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章 世界冠军

  从1998 年到2008 年,我经历了10 多次中国体操队登榜仪式,也经历了很多队友拿了世界冠军之后,非常兴奋地表达:“我终于可以上墙了!”这是一种只有体操队的人才能引起共鸣的感情。因为我们都有老的那一天,总有退役了、离开这支队伍的时候,但是世界冠军墙是不会消失的,只要它在,你的照片就在,你的笑脸就在,会帮你看着这里发生的一切;而且不管你什么时候回来,看到这面墙上的自己,都会回忆起当时在这里的一切。

  1998 年3 月初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自己都难以相信的通知——我要进黄玉斌教练组了!

  这是一个太梦幻的事情,以至于我对那天的记忆都有了缺失——这样一个我应该铭记一生的日子我却记不清是几号;那样一种兴奋、紧张、开心的心情我却无法描述……但是,我也有清醒的一面,就是知道自己进了这个组意味着什么——我终于有机会征战国际大赛了: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杨威来了!

  说实话,在真正进入到黄导组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这么一天,虽然我很多次都想在黄导面前展示一下自己,但是隐约间觉得,我并不是他喜欢的运动员类型。

  在我心目当中,黄导的层次很高,他最喜欢的运动员类型应该是像1998 年3 月初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自己都难以相信的通知——我要进黄玉斌教练组了!

  这是一个太梦幻的事情,以至于我对那天的记忆都有了缺失——这样一个我应该铭记一生的日子我却记不清是几号;那样一种兴奋、紧张、开心的心情我却无法描述……

  李小鹏那样的。他希望他带的队员的动作都像李小鹏、黄力平一样,动作难度又大又优美,节奏感很好,还很稳定;像我这种姿态算不上好看,动作难度也有限,而且还是有腿型问题的运动员,肯定是入不了他的法眼的。我一直认为他已经培养出了那么多优秀运动员,带出了那么多世界冠军、奥运冠军,肯定不愿意从基础、从细节抠我这样一个运动员。

  而事实也印证了我的想法。我能够进入黄导组,确实算得上机缘巧合。最初是李小双在这件事情上下了很大力气:他作为一个过来人,知道运动员在黄导组意味着什么,而他退役之后,黄导组就剩下了黄旭、卢裕富、肖俊峰、范红斌,他们分别来自江苏、广东和河北,国家队里那么多湖北运动员,却没有一个人在黄导组里,李小双觉得这样对湖北体操的发展不利,于是就极力跟黄导说,希望他的组里能进一个湖北运动员。黄导觉得李小双说得有理,毕竟湖北作为一个体操大省,也需要来自国家队更多的鼓励——当时,李小双只是希望黄导带一个湖北运动员,并没有向黄导推荐我。所以,那个时候黄导看上的人其实不是我。

  后来听李小双说,当时黄导准备从郑李辉和我中间选一个。那会儿虽然国家队的湖北运动员还挺多的,但是赵甡、赵喆、鲁佳他们几个在国家队已经好多年了,黄导觉得他们年纪比较大,没有什么潜力可挖了,就开始观察郑李辉和我两个小队员。

  经过观察,黄导决定要郑李辉——其实这个选择很正常,当时看来郑李辉的条件确实比我好,我们都是仙桃人,他比我大一点,但是这一路走过来他可比我顺多了。他从仙桃到湖北队都没什么曲折,虽然有过一次从国家队回到省队的经历,但是后来还是在国家队站稳了脚跟。我们俩放在一起,大家都更看好他;郑李辉本人肯定也是希望能到黄导组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他的教练不放他,黄导也不可能从其他教练手里抢人,最后没办法,只好选了我……这也算是我和黄导之间的缘分吧!

  当时跟我一起进黄导组的还有邢傲伟,我们俩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又一起转组。

  我记得正式进组的第二堂训练课一开始,气氛就很紧张。黄导让我们站成一排,我和邢傲伟两个新人,再加上黄旭、卢裕富、肖俊峰和范红斌,六个人站一起,听黄导训话:“你们进了我这个组,就要去争取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我们这个组就是世界冠军组……”黄导的话掷地有声,很有震撼力。我知道,这番话其实就是说给我和邢傲伟听的,因为那个时候其他四个人都已经是世界冠军了。我到现在都觉得,这次“新生教育”非常有必要,让我真正对竞争、对比赛有了认识,让我热血沸腾。

