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43章 教育和科学(2)

  上面的浅显论述,说明十二大为什么把教育提到战略重点的地位。

  农村教育改革问题。农村教育事业要更快地发展,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适应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求人才的要求,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改革。

  普通教育的改革重点是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并应从这里突破,带动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农村教育的改革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农民教育和干部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涉及到教育的结构、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从实际情况看,重点应该放在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上。我们的中等教育单一化的问题严重。这是一种畸形状态,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翻一翻世界教育史,没有哪一个国家办教育是小学、初中、高中这样单一的类型。“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们的教育结构也不是这样。那时实行刘少奇同志提出的“两种教育制度”,各种教育比例还比较合理。中等教育单一应该看作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恶果之一,必须坚决改变。改革的方法是发展职业教育,要把一些普通中学改成农村职业中学,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的体制。

  教育改革必须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也明确了我们办教育的目的和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我们在农村办教育,就是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农业现代化服务,为广大农民富裕起来服务。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基础知识的、有一定职业技能的新一代农民和农村需要的各方面的建设人才。当然,也要为高等院校输送新生,但这毕竟是少数。如果农村教育不为农村服务,不为农民服务,那就违背了党的教育方针。

  进行教育改革,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必须牢牢抓住的中心环节。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不能降低教育质量。教师是改革的依靠力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改革要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改革不能乱改,不能搞一刀切。

  目前,农村教育改革还处在开始阶段,缺乏经验,许多问题需要逐步探索。我们要加强教育科学的研究,掌握教育工作规律,防止盲目性,防止简单的照搬照套。我们领导同志一定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搞好试点,总结经验,精心地做好指导工作。

  我们这次会议专门研究农村教育问题,并不是说城市教育不重要,或者说没有什么问题了。比较来说,农村教育是我们整个教育事业最薄弱的部分。我们省2800多万人口,农村有2300多万,普及小学教育的任务主要在农村,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看来也要从农村突破。农村教育是个大头。中国的教育离开8亿农民,就谈不上教育的普及、提高和发展,也谈不上中国的特色。所以,我们要把农村教育放到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上来,首先认真抓好。农村教育事业搞好了,也会绐城市教育提供借鉴,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学习考察调查研究沈阳市重视煤气厂建设

  (1984年3月31日)“文化大革命”前,沈阳市就决定修建煤加压气化厂,鲁奇炉都运到了,因“文化大革命”未能动工。直到1979年11月,才正式开工。1981年1月7日又停了半年。现已大部建成,准备今年7月1日试车,10月1日正式送气。

  这个厂位于沈北煤田的边沿,距沈阳市区12公里,占地23万平方米。气化用煤是沈北煤田的劣质老年褐煤,热质为2800到3400大卡,含灰量为26%到30%,含水量为15%到20%。加工为煤气后热质可提高到3800到4000大卡。煤田贮量11亿吨,可采量为六七亿吨。煤矿的年产量为110多万吨。矿井距厂最近的900米,最远的9公里,矿区和煤气厂间修有专用铁路。

  这个煤气厂的设计分为两期工程。现在兴建的一期工程可以吃掉沈北煤矿产量的一半,二期工程建成后可全部吃掉。日产煤气54万立方米;年产52万吨,二亿立方米。一期工程建成后,可解决部分工厂和40%居民户的燃料。沈阳市现有用管道煤气的居民20万户,用液化气的12万户,约占居民户的40%。二期工程建成后,可全部解决沈阳市居民和工厂的燃料。

  一期工程原计划投资1.26亿元,估计约需1.4到1.5亿元。修建市区输气管道780公里,完全靠集资。市上规定,居民户每户由所在单位拿230元;工业日用一立方米气拿180元。总共约需投资2亿元左右。

  据介绍,沈阳市煤气价格是解放初定的,比较低,民用为0.06元,工业用为0.13元。成本约在0.1元左右。由于民用量大,所以价格如果不调整,投产后还要赔钱。煤气燃烧生产时,回收的焦油、酚水、硫化氢、二氧化碳、甲醇、硫磺、烧碱等副产品,可以补上一部分或全部亏赔。

