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你来我往:汉羌将士红血染黄河

  西汉烂了,东汉接过西汉的衣钵,号称延续了刘姓江山,也被史家称为“光武中兴”。但此汉非彼汉,此刘亦非彼刘,中兴了的充其量只是刘姓的旗号。东汉自洛阳建鼎之日起,国内周边,从来就没断过战火纷争,先是为西汉内乱埋单扫尾,旷日持久,平定陇蜀,大一统天下稍见眉目了。外科手术刚做完,体格还在恢复中,五脏六腑又出问题了。东汉继承了西汉的旗号,也继承了西汉末年的腐败,因此,所谓中兴,无异于回光返照。在刘秀手里,大概事业处在开创期,刘秀本人,以及在战火中洗礼过的一批谋臣武将,挟战胜之威,还可保持昂扬之势,各种病症暂时潜伏了下来,暗暗孳生、发育,渐成阵势,待机大作。内部的病变,往往从外部呈现,终东汉一世,金城一带简直就是汉家江山的脉搏,金城感冒,朝廷必然在发烧,金城打一个喷嚏,朝廷感冒无疑。

  刘秀本人的兴,标志着汉朝的兴,刘秀的亡,预示着那一根强心针的效力要消退了,汉朝从此一直都在走下坡路,直至彻底灭亡。第一个信号便是从遥远的金城传来的。在刘秀死的前一年,即中平二年(公元57年),这年秋天,距来歙平羌仅三十年,河湟地区战端又起。羌人经过三十年的休养生息,渐渐壮大起来,而朝廷沉浸于平定四海再造汉朝的虚假繁荣中,刘秀当年一同叱诧风云的中兴二十八功臣,如今死的死了,活着的,夕阳无限好,功成名就,养尊处优,晚年的刘秀,也壮志不再,耽于声色,惑于宵小,走了所有帝王晚年走过的路。而烧当羌却从未忘了恢复故土,饮马黄河,在滇吾为首领时,势力渐大,于是,在秋草马肥季节,兵发陇西,一战而下枹罕、允街,原来归顺汉朝的守塞羌兵也纷纷倒戈响应。

  王莽时,曾将金城郡改为西海郡,刘秀称帝后恢复西汉旧制,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将金城郡并入陇西郡,第二年又恢复金城郡。此时,金城郡下辖十县,在今兰州市范围内的有六县,即浩门、令居、枝阳、金城、榆中、允街。允街失守,震碎了朝廷的平安梦,即遣谒者张鸿率军镇压,两军相遇于允吾。允吾乃今青海民和县古鄯镇,地处湟水河谷狭窄处,两岸山接高天,鸟飞不过,中间湟水湍急,飞流喧天,羌人兵势正盛,汉军远道而来,乍一接战,汉军不支。在这逼仄处交战,有点拳打卧牛之地的境况,谁阵脚不稳,要不马踏人亡,要不落水为鬼,此役汉军大败亏输,主帅张鸿也死于乱军之中。

  败报传入洛阳,快要走向生命尽头的刘秀,终于顾得上朝西一瞥了。人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秀毕竟是开国皇帝,良臣猛将打天下的传统还未断绝,而且,政令军令尚且统一,以一国敌一隅,胜算在握。当年十一月,中郎将窦固、捕虏将军马武率四万大军杀奔河湟,两军对垒半年,汉军逮住战机,大破烧当羌。

  前面说过,王莽无事生非,落得国破身亡的下场,其实,因一人无事生非而导致天下大乱的人何其多啊,汉羌军士的鲜血仅仅换来了不足二十年的安定,血迹未干,硝烟未散,金城一带战端又起。起因是一件相当碍口的事情。金城郡安夷县有一吏,被一名羌人妇女的姿色所激动,便不由分说,带人抢了过来。人家是有夫之妇,夺妻之恨为为人之大恨,再说,汉羌之间,多年关系不睦,夺妻之事,不仅与哪个人有关,直接与一个民族的颜面沾上边了,羌夫一怒,带人将此县吏剁为肉泥,夺回了妻子。县吏死了活该,谁让他身为公职人员,不走正道,色胆包天,自寻烦恼来着。可死了,却把麻烦留给别人了。县吏被杀,固然是件大事,只要措置得当,还不至不可收拾。安夷县令二话不说,便派兵追捕凶手,追一人,动用许多兵力,杀气腾腾,跟打仗相似,那些早对朝廷不满生了反心的羌人豪杰,见有机可乘,便大造舆论,说朝廷要尽灭羌人男子,将羌女一律配于汉官汉卒为奴为妻,于是,羌人奔走相告,蓄意造反的,反了,不想反的,情势所迫,也跟着反了。事情闹大了,金城太守发兵弹压,杀死数百羌人。