  热情被激发了之后就该练真的了。

  说到训练,我还真的有点儿担心。因为没进黄导组之前就听说黄导训练很吓人,练得狠、练得多,说黄导就是传说中的“魔鬼教练”,这种传闻也不是没有道理,大家都在一个馆里训练,器械一样、时间也差不多,黄导也不多挑运动员,凭什么他组的队员成绩就好,而且是普遍都好呢?肯定是练得很魔鬼呗。不过,在战战兢兢地开始训练之后就发现,跟着黄导训练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他虽然会对我们高标准严要求,但是他最大的特点是练得很聪明——他会针对每个人的特点训练,尽量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每个人最大程度的潜能。我踺子小翻技术不好、要领不对,但是我能力强,跟头不高但是吸得住翻得过来,黄导发现了我的这个特点也就不跟我计较技术的问题了,而是教我怎么结合自己的特点把动作完成。再比如他教我们做双杠的后屈两周挂臂,我们之前都会后团两周挂臂,他就教我们说,你们把腿伸直了,团身就变成屈体了。他说得就那么简单,我们自己一想好像也就是这么一回事儿,然后很快就练成了。他就是这样,突破思维,敢想敢练,别人一个月才能脱保的动作,我们半个月就脱保了,而且技术还很稳定。

  黄导有他训练的原则,有的动作他坚决要尝试,比如双杠上的挂臂后屈两周挂,就要求我们所有人都会做,再比如单杠的中穿接马尔凯洛夫,他告诫我,你杨威基本功再差也要拿下!我当时都快练崩溃了。

  但是有些难度他绝对不碰,比如单杠的后直1080 度旋下,别看这一个难度很大动作,价值很高,但是他认为如果一个运动员一整套动作都很完整,就因为一个高难度的下法失败了,得不偿失,所以他就告诫我们不要碰这类动作。

  在黄导的悉心教导下,我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记得1998 年年初,在我进入到黄导组之前,我正在海绵坑里练后直两周,当时我自由体操没练什么有难度的动作,可能也就会个团身720 度旋,还不是很稳定;但是跟黄导练了不到10 个月,年底曼谷亚运会的时候,我自由体操的开场串就是直体720 度旋了。这中间的差别大家可以想象,从后直两周到直体360 度旋再到直体720 度旋;很多运动员每跨过一个阶段都不止一年,而我完成了连续的跨越用了还不到一年,可谓是进步神速。从全运会冠军到亚运会冠军再到世界冠军,一年一个台阶,扎实的技术让我没有成为一颗流星,而是成为了一颗恒星。

  除了技术上的提高,我在精神上的变化也很多。

  黄导在训练中总是把我们逼到绝处,让我们尽量做到完美。他总是会非常严厉地问我:“你为什么分腿,你知道一分腿0.1 分就没了吗?

  你知道这0.1 分意味着什么吗?你知道0.1 分就能决定金牌是谁的吗?”每当听见他说这些的时候,我就会让自己更投入,注意每一个训练细节,因为我知道,我现在承担的已经是一个国家的体操梦想了。

  在黄导组很光荣,确实有一种“有特权”的感觉。偶尔也会想起当年黄导组运动员进来我就得躲一边儿,而现在我也是这个馆里最牛的运动员了,别人看见我都得躲,也挺自豪的。其实想想,所谓的“特权”不过是一种心理上的优势罢了,在训练和生活中,我们唯一比别人特别的就是,我们是一线队员,要备战重要比赛,所以要特别保障,比如泡个脚、按个摩什么的,可以优先。我们其实还是仗着黄导“撑腰”,比如我们练完了要去放松治疗,黄导就会对其他人说:“你们其他人还不让开,黄旭、杨威来了……”随着荣誉而来的,就是压力。

  在我的记忆中,从1998 年到2008 年,整整10 年,我几乎没有什么时间不是处在高压之下的。开班会的时候,黄导就会要求我们,无论什么事情,我们组的人都要首先做到,如果我们组的人做不到,那也就不用去要求其他组的人了。而对外征战,我在乎的也只有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其他的比赛从来都不会专门准备。

