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0章 岳家军大破金兀术(4)

  刘基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而且精通天文及兵法。他聪明好学,少时学习颇勤奋刻苦;他为人正直、善良、忠厚,对元朝统治者的残酷压迫、朝政的腐败非常痛恨;他得知朱元璋举义旗反元朝统治的消息,兴奋不已,立即离开家乡投奔农民起义军。因他学识广博,尤其精通兵法,很受朱元璋器重,后来他就成了朱元璋反元的骨干,辅佐这个起义军领袖推翻元朝,创建了大明朝。?

  据文献记载,刘基年轻时,一次外出,由家乡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来到杭州。在家乡时他早就听说,杭州有一个卖蜜柑的商人,善于研究水果保鲜和管理,到了冬天,他卖的蜜柑表皮照样黄澄澄的,看上去十分鲜美,很招人喜爱。冬天,水果就少了,大多水分跑掉变得枯干,可惟有这位水果商人到了第二年夏天,仍然买卖兴隆,人们从他这里争先买走黄灿灿的大蜜柑。?

  刘基对人们的传言越想越怀疑。大酷暑天,会有这么鲜活的蜜柑?他想弄个明白,也很想亲口尝尝。一天,他找到了这位水果商。到那摊位一看,果然不错,人们正在争先恐后地购买。他也挤着买几个,走到旁边,迫不急待拿出一个,剥开皮,一看,里面就像破棉絮一样,哪里还能吃?一点儿鲜甜味也没有。刘基很生气,拿着剥开的蜜柑,走到水果商跟前责问他:“老先生,你卖的蜜柑是让人吃的呢,还是供摆着的呀?你这不是骗人吗?不能吃还拿出来卖?这么做,也太过分了吧!”?

  没想到,那位水果商听了刘基的话,毫不介意。刘基是那么生气,他却面带几分笑,不慌不忙对刘基说:“这位客官,您别生气。不瞒您说,我卖这个蜜柑有好几年了,为的是养家糊口。再者,我卖,您买,这

  是自由买卖,我没非要您买啊。我卖这蜜柑,买的人也很多,就您来找我。您要是明眼人,就来管管这混账世道,您睁眼瞅瞅,真正搞欺骗的人不是我,而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他们威风凛凛的样子,在家坐着虎皮椅,出门坐大轿,或是骑着高头大马,头戴乌纱,身着锦袍。看上去,一个个人模人样,实则,他们整日干什么实事啦?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下边官吏为非作歹,社会盗贼四起,……那样相貌堂堂的不是白坐着高位、享受丰厚的待遇吗?这些人,单从外表看,住高房,骑大马,吃美宴,喝美酒,谁人不羡慕?

  可实际,他们是大盗贼,跟我卖的蜜柑一样,外表似金玉,里边是破败絮。那么,您这位客官,不去问问那些人,为何单单查问我呢?”?

  刘基听了这席话,原来的气渐渐地消了,转而渐渐地理解了这位水果商人。他一时说不出什么话,只是若有所思地点着头。?

  ?智慧寄语

  父母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动向,消除孩子之间攀比吃穿用的不良风气,引用故事告诉孩子,一个人的知识文化内涵远比外表更重要。

  马皇后(公元1331年-公元1382年)安徽省宿州人,她早年丧母,被郭子兴夫妇收养为义女。郭子兴做农民起义军元帅时,马氏嫁给了英勇善战的朱元璋。

  56深明大义的马皇后

  历代开国皇帝大多有同甘苦、贤慧能干的妻子。最典型的要算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马皇后跟随朱元璋征南逐北,郭子兴为首领时,曾怀疑朱元璋对自己不忠,马皇后请求郭子兴的妻子,要她帮忙解释下。一次正逢饥荒,朱元璋又被郭子兴怀疑,没有东西吃,马氏偷偷烙了一张饼,揣在怀里给朱元璋送去,热饼在怀中烤焦了肌肤,疼得她一头大汗。朱元璋即位多年后,还时常想起马皇后当年从怀里掏出热饼的情景。在军中,马氏率领将士的妻子们跟随大军,在短暂的休息时还为士兵们缝制衣鞋,后来又将宫中的钱财用来犒劳军士。

