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问题
几年来我们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成绩,省委、省政府《指示》(讨论稿)里和我上次的讲话中都是充分肯定了的。同十年动乱时期相比,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教育秩序迅速恢复,教育质量逐步回升,这是整个社会有目共睹的事实。《指示稿》和我上次讲话中也提到的我省教育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比较普遍,就是其中之一。为什么说它是一种倾向呢?因为它不是短时的、个别的现象,而是几年以来在全省以至全国都普遍存在着的。最近《光明日报》连篇报道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这也反映出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当然,我们所说的普遍存在是有程度差别的,不是到处都是一个样子。有的同志说,我们那里就没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如果真的没有,那当然好嘛,为什么一定要说有呢?有的同志说,我们那里现在升学率还低,是追得不够的问题,不是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这就是在概念上混淆不清了。有无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并不是从升学的高低看的,而是看你那里的领导思想上有无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你那里的教育和教学上有无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我们不应该把升学率和追求升学率倾向这两者混淆起来。
从讨论中看,不少同志把抓智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也混同起来了。有的说,粉碎“四人帮”以来,刚刚把智育抓起来,怎么又提出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甚至担心这样一来会挫伤学校和教师抓智育的积极性。可见对什么是抓智育,什么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还不清楚。
抓智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是两回事。对普通教育来说,抓智育就是要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教给学生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使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中小学生应该具备一些什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根据我们国家的需要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的,并体现在各种教学大纲和教材里面。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学到的,不管他们将来的出路如何。我们抓智育,就是要把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采取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并且教给他们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动手的能力等,为他们毕业后参加生产劳动和升入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同时,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智育同其他各育,包括德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等,总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智育要同其他各育一道去抓,而不应对其他各育有任何忽视。这样来抓智育,就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而且对他们的思想品德的修养、某些志趣的形成以及世界观的形成都是有好处的。按照这个要求来看,我们现在对智育并不是抓得过头了。许多学校学生的及格率很低,知识面窄,学得很死,不会灵活运用,甚至连一般的表达能力都不具备,说明我们对智育抓得很不够、很不得法,还要在抓智育上下很大的功夫,而片面追求升学率则是一种违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错误倾向,就是对智育来说,也是抓得不好的,不全面的,因为它是采取了违反教育规律的不正常的做法。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德智体三育中,只抓智育而忽视了德育和体育。
第二,对学生只抓少数,而忽视了大多数。具体表现为,只注意抓毕业班,忽视其他年级;对毕业班又是只注意抓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忽视或放弃大多数学生。这种作法也不符合普通教育承担的双重任务,只注意了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少数合格新生,而忽视了为社会培养大量优良劳动后备力量的任务。
第三,就是在智育上也不是全面抓,而是与高考(或中专考试)对口径,随便改变教学计划,高考不考的课程就不开或少开,高考考什么就集中突击什么,使学生的知识面窄,基础不牢固。
第四,打乱教学进度,过早结束课程,搞突击复习,“题海战术”。这样,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习上形成死记硬背,消化不良,使学生的智力受到压抑。
第五,考试频繁,使学生疲于奔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至于下达升学指标,排列高考名次,对升学率高的有奖,对升学率低的批评等,恐怕就是一些更突出的表现了。
同志们,象这样的一些作法,能够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能够说是正常的抓智育,能够全面地提高教育质量吗?显然是不能够的,其后果只能是把普教工作,把学生的思想引入歧途。可见抓智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有区别的,是可以区别开来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是应该加以克服的。
我在这里再说明一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也不是反对学生升学,反对学校有较高的升学率。学生能够升学,家里也愿意子女升学,是无可非议的。学校希望自己的学生学习好,能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较多的合格的新生,是有利于培养人才的。国家办了那么多的大学,那么多的中专,就是为了培养各级各类的“四化”建设人才。我们为什么要反对学生升学,反对学校有较高的升学率呢?问题是怎样做才能有较高的升学率。实现这种愿望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上面所讲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种种错误做法,另一种是正常的做法,这就是认真地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工作上狠下功夫。比如,从一个地方来说,你好好地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好好地抓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学教育的调整、办学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把小学教育抓好,这样脚踏实地的下功夫,你的那个地方的教育质量是可以逐步提高的,不仅升学率可以逐步提高,而且多数升不了学的学生也可以真正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品学兼优的劳动后备力量。总之,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是一件复杂而细致的事情,就是要老老实实地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规律去办,没有什么捷径,更不能采取不正常的错误的办法。
