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9章 上学(3)

  后来才听三祖父说,那个小头目是他把兄弟,他接过钢洋就是帮了大忙。为爷爷赢得了一天一夜的时间。

  那天早晨,抓逃兵的人把三祖父押上路的同时,爷爷也骑马飞奔凤凰城而去。他记得母亲说过,凤凰城有个开饭庄的三爷是他叔叔。他没有见过他,也和他没有亲情,现在事急,只有去求他帮助。他不知道那个陌生的三叔会不会帮他。但他没有什么人好求。这是仅存的一线希望。

  爷爷一路打马飞奔,傍晚时到了凤凰城。他很容易就找到了凤城饭庄,见到三爷。三爷不知他是谁,三爷正端着一把壶喝茶。爷爷硬着头皮自报家门,喘吁吁请他想办法。三爷惊得跳起来,一把抓住爷爷的肩喜极而泣,他没想到相隔几十年之后,柴姑的儿子会来找他。他心里一直觉得对不起柴姑,却又无脸再去草儿洼。三爷简略地听说了事情经过,来不及细问柴姑的情况,拉着爷爷立即去了县衙。

  三爷的凤城饭庄常有显贵来吃酒,他和县太爷有些交情。县太爷果然很给面子,当即写了一封信交给爷爷。爷爷谢过县太爷,和三叔出了衙门。三爷和爷爷执手相望,说:“赶快去救你兄弟!以后有事再来找我,记住了我是你的亲叔!”

  爷爷那一刻流泪了。爷爷点点头,把信揣进怀里,立刻打马出城,往鲁西南边境飞奔而去。这一夜,几乎是马不停蹄。沿途都是生路,有时跑迷了,只好叩开人家的门打听。几经辗转,赶到时天刚微明。军营外一里多的一处山冈上,三祖父和抓逃兵的一干人马正在焦急地等候。原来他们早就到了,却没有进兵营去。幸亏三祖父的那位把兄弟从中说情。如果进了兵营,而人情又没求来,便只有死路一条了。

  爷爷看到他们,纵马跃上山冈。扬扬手里的信喊道:“我已经求了人情来!还烦诸位稍候,我去去就来!”拱拱手调转马头,直奔兵营去了。这一天一夜跑得人困马乏,爷爷滴水未进,已是心力交瘁。但没人能代替他。那匹马跑到军营门口时,口吐白沫突然扑倒,生生累个半死了。

  果然县太爷的面子大。

  这位军队长官曾带兵在凤凰城驻扎过,和县太爷交谊颇深。开信后当即允情,派了一个军官随爷爷来到那座山冈上,命令松绑把三祖父放了。

  爷爷拉上三祖父千恩万谢,一同辞归。爷爷几乎瘫了一样,三祖父架着他,一步一步往家的方向走。走出很远了,突然听到一声枪响。

  父亲后来说,三祖父回来后,呆呆傻傻几个月,后来才渐渐好起来。但大瓦屋家从此断绝了武力反抗的念头。三兄弟三杆快枪换成了三杆烟枪,从应付土匪开始,逐渐都染上了烟瘾。

  人人都说,大瓦屋家的败落神仙也没救了。

  但爷爷其实还没死心,老想着家里出个有本事的人,好能保护这个家,受人欺凌的滋味到底难受啊!

  父亲是长门长子,希望便又寄托在他身上了。爷爷决定让父亲上学。学而优则仕,这是古今多少平民家庭的幻想,多少有抱负的少年苦苦追寻的一条路。

  然则云泥殊路,又谈何容易!

  对于爷爷来说,这几乎是一个渺远的希望,是绝望中的挣扎,是漫漫黑暗隧道中一丝微弱的光点,是他苦难一生最后的赌博。

  父亲上了三年私塾。

  父亲悟性很高,是那种漫不经心的聪明。他少年时并没有什么大志,只是随心所欲地生活。家族的屈辱磨难,于他并无多大关系。爷爷的用心他还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他认为那都是大人的事。两次被绑票,事后说起来,他都只觉得好玩。父亲最早学会的话是:“奶奶。”奶奶就是第一次被绑票时寄养的那个老妇人。那位老妇人没有家庭儿女,孤身一人度日。她很喜欢父亲,每天拌疙瘩汤给他喝,白面或者杂面疙瘩,每天倾其所有喂养父亲。父亲一生爱喝疙瘩汤,就是从那时候养成的饮食习M。家里人找到父亲时,老人家大哭一场,她舍不得让他走。后来,老妇人还来看过父亲。父亲长大一点后,又由家里人带着去看望过老人家。毕竟她对父亲有养育之恩,父亲对“奶奶”很有感情。