  1998 年年底,我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赛,曼谷亚运会。

  那次亚运会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压力的比赛,我和邢傲伟自不必说,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心情很难控制;而黄旭他们虽然已经拿了世界冠军,但是综合性运动会他们也是第一次参加。在我们紧张的时候,黄导心里是非常有数的,他知道以当时中国体操男队的实力,拿下冠军和绝大多数金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即便是这样,为了锻炼我们在未来比赛中的战斗力,他还是没有帮我们减压,反而给了更多的高压,让我们精神上变得更加紧张。

  那次比赛黄导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比如双杠打杠,必须在30秒种内完成。当时泰国很热,体操馆里的温度有40 多度,水一抹上去很快就干了,很难打杠。当时我们这一批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对打杠的要求很高,杠子打不好就很紧张,一抓不稳杠子就飞了,在双杠上飞了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会被甩到什么地方去,以什么样的姿势落在地上。当时我们这些人里张津京双杠最好、抓杠最稳,但是他一上去也飞了,我们都很害怕。所以黄导严格要求我们必须迅速打杠,顺利完成动作。

  这其实就是黄导在教我们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那会儿我们都是新人,在我们想象中拿亚运会冠军很难,但是也不知道究竟怎么个难法、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黄导就会把我们那些模糊的难度变成具体的问题,比如你的双杠可能会飞出去三个,那你怎么办?单杠连续出现失误又该怎么办……他经历得多,知道场上会碰到什么样的困难,让我们在出场之前就准备好。当所有状况都有了准备的时候,错误就自然变少了,即使出现了错误也可以从容解决。所以,这次亚运会其实他是在教我们怎么准备大型比赛,怎么从细节出发掌控整场,为我们这批人驰骋体操赛场10 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整个曼谷亚运会,有三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

  一个就是之前说的双杠特别滑,在大家训练、赛台飞得乱七八糟的时候,黄导帮我们克服心理恐惧。他说:“其实杠子打得好不好,大多数都是心理作用,比赛大多数时候杠子都不可能打得完美,如果你自己觉得打得不好,那出一点小问题你也会慌神,变成大失误;但是如果你从心理上对打杠的要求就不高,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即使碰到了困难,告诉自己没问题,也就没问题了。”听了黄导的,我们果真在双杠比赛中没有什么重大失误。

  还有一个印象就是——参加综合性运动会真好!因为综合性运动会都会有很多赞助商嘛,那次亚运会就发了很多装备。我记得当时发了照相机,每个人还配发十卷胶卷,我们在亚运村里没事儿就互相照相。后来才知道,综合性运动会的运动员村什么都是免费的,比如食堂里的蛋筒冰激凌就是免费的,之前我们还不敢相信,专门跑过去问是真是假……

  对了,“大款”黄旭还带了一台小型摄像机去,在村里自拍:“我们现在在亚运村里,这里是我们的驻地……”再有就是那次我们的成绩特别好。除了团体之外,黄旭拿了全能冠军,邢傲伟、李小鹏、张津京分别拿到了鞍马、双杠、单杠的金牌,而我也摘得了自由体操桂冠,同时全能也获得了亚军,队里从上到下都很高兴。我记得从曼谷回来之后,我们在自己的小食堂里庆功,那是我看到过的领导们最高兴的一次:张导、高导都特别高兴,就是因为我们这批运动员很争气,就这么一批小将第一次比赛能比得那么好,领导们身经百战,应该也看到了我们的未来,都非常开心。那次我们真是放开了,醉得一塌糊涂,啤酒、洋酒、白酒,什么都有,大家一通狂喝。

  经过了亚运会的历练,我和我的队友们更加融入了“黄玉斌组”这样一种氛围,而我也更加强烈地感觉到自己要参加世锦赛了。

  其实进入到黄导组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未来要承担很多大赛任务,那些类似于“中美罗对抗赛”之类的小比赛就都没有了,一年到头都在准备或者参加大赛。

  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我逐渐感觉到我要真正代表国家比赛了,而且是世锦赛,那种感觉跟1997 年进世锦赛大名单完全是两回事儿——我已经从一个知道自己进了名单也不能参加比赛的青涩的小男孩儿,成长为坚定地相信自己要在国际赛场上耀武扬威的男儿!