  丹东市工业发展迅速

  (1984年4月5日)丹东市地处辽宁省东南鸭绿江岸,辖四县一区,面积1916平方公里,人口264万。1983年工农业总产值36亿。其中,农业7.8亿元,工业28亿多元。工业产值中,市属工业15.6亿元,区县工业6.25亿元,中央属企业4000万元,省属企业5亿多元。1983年,实现利润2.6亿元,上交税收3.5亿元;市财政收入6090万元,机动财力600万元左右。丹东市区有人口55万,1983年生产工业产值15亿多元。

  全国解放时,丹东是个综合工业城市,偏于重工业。抗美援朝战争中,所有市属以上的工厂都迁到内地。战争结束后,只迁回一个丝绸厂;后来,从上海迁来制革厂、化妆品厂和一个电子工业厂。1964年,国家投资兴建了仪表工业。其余的工业都是在1964年调整后用“滚雪球”的办法逐步发展起来的。现在,丹东已成为一个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轻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72%。丹东工业化比较大的行业有:纺织,产值8.4亿元;轻工,产值7.1亿元;电子工业,产值1.7亿元;机械,产值1.6亿元;化工,产值1.7亿元;仪表,产值3900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丹东的工业发展比较快。1978年到1983年,每年平均递增10%(轻工业为11.2%,重工业为7.1%)。在调整中,他们一方面以产品为“龙头”,组织联合体进行“一条龙”生产,使一些适销产品产量提高,产量增加。如丹东手表厂,原来年产100万只,销路比较好。在调整中成立丹东手表公司,将造船厂、无线电六厂等产品销路不好的厂子改为生产手表的元件厂,迅速形成年产300万只的能力。现在,在手表公司下属21个生产元件的专业化厂和一个总装厂。各厂实行独立经济核算,任务不满的自己找活干。生产的元件不合格的总装厂可以拒收,亏损由各厂自己负责。手表公司现在生产女表、统一机芯表、经济表三类近八十个花色品种。去年,实现利润2600万元。另一方面,组建全民和集体的联合企业,既有利于解决投资问题,又可以不受全民招工名额的限制,利于使一些适销产品尽快扩大生产能力。如丹东无线电13厂是大集体厂子,生产的调谐器(高频头)销路很好,但没有投资,发展困难。无线电六厂是国营厂,生产的晶体管销路不好,大部分工人和骨干都转为生产手表元件了。市里便用六厂的牌子和46个老弱职工与13厂合并联合,生产高频头。1980年国家投资200万元,从日本引进一条生产线,1983年生产154.5万个,今年计划为200万个。实现利润,1982年400多万元,1983年1057万元。产品连续三年在国家评比中总分第一,去年获银质奖。

  丹东市工业为什么发展这样快,印象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1.指导思想明确。丹东市委的同志说,他们在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上有六个转变:(1)将以产值为目标组织生产转变为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组织生产,经济效益的标志是利润;(2)将单纯增加产量求效益转变为推行新技术、科学管理求效益;(3)将条块体制转变为专业化组织生产的体制;(4)将单纯增加推销人员开销路转变为主要以增加花色品种、以优质产品开销路;(5)将单纯重视生产投资转变为重视开发技术投资;(6)将单纯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生产经营型企业。在工业发展方向上,他们分析了解放后丹东工业的历史,看到两次调整丹东都是上轻工业,使经济得到迅速好转。他们风趣地说,“丹东是靠调整发的财”。他们改变过去单纯追求综合性工业结构的思想,确定了大力发展轻工、纺织、电子工业的方向。

  2.有一批“拳头”产品。丹东的同志讲,在现在搞活经济的情况下,工业发展竞争激烈,竞争的直接对手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产品。一个产品要在竞争中站得住脚,就必须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他们在工业生产中,重点发展适销对路的日用消费品。他们从1600多个品种中选出成本低、耗能少、效益高、销路好、在市场有影响的品种做为重点发展对象,形成了一批“拳头”产品。现在,丹东有16个产品获国家银质奖,12个被评为部优质产品,74个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在全国有影响的产品有:调谐器(高频头);丝调是国柞蚕丝绸重点产地,四个产品获国家银奖;民用电台,获国家银质奖;胶鞋,获国家银质奖;自来水笔,两个品种获国家银质奖;手表、电视机、玻璃制品、黄海牌汽车、自行车外胎、经编织品、照像机等产品,都在全国有较高的信誉。