那么,怎么样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呢?这个问题是应该十分注意的。如果是非界限不清楚,方法不妥当,就会伤害一些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出现这种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从各方面来解决问题。我们不能责怪教师,也不能责怪学校,更不能去批判学校和教师。有些有办学经验的老教师已经看到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危害,但在种种压力下,又不得不去做一些违心的事情。关键是要端正我们的指导思想。我们这些人要首先把是非界限搞清楚,然后才能帮助下面克服这种倾向。同时,要注意用正面引导的方法,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缺点。
比如,哪个学校因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削弱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你就采取一些措施,帮助他们加强那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哪个学校对体育重视不够,你就帮助他们加强体育工作。
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出一些办法来,发给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大家共同遵守,坚决执行。
二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问题
各地的同志在讨论中表示,要把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工作抓起来,积极发展职业教育。这个决心很好。当然,进行这项改革还有困难。有的学生不愿上,有的干部不愿办职业教育,有的感到办职业教育过去已经是几起几落了,现在又要办,信心不足。但是认识到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是城乡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青年劳动就业的需要,扎扎实实地做宣传组织工作,还是可以有所突破,有所前进的。
为什么说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是势在必行呢?这是因为中等教育单一化与国家现有的经济文化状况很不适应。道理也很简单。现在的初、高中毕业生,不可能都升入大学、中专。大学、中专每年的招生人数加起来,也只有应届高中毕业生的8%~9%。90%多的中学毕业生要参加生产劳动。因此,必须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既要教给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又要教给学生技术知识,为他们参加生产劳动作好准备。这就是今天的实际情况。我们办教育的要看到这个实际,必须把一部分普通中学改为职业学校。一步改有困难,可以逐步改。
今天是这样,将来怎么样呢?是不是又要几起几落呢?我看将来也不会的,将来也做不到每个学生都能升大学,起码20年内做不到。还是会一部分上大学,一部分进职业学校。这有三点理由:一是从生产上看,高级、中级、初级技术人员是要有个比例的,不是都需要高级技术人员,还要有初、中级技术人员,要有工人。就是最现代化的工厂也是这样,不需要过多的大学毕业生。农业上也是这样。至于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员,那就需要得更少了。去年杨振宁先生回国时说,一个国家如果都是他那样的人,那大家都要饿饭了,象他那样的人不能多。二是劳动者要不断地补充、更新,不能中断。现在我国干部青黄不接,工人也青黄不接。工人中大部分是二、三级,四、五、六级的技术工人很少,这是因为“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中断。医院的护士也是这样。原来的老护士年龄都大了,最近毕业的新护士才走上工作岗位。这两部分人都受过专门训练,而中间有一批护士没有受过基本训练,是招工招来的,这对医院工作很不利。基本建设队伍的情况,也有青黄不接的问题。如果让我们省上600多万中小学学生毕业后都去念大学,劳动队伍没人补充,那怎么行?就是经济发达的日本,高中升大学的也只有40%。所以,不可能都升大学。三是劳动者本身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要不断提高。是否念完高中参加劳动就是浪费呢?不是,我们的工人、农民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要一代比一代高。在日本当工人,要得是高中毕业生,我们国内现代化的工厂的工人也要求有这么高的水平。就是我们陕西农村也有很大变化。50年代,农村有个高小毕业生就了不得,60年代农村初中毕业生就多起来了。我看农村要有些高中毕业生,否则,对我们农业生产发展不利。总之,发展职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早动手,早主动。“文化大革命”引起的大起大落不会再出现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绝不能让类似“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在任何范围内重演。由于我们工作失误引起的大起大落也可以避免了。大家要消除顾虑,树立信心。
现在,有些农村青年,不愿上农业中学,有些干部不愿办农业中学,这些思想是存在的。我们要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向广大青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正确的方向,符合他们的利益,不要一接触到不同意见,就得出不能发展职业教育的结论。
最近国家已决定,今后招工用人要坚持全面考核,择优录用。要实行合同工、临时工、固定工等多种形式的用工制度,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要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大力提倡和指导待业青年组织起来,在集体单位就业,个体就业人数也将有大的发展。教育部门要有计划地改一部分普通中学为职业中学或在普通高中内增设职业培训班、职业选科;主管部门和企业、劳动服务公司要举办各种职业学校和职业技术训练班,为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培养人才。学员学习期满后,经过考试合格,发给证书,不包分配,由用人单位直接招考、择优录取;也可以帮助他们组织起来就业或自谋职业。这些改革措施,对城市中学结构改革,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我们一方面待业人员多,另一方面社会上很多该办的事却没人办。西安市,电视机发展不少,可修电视机的人少;藤椅不少,会修理藤椅的人少,尼龙袜子人人穿,破了没人补……,你这里没人抓,外面的劳动力就进来了,江苏、河南、安徽等好多外省人来给你修电视机、收音机,补袜子,做衣服。应该看到人民生活在起变化,农村妇女过去买布做鞋、做衣服,现在也都买成衣穿了。可是商业上光想卖原料,不愿卖成品。我们的服装行业很落后,食品工业也是这样,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人们爱喝的啤酒,供应不上,大面包方便,又没有,只有一种两个耳朵似的甜面包。人口构成变化了,南方人很多,需要的食品也多样化了,还停留在“羊肉泡”、“糊辣汤”的水平是不行的。要发展这些行业,就需要很多技术人才,可以安排很多人就业。
但是,应该指出,劳动制度再改,并不是要给每一个经过职业训练的人都发个“铁饭碗”。希望有个“铁饭碗”的保证,然后才来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改革劳动制度,改革中等教育结构,不是要保“铁饭碗”,这点应当向干部、青年讲清楚。办职业学校应适应经济结构的改革,不能把职业学校办成培养工程师的学校,而是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使学生毕业后能解决生活、工作出路问题。