  其实1999 年我们也有备战大名单,那个大名单也挺长的,但是我就没想过参赛名单里面可能会没有我。从1999 年开始,我就成为了中国男子体操队排在第一、第二的必选队员。

  比赛就在天津进行,所以在北京训练的我们从很早就感受到了浓厚的比赛气氛。世锦赛是全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参加的比赛,水平跟奥运会不相上下,而且1999 年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体操世锦赛,也是我的世锦赛首秀,所以临出发的时候,心情忽然变得有些紧张。

  我们是全队集体坐大巴车去的天津。出发的时候北京还飘着点儿小雨,我们总觉得天气不好,心里也阴沉沉的;但是有经验的教练跟我们说,“好雨知时节”,出发下雨是一个好兆头,之前每次出发赶上雨天,成绩都挺好的,相信这一次也不会差。听了这些,我们的情绪也放松了下来。记得到了天津之后,天津市市长专门接待了我们,他说“天津”的寓意挺好的,就是“添加金牌”的意思,还说天津是中国体育的福地,1995 年办的天津世乒赛,乒乓球队打出了非常好的成绩,包揽了全部七项冠军,相信这一次体操队的成绩一定也会非常好。

  199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 周年的大庆,虽然因为比赛我们不能在北京看国庆阅兵,但是10 月1 号这一天,我们备战再紧张,也要坐下来集体收看国庆阅兵仪式。在天津体育宾馆的会议室,我们中国体操队的全体成员都非常震撼,在为祖国而感到自豪的同时,也希望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为国庆献礼。看完阅兵仪式之后,张导、高导又结合比赛给我们讲了一下,希望我们在比赛中也能达到国庆阅兵的水平,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中国体操震惊——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男子团体冠军。

  那次比赛我们并不是一帆风顺,资格赛的时候出了一点问题,加上俄罗斯实力也很强,所以我们只能是以资格赛第二名的身份晋级决赛。

  但是,我们并没有因为这个沮丧,而是下定决心要在决赛中跟俄罗斯队一决高下。

  决赛那天我们第一项是鞍马,而我又是第一个出场,作为中国体操队打头炮的人,我当时特别紧张。我心里就想,这是我第一次代表中国来比世界性的大赛,千万不要有什么问题;天津的观众又特别热情。当时赛台离观众席挺近的,我看到全场爆满,观众有打鼓的、有挥国旗的,心怎么也静不下来。黄导看出我很紧张,就走过来对我说:“杨威,来,做三个深呼吸,平静一下……”我按照他的要求做了,没想到还真挺管用,慢慢就冷静下来了,顺利地为中国队开了一个好头。

  其实我一直都不是功利心很强的人,也一直不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那个时候尤其如此。所以,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我打头炮成功了,为这个团队稳定了军心,这种成就感完全胜过我自己拿到什么样的成绩。也是从这次比赛开始,我理解了我在国家队里的责任、角色,在未来的日子里,我都会不自觉地始终把团体冠军当成最重要的使命,把男团决赛当成最重要的比赛。

  1999 年世锦赛我们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还是平稳地拿了下来,那时候我们6 个人心还挺齐的,大家都准备得挺好,所以团体决赛场上非常顺利。我们几个没人失误,实力又强,再加上是东道主,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拿下金牌理所应当——这还真应验了“出发时下雨是好兆头”的说法。

  很多人都觉得我们这一批比1999 年世锦赛的运动员很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很年轻的阵容。是的,那次比赛黄旭成了带头大哥,带着我、李小鹏、卢裕富、邢傲伟和董震一起出战,这支队伍中没有一个是参加过奥运会的运动员,“97 届”成了领军人物。可以这么说,到了天津世锦赛,中国男子体操队真正完成了新老交替,1997 年还是上一批运动员在扛起中国男子体操的大旗,黄旭、肖俊峰、李小鹏只是逐渐走到了前台,而到了1999 年,就彻底变成了我们这代人在扛起这份争夺团体冠军的责任,天津世锦赛,我们正式“出道”,中国男子体操的荣誉,正式交由我们来维护!

  在我们这代体操运动员心里,团体永远是最大的事情,几乎一进入到国家队这个环境,就在有形无形之中建立了这样概念。

  不仅是在比赛中会强调团体,平时的训练中教练也会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是被“捆绑”在一起的。我们那会儿训练都是“荣辱与共”,比如卢裕富一个动作失败了,趴到地上了,黄导就会说,杨威、黄旭、邢傲伟,你们几个拿板子好好教育一下他,让他长记性……如果打得轻了黄导还会说,肖俊峰,你这是什么意思?这其实就是告诉大家,一个人的失败不只代表自己,而是整个队伍,甚至是整个国家。所以我们这拨人都特别在意这些。