  父亲上私塾后,不知怎么迷恋上了戏曲。

  那时乡间社戏很多,有大台戏,也有地摊曲种,梆子、四平调、折子戏、花鼓、拉魂腔、评书,各有各的迷人之处。特别农闲时节,这村那村都有锣鼓声。哪天晚上有野台戏,父亲是必定要去听的。白天有地摊曲艺,他也常去听。胳肢窝里夹着书,杂在大人堆里席地而坐,托住腮听得入神,时常误了上学。有时干脆就不去先生那里,吃完饭直奔戏场。家里以为他去上学了,先生以为他在家,两头都被蒙着。但这把戏不久就被发觉了。父亲被扒光了衣裳,爷爷用皮鞭打,打得在地上翻滚,血痕横一道竖一道的。父亲记住几天,不久又去听戏。于是爷爷又打,打得血肉横飞。父亲老是想不通,书念得并不差,为什么就不能听戏呢?他固执地这么想,也固执地这么做,终于改不了。他身上的鞭痕一道一道的,有时走路都困难。可他还是要去听戏。爷爷那么暴烈的脾气,都无法改变他。看他摇摇晃晃又去了戏场,大人们只好摇摇头,谁也不知道他怎么会这么固执。

  一个乡村小子对戏曲艺术的迷恋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流浪艺人怀里的马头琴,游方和尚手里的木鱼,都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他时常懵懵懂懂跟在他们身后,从这家走到那家,从这村走到那村。痴痴的,呆呆的。终于,流浪艺人走远了,从荒草野径中消失在旷野尽头。那时父亲便爬上一棵树摘一片树叶,含在嘴里吹起来,吹得呜呜咽咽的,孤独而宁静。他就这么吹着,溜达着,追逐着飞鸟、野兔,随手捡拾一片碎瓦放在口袋里。直到日暮黄昏,才蹒跚着回家。

  等着他的又是一顿鞭子。

  爷爷到底不能容忍他的固执。让父亲退学了。

  爷爷心里很难受。

  他的望子成龙的殷殷之心,像被扎了一刀。这意味着最后的一点亮光熄灭了,他的家族只能继续败落下去,再也无法挽回。而父亲自小喜欢捡拾碎瓦的癖好,则几乎是一种预言。爷爷同样不能改变他。

  父亲喜欢碎瓦片,他走路往天上看时就是看鸟,往地上看时,就是寻找瓦片。他捡拾的瓦片一堆一堆的,多了就埋起来,埋在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地方。这里埋一堆那里埋一堆。碎瓦烂砖多是黄河决口以前的,各个朝代的都有。一片碎瓦从土地里踢出来,他能准确地判断它有多少年了,属于哪个朝代。爷爷看着他专注地掩埋碎瓦片时,光想哭。

  父亲退学了。

  父亲成了小小的农夫。

  其实他从八九岁就能吆牛耕地、驭马耙田。他喜欢农事。喜欢旷野。喜欢庄稼。喜欢日出日落。喜欢风雪秋雨。他天生就是个农夫。他的性格中没有掀天揭地、兴邦济世的气质,他只是温和、平静而执著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依旧喜欢捡拾碎瓦片。路上碰到捡起来,耕地翻出捡起来,回到家归拢成堆,逐一扫去泥土,翻来覆去地看,有的又扔掉了,有的就保留下来。

  这有什么意义呢?

  一片碎瓦,一块烂砖,破旧而丑陋。但在父亲眼里,全是无价之宝。

  “喂牲口去!”

  爷爷在背后突然暴喝一声。

  父亲一哆嗦,冷丁的。赶紧藏好他的碎瓦片干活去了。他最怕爷爷这样突然的暴喝。

  有好多事其实不必一定要父亲做的,农忙时家里总要请很多佣工,他满可以享受小少爷的生活。但爷爷不允许,既然念书不成,就要把他调教成一个真正的庄稼人。

  事实上,三个祖父从来都是和佣工一样干活的。特别爷爷是一个庄稼好把式,一个优秀的庄稼人。直到他死,都没有停止过劳作。

  父亲很快学会了所有的农活。

  父亲依然喜欢捡拾碎瓦。

  父亲还是到处听戏。

  他温和而平静,从容而悠然。

  父亲又是孤独的。他不爱说,却喜欢唱。在乡村小路上,在风雪旷野里,在莺飞草长时:“冀荚更新,流光过隙,桑榆日近西山,有女无家……”

  爷爷怀疑他迷上了哪个小戏子。

  这类事是时常发生的。

  唱戏的女子多风情万端,且多穷家女,可爱而又可怜。在戏班里真正唱出名堂的并不多,很多就是为了混一碗饭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稍有松怠,师傅动辄一顿鞭子,打得红粉飞花,皮开肉绽。到得前台,演一出公子落难小姐养汉,叫一声:“苦啊——”哭得泪人一样,颤颤摇摇,摇摇颤颤,叫人心疼。听戏的人只沉在戏文里,唱戏的女子却借戏中人倾尽苦情愁肠,其间滋味有谁解得?遇上痴情的后生,这村跟到那村,一路尾随看戏,看得人都呆了,台上的女子直和那后生眉目传情,飞眼闪闪,越发显得水灵。终于有一晚,上得台来,只顾眉目传情,神魂颠倒,把戏词都忘了,引得一阵倒喝彩。下台被老板一顿鞭子,打得哭爹叫娘。那女孩子卸了妆溜出后门,后生等个正着,一把牵了就走。于是一件梨园绯闻不胫而走,成就了一对小冤家。

  自然,唱戏的女子也有上当受骗的,被人玩弄又被抛弃,那结局就惨了。

  那时人们都爱听戏,却又普遍瞧不起唱戏的。为什么瞧不起?没什么道理。其实戏班子又到处受欢迎,哪里搭台唱戏,周围村庄的人这一个白天都像过节,晚上骑驴乘轿,扶老携幼,说说笑笑,从四面八方汇集来,为多少人带来欢乐。

  但人们还是瞧不起唱戏的,称他们为下九流。明明是后生拐走了女戏子,偏说女戏子迷惑了后生,真是好没名堂!