  马氏不仅具备妇女善良、贤淑的品质,还具有高于朱元璋的文化修养,好读书史,朱在军中的签记都由马氏掌管。马氏还告诫朱元璋,平定天下一定不要杀人。

  ?攻克元大都时,没收了元宫中很多的宝物。马皇后见到这些宝物,寓意深长地问朱元璋:“元有这些东西而不能免于灭亡,看来还得拥有其他的宝贝才行啊?”朱元璋答:“我知道皇后指的是得贤为宝”。马皇后拜谢,说:“如陛下所说,我与陛下一起经历贫贱的生活,到了今天。就怕因为生活过的太奢侈引起大的变故啊,一定要找到贤人一起治理天下啊。”

  ?马皇后深明大义,始终坚持得贤为宝的观念,在行动中也不遗余力地维护她所认定的观念。一次,名儒宋濂因涉嫌与孙子的罪有关联而被捕。明初法令严酷,稍触犯法令便大罪相加,因此宋濂被判死刑。马皇后得知此案,认为宋濂是当今硕儒,又是朱元璋的老师,一定要保护宋先生。不料朱元璋根本不听,一意要将宋濂付之死刑。马皇后见朱元璋如此轻易地丢弃一位有经世济国之才的学者,去标明自己执法无情,实在太令人悲哀了。在进餐时,马皇后酒肉不沾,朱元璋问她为什么,马皇后答道:“我在替宋先生积德呢。”恻隐之情袭上朱元璋心头,他把筷子一投站了起来。第二天便赦免了宋濂。?

  马皇后以德立足于宫中,除天生一头美发外,对服饰无所求,娱乐更是不屑于介入。皇帝曾携宫嫔、诸王一同游濯龙苑,大家发现皇后不在场,便请皇帝派人叫马皇后来。皇帝笑着说:“她不喜欢热闹,来了也不开心。”对于一般皇后来说,不被召幸游玩,便意味着遭到冷遇,然而马皇后却一点也不在意。皇帝遇到繁杂的政务,离不清头绪时,经常想到马皇后,马皇后也不负于皇帝的重视。?

  马皇后先于朱元璋死去,朱元璋恸哭,不再立皇后。?

  智慧寄语

  “贤能淑德”是古代人赞扬女性最高的字眼。这类故事的教育意义在于吸取传统思想中的精髓部分,尤其针对女孩子,一些传统还是要遵守的。

  郑和,原来姓马,小名叫三保,出生在云南一个回族家庭里。他的祖父、父亲都信奉伊斯兰教,还到麦加(伊斯兰教的主要圣地,在今沙特阿拉伯)去朝过圣。郑和小时候就从父亲那里听说过外国的一些情况。后来,他进燕王宫里当了太监,因为他聪明能干,得到明成祖的信任。这郑和的名字还是明成祖给他起的。但是民间把他的小名叫惯了,所以一直把他叫做“三保太监”,后来,有的书上也写成“三宝太监”。?

  57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用武力从他侄儿手里夺得了皇位,有一件事总使他心里不大踏实。皇宫大火扑灭之后,并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那么建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

  京里传说纷纷,有的说建文帝并没有自杀,趁宫里起火混乱的时候,带着几个侍从太监从地道里逃出城外去了;别的地方传来的消息更离奇,说建文帝到了什么什么地方,后来还做了和尚,说得有鼻子有眼睛,使明成祖不得不怀疑。他想,如果建文帝真的没死,万一他在别的地方重新召集人马,岂不可怕。为了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他派了心腹大臣,到各地去秘密查问建文帝的下落,但是又不好公开宣布,就借口说是求神仙。这一找,就找了二三十年。

  明成祖又想,建文帝会不会跑到海外去呢?那时候,我国的航海事业已经开始发展起来。明成祖心想,派人到海外去宣扬国威,跟外国人做点生意,采购一些珠宝,顺便探听一下建文帝的下落,岂不是一举两得。?

  这样,他就决定派一支队伍,出使国外。让谁来带这支队伍呢?当然非得是自己的心腹不可。他想到跟随他多年的宦官郑和,倒是个挺合适的人选。?

  1405年6月,明成祖正式派郑和为使者,带一支船队出使“西洋”。那时候,人们叫的“西洋”,并不是指欧洲大陆,而是指我国南海以西的海和沿海各地。郑和带的船队,一共有二万七千八百多人,除了兵士和水手外,还有技术人员、翻译、医生等。他们乘坐六十二艘大船,这种船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在当时是少见的。船队从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太仓浏河)出发,经过福建沿海,浩浩荡荡,扬帆南下。?