  我对那时候的班会都有很深的记忆。黄导经常给我们讲他们1983年第一次团体夺冠的事情,也会给我们讲11 年后1994 年他率队再夺冠的艰难,这些他都是亲身经历的,讲出来的感觉都不一样。他会用低沉的声音讲:“1980 年的美国邀请赛,进行到单杠比赛时,李月久不慎脱手磕掉了牙齿,就在全场一片惊呼中,他继续坚持比赛,并做完了‘团身后空翻三周’的高难度动作,下台时满脸是血……”他也会很激动地说:“1994 年我们在多特蒙德,最后一项是我们鞍马对俄罗斯自由体操,当时的赛制是一个一个上场比,全场都看一个人,咱们的小伙子真是优秀,六个人没有一个失误的……”我们这一拨人就经常听黄导讲这些,很完整地吸收了中国体操队团结、坚强的传统。

  但是说实话,虽然我们这拨人都会把团体当成最重要的比赛,而我也一直是团体比赛中最重要的环节,可是,我不得不承认,在中国体操男队里,我不适合扮演组织者的角色。黄旭和陆斌都一直很会统揽全局,喜欢赛前就排兵布阵、观察对手,比赛的时候精于算分,然后知道自己如何做就能确保夺冠什么的,我一直都没有这个概念,直到现在都这样——不仅从来不算团体,连个人全能我也不算这些。

  后来有机会跟李小双聊天,他跟我讲1996 年奥运会他和涅莫夫全能最后一项的对决,看着他回忆比赛,讲述着他必须怎样怎样才能拿金牌的时候,我才对算分有一点概念,才知道原来比赛也会有些战术和技巧,但是这些即使我知道了,也不会做。我想,这可能也跟我的实力和我所处的时代有关,对于我和中国体操男队来说,从来都是跟自己比,只要自己比好了,冠军就在眼前,不用费尽心机考虑那么多。我还挺害怕分神的。比如2006 年,我总想着怎么带着肖钦、陈一冰比赛,结果自己失误了——这就是让我做组织者的后果,哈哈!我觉得我和李小鹏一样,我们俩都是那种可以担当重任冲锋陷阵的将才,却都不是那种统领全局的帅才。

  团体拿下之后,我就要为我的个人全能冠军奋斗了!作为一个资格赛排在男子全能第一位的东道国家的年轻主选手,我自然是被现场观众寄予了厚望,但是很可惜,一上来我就出现了严重失误,从鞍马上掉了下来。

  我那次纯属于“阴沟里翻船”,在简单的动作上失误了。前面难度动作都过了,心里一松,就在一个简单的交叉上失败了。掉下来的瞬间我脑子里一片空白,但是这个时候教练平时的教导就起作用了,黄导之前就给我们做过预案,所以我也不是很慌张,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

  虽然当时很沮丧,但是我马上就反应过来了,想起之前黄导说过的,出现了失误一定要冷静,下面的交叉一定想好了再做,避免二次失误,于是也就顺下来了。下来之后还是挺失望的,我预赛排第一啊,这一掉下来就什么都没了,可是也没办法,就调整情绪接着比吊环吧,然后一项一项地比,慢慢调整,从低落的心情当中走出来……

  那时候全能真是不好比,完全不能有一点儿失误,哪怕是一小跳。

  1996 年男子全能决赛就是最好的教科书,涅莫夫被李小双的气势压倒了,其实小双自己也紧张,因为他知道自己必须站稳了才行,而涅莫夫也是一样,但是那个时候他就退缩了,自由操有几串跟头都不干净。小双每次讲这段故事的时候,我都挺激动的,我知道了全能赛场上不仅要有足够的实力、冷静的心理,还要有冲破一切的气势。

  但是,即使是出现了重大失误,我对自己也挺满意的,因为我没有放弃下面的比赛。按当时的打分规则,失败了名次就肯定落到前六名以外了,虽然我肯定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了,但我还是坚持把后面的五个项目比完。当时我想的是,虽然我失败了,拿不到什么好成绩了,但是至少可以锻炼一下自己的心态,把练的东西展现出来,所以后面的几项我都坚持下来了,而且发挥得也还不错,最后全能拿了十几名。

