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面对迎面而来的种种困难与风险,以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血性,始终冲锋在前。
改革开放初始,省第四次党代会的报告《福建应当走在四化建设的前头》,把全省人民的胆气与豪情定格在了一个宏伟的发展目标之上。由此,作为最先的试点省份之一,福建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中一路劈波斩浪,一往无前。1984年福建55位厂长经理发出了为企业“松绑放权”的呼吁,在当时不啻于一声惊雷巨响,在全国改革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之后,在福建这块土地上发生了许许多多敢为人先的创举: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从事信托投资的国际金融服务机构(华福公司)、全国电子工业首家中外合资企业(福日公司)、全国第一个以竞争上岗方式招聘县市级主要领导职位(石狮市)、全国第一家台商投资企业国内发行A股上市、中国大陆第一家综合性地方航空企业(厦门航空公司)……贡献出了厦门特区、晋江模式、南平经验等一系列引领风气之先的改革样本。
一个强大的行为模式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一个个“第一”的典型事例,一种种“率先”的实践创举,在改革大潮涌起的大胆实践中最真实地映现出福建精神特征之一在于“敢”和“拼”二字。“敢”即大胆,别人不敢干的事我敢干,先行一步,争取第一;“拼”是一种以刚劲强硬为特征的处世哲学。但是,敢拼不等于蛮干,不等于不要理性。从福建精神体现出来的勇于拼搏,奔竞不息,总是与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埋头苦干,积极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正因为如此,福建人民总是很快适应各种环境,敢于冲破一个个传统禁区,“用好政策,用足政策”,一旦遇着机遇,就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在改革的初始阶段,当一个个家族式的小企业刚刚崭露头角,就理直气壮地谋求发展,追求财富,从不说自己无能为力,从不担心自己的声音过于渺小。
中小型企业也是拼出来的,现在中小型企业已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发展中小型企业形成独特的经济发展路径,并最终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不优先发展中小型企业而一味随大流,不管条件是否具备只盯住大型企业,那么就很可能打不下良好的经济基础,形不成我们自己的发展特色与优势。正是中小型企业顽强生命力和灵活机动的经营理念,造成了遍地开花、春色满园的福建经济生态的一个生动侧面;正是在这样一个现实基础上,我省成长起来了一大批能够积极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竞争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从2007年到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大潮席卷而来的时候,我省民营企业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抗击能力,在不可避免的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效益下降的经营困难面前,不悲观、不沮丧,又一次演绎着在市场夹缝中求生存的故事,再一次显现出“草根企业”的坚韧。危机潮水退去之时,一大批民营企业著名品牌,辉煌依旧。
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一路上的每一种声音汇合在一起,便是一首敢于拼搏的交响乐。也许有的企业被逼到了墙角,也许有时候在改革的实践面前竖起了一座难以穿越的城堡,但是,所有的改革实践者都有一个共同点:每一个人都曾经以敢拼会赢的精神推倒了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一堵又一堵高墙。
敢拼重在会赢。敢拼会赢作为福建精神的重要特质之一,是改革开放和先行先试的强大引擎,主要是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的先进思想文化相联系的。千百年来面向大海所陶冶出来的不惧风险,以及由宋代以来闽学思想所养成的浩然正气,使福建人民在大胆尝试的同时,更致力于现代竞争意识基础上的积极创新。今天,自主创新已被视为福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从改革发展的历程来看,福建正是经历了这么一个从过去对外开放“拿进来”,到“学会”,再到“创新”的过程。30多年来,福建在发展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以技术创新为主导,辅以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逐渐形成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甚至在一些重要的经济科技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一个简单的道理,福建要在发展速度和质量上再上新台阶,要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始事业中永立潮头,就需要在一些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争取“会赢”,在这里福建人民敢拼会赢的品质支撑起了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一片天空,构成了当代福建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创新的重要文化背景和精神资源,名副其实地充当了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