  郑和第一次出海,先到了占城(在今越南南方)接着又到爪哇、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南岸)、苏门答腊、满剌加、古里、锡兰等国家。他带着大批金银财物,每到一个国家,先把明成祖的信递交国王,并且把带去的礼物送给他们,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许多国家见郑和带那么大的船队,态度友好,并不是来威吓他们,都热情地接待他。?

  郑和这一次出使,一直到第三年九月才回国。西洋各国国王趁郑和回国,也都派了使者带着礼物跟着他一起回访。在出使的路上,虽然遇到几次惊涛骇浪,但是船上有的是经验丰富的老水手,船队从没出过事。只是在船队回国、经过旧港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件麻烦事。

  旧港地方有个海盗头目,名叫陈祖义。他占据了一个海岛,纠集了一支海盗队伍,专门抢劫过往客商的财物。这回听到郑和船队带着大批宝物经过,分外眼红,就和同伙计议,表面上准备迎接,趁郑和不防备,就动手抢劫。?

  榜葛剌,是郑和每次远航时必经之地,与明朝往来密切。在古代中国,人们把龙、凤凰、麒麟等作为祥瑞动物,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后来有人把热带地方的长颈鹿也称为麒麟。

  这个计谋被当地人施进卿得知,他偷偷地派人到船队告诉了郑和。郑和心想,我手下有二万兵士,还怕你小小海盗?既然你要来偷袭,就非得给你点教训不可。他命令把大船散开,在旧港港口停泊下来。命令船上的兵士准备好火药、刀枪,严阵以待。?

  夜深的时候,海面上风平浪静,陈祖义带领一群海盗乘着几十艘小船直驶港口,准备偷袭。只听到郑和坐船上一声火炮响,周围的大船都驶拢来,把陈祖义的海盗船围住。明军人多势大,早有准备,把陈祖义杀得大败。大船上的兵士丢下火把,把海盗船烧着了。陈祖义想逃也逃不了,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郑和把陈祖义捆绑了起来,押回中国。到了京城,向明成祖献上了俘虏。各国的使者也会见了明成祖,送上大批珍贵的礼物。明成祖见郑和把出使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高兴得眉开眼笑。?

  后来,明成祖相信建文帝确实是死了,没有必要再去寻找。但是出使海外的事,既能提高国家的威望,又能促进跟西洋各国的贸易往来,好处很多。所以打那以后,一次又一次派郑和带领船队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的将近三十年里,郑和出海七次,前前后后一共到过印度洋沿海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的木骨都束国(在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到郑和第六次出使回国的那年,明成祖得病死了。他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不到一年也死了。继承皇位的明宣宗朱瞻基,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由祖母徐太后和三个老臣掌权。大臣们认为郑和出使七次,国家花费太大,到国外航行的事业就停了下来。?

  智慧寄语

  郑和的七次航行,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说明当时我国航海技术已经有很高水平。通过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更多

编辑推荐

1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2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
3影响孩子一生的44个...
4影响孩子一生的58个...
5影响孩子一生的56个...
6影响孩子一生的42个...
7教出最棒的儿子
8学前儿童游戏
9教子从此不累
10不要让孩子输在心态上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平凡的家庭 杰出的孩子

    作者:石岩编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教育孩子是件苦恼的事,许多中国家长为此费尽心力,本书结集古今中外各种名人的故事启发家长换种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 教子圣经

    作者:西西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从生活习惯、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及交往能力,甚至是孩子的快乐天性,父母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本书分为“宝贝的生活习惯”、“宝贝的沟通能力”、“宝贝的学习能力”、“宝贝的协调能...

  • 原谅这世上没童话

    作者:安小漠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女孩在艰辛的家庭中独立自强的青春伤感小说。无法忍受赌徒父亲的欺侮,林向南逃离南方小镇,投靠多年前离家的母亲,并多了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景昔。因为景昔对林向南的关心和照顾引起了他的...

  • 家教:与孩子同行

    作者:章创生主编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本书向家长和我们的孩子讲述家庭教育的道理,家庭教育的一些错误做法和想法,要的是给我们小孩以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