  当时白俄罗斯的伊万科夫就没有像我这样坚持,他先比单杠,也是一上场就失败了,失败之后他就选择了离场,没有比下面的项目。看到他退场,我就觉得,作为一个运动员,他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因为我觉得,这样中途退场对不起现场加油的观众,对不起自己漫长的付出。所以,现在我也要求我的运动员,要珍惜每一次在场上的机会,绝不能因为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希望,就放弃比赛。

  1999 年天津世锦赛,我拿了一金一铜,立刻就有了做明星的感觉——找我要签名的人铺天盖地。早上还没起床,在被窝里就有人拿来一堆纪念品让我签名,当时的感觉就是从早上一直签到晚上,那会儿还觉得挺新鲜、挺开心的,因为终于有了一种被人熟悉、被人关注的喜悦。

  在经历了被无数人蜂拥而上,围住合影、签名,直到保安来才能把我们救走的事情之后,我也会很纠结于被人关注——原来当明星也有当明星的无奈,还是让我做回那个在体操房里上下翻飞的杨威吧!

  世锦赛之后我很快就平静下来了,训练、生活也没有什么改变,只不过,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世界冠军。

  在中国体操队的训练馆里有一面墙,叫做世界冠军墙,中国体操队一直都有一个光荣传统,就是每年年初都会举行“世界冠军登榜仪式”,盘点过去一年的好成绩,也教育新进队的小运动员,所以是一个很神圣的仪式。

  我第一次经历世界冠军的登榜仪式是在1998 年年初,当时登榜的是李小鹏、黄旭、肖俊峰和卢裕富四个人,他们获得了1997 年的世锦赛男团冠军,那会儿我还不是黄导组的运动员,不能跟他们一起战斗,只能坐在下面看他们接受鲜花和掌声,很羡慕,也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上榜。

  我记得每年小队员进队的时候,都会在班会上做自我介绍,我们这批运动员刚进国家队的时候也不例外。我记得我当时是这么说的:“我叫杨威,来自于湖北,今年17 岁,我的愿望是拿世界冠军……”虽然那会儿对世界冠军没什么感知,但是我还是这么说了,而且我相信这么做自我介绍的不止我一个人,更相信每一个小队员都会有这样的梦想……我很幸运,1999 年,在我进到国家队的第三年,就实现了成为世界冠军的梦想。

  所以,我愈发感觉到,1998 年进入到黄导组,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一个偶然却又妙不可言的转折。在国家队待得时间越长,你就越会觉得,站在那个台子上做自我介绍,说自己想拿世界冠军、想登榜的人很多,但是只有极少数的几个人能把这句“我的愿望是拿世界冠军”变成现实。所以,当我有了新的身份——世界冠军时,就特别期盼登榜的那一天早点儿到来,想象自己登榜的样子,一定很光荣、很自豪。

  中国体操队一年一度的登榜仪式是一个全体教练员、运动员都要参加的活动。仪式开始之前,大家就都穿着统一的队服,坐在自由体操的场地里等着。那面庄严的世界冠军墙上多了四个相框,登榜仪式之前都是用红布盖着的。

  登榜仪式从升国旗开始,然后是世界冠军所属省市体育局的领导讲话,体操中心领导和主教练讲话后,盖在相框上的红布被揭开,我们四个新世界冠军的笑脸露了出来——跟我一起登榜的是邢傲伟、董震和女队的凌洁。再然后,我们接受大家的鲜花和掌声,我听得到这掌声中的真心祝贺和羡慕,因为当年我也有过这样的心情。

  从1998 年到2008 年,我经历了10 多次中国体操队登榜仪式,也经历了很多队友拿了世界冠军之后,非常兴奋地表达:“我终于可以上墙了!”这是一种只有体操队的人才能引起共鸣的感情。因为我们都有老的那一天,总有退役、离开这支队伍的时候,但是世界冠军墙是不会消失的,只要它在,你的照片就在,你的笑脸就在,会帮你看着这里发生的一切;而且不管你什么时候回来,看到这面墙上的自己,都会回忆起当时在这里的一切。

  世界冠军榜其实是给了大家一个具体的目标,是为了激励更多人奋发图强;但是,也并不是每一个有天赋、肯努力的人都能登榜,这就是人生的机缘和无奈吧!我很庆幸,我能如愿登上中国体操队的世界冠军榜,能成为奥运会冠军,能为中国征战10 年,能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加冕全能王……当然,我最庆幸的是,我一直遇到的好教练们,感谢你们一路托举着我成长。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