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啊,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热血在你胸中奔腾、奔腾!
《延安颂》,这支长了翅膀的歌曲,从延安飞到前方,从解放区飞到国统区。很多革命者唱着这支歌,憧憬着他们对抗日根据地的梦想,许多国统区的青年唱着这支歌,冲破艰险,奔向延安,投入革命的洪流。
是什么吸引着那么多青年冲破种种阻挠,奔赴抗战时期的延安?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眷恋共产党所领导的红色革命?
纽约《先锋论坛报》记者斯蒂尔当年在访问延安10天后感慨地说:“我觉得在延安的访问中,真正体会到了共产党常常说的‘为人民服务’。真的,要是我在延安住上11天,那我一定也会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为人民利益谋幸福的延安,成了千千万万进步青年梦想的革命圣地,宝塔的红光映红了他们的心扉,指明了他们前行的方向。
在兰州,八路军的驻甘办事处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机构,成了进步青年们接近革命的地方。青年们常去八办求教,抒发他们的革命理想,了解红色圣地的事情。在八办的革命教育和帮助下,兰州广大爱国青年和进步人士的觉悟不断提高。进步青年岳维俊、安鼎铭、杜琳、刘珍、张生强、陈定邦、高尊输、何明渊、周新民、张恕、周世俊、曾莹、闫达寅、任震宇、陆钟斐、王君朗等百余名青年在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和中共甘肃工委的介绍下,先后去延安学习,参加革命工作。酒泉师范的8名学生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兰州,办事处送他们奔赴延安。靖远县乔映淮、魏子义、党培英、乔雨生、万良才等56名青年在办事处的介绍下分数批经西安“八办”奔赴延安,参加革命。
据统计,经“八办”到延安抗大、陕北公学以及青训班学习的甘肃青年共约300余人,其中有邓宝珊的女儿邓友梅、进步人士杜汉三的女儿翟颖,还有甘肃省参议、进步人士杨干丞推荐的青年军人刘顺安等5人。他们在延安学习后,都参加了革命斗争,其中有的上了抗日前线,有的留在边区工作,还有不少人被派回甘肃各地从事地下斗争。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锻炼,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成为了党的领导骨干,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