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十七国会谈,我希望沙皇尼古拉二世认清楚当前形势,不要在继续妄想下去,以为通过议和就能相安无事,中国有句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发动侵略战争的恶果,沙俄帝国必须要自己承担,这个时候,应该主动投降,争取主动,不然远东军团绝不建议,用最严厉的措施,惩处发动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而刚才远东代表黄松说的年底攻破圣彼得堡,也不是一句空话!”
说完这番措辞严厉,语气强硬的话后,李宁宇才缓缓返回主席台上的位置。
这次会议各国代表所处的位置,与部分国家首脑所坐的位置有区别,昨晚李宁宇在无忧宫的拂袖离去只有爱德华七世、威廉二世、美国代表史密斯知道,这件事情他们三个自然不会说出去。
但是有心人,现在已经看出了什么,因为返回座位以后,李宁宇开始了闭目养神。
可以说,今天的会议一开始,整个场面就开始沸腾,先是远东代表黄松的一番言词凿凿,而后到李宁宇言语犀利。
会场络绎不绝的低声议论,让原本庄重的会场,显得有点类似乎集市一般,这让主席台上欧洲各国元首,一点点坐不住了,看着李宁宇摆出的架势,爱德华七世与威廉二世在对视一眼后,由爱德华七世起身发表自己的演讲,而也在主席台上的荷兰女王海伦娜,此时心中犹如一只欢腾的小鹿,在不断的乱撞,因为就在刚才,李宁宇身上涌现出的那种磅礴气势,那种顶天立地的男子气概,让她再也控制不中心中的情愫。
爱德华七世的讲稿显然已经做出了一些调整,因为从很多地方可以看出,原本的一些话被删除,反而是用一些措辞简单盖过的代替。
虽然李宁宇在闭目养神,但是他的双耳还是集中精神在聆听,同时根据他的酌字分析,得出自己的判断,果不其然,在爱德华七世侃侃而谈一番以后,终于还是要讲话题引到今天的议题上,但是却很奇怪的旁敲侧击提到国内的事情。
听到这里,李宁宇笑了,而他的笑不再是微微一笑,也不是和蔼的一笑,更不是霸气外露的一笑,而是藐视的笑,这让一直在注意他的人,此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寒意,就连一直在他身旁的威廉二世和演讲的爱德华七世也不例外。
自从远东集团在亚洲打破了一塘死水以后,各国原本在国内拥有的利益和权利,不断压缩,其中法国、沙俄就失去了国内所有租借地。
租界是指两个国家,通过议订租地或租界协议后,在另一国的领土上,拥有自己的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在另一国设立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在一个世纪的时间以来,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国内获取位于港口城市的租借地,太多太多了。
可以说,租界就是一个国家被殖民地和半殖民的象征。
目前英国在国内拥有6处租借地,分别为:天津英租界、汉口英租界、广州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厦门英租界、镇江英租界、上海英租界。
德国拥有5处,分别为:天津德租界、汉口德租界、苏州德租界、杭州德租界、重庆德租界。
美国拥有5处,分别为:天津美租界、汉口美租界、苏州美租界、杭州美租界、上海美租界。
意大利3处,分别为:天津意租界、汉口意租界、广州意租界。
奥匈帝国3处,分别为:天津奥租界、上海奥租界、汉口奥租界
比利时2处:天津比租界、汉口比租界。
多国公共租界2处: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两国租界合并而成,鼓浪屿公共租界,由英、美、德、法、丹麦、荷兰、瑞典、挪威。
当然除了租界,外国列强占领土地还有其他的形式,其中就有租借地:主要是西方列强通过条约获取,但是与租界所实行的工部局自治的管理形式不同,租借期内租借国在租借地内拥有并行使排它的主权,因此租借地具有殖民地性质,比如曾经的大连、青岛、威海卫、广州湾。
而租界的法律地位,是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建造房屋以及永久居住的权利,各国很快都享有了在通商口岸活动的权利,并将这种权利不断扩大,有合法的谈判也武力胁迫,唯一不变的就是租界只存在于通商口岸,而新界、旅顺、胶州湾等租借地,租借时间长于一般租界,并且这些地区不但允许外国军队驻扎,还由外国人完全掌握当地的行政权。
所以在消灭国内军阀以后,李宁宇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回所有的租界和租借地,因为租界是近代史中影响政局的主要因素之一。
也是外国势力干涉内政,丧失主权的象征,严重侵犯领土主权的完整,一种变相的殖民统治,外国人在租界内的种种特权,这些都是李宁宇坚决不能接受的事情。
从1900年的抵御八国联军事件开始,远东集团就收回了法国在国内的6处租界和2处租借地,同时在第一次东北战争结束以后,沙俄帝国宣布放弃原在华所有的租界和租借地,以及铁路、矿产等产业的管理经营权利。
只后革命起义军也成功收回九江英租界。
但是李宁宇这一次可是大动作,在他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拖泥带水。
爱德华七世的演讲似乎是在代表西方各国,向远东集团发出一份通知,主要是在说今后国内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政治环境下,各国利益是不容侵害的,希望远东集团早日拿出自己的相对之策,不然各国都会人人自危,同时说不定会主动站在远东的对立面,或者与沙俄帝国联手等等。
当然爱德华七世的话,说的很婉转很含沙射影,但这也是他身为英国国王,必须要为自己的国家考虑、表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