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福建精神提出的客观依据

福建精神的提出,不是一时跟风追热的产物,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长期酝酿的基础。它作为一种精神形态早已在八闽大地生成、存在、演化、发展着。不同时期对福建精神的形成有不同的贡献,如今提出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时代成果。省第九次党代会对“福建精神”所作的精辟概括,既反映了福建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具有充分的历史和现实的客观依据。

福建精神是福建独特历史文化底蕴的积淀和升华。福建境内的居民,绝大多数是来自中原的移民后裔。福建先民不远千里跋涉入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铸就了山一般坚韧不拔的品格;福建具有源远流长的海洋文化传统,不畏艰险漂洋过海,奔走四方,铸成了海一样包容开阔的胸怀。移民的经历和与山海打交道的历史,给福建文化品格打下深深的烙印。移民常怀思乡之心,福建人无论走到哪里,都非常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寻根意识浓,家国情怀深,社会责任感强,故能爱国爱乡;移民必须入乡随俗,尊重各种文化差异,也有必要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故能形成大海容纳百川一样的胸襟;漂泊四方千辛万苦,人生命运起落无常,人皆有困窘之时,人皆有助人之义,福建人对此有深切体会,华人华侨更是身体力行,故产生乐善好施的情操;无论是立足八闽大地谋生,还是漂洋过海闯荡世界,都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事业要成功难免冒险犯难,只有敢于拼搏、敢为人先,才能改变命运取得成功,“爱拼才会赢”在福建是一种能产生广泛共鸣的生命体验。

福建精神是福建人民革命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体现出福建人民以天下苍生为己念,为民族解放、国家强盛和社会进步勇于献身、乐于奉献的大爱情怀。这种大爱情怀凝聚了近代以来福建人民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精神。在国家危难、民族危机、人民困苦的关头,福建人勇于与外国侵略势力和国内反动势力作殊死的斗争。从林则徐提出“睁眼看世界”开始,福建人一直走在追求中国社会变革进步的风口浪尖。在辛亥革命中,福建籍黄花岗烈士的英勇事迹,被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叹为“惊天地,泣鬼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福建领导过革命斗争,著名的古田会议,制定了建党建军纲领;党在福建西北东南中都创建了革命根据地,苏区分布达40多个县约300万人口,现已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的有22个;参加长征的8万多中央红军中,福建子弟兵近3万人,到达陕北的仅2000多人,大部分在长征途中英勇牺牲;抗战爆发后,全省5600多名游击健儿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占当时新四军总数将近一半。留在闽粤赣、闽浙赣边区坚持斗争的福建各级党组织,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一直坚持斗争到配合南下大军解放福建全省,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赞誉,全省为革命牺牲的老区群众和死难烈士达20余万人。福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些光辉的革命历史,是凝炼福建精神的重要源泉。

福建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彰显和体现。中华民族有绵延数千年的文明,民族文化传统中始终贯穿着仁爱、和谐、包容、进取的主流价值观。近代中国饱受屈辱,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自强努力中,深切地感受到团结的力量、个人的责任和顺应世界潮流精进日强的重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古老精神,在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形成一种“大我”境界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福建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在福建这一特定区域的具体体现。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福建作为最先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省份之一,以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为起点,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许多领域的改革和建设都体现出勇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松绑放权”的呼声推动了全国企业改革;三明、厦门、福州文明城市的创建创造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辉煌;从闽台小额贸易到与金门、马祖地区直接往来,开创了两岸交流合作先河;“晋江模式”创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典范;林权制度改革创造了“福建模式”;“六大员”制度推动了农村工作机制的创新;“长汀经验”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所有这些,都是福建精神在新时期的重要体现,都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演绎。

福建精神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文化建设精华的凝练和提升。早在革命战争年代,福建人民就创造了“红旗不倒”的苏区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又创造了“谷文昌精神”、“龙江精神”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福建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通过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促进了思想大解放,并迅速转化为敢闯敢干、敢担风险的精神力量。党中央十分关心福建的建设和发展,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视察福建,都强调要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这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为我们深入推进思想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福建历届省委都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结合福建省情和改革开放实际,明确提出了“善观时变、顺势而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的“闽商精神”。各地区、各行业也结合自身实际,高度重视对区域精神、行业精神的提炼和概括,以此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如,省会福州市提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厦门市在不同时期也开展以“嘉庚精神”、“海堤精神”、“英雄三岛精神”、“鼓浪屿好八连精神”、“厦航服务精神”等为具体表现的“厦门精神”的大讨论;漳州市提出了以红军进漳的革命精神、龙江风格的大局精神、谷文昌的艰苦创业精神、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漳州110服务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五种精神”;三明市提出“开明、清明、文明”的新时期“三明精神”;龙岩市提出要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和“苏区精神”,谱写时代新篇章;宁德市提出“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新时期创业精神;泉州、莆田、南平等地也围绕区域精神的提炼,开展了广泛讨论。这些,都为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奠定了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福建精神的提出,是经过了长期的实践积累和酝酿过程,特别是经历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洗礼而结出的重要时代成果。

福建精神是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省委八届九次全会以来,我省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按照“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的要求,组织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长区域发展、小城镇改革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五大战役”,使福建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迅速改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从1978年到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66.37亿元增长到1750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居全国位次从第22位上升到第12位。2011年,福建财政总收入达259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907元,比上年增长14.4%。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改革开放积累了丰富经验,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了发展活力,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对台优势、经济特区优势等进一步显现。在此基础上,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必将使福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阶段的发展需要更加富于创新的实践和探索,新的实践需要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撑,福建精神正是反映了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