  3.积极搞技术引进。从1979年到1983年,丹东用2900万美元引进70多个项目,更换了一些产品的关键设备,扩大了生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他们在引进中,很注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把一些适用的先进技术用到老产品上去。同时,他们还积极搜集其他省市和单位引进设备的技术资料,进行研究,结合自己的情况加以利用。

  4.重视研制新产品。近几年,丹东与50多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研制出新品种上百个。去年,在全国新产品展览中,有60多种产品获“飞龙杯”奖。

  丹东在经营管理的改革上突出有两点:

  1.推行“责任状”。丹东现在对工业的管理,普遍采取签订类似“军令状”的“责任状”的办法。市与公司,公司与厂都签订了“责任状”。“责任状”写清对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要求、奖惩办法、各自承担的责任。签订“责任状”后对企业和干部的管理办法都做了一些改变。对干部管理采取生产管到哪里,干部管到哪里的办法。公司的经理和书记由市上任免,副职由经理提名市里任命;厂长、书记由公司任合,副职由厂长提名公司任命;厂里的干部由厂长任免。新提的干部的待遇按新任职务对待,工资不变;若不称职,免职后仍按提升前的待遇对待。对生产经营管理的权限也视情况做了一些下放,实行后效果很好。

  2.工商联营联销,解决了工商矛盾。过去,随着经济调整,市场变化,工商矛盾日趋尖锐。1982年前,工业产品的90%以上靠商业销售;1982年,工业自销增加到40%左右;1983年,工业自销达到70%以上。工业自销人员也逐步增大,1982年为1600人,1983年达5300多人。商业局与工业竞争,只好让利,1983年仅手表、金笔、牙膏、胶鞋四项产品,利润比1982年减少389万元,下降83.6%。结果工业感到精疲力尽,商业亏损,形成工商相争,两败俱伤。根据这个情况,市里决定组织销售联营,成立了手表、电视机、金笔、牙膏、纺织品五个联营公司,负责这些商品的销售。联营公司设董事会和经理,工商双方各出一名董事长、副经理或副董事长、经理,人员由工商双方组成。公司资金独立,利润根据协议按5:5或4:6分成。工商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这样,把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统一起来,利于工厂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的品种、花色和规格。实行联营后,工商协调,产销两旺,工商两家都比较满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无锡市贯彻调整方针实现经济起飞

  (1984年6月)无锡市是我国著名的轻纺工业城市。去年,江阴、无锡、宜兴三县划归该市领导。全市总面积为4650平方公里,人口387万。工矿企业2784户,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423户,集体所有制企业2344户(含乡办企业1777户)。中外合资、国家集体联营17户。中央属企业16户。省属企业68户。大型企业12户。此外还有村办企业3917户,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2%。

  1949年至1978年的30年间,该市工业产值翻了四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有了新的起飞。1983年工业产值达到8.69亿元,比1979年增长87%,平均每年递增13.4%。农业产值24.13亿元,比1979年增长60%,平均每年递增12.9%。对外贸易增长两倍。财政收入12.24亿元,平均每年递增5.4%。五年累计财政上缴55.7亿元。今年工业总值将实现第五次翻番。

  城市建设相应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提高。三中全会以来共安排了163万人就业,全市已无待业人员。建成住宅234万平方米,相当于1949年至1978年建成住宅面积总和的1.65倍。城市居民由人均住房4.12平方米提高到5.3平方米。城市其它基础设施均有改善。

  五年来,无锡市经济能够持续迅速地、健康地发展,是与切实进行经济调整分不开的。突出特点是:

  一、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轻工业,促使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无锡市轻工业基础比较好,1958年以后强调发展重工业,使轻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58年的81%下降到1978年的51%。而重工业发展过快,导致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工业发展速度减慢,生产与生活之间矛盾突出。三中全会后,该市贯彻“八字方针”,首先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发挥轻工业的传统优势。市政府成立了调整工作领导小组,调查研究,统一规划,调整投资政策,将轻工业投资从占工业总投资20%提高到70%。并在各方面实行优惠,大力扶持,使轻工业得到很快发展。轻工、纺织、家用电器产品每年平均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去年底,轻工业产值在整个工业产值的比例由51%上升到57%。其中部分消费品生产增长很快,1983年,自行车产量达到227万辆,录音机11.3万台,电风扇20万台,电视机25万台,收音机360万台,与1978年相比,自行车增长10倍,录音机增长262倍,电风扇增长68倍,电视机增长45倍,收音机增长9倍。