现在农村起了很大的变化,青年初中、高中毕业生占30%,关中地区占50%。过去说的愚昧、落后、无知的农村,已变成有文化、有知识的新农村,这些农村知识青年是宝贵的财富。农村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是建国30年的成绩,我们一些领导对这一巨大变化认识不够,还是用老眼光、老办法对待农村。我们要教育青年看到农村的变化,热爱农村,建设农村,要使用这批农村青年,发挥他们的作用,并让他们继续受教育。现在工农业余教育,不只是扫盲,而是要注意抓好知识青年的学习和提高的问题。要科学种田,还是要有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人。
三继续做好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工作
这几年来,各地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平反三案,落实各项政策,并为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采取了许多措施,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但是,在一些领导同志的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上还有问题,“左”的影响还需要继续肃清。当前,轻视知识分子,甚至歧视知识分子的错误观念并没有完全扫除。有的地方,对知识分子不够尊重和信任,甚至对殴打教师的事件不作严肃处理。据33个县不完全统计,从1980年元月到今年上半年,共发生殴打教师事件70多起。有些情节十分恶劣,使学校教师安全得不到保证,甚至迫使学校停课。我们有些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也没有及时严肃处理。还有些地方,经常喊知识分子外流问题严重,但又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有些问题一时难以办到,但有些经过努力是可以解决的。如两地分居问题,一点指标没有吗?有指标都给了科、部长了!这不行。指标可以划个比例给骨干教师一些,年年解决一点。给教师一点也不解决,这样做合理吗?要办事公道,否则,人家不愿在那里干。轻视知识分子,就是轻视知识,而没有知识是不行的。陕北干部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工作积极努力,近几年农业生产丰收。但是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干部知识不够,有些问题想不到,看不远,许多事情受到了知识水平的限制。我感到陕南、陕北许多年来的教训之一,就是没有培养出自己的知识分子,没有重视做好外来知识分子的工作。这个问题不解决,南北二地的建设就难以很快发展。现在看来,要真正把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作为我们搞好工作的依靠力量,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这是思想落后于实际的一种表现,也是小生产者的一种狭隘偏见。我们有些同志看不到,解放三十多年来,知识分子队伍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出身,是我们自己培养起来的。就是老的知识分子,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感情也是很深的,思想表现、工作态度都是好的,他们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为什么我们自己培养起来的知识分子,这么好的一些老知识分子,我们总是要加以歧视呢?这个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
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坚决扫除长期存在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登峰造极的那种轻视教育科学文化和歧视知识分子的完全错误的观念,努力提高教育科学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肯定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一样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没有文化和知识分子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定要讲清这个道理,根据《决议》的精神,做好知识分子的工作。
四加强党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有专人分管这项工作。全省2800多万人口,中小学学生,加上幼儿园儿童就有670多万。党委或政府没人管怎么行?省上,省委分工我管,政府有两位副省长管,还有科教部,这么多人管还管不好,地、县没有专人管就能管好?
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分管这项工作的同志,要懂得一定的业务知识,熟悉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掌握教育工作的规律。外行要变成内行,不能甘居外行。不能成为专家,但必须懂一点业务知识。一点不懂就难以领导。
要关心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现在教师中党员少,有些学校支部都建立不起来。今后要注意发展知识分子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健全党的组织。
教育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这是章泽在中共陕西省委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83年3月4日)农村教育是个大题目,如果不连续抓几年,我看是很难抓出成效来的。不久前,省委专门讨论了一次农村教育工作,起草了一个文件,就是《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教育的决定》。
去年九月,我们党召开了十二大,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确定了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战略目标就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亿元左右。”我们省也要翻两番。在战略部署上要分两步走:“前十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10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战略重点就是:一个叫农业,一个叫能源和交通,一个叫教育和科学。十二大报告指出:“在今后20年内,一定要牢牢抓住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这几个根本环节,把它们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我想,把农业作为战略重点,大家易于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嘛,当然应该是战略重点。农业提供粮食,这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吃饭问题不解决,从事其他活动就办不到。农业不仅提供粮食,还提供工业原料。工业原料有百分之五六十来源于农业。所以,农业的情况好了,我们整个国民经济以及政治形势就会好,我们的日子就好过。
第二个战略重点是能源和交通。为什么要把它们作为战略重点呢?就因为能源和交通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两个薄弱环节。现在,我们的能源供应是比较紧张的。东北、华东以至华北,能源供应都很紧张。由于能源紧张,很多工厂开工不足。我们陕西也有这个问题,抗旱时农村能源紧张,城市就要停电。交通也比较紧张,运力不足,特别是铁路运输很紧张。我们国家能源的构成主要是煤,大量出口的也有煤,煤的运输十分紧张,我们省在陇海线的运输也很吃紧。如果运输这个环节抓不好,生产的东西运不出去,不能由生产地点经过运输系统运到销售地点,那么生产的东西就没有用。所以,要解决交通运输的问题。只有能源充裕起来,交通运输发展起来,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央把能源、交通作为战略重点。这个道理大家也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