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章 失踪的楼兰(3)

  ‘12月18日船队从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1521年1月24日才看见陆地,可能是土阿莫图群岛的普卡普卡。2月13日在西经158度处穿过赤道,3月6日在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首次登陆,获得99天以来第一次弄到的新鲜食品。3月9日起航,向西南方向进发。后在今菲律宾群岛的马萨瓦登陆,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个同盟者。在宿务岛,使地方统治者及其官员们皈依天主教。不到两个月之后,4月27日麦哲伦在麦克坦岛上与当地人作战时被杀。麦哲伦死后,只有两条船到达摩鹿加,而只有“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由埃尔卡诺指挥回到西班牙。生还者还有另外17名欧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埃尔卡诺从太平洋绕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证明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个多月的航行,改变了当时流行的观念:从新大陆乘船向西只消几天便可到达东印度。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刘雨田的故事

  自1984年5月成为中国徒步走完万里长城第一人之后,刘雨田的双脚就没有停止过。他四次穿越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次穿越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考察过有“死亡之谷”之称的新疆罗布泊无人区;他还十次进西藏,走过藏北无人区,第一个全程走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并试图登上珠穆朗玛峰……

  这些艰难的探险活动,都是刘雨田一个人完成的。他不仅多次挑战生命极限,而且创造了无数个中国探险中的“第一”。这些年,刘雨田一直不停顿地行走在旷野、大漠、雪山、丛林中。日前,刘雨田接受了本台记者李光明的采访,他谈起了自己的探险、追求和人生感悟。

  刘雨田已是63岁的人了,花白的头发长长地披在肩上。虽然脸上布满了沧桑的皱纹,、但皮肤却黝黑光亮。他告诉记者:

  “最初(徒步)是因为较劲,感情色彩浓。美国人、法国人要走长城,咱们祖先修了长城,让外国人走,觉得脸面下不来,这属于为国争光吧。后来争来弄去,工作也没有了,这就让探险成为我的一项工作。最后,探险改变了我的观念,也改变了我的整个的人生。”

  21年前,42岁的刘雨田打着“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的标语,走完了万里长城。当时,他的行为在中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成了许多人崇拜的偶像。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立志在外国人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前,自己一个人走一趟。于是,不顾天气热、条件不成熟,他出发了。在沙漠徒步的20多天里,他经历了迷失方向、断粮断水、饥饿晕厥等危险。他吃苍蝇、蚊子、沙漠里的蜥蜴……历经千辛万苦,最后被牧羊人救回时,原来体重74公斤的他只剩下45公斤了。

  虽然第一次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失败了,但他没有放弃。当年冬天,在热心人的支持下,刘雨田带着6头骆驼,终于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单人徒步穿过“死亡之海”的探险家。

  此后,他又单人穿越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这次穿越中,他几乎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在沙漠中,他生了病,浑身肿胀,高烧不退,双脚溃烂,靴子冻在脚上脱不下来。

  他硬撑着在沙漠边缘找到一所医院,医生诊断他患上了“败血症”,建议截去他的双腿。刘雨田说什么也不同意,学过中医的他认为,在沙漠里得的疾病,只有在沙漠中才能治好。他备足了粮和水,叫来两位维吾尔族村民,让他们用红柳树条做成一副担架,把他抬到荒野沙漠里去。

  当时的气温已是摄氏零下40度,医生说那样做等于送死,但刘雨田坚持要去。结果,他用自己独特的医疗方法和必备的药物,奇迹般地治好了自己的病。医生看着满腿疤痕归来的刘雨田,一个劲儿地说:这怎么可能?

  刘雨田的行为是常人难以理解的,有人说他是“傻子”、“神经病”。他的妻子也因受不了他在零下30度时还要开窗睡觉等“怪异”的毛病,和他离婚了。

  但刘雨田仍我行我素。在穿越罗布泊时,他没有钱买骆驼,就买了7头小毛驴驮东西,并且带上了18岁的儿子,结果毛驴跑了,儿子也差点丢了。

  “当时我说孩子,我身上都是伤,而且我太累了,你去把毛驴找回来。结果,沙漠里还有黄羊,(儿子没有沙漠经验,)分不清沙漠里的黄羊和毛驴蹄印子,在沙漠里走迷路了。从早晨出发到晚上天黑,也没有回来。幸亏儿子没走太远,‘夜里在返回来的途中看到了我点的篝火,找到了我。当然,这也符合我的理念,把你扔进大沙漠,如果能爬出来,别人说你是英雄,爬不出来是狗熊。”

  刘雨田就是这样一个奇人、一个怪人。他说,探险让他回归了大自然。

  “20年的旅行让我远离城市,关心的事也越来越远。你关心的我不关心,你知道的我不知道了,你想的和我想的也有了差距。我就觉得,在大自然里,我就好像回到家里一样。”

  刘雨田把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入了大自然。至今,他还记得攀登珠穆朗玛峰时自己的心灵感受:

  “达到6000多米以后,突然看到雪是那么洁白干净,我的大头靴子往上一踩,略扎一声,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就好像踩到我心里了。那么干净的雪,与世无争,我却给它带来了麻烦,我不敢走了,好像前面是神(仙)呆的地方一样。”

  正是对西藏的特殊感情,1993年,刘雨田第一次穿越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几年来,他连续徒步走西藏,攀登了藏族人心中的父亲神山——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雪峰。后来,他又走过藏北无人区,他还去了西藏灵芝、墨脱、樟木等边远艰险的山区。

  曾有人问过刘雨田,这样走下去有什么意思。他说,他_边走一边搜集资料。同时,他也在抓紧时间整理资料、撰写他的探险记。他说他是一个开拓者,他要用自己的生命为后来的探险者留下点什么东西,但他又感到自己知识有限,有些遗憾。他说:

  “我觉得中国探险还处于初始阶段。就像我,连大学都没上过,而国外的探险家都是学者、专家、教授、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地质学家,都是在某些方面有造诣的人,而我们这点很遗憾。如果探险是一种工程,那么现在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积累,我这么大岁数了,现在一直在补课。”

  刘雨田热爱自己的探险事业,已经付诸行动和计划尝试的有80多个探险项目。他告诉记者,不久他要前往西藏、青海、新疆交汇处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看看生活在那里的藏羚羊,现在是什么情况。

  “就像做爸爸妈妈一样,这80多个探险项目都是我的孩子,哪个项目都让我难忘。当然,最难忘的是去西藏。”

  刘雨田就是这样一个用生命续写探险之歌的人。

  漂流长江第一人——尧茂书

  在长江源头起伏险峻的通天河峡谷中,千万年来的寂静被一阵激越昂扬的四川号子打破了。从长江上游冲下一只红色橡皮船,船的两舷闪着五个金灿灿的大字——“龙的传人号”。一个身穿红色救生服的青年,手操双桨,严峻的目光注视着前面的激流,镇定自若地驾驽着橡皮船,在奔腾咆哮的江水中左突右奔,飞流直下。两岸峡谷的回声,呼应着高昂、苍劲的号子,让人觉得这不是一叶轻舟在孤行,而像是千舟竞发……

  波激浪涌,历经沧桑的万里长江,在中华大地上奔流着四千万年了,它同古老的黄河一样,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哺乳着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勇敢的子孙。人们感谢长江,人们敬畏长江,人们歌颂长江……然而,千百年来,从未有人敢斗胆直下漂过长江。长江是龙,是猛兽,它时疾时徐,洋洋洒洒6380千米;恶浪惊天,飞奔突泄,壮哉!危哉!难怪有人谈江色变。但是中华民族从来不乏降龙伏虎的英雄,且看江中那位青年,桨破飞浪,舟碾激流,竞从长江源头漂流下来了。

  此乃何许人也,敢冒此天险?敢破万古纪录?

  他的名字叫尧茂书。

  尧茂书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市。茂书生长在长江边,自幼喜欢在激流中追波逐浪,对长江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年龄在增长,阅历在加深,他对长江的认识步步深化。他感到人们对长江了解的太少,他总想为长江做点什么……

  1979年尧茂书在美国地理杂志上,看到关于日本著名探险家植树直己只身探险北极和漂流亚马孙河的报道后,对这位探险家的那种冒险开拓的勇敢精神钦佩不已。就在这时,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漂流长江,探索长江!

  尧茂书漂流长江的决心下定了。他马上投入到漂流的准备工作中:掌握有关长江各段的地质、水文、气候、风土人情的资料。他决定于1985年8月中旬到达长江源头,开始万里长江的漂流探险。1985年6月12日10时,尧茂书穿过布满沼泽的草甸,越过雪峰山冈,在万里无人的高寒区进行五日五夜,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万里长江的源头。6月20日下午4点多钟,茂书将两边写着“龙的传人号”五个大字的橡皮船推下了水。第二天上午他们到达一个名叫桑地的峡谷。经过三天两夜的漂流,行程375千米,他们在23日中午到达了长江源头地区的第一个小村镇——沱沱河沿,完成了漂流计划的第一阶段。7月2日,尧茂书再次下水,独自一个向长江通天河段进行。7月6日,他在途中休息后,又划船前进。下午,继续漂流,他又设法闯过了烟障挂峡谷。7月7日晚,他宿在江中的一个小洲上。7月10日,他漂到七渡口。渡El以下便是通天河的下游了。江岸山峰并拢,江中峡谷险滩甚多,水势更大。茂书的漂流更加危险和艰难了。7月16日下午4时,茂书终于闯过了通天河,胜利完成了长江上段人迹罕至、气候极为恶劣的1187千米的航程,到达了青海省玉树州的直门达。7月23日上午10点47分,尧茂书告别了直门达,驶入了波涛汹涌的金沙江。这一天,尧茂书闯过了十几个激流峡谷险滩,晚上8时收船上岸,宿在一山崖上。临睡前,他写下最后一天的漂流日记。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7月24日,我们的漂流勇士尧茂书,在漂流金沙江上游的通珈峡时,因水流太急而翻船身亡。