  其次,调整产品结构,拉短线,缩长线,创优质名牌,开发新产品,改变轻工业内部结构。五年中,制成新产品2010个(已批量生产1046个)。380个产品获各级颁布的质量奖。纺织工业实行棉改化,化纤布比例由8%提高到48%。窄改宽,宽机由14%增加到38%。低改高,发展中、高档产品。素改花,增添色泽鲜艳品种。内贸改外贸,外贸比例由20%上升到26%。同时,增加印染设备,平衡纺织、印染能力,组织特小批量生产,承接任务起点由10000米下降到500米,实现纺织产品穿、盖、装饰生产系列化。目前,无锡市轻纺产品90%以上适销对路。

  再次,利用重工业技术装备优势,扩大服务领域,开拓潜在市场。全市40户重工业企业,有37户发展了第二产品,为轻工业提供了32项、2.75万台专用设备,并生产了各类家用电器。在重工业等部门配合下,无锡市的包装工业已形成拥有五个行业的新的产业部门。

  二、结合调整,组织企业联合改组。无锡市在调整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促进企业联合。这些形式有城市与社队通过产品有偿“脱壳”;零部件和工艺配套协作,组成比较松散的联合;有县、社、队与城市、大学、科研单位挂钩,联合开发新产品或进行科研成果转让,清华大学已经在该市成立了开发中心;有以市县拳头产品为主体,组织“一条龙”生产;也有组织经济实体,扩大生产能力,进行技术改造和工商、工贸联营,实现产销统一。以上联合形式共有5类12种。

  联合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如橡胶厂和轮胎厂联合后,使皮辊、皮圈生产从每年0.6亿提高到1亿件。自行车轮胎厂与化肥厂合并,投资没有增加,自行车轮胎产量却增长了333%。袖珍收音机在联合中进行技术改造,减少零部件22个、工序14道,成本下降40%,功能增加25%,质量超过上海同类产品,今年产量可达600万至650万只,比1978年增长17.5倍。到去年底,全市已有13个专业公司,9个总厂,联营合营企业59个,参加联合的企业共有256个,占市区企业的39%。1982年联合企业的产值占市区工业总产值的54.5%,占利税总额的66.8%。

  此外,无锡市还组织了专业化生产中心,把48个电镀点、34个热处理点合并成二个电镀中心和三个热处理中心。今年将对34个铸工点和八个锻造点进行撤并。

  三、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30年来,无锡市城市建设比较落后。市内布局零乱,道路、桥梁狭小,每人占有道路仅有2.6平方米。社会公用设施简陋,住房严重短缺。无房户和人均住房在2平方米以下的就有4600多户,并且每年有6000对新婚夫妇申请住房。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去无锡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年平均达一千万人左右。自行车每年增加4万至5万辆。市内交通拥挤,道路阻塞,群众反响强烈。

  无锡市在调整经济中,加强了城市建设,非工业投资的一半以上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开发了三个新区,城市住宅、市政公用、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统一开发,配套建设,并将一部分工厂有计划地迁到郊外,使城市布局合理,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矛盾逐步缓和。

  无锡市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他们认为经济结构的调整不能一劳永逸,今后工业发展的重点应放在电子工业和机械工业的结合点上,大力发展微处理机,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方向发展。今年他们进一步加强了调整领导小组,吸收银行、税行部门参加,将经济调整和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争取调整工作有新的突破。具体安排是:现有的专业公司完成企业化过渡,取消有关专业局。筹建10个新公司,12个总厂,发展37个新的联营企业,组织63个协作配套项目,并且冲破地区分割,与上海、杭州、北京市组织8个合营项目,发展横向经济联系。调整、转产20个企业的产品,下放给县,带动乡镇工业的发展。同时解决54个与城市环境保护、消防、交通等有关的问题。

  渭南地区要搞好横向经济联合这是章泽在中共渭南地委座谈会上的讲话。标题为编者所拟。

  (1986年9月6日)这次来渭南停了四天,走了渭南、华阴、潼关三个县、市,同地、市、县的领导同志分别进行了交谈,并在华阴召集秦岭发电厂、黄河工程机械厂、华山冶金车辆修造厂、西北第二合成药厂的领导同志座谈,看了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秦岭发电厂和潼关造船厂,了解了不少情况,特别是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方面的情况,很受教益。

