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铁锁铜关镇河湟

  明代诗人,“前七子”之一的何景明有一首诗为《陇右行送徐少参》,诗曰:

  陇右地,长安西行一千里。

  秦日长城号塞垣,汉时故郡称天水。

  圣朝扫荡无烽烟,射猎之地为桑田。

  熟羌卖马长入塞,将军游骑不出边。

  知君风采古遗爱,扬策传符渡关内。

  父老三秦望节来,犬戎诸夷遮马拜。

  开藩分道镇边尘,居守巡行历几春。

  熊轼朱幡今岳伯,豸冠白笔旧台臣。

  瓦亭之西半山谷,土室阴阴连板屋。

  落月孤城清渭源,寒云古碛黄河曲。

  十年此地曾游歌,别来风物今如何?

  竹花秋临鸟鼠穴,杨叶夕渡鱼龙波。

  回看万里风云色,少小趋庭泪沾臆。

  相送悲吟不尽情,关山陇坂高无极。

  何景明此诗的诗艺如何暂且不论,但明显是主旋律过了头,而沦为虚假一途了。此公是中过进士的,又当过多年陕西提学副使,在明代,陕甘一体,不见得对西北边务过于陌生吧,说什么“圣朝扫荡无烽烟”,“将军游骑不出边”,纯粹是梦话,假话。事实是,明朝西北边患多于任何一个朝代,而且情形非常严重。

  “圣朝”倒是“扫荡”过,朱元璋开国之初,大规模扫荡过六次,大见成效时,他死了,孙子建文帝继立,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整整打了四年,刚有起色的边防又消弱了,元蒙残余得到喘息之机,卷土重来,燕王登基后是为永乐帝,也就是明成祖,为加强北方防务,特地将首都由南京迁往北京。他又前后四次大规模北征,情况稍好一点,但他不但没有扫清蒙元残余,自己又病死于军中,此后的明朝再也不敢自称强大了。

  明朝对付蒙元残余,除了洪武永乐两朝以主动出击为主兼被动防御外,后面的各代,主动出击已力不从心,还是走秦汉北魏北齐隋等朝被动防御的老路:修长城。以一字长蛇的坚城阻挡北方草原的快马。

  明朝大修长城可分两期,第一期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止于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历时六十七年。也就是说,朱元璋一登基,就开始修长城了。此期长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齐、隋长城的基础上,修补残墙,增设烟墩、城障、壕堑、堡寨,有些重要地段,则将原土墙改为石或砖墙。第二期长城工程,始于英宗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止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历时130年。其间断断续续,长城在修着,朝廷在腐烂着,修长城的速度远赶不上朝廷腐烂的速度。明朝在兰州这边也是下大工夫修了长城的,起初,沿黄河南北两岸各筑一道边墙,配以烽墩。嘉靖间,兵部尚书、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王以旗又督修兰州边墙。还是夹河两岸筑墙。黄河以北边墙起自今盐场堡,向西于庙滩子上山,接上陡山后,不再筑墙,到安宁堡后,沿山麓向西,经安宁堡北、沙井驿北,折而北行,再经副福儿沟转西行,在永登县境沙墩岗,与“河西大边”相接,全长五千六百二十丈;南岸边墙自新城堡起,经西固、范家坪、小西湖,接兰州北城,过水车园、拱星墩、东岗镇、桑园子向东,止靖远大狼沟,长约一百公里,厚两丈,高四丈;所谓“河西大边”,是指从黄河北之沙岗墩起,沿永登境内之咸水和庄浪河谷北上,于武胜驿北入天祝。

  三道墙,将兰州圈起来了。

  不过,说良心话,兰州城市的发展,在明朝迈过了一个大坎儿。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在兰州卫指挥同知王得的主持下,对兰州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扩建后的兰州城,据记载,东西长一里二十八步,南北长一里八十二步,周长六里二百步,高三丈五尺,阔二丈六尺;东西南,池深一丈五尺,阔三丈,北因河为天堑。城略呈长方形,开四门,东为承恩,西为永宁,南为崇武,北为广源;城上共修敌楼十座,睥睨一千九百二十七个。宣德间,兰州卫指挥使戴旺主持增筑外郭,周长十八里一百二十步,共设城门九座,东曰迎恩,东北曰天堑,又东北曰广武,南曰拱兰,东南曰通远,西南曰永康,又西南曰靖南,西曰袖川,北曰天水;门上亦各建城楼,又建敌楼六座,脾睨三千九百四十六个。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又筑承恩门外郭,凡九十九丈有奇;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浚池;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砖包北城,砖砌城堞。

  可以看出,兰州城的改扩建工城是与明朝的长城修筑相始终的,而明朝的兰州城奠定了以后兰州城的基本格局。还有一点需要强调,明朝还重修了金城关。金城关位于黄河北岸今北塔山西南麓,最早是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筑,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重筑。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重修,用以守卫黄河镇远浮桥;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都司李进重修;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兵备佥事张栋再修。而镇远浮桥则是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卫国公邓愈率军发河西时所建,此桥一直延用到清末铁桥建成为止。

  不仅如此,在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封其子朱为肃王,就藩于甘州(今张掖),建文元年,移藩于兰州(王府在今甘肃省政府),王府卫队除一部分驻城里外,还分驻城外许多堡寨,以加强对兰州的守卫。并且,兰州城防驻军正常保持在,正兵二千五百二十五名,战马一千三百三十一匹,军器三万三千九百九十六件,火器一千四百八十一件,铅铁子六万八千九百三十个。若将兰州外围据点兵力和装备算上,数目更加可观。

  看看,明代的兰州算得上金锁铜关万夫莫开了吧!

  兰州城的修筑,确实给明朝的兰州人带来了空前的自信,嘉靖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的冯维讷写过一首《皋兰观兵》,诗曰:

  露骨山前月色高,

  夜闻胡骑在临洮。

  将军未挂平羌印,

  独倚长虹看宝刀。

  明驻藩兰州的第某代肃王、肃靖王朱真淤,博雅好古,站在华林山上俯视兰州,不觉诗兴大发,作了一首《华林寺》,以抒怀抱。诗曰:

  闲登杰阁倚危栏,

  多少轮蹄去复还。

  篱落连绵秋色里,

  园林高下夕阳间。

  雨余船系临沙柳,

  风顺钟闻隔岸山。

  无限壮怀吟不尽,

  盛游到此暂开颜。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