  从此开始,你来我往,大的流血冲突,小的摩擦,绵延数十年。较大的冲突有:

  建初二年六月(公元77年),烧当羌迷吾起兵反汉,金城太守郝崇率兵征讨,反被羌兵打败;

  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三月,羌人一部要迁徙别处,被护羌校尉傅育当做“叛羌”追杀,结果中其埋伏,反被杀死。边帅被杀,朝廷惊恐,四月,汉章帝令将关在郡一级监狱的囚犯各减刑一等,发配金城戍守。七月,烧当羌再攻金城,护羌校尉张纡率由犯人组成的军队出击,大败羌人;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烧当羌酋迷唐率兵攻金城寨,太守侯霸统兵三万抗击获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汉羌之争终于酿成旷日持久的羌人大起义,汉军防不胜防,战不能胜,城池纷纷失陷,金城许多堡寨也被攻破。此乱,贯穿了整个汉安帝一朝,长达二十年。

  仅仅过了十年,战端又起。汉顺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十月,烧当羌进攻金城,被护羌校尉马贤打败。马贤首战取胜,不但不是朝廷之福、边关之福,相反,倒成了更大灾变的原由。为什么呢,《资治通鉴》说:

  “初,上(汉顺帝)命马贤讨西羌,大将军商以为贤老,不如太中大夫宋汉;帝不从。……贤行军,稽留不进。武都太守马融上书曰:‘今杂种诸羌转相钞盗,宜及其未并,亟遣深入,破其支党;而马贤等处处留滞。羌、胡百里望尘,千里听声,今逃匿避回,漏出其后,则必侵寇三辅,为民大害。臣愿请贤不可,用关东兵五千……三旬之中,必克破之。臣又闻吴起为将,所不张盖,寒不披裘;今贤野次垂幕,珍羞杂沓,儿子侍妾,事与古反。臣惧贤等专守一城,言攻于西而羌出于东,且其将士将不堪命,必有高克溃叛之变也。’”

  上书规劝汉顺帝换将的大臣还有,但都被这个昏君当成耳旁风。也难怪大臣们着急上火,看看这个马贤哪像个带兵打仗的样子,带着儿子家人,还有小老婆,战阵之间,华屋美食,穷极声色口福之欲,兼之老迈昏庸,用兵保守,不败才怪。将不在老少,关键要用得其人。西汉用七十老将赵充国,边关捷报频传;东汉用马贤,灾祸在眼前。真让马融等人不幸言中了,仅过了不到两年,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且冻羌、傅难羌便攻略金城,又与西塞、湟中等地羌人联合进攻凉州(今甘肃武威)、三辅(今陕西关中地区),历经六年才被平息。

  而要说明的是,这个后果恰由马贤一手导致。永和六年刚开春,西北大地仍然千里冰封,马贤身为大将,不作战备,整日躲在暖和的房子里,与家人亲信纵酒取乐,沉溺于声色犬马中,而士卒冻馁交加,兵无战心。且冻羌乘机起兵,马贤仓促应战,双方战于射姑山,马贤大败。这一仗,马贤的将军当到头了,他及家人的福也享到头了,马贤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死于军中。个人的灾难虽值得同情,却也是咎由自取,可国家和人民的灾难就大了。攻破金城,等于拔掉了汉朝钉在东西羌之间的一颗钉子,东西羌合为一处,兵势大盛,一举拿下陇西,又东出关中,陷没三辅。三辅地区是东汉西边的统治中心,都城虽已东迁洛阳,可汉朝历代祖陵仍在这里,让羌人大烧大掠一通,惨不忍睹。

  把这么大的罪责一股脑儿推给马贤一人,不但不公平,他也担不起。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刘家老祖先有此一劫,是早就注定了的。在马融上疏顺帝要求更换马贤的同时,皇甫规也上疏切谏,而且,分析了东汉王朝在整个边务上的失误。《资治通鉴》是这样说的:

  “马贤始出,知其必败,误中之言,在可考校。臣每惟贤等拥众四年,未有成功,县师之费,且百亿计,出于平民,回入奸吏。故江湖之人,群为盗贼,青、徐荒饥,襁负流散。夫羌戎溃叛,不由承平,皆因边将失于绥御,乘常守安则加侵暴,苟竞小利则致大害,微胜则虚张首级,军败则隐匿不言。军士劳怨,困于滑吏,进不得快战以徼功,退不得温饱以全命,饿死沟渠,暴骨中原;徒见王师之出,不闻振旅之声。酋豪泣血,惊惧生变,是以安不能久,叛则经年,臣所以博手扣心而增叹者也。”