  我们陕西工业的发展,有两个高潮:就是“一五”时期和三线建设时期。在这两个期间,中央在陕西大量投资,兴建了一批大中型企业。当然,三线建设在方针上有错误,搞山、散、洞,给以后带来许多问题;有的基建项目也没有完成,形不成配套生产能力。

  这么多大中型工厂摆在陕西,应当说对陕西工业的发展,对陕西整个经济的发展,有很大作用。可是,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对这些厂子的作用认识不够,没有把它们看成是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力量,有的人甚至看成包袱。地方上同这些大厂子除了供应粮食、蔬菜等关系以外,别的来往甚少,颇有点“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味道,地方上如何为大厂服务,我们注意不够;如何利用和依托大厂的力量来发展陕西经济,我们也抓得差。这次我来看了几个地方,情况变了,而且变化很大。地方上同中央、省属厂的来往增加了,在经济上技术上搞横向联合。华阴县沿公路线摆了好几个大厂。现在县上的领导同志不仅跑农村,也到这些厂子里去了解情况,商谈开展横向经济联合。

  渭南地区同省内外的横向经济联合开展得比较广泛。地、县领导同志做了大量工作,办了不少事情。渭南市已有112家企业同省内外148个单位进行经济技术协作,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设备,搞活了经济。过去,人们只知道渭南市有“时辰包子”,现在他们从外面引进了德州扒鸡、天津大麻花、狗不理包子、北京烧麦、新疆手拉面、川菜等名特食品,生活丰富多了。潼关县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外引内联,办起了黄金选炼厂、大理石厂、水磨石厂。黄金产量去年达到一万多两,受到省政府的奖励。潼关过去没有造船工业,现在从武汉引进技术和人才,从渭南市请来一名造船工程师,新建了黄河造船厂。我去看了他们制造的渡轮,这是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成果。回去以后我要宣传你们这里成功的事例。当然,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你们同周围中央、省属厂的协作,也才刚刚开始。总的看来,意向性的协商多,达成协定的比较少;厂同厂之间的联合多,厂同乡镇企业的联合比较少;联合的规模不够大,巨大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加强同中央、省属厂的联合协作,首先应当做增进彼此了解的工作。地方和工厂双方,都要了解对方有些什么优势,在经济技术有些什么问题要解决,彼此间可以做些什么事情。现在地方上还不大了解工厂,工厂也不大了解地方。有的大厂同外省市联,不同当地联,似乎地方上没有什么可联的;地方上有的也认为一些大厂不景气,自顾不暇,不肯去联。这些看法都应当改变。搞好联合是双方共同的需要,不仅可以促进大厂生产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振兴。要改变这种联远不联近、联大不联小的状况。希望地、县一年切实抓一两次,连续抓上几年,使地方上同大厂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互助互利,共同发展。

  几个大厂的同志在座谈中反映,他们有些困难,主要是夫妻分居、孩子上学、看病治病、社会治安等问题,希望解决。这些问题,地、县能解决的应该解决,不能解决的,向省上反映,请省上帮助解决。华阴沿夫水、桃下、华山、孟塬镇摆了一些工厂,说是带状城市,实际上只有带状,还没有建成城市。看来小城镇建设必须搞,不然,一个工厂就是一个小社会不行。可以先抓规划,建设起三个小城镇,再随着经济的发展,把小城镇逐步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带状城市。华阴县委在夫水镇搞了一个规划,正在修建一条商业街,工厂对这件事很支持。我们过去忽视城镇建设,欠帐比较多,现在光靠县上搞,财力物力上有困难,可以和工厂合作搞。办教育、医疗,解决子女上学和职工看病的问题,地方上也可以跟工厂协商共同搞。这样搞几年,就会见成效。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是不合理的。人家从外地来陕西,支援三线建设,十几、二十几年了,至今分居问题还解决不了!不能老是认为无能为力,该解决的要积极设法解决。工厂领导同志反映,技术人员外流还没有停下来,不仅外省籍的人流走了。陕西籍的人也因有些困难得不到解决流走了。总之,工厂反映的这些困难,我们要注意帮助解决,为工厂服务,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5从日记到作文
6西安古镇
7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8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建国以来刘志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收录对刘志丹同志的研究文章,包括《论刘志丹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刘志丹在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刘志丹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的贡献》、《共产党人的楷模》、《刘志丹在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