  爷爷也是没名堂。

  他急急忙忙为父亲操办婚事,就是怕他被小戏子拐跑了,学坏了。

  父亲和母亲的婚事,还是多年前由外祖父定下的。

  当年潭生去苏州府打官司,草儿洼前头的官道是必经之路。潭生在村前歇脚,意外地听到这就是草儿洼。对草儿洼和柴姑,他一直记在心里的。在桃花渡时,听父亲多次说起过。那时潭生还不太理解父亲的心情,现在蓦然看到旷野中这个遥远的村子,忽然有一种荒凉的亲切感,他决定进村去拜望柴姑。

  潭生很容易就找到了柴姑。柴姑不知他是谁,只觉得这个陌生人有些面熟。

  潭生说:“我是黑马的儿子。你还记得黑马吗?”

  当时柴姑怀里正揽着一个小男孩,也就两岁的样子。这小男孩就是她的孙子柴知秋,正是被土匪绑票后刚找回来不久。听到陌生人的话,一时愣住了。她直直地盯住他,一时陷入遥远的回忆,仿佛那已是隔世的事了。柴姑喃喃地说:“怎么,你是黑马?”

  “我叫潭生。就是黑马的儿子!”

  “哦哦,黑马的儿子……你父亲还活着吗?是他让你来找我的?他现在哪里?”

  “是。是他让我来看你的!”

  柴姑抓住潭生的手,突然就哭起来。一切都像做梦一样,相隔这么多年,她没想到又有了黑马的消息。如果黑马当初不走,她的命运也许会是另一种样子。每当她遇到灾难孤立无援的时候,柴姑都会想起黑马,希望他从天而降来救助她。但一次又一次,黑马没有出现,黑马从她的生活中永远消失了。现在面对黑马的儿子,柴姑真是百感交集。潭生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从柴姑的哭声里感到了柴姑和父亲黑马非同寻常的关系,也感到了时光和世事对人的改变。过去听父亲说柴姑是怎样一个了不起的女子,但面前的柴姑不仅已没有了当年的风采,也没有了当年的孤傲和野气,她已经变成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乡村老太婆。

  潭生在草儿洼住了七天,陪柴姑说了七天的话。柴姑向他述说了黑马离开荒原后她所经历的一切,说她怎样被土匪抢劫,草儿洼怎样被土匪烧杀,她怎样被掳去强奸,儿孙们怎样被一次次绑票,土地怎样被一片片割卖。她说得很慢,一件件都说得那么清楚。她述说时显得很平静,但看得出她的内心多么苍凉,那是一种无边无际的苍凉。听着她的述说,潭生在心里觉得和柴姑那么亲近。她完全是在向一个亲人诉说,她心里积攒的东西太多,她需要释放和宣泄。现在潭生觉得当初父亲对她的描述和记忆其实是很浮浅的,她后来所建立和支撑的大瓦屋家族和为此而付出的苦难,才是这片荒原的真正的奇迹,她的坚韧和承受力像大地一样深厚。柴姑没有怨恨他的父亲黑马,但潭生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负疚感。他想为她做点什么,可是又能做什么呢?这趟去苏州打官司,输赢未见而结局已知,再见到柴姑已是不可能了,他将从此在人间消失,重新归隐桃花渡。于是在临别前,潭生决定把三女儿许配给柴姑的孙子,他希望有一个黑马的骨血来陪伴柴姑,日后回桃花渡也好对父亲有个交代。柴姑自然满心欢喜,一口应允下来。潭生告别柴姑离开草儿洼时,心里一阵阵酸痛。他知道柴姑的苦难远没有结束。

  父亲成亲时十五岁,母亲已经二十岁。

  爷爷说,大几岁能管住他。

  父亲早早结束了他的少年时代。

  那是个朦胧而富有幻想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他只属于他自己,属于他的木鱼、戏文和碎瓦。

  母亲从她那个轰轰烈烈败落的家走出来,又走进我们这个同样日渐败落的家庭,也算得曾经沧海了。她的父兄留给她太多的铁血影像。太多的创伤,也给了她超出一般女人的刚强。

  母亲嫁过来不久,爷爷就让父亲母亲分家过了。

  爷爷只给了他们三亩路边地,全是薄田。

  父亲说:“不能多给我几亩吗?”

  爷爷说:“这三亩地我也要收回的!”

  母亲说:“算了,咱们自己挣钱买地!”

  母亲捋下金戒指金耳坠包好藏起来,挽起袖子就下田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