  在另一疏里又写道:

  “西羌叛乱积年,费用八十余忆。诸将多断盗牢禀,私自润入,皆以珍宝货赂左右。上下放纵,不恤军事,士卒不得其死者,白骨相望于野。”

  皇甫规在疏中句句击中要害,字字触目惊心,这才是边患频生的真正原因。守边将军需要边患,边患不生也要制造出边患来,战端一开,他们就可得到封赏了,就可纵兵掳掠了,就可喝兵血了,发战争财,自古及今,多少不逞之徒在用国家的利益和他人的鲜血做个人的运营成本啊。

  可是,主暗臣刁,汉顺帝是个愚暗至极的皇帝,身边围的不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小人,便是正事干不来坏事样样能的亲戚,他们个个手握重权,横行不法,朝里朝外,搞得乌烟瘴气昏天黑地。如这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话,汉顺帝哪能听得进去一句?所以,司马光在写完汉顺帝本事后的“臣光曰”里面,在将他与前面愚暗的皇帝做了比较后,写道:

  “暗又甚焉!”

  司马光是史家,遵循的是言必有据,事有出处,面对一切都得保持客观冷静态度,但司马光这一句是客观评价,也是一声长叹。这声长叹穿过近两千年的烟雨迷蒙,仍让人竦然动容。

  犹如一顶千疮百孔的破帐篷,风雨袭来,这儿堵住雨,那儿漏进风,尽得山川形胜的金城,铁锁铜关肯定不是的了,形同虚设倒是实情。偶尔有勤于边事的将军出现,事情才略有转机,当然,也是无关大局的转机,只不过是给病如膏肓者的一针强心剂。汉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烧当、烧何、当煎、勒姐等八部羌众,联手进攻金城、陇西,朝廷任命段颎为护羌校尉领兵镇压。不得不说,段的应时而生,是东汉王朝在西部边关最后一个亮点,至于,汉王朝与羌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事事非非,历史问题只可交给历史才有评判的价值,身为一个时代的守边将军,他的职责是造就边关安宁,可以说,他尽职尽责了,完成了一个将军的使命。

  从延熹二年,到延熹六年,段部与羌人各部大小一百八十余战,共斩杀羌兵三万八千多人。

  我们无法想象,那五年多时间里,金城到底是何等情形,在近两千个日日夜夜里,平均十天一战;自古,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在这两千天中,平均每天都有几十名汉羌将士血染城池。

  无论如何,这次羌人起义是暂时镇压下去了,东汉王朝也行将走进坟墓。

  汉羌最后一战是在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十一月。人都知道,这年春,在中原内地发生了黄巾起义。东汉王朝内脏早已坏了,坏得七零八落,只是外面的架子还没倒,而这个架子又很庞大,多少人在多少年里,都一心想推倒它,但力气不够,犹如一截参天枯木,生命虽然没了,分量却是在的。黄巾是在东汉肌体上发育壮大的病菌,到发觉时,谁也无力控制了,汉朝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名号,内容已被各路军阀尽数置换了。在西边,屡次起义屡被镇压的羌人早已按捺不住了,在此地游荡的汉人豪酋也心怀异图,这下,不同的企图共同的目的使他们暂时走到一起来了,羌人出力,汉人出谋,在西边,给垂死挣扎的东汉王朝后背狠击一拳。羌兵是由湟中义从胡首领北宫伯玉和先零羌组成的联军,军师是金城人边章和韩遂,他们一战攻杀护羌校尉冷征和金城太守陈懿。羌人是不满足于称雄西边的,中原的汉人正打得热闹,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你争得我争不得?他们也要逐鹿中原参与天下事务了。第二年,北宫伯玉率大军直扑关中,他心想,汉朝现在已经风雨飘摇,随便伸出手来一推,便会颓然仆地。想当年,韩遂和边章,带着羌人大军杀奔渭水直抵武功时,碰上了几年以后要祸乱洛阳的董卓。此时的董卓正在为后来的短暂发迹抢占制高点,两军相遇,边章、韩遂,乘兴东进千里,狼狈败退千里,回到榆中喘息未定,车骑将军张温又遣周慎率三万大军随后追来。后来,独占江东的孙坚此时是周慎帐下参军,他主动请缨要率一万人马断边韩粮道,可周慎不从。兵权在主将手中,孙坚的军事才能在这里只好埋没了。周慎不纳孙坚奇谋,反以重兵围困榆中城,边韩二人屯兵葵园峡(今桑园峡),喘过气后,反断周慎粮道,周慎不胜反败,仓皇退出金城。

  §§第四章 金城悲歌:黄河中,残阳如血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