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而又血腥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南方的情形暂且搁下,北方地区大大小小的军事集团相互攻杀了数百年,而在长城外的广大草原上,柔然被灭后,在隋统一前夕,突厥成为北中国唯我独尊的强大国家。北齐、北周也很强大,但两家不和,突厥的木杆可汗便坐收渔人之利,搞起了三角恋。北周不听话,他便向北齐抛抛眼风,北周急了,玉帛子女,看上什么给什么,北齐要是调皮捣蛋呢,办法相同,稍加儆示,北齐便俯首贴耳。闹到后来,两家竟争相巴结突厥,突厥可汗那个得意,简直不把北齐北周的君臣当人看。得意容易忘形,忘形难免招祸。木杆可汗时,突厥内部统一,佗钵可汗时,突厥内部表面上也是统一的,继续保持着对内地各割据政权的支配能力。佗钵可汗死,沙钵略可汗立,这时,突厥乱了。就像所有家庭式政治集团一样,最容易出问题的是继承权的归属。可汗只能有一个,可为了摆平,沙钵略除自己外,又一口气封了四个:庵逻为第二可汗,大逻为阿波可汗,玷厥为达头可汗,还有一个贪汗可汗,并称四可汗。沙钵略的弟弟处罗侯,与沙钵略关系不好,势力也较弱,哥哥便不给他可汗做。四可汗各有领地部属,沙钵略兵力最强,为突厥大可汗,其他人都得听他的。
突厥内忧重重,外患接踵而来。隋文帝杨坚原为北周大臣,且是皇帝的老丈人,常年和突厥的交往使他备感屈辱。他废周自代后,很快安定了内部,虽然,全国并未统一,但来自江南的陈并非主要对手,真正的威胁是更北的突厥。他上任伊始,对突厥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断绝对它的朝贡。突厥享受来自北周的供奉和阿谀已成习惯了,乍然断了,初则不适应,继则别扭,后来便是怒火中烧了。随即起兵大举入寇,光在兰州这面,就由沙钵略可汗亲率十万大军四处攻略。
这且按下不表。隋文帝一边调兵遣将抵抗,一边想破敌良策。这时大臣长孙晟献来一策,隋文帝闻言大喜。这长孙晟曾长时间出使突厥,还曾与那个不得意的处罗侯秘密结盟,堪称突厥通。他上的什么计策呢,不过是中国人用了千遍万遍的离间计。说到底,计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用死计,死计也活了。所以,万变不离其宗的离间计让人用得出神入化,多少聪明人不由自主地一个个几乎是按部就班地着了道儿。现在轮到突厥了。长孙晟在策中说,当下对突厥用兵还不是时候,可是不用兵,突厥又大举入侵,国无宁日。目下之计,不应与其硬抗,而应用远交近攻、离间强部、扶助弱部的办法,遣人去西部联络达头和阿波,使沙钵略分兵防西,又到东边联络处罗侯和奚、契丹各部,使沙钵略分兵于东,如此,突厥各部将互相猜忌,待其内耗上十来年,我再挥兵出击,事半而功倍矣。
隋文帝听罢,茅塞顿开,连声称赞,当即遣元晦西出伊吾(今哈密)道,去见达头。达头心动,遣使来朝,而在朝见隋文帝时,发现他的班次高于沙钵略使者。这让达头心花怒放,他的势力也很强大,本来就不服沙钵略,让隋朝这样一激,反心已定。长孙晟亲自去黄龙道(即柳城,今辽宁朝阳),见奚、契丹等部,给以重赏,使作向导,去见处罗侯。他们本有旧盟,处罗侯正在心怀怨望,当下一拍即合,许为内援。
这些,沙钵略被蒙在鼓里。
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沙钵略尽起本部十万大军侵入长城,正要尽突厥全力一举灭隋,这时,自家阵营不攻自溃,达头率本部兵马掉头自去,沙钵略无力南下,只好退兵。隋朝腾出手来了,遣杨爽为行军元帅,分兵八路进击突厥。他领本部人马出朔州道,直捣沙钵略腹心,沙钵略得不到支援,仓皇逃走;窦荣从定西出凉州,打败举棋不定的阿波军,长孙晟乘机说阿波归附,阿波只得遣使来朝。沙钵略闻讯大怒,轻兵奔袭阿波,阿波逃奔达头,达头借以重兵,阿波回头反击,大破沙钵略。贪汗本是局外人,但他与阿波关系好,沙钵略便迁怒于他,废去他的汗位,贪汗只好逃奔达头。
就这样,一条离间计,引发亲族大火并,千里草原,人嘶马叫。真正的敌人,谁也顾不上管了。隋文帝此时像个没事人,稳坐长安,冷眼北方,如看戏一般。几个可汗纷纷遣使入朝,请和求援,此时的隋文帝眼里不认任何人,只一个劲为他们加油助威。见几个可汗打得筋疲力尽,他别的可汗不打,只打沙钵略。沙钵略终于支持不住了,也遣使向隋求和。在互相攻杀中,阿波占了便宜,势力大增,其疆域东与沙钵略接壤,西有龟兹、铁勒、伊吾等西域诸国,号称西突厥。
自此,突厥分为东、西两部。