  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第一位乘龙的英雄,中华民族又一位忠诚勇敢的儿子,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龙”的骄傲,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

  尧茂书离开我们去了,他在万里长江中找到了他的归宿。他就像万里长江冰川源头上最初融化的一滴春水,汇进千流百川,变为滚滚波涛,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的不可阻挡之势,冲向大海,冲向世界……

  库克

  寻找南方大陆

  库克于1728年在英国诞生。青年时期曾在运煤船上工作,后来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1756—1763);在海军服役期间,他曾奉命对北美的圣劳伦斯河,纽芬兰的一部分等地进行过很多沿岸勘测工作,并在这些艰苦的工作中铸造了他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秉性。他绘制了很多地区的海岸线图,并对北美大陆东海岸很多地区作了精细的考察,这些出色的成绩使他获得了卓越的海图绘制家的声誉。

  库克成长的年代,正是西方探险高潮迭起的时期。1767年发现了塔希提岛的沃利斯探险队宣称,他们曾在太平洋上的落日余晖中瞥见过南边大陆的群山;接着英国极负盛名的空想探险家亚历山大·达尔林普尔又很快计算出这个大陆的人口为五千万。这一发现震动了整个欧洲。因为很早以来,甚至远在古希腊,所谓南方大陆问题便一直是学者们长期讨论的焦点。有一种理论认为:北半球大陆较多,由此从平衡地球重量的角度来看,南半球也应有一块大的陆地。否则地球由于失去均衡,自转便必然出现左右摇晃的现象,而事实上地球自转一直很稳定,由此可以猜想:一定存在一块南方大陆。另一种理论则更进一步地发挥了这个猜想,认为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区,还有一块更大的土地。而当时一些人则认为:所谓的南方大陆就是当时已经发现的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与新西兰的综合体。英国政府对沃利斯探险队的这一发现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为了赶在别国之前抢先发现和占领这块大陆,扩大英帝国之版图,英国政府选派库克出海远航,寻找这个带有神奇色彩的南方大陆。

  1768年8月25日,库克乘坐远航船努力号从英国起航。这艘船重达386吨,是曾经在北海上使用过4年的运煤船。因而,努力号稍显陈旧,装备也不令人满意,库克没有计较这些,仍对此次远航充满了信心。努力号通过普利茅斯海湾和英吉利海峡驶向大西洋。他们在马德拉群岛稍作停泊后,随即驶向南美洲,穿过合恩角,最后抵达塔希提岛。但这已经是他们从英国出发后11个月的事情了。

  他们抵达塔希提岛时,正是1769年的夏季。这里阳光强烈,万里晴空,马塔维海湾水平如镜,这正是进行科学勘测的黄金时节。一天,天空中出现了极为难得的金星凌日,整个探险队都沸腾起来,队员们都竞相去观看这一稀罕的天象;岸上一群英国科学家正簇拥着两台临时天文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以计算日地距离;而一些海军官员也上来凑热闹,七手八脚地帮着移动望远镜。而此时的船长库克关心的却是另一件事。临行前,海军部曾给他指示,要他完成这次天文观测后,不失时机地起航去执行一项密封下达给他的更为重要的使命。他望了一眼沸腾的人群,默默地走进船舱,打开了密封文件,一行清晰的文字便立即进入了他的眼睛:“鉴于在沃利斯上校最近发现的一块土地以南还可能存在一个大陆……你应一直向南航行到南纬40.,以找到这块大陆……如在此次航行中未能发现该大陆,你应继续向西搜索。”库克看完后,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

  
更多

编辑推荐

1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2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
3影响孩子一生的44个...
4影响孩子一生的58个...
5影响孩子一生的56个...
6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老故事
7教出最棒的儿子
8学前儿童游戏
9教子从此不累
10不要让孩子输在心态上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平凡的家庭 杰出的孩子

    作者:石岩编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教育孩子是件苦恼的事,许多中国家长为此费尽心力,本书结集古今中外各种名人的故事启发家长换种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 教子圣经

    作者:西西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从生活习惯、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及交往能力,甚至是孩子的快乐天性,父母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本书分为“宝贝的生活习惯”、“宝贝的沟通能力”、“宝贝的学习能力”、“宝贝的协调能...

  • 原谅这世上没童话

    作者:安小漠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女孩在艰辛的家庭中独立自强的青春伤感小说。无法忍受赌徒父亲的欺侮,林向南逃离南方小镇,投靠多年前离家的母亲,并多了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景昔。因为景昔对林向南的关心和照顾引起了他的...

  • 家教:与孩子同行

    作者:章创生主编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本书向家长和我们的孩子讲述家庭教育的道理,家庭教育的一些错误做法和想法,要的是给我们小孩以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