已清醒的党员,要去宣传他,扶植他,“起”使民众听到“唤”,一骨碌站起来,发展其奋斗的身手。字义很明白:“唤”是我们去“唤”,“起”是民众自己“起”。假如不去“唤”,或限制“唤”,如言论出版不能完全自由;“起”也不任其自由“起”,如集会结社受到限制,那都是误解了总理的遗嘱。总理曾经这样做:出报纸,设政治讲习所,农运讲习所做“唤”的机关和训练“唤”的人才,扶植工会、农民协会、学生会及其他革命团体,党纲上规定“人民有集会结社之完全自由”,以为“起”的进步,在今天,就是应该扶植并保障人民抗日的言论出版(是唤)、集会结社(是起)的完全自由。

  在兰州,长期的独裁统治、麻痹和压制,需要党的“唤起民众”的声音和力量尤为强大。在这一艰巨工程中,我党首先最大程度地团结广大走在潮头的爱国青年,激发他们的抗日热情。

  抗战爆发后,甘肃教育界依然施行封建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继续着他们目的阴暗的奴化教育,试图禁止学生关心国家,走出校园。但大敌当前,兰州青年学生不甘落后,他们热血澎湃,十分不满当局的愚民做法,共产党一致抗日深得民心,也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热烈拥护。他们纷纷冲出校园,争先走到爱国的前列,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成了他们了解国事,抒发爱国情感的场所。他们热烈聆听办事处共产党员对他们的启发和教导。在兰州各院校中,甘肃学院的学生走到了革命的最前列,以学生身份为掩护的中共兰州工委委员,负责青年工作的刘日修把抗日救亡的新思想带进了学校,受到学生的拥护。他主办了学生自治会会刊《甘院学生》,成为宣传抗日的一方阵地。在领导学生积极开展运动的同时,刘日修还培养在兰的部分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另外,他还在兰州师范、女子师范、兰州中学、兰州工校等院校开展活动。为了领导兰州各校党的工作,发动和组织学生的抗日救亡活动,中共兰州工委决定成立了工委领导下的学委。

  经过中共兰州工委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当时影响颇大的甘肃青年抗战团终于掌握在了共产党员和坚持抗战的进步青年的手中。其一经成立,就分别在甘肃学院、兰州中学等学校成立了分团,并在外地建立了几十个分团,他们出墙报、办刊物、开演讲会,开展进步的戏剧活动,成为了抗日救亡运动中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的有力组织。

  就这样,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竭力团结和发动各阶层爱国人士;中共兰州工委及其领导下的共产党员,秘密活动,尽可能地组织基层群众,两个党的组织相互配合,开展工作,很快打开了兰州的抗日局面,使党领导下的兰州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