隋朝的离间计初见成效,隋文帝并未见好就收,而是要将此计进行到底。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遣使风示支持阿波,这样,沙钵略就四面受敌了,西面为达头和阿波所阻,东面又有契丹为敌,南面有隋军虎视眈眈,而东西交恶,疙瘩一时解不开,万般无奈,只好求救于隋,并请南迁漠南,寄居白道川(今呼和浩特一带)。隋文帝当然求之不得,立即命杨广出兵援助。失去根据地的沙钵略得隋军支持,回旗返鼓,将阿波打得大败。于是,沙钵略便与隋文帝定约,承认隋朝皇帝为真皇帝,自己为隋藩属国,受隋保护。
过了两年,沙钵略郁郁而死,死前,他嫌儿子雍虞闾懦弱难成大事,不足以对抗西突厥,遗令自己原来不甚看重的弟弟处罗侯为可汗,是为莫何可汗。隋文帝立即派长孙晟为使颁赐莫何旗鼓。莫何得隋承认,信心大增,发兵西击阿波。阿波以为莫何与隋联手而来,明知不是对手,士气低落,纷纷投降,连阿波都作了莫何的俘虏。莫何只作了一年可汗,他作可汗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助隋灭了阿波。第二年,莫何便撒手人寰。他的侄子雍虞闾继立,是为都蓝可汗。
隋朝的离间计还在继续。沙钵略的另一个儿子突利可汗远离纷争,居于漠北,他并未臣服隋朝,但却羡慕隋朝的繁盛,遣使求婚。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隋文帝将义安公主嫁给突利,嫁妆之豪奢,待遇之尊崇,令天下侧目。一向懦弱的都蓝不知是计,冲冠一怒为红颜,他说,我是大可汗,突利算什么东西,好事倒让他得了!他的策略是,断绝与隋朝的联系,不但不朝贡,还准备发兵袭扰边境。突利与隋朝连为一体了,一心想干一件功劳,得到消息后,急忙遣使向隋朝报告,隋朝发兵应变,都蓝无机可乘,暂把一腔怒火按下,再求良策。
两个失意人,一对新盟友。都蓝与达头走到了一起,他们把矛头对准了得意的突利。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两军联手合攻突利,突利以为有隋朝为后台,也不示弱,三军大战于长城下。可隋朝并未发兵,突利大败,部下只剩数百人。他本想投奔岳父家,可一看手下这点残兵败将,自觉脸上无光,去到隋朝,也是寄人篱下,不会被当回事。想来想去,突利长叹一声,还是去投达头吧,怎么着也曾是一家人。但隋文帝可不这样想,突利虽山穷水尽,利用价值还是有的。他是可汗,这个头衔很值钱,对人还有号召力。始作俑者长孙晟出马了,他设计将突利赚到长安归降隋朝。隋文帝大喜,大宴突利,赏赐丰厚,非比寻常。给突利吃糖,给达头喝药,他命杨素等率大军雷霆出塞,一举击溃达头、都蓝联军。这下,突利可汗该回去了,隋文帝封其为启民可汗,使居五原,招纳旧部。
都蓝一败涂地,众叛亲离,自己也被部下杀死。达头还在坚持,他自封为步迦可汗,与隋对抗。隋派兵攻击,屡获胜绩。步迦日暮途穷,外有强敌,内生变乱,铁勒、仆骨等十余部乘机反叛,归附启民。步迦孤家寡人,逃奔吐谷浑。而启民在隋的保护下,作了东突厥可汗。启民饮水思源,对隋朝忠心耿耿,隋用力少,收效大,北部边疆暂告安宁。
不过,隋朝的好日子也过到头了,隋文帝死,炀帝杨广篡位,种种荒唐,导致天下大乱,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9年),启民死,子始毕可汗继立。过了几年,隋朝大乱,无力北顾,始毕乘机叛隋,也参与了中原纷争,而内地一些才干之士为避祸乱,大批投靠始毕,始毕一时成为这一块大陆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
这是东突厥,还有西突厥。西突厥由阿波首创。他被莫何生擒后,西突厥立泥利为可汗。泥利死后,其子处罗可汗继立,其部众多在乌孙故地游牧。隋朝在东边的离间计运用得出神入化时,也在西边照葫芦画瓢。执行者是裴矩。达头败后,他的孙子射匮为可汗,地处在处罗可汗之西,他也羡慕隋朝奢华,遣使求婚。隋炀帝把隋文帝的勤俭勤政作风全丢了,离间术却颇得真传,他对射匮可汗说,通婚可以,但条件是,你必须把处罗干掉。射匮求婚心切,果然发兵去打处罗,处罗不敌,一路东逃,看看无路可走,便归顺隋朝。隋朝将其接纳下来,条件是,将部众一分为三,永留内地,不得西归西突厥故地。
把隋朝与突厥的故事终于讲完了,我们在说兰州历史上的兵家文化,如此纵横千里,无奈跑题乎?非也。无非是想说,兰州乃边关,在兰州发生的一切,都与内地的变化息息相关。国治则边宁,国乱则边乱,对谁都一样。突厥的兴衰荣辱,根源在其内部的团结与分裂,内地何尝不是?而本章要叙述的是兰州在隋唐时代的军事状况,而兰州正是为了防御突厥,才拥有了兰州这个城市名称的。背景不明,一切的叙述便没了根基。
现在,我们把眼光收回,关注隋唐时期的兰州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