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海纳百川是福建改革开放的活力源泉

由于历史的原因,福建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福建地处海防前线,明清以来,福建就成为抗击海外侵略的第一线。新中国成立后,因台海关系紧张,福建曾一度是中央在地方投资建设最少的省份之一,1949~1978年30年间的基建投资仅占全国投资总额的1.5%,绝大多数工业企业的设备和技术都很落后。加上长期推行计划经济,福建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1978年,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29个省区中名列第22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第23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改革开放新时代。福建是实施“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勇立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从昔日的海防前线一举变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福建的改革开放从农村起步,废除人民公社制度,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发展走出长期停滞的困境。乡镇企业在八闽大地异军突起,撑起福建经济的半壁江山。把国有企业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引入“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转变经营体制为核心的改革全面推进。充分发挥“台、侨、特、海”的优势,“以侨引侨”、“以侨引台”、“以侨引外”,率先引进外资嫁接改造,推动福建外向型经济深入发展。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经济特区,挥毫写下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题词,厦门经济特区很快从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成为全国瞩目的改革开放排头兵。全省以厦门经济特区为龙头,拉开了由点及面、由沿海向山区梯度推进对外开放的序幕,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闽南三角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保税区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对外开放格局。1978年至2011年,福建地区生产总值从全国第22位上升到第12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全国第23位上升到第10位。福建经济社会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有力地诠释了海纳百川是改革开放的活力源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福建的发展思路也经历了从“大念山海经”、“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多次拓展和深化。尤其是2004年初,福建省委从福建实际出发,在历届省委、省政府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集中全省人民的智慧,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这一新的发展定位,很快得到中央充分肯定,上升为国家战略。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一次把“海峡西岸”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首次把“海西”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7年11月,福建省委提出要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在更高层次上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路径和方向。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这些都是着眼于进一步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的重大决策。30多年来,福建充分发挥率先改革开放的先行之利,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放包容、博采众长,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开拓了成功的发展之路,积累了宝贵经验,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坚持改革开放,需要传承海纳百川的精神力量。如果说世界上真正存在无价之宝,那就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一个时代的昌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精神力量是民族勃兴的彰显,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是干事创业的支柱。从历史上看,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总是和繁荣、昌盛、进步联系在一起。而偏执、独断、专制总是和战争、不幸、灾难联系在一起。凡发展良好的地区和国家,都具有海纳百川的精神力量,都有着开放包容的胸怀心态,都能够广泛吸纳各种文明精华。唯有海纳百川、开放包容,才能博采众长、开拓创新,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回顾过去,海纳百川的精神力量伴随福建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构成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着眼当前,福建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加快步入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放眼未来,福建承担着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使命,着力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迫切需要培育和弘扬海纳百川的精神,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包容的智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三百六十行”包容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让一切创造力在干事创业中充分涌流,让海纳百川的精神力量在科学发展中迸发出强大活力。

坚持改革开放,需要倡导海纳百川的气度胸襟。气度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美德。人有气度则成事,气度大者成大事。一个有气度的人,刚毅坚韧,大度宽容,自信从容中见气定神闲;一个有气度的人,身处逆境时不怨天尤人,身处顺境时处之泰然;一个有气度的人,能忍他人所不能忍,容他人所不能容。气量有多大,包容度就有多大。福建发展、海西建设同样需要倡导和培育海纳百川的非凡气度,需要我们视野开阔,胸襟宽广,以开放的姿态和健康的心态来接受外来新鲜事物,不封闭,不保守,不狭隘,不忌妒别人,不怕别人超过自己;需要我们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把海西建设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去思考和谋划,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勇于变革,勇于担当责任,勇于攻坚克难,不断破除那些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不符合人民新期待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以博大的胸怀,主动融入到全国区域经济的大框架中,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自己恰如其分的角色,防止和克服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走上一荣俱荣的竞合之路,体现有容乃大的惊人力量。

坚持改革开放,需要弘扬海纳百川的品格魅力。开放包容意味着宽宏大度,以平和的心态对人对事,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尊重多样、尊重差异,能与习俗不同、风格不同、目标利益不同的人相处共事,给不同人群,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和“弱势”人群一种参与感和归属感,实现不同群体的相互理解和包容,营造五湖四海一家人的良好氛围。开放包容意味着交融、融合,多元文化交汇,多元价值共存,多元意识融合,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都能在福建寻找到发展的机会。开放包容意味着重和谐、讲合力,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大力倡导和衷共济、互相帮助、大气包容的社会风尚,互相之间要比干劲,不赛斗劲,见贤思齐,不嫉贤妒能;宽容大度,不尖刻计较;心地光明,不幸灾乐祸;同心同德,不貌合神离,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精力和智慧引导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不断巩固心齐气顺劲足、政通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