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8.毛儿盖会议通过北上战略,张国焘苦苦思考南下计划

  根据沙窝会议决议和夏洮战役计划,8月1 0日,徐向前、陈昌浩于毛儿盖公布了《右路军行动计划》。8月13日,红军兵分两路开始行动。左路军向阿坝,右路军向班佑进军。

  8月15日,也就是张国焘率左路军上路的第三天,中央鉴于敌情的变化,改变了主力经阿坝北上的方案。

  国焘同志:

  不论从地形、气候、敌情任何方面计算,均须即以主力从班佑向夏河急进,右路军及一方面军全部即日开始行动……一、四方面军主力均宜走右路,左路阿坝只出一部……目前应专力向北,万不可抽兵回击抚边、理番之敌。

  张国焘用眼神扫描了这份电报,没有说话,继续西行。

  8月18日,陈昌浩、徐向前见张国焘率部仍向阿坝进发,连忙发电致朱德、张国焘,汇报他们已经开始北上。

  四方面军走右路,一方面军走左路,平行进,兵力颇集结。拟主力走洮、岷一带。……如阿坝已为我占,则左路军大部不应深入阿坝,应速靠紧右路,速齐并进,以免力分。

  次日,张国焘回电,认为:

  查理寺情况不明,由查至班路更不知,事实上右路军与左路军联络困难,左路若不向阿坝攻击,将无粮并多番骑扰害。

  张国焘在电报中坚持“阿坝仍需取得”,并反而劝说右路军也要向阿坝进发。

  从分开的那天起,左路军的命运就显得多灾多难。青海军阀马步芳害怕红军由阿坝进军青海,委任阿坝土官杨俊扎西为西北“剿匪”第一路第五纵队麦桑支队司令,命令他组织部落藏民,自备马匹武器,在阿坝地区阻击红军。杨俊扎西已经与红军多次交战,阿坝是他的老巢,自然要拼死抵抗。

  8月中旬,左路军先头部队31军93师由康貌寺经龙日坝向阿坝进发。当93师到达党格哈里玛山西南30里地方时,同杨俊扎西率领的2000 藏族骑兵相遇。红军初战不利,被迫后撤。待后续部队赶到,火力密集展开,猛打一通,才将藏骑击退。

  1 9 日,左路军攻战查理寺,2 1 日攻占了阿坝。

  阿坝是川西北藏民比较集中的地方。上阿坝、中阿坝、下阿坝三个镇子沿若河、阿河一线分布,附近还有一些小小的村庄聚落,在荒凉的川西北就算繁华地区了。镇上最壮观的建筑是喇嘛寺。

  张国焘来到阿坝,感觉良好。他回忆说:

  “这里是这一带藏族的中心,西部草原南边的一个名城,有‘藏族成都’之称。阿坝的大喇嘛庙建筑雄伟精致,极为壮观。这个大喇嘛庙的两侧,还有几个较小的喇嘛庙,四周有千数的喇嘛住宅和上百户的店铺,结成一个长方形的城市,大小等于内地的一个普通县城。这里附近是一片平坦地,平静的大金川穿流其间,河边有大片的青稞地,周围有更广阔的美丽草原。”

  鉴于张国焘一直西行,拒不引兵东回,为了统一战略思想,8月20日,中共中央无奈在毛儿盖再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着重讨论红军主力的发展方向问题。

  参加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博古、王稼祥、陈昌浩、凯丰、邓发、徐向前、李富春、聂荣臻、林彪、李先念12 人。朱德和张国焘因在前方指挥左路军攻阿坝,未能参加会议。周恩来因重病也未到会。

  毛泽东首先在会上作关于夏洮战役后的行动问题报告。指出:

  我们到达夏洮地区以后,有两个行动方向:一向陕西,一向青海、新疆、宁夏方向。报告认为,红军主力应向东向陕甘边界发展,不应向黄河以西。其理由有四点:

  一、从敌情来说,如我们向黄河以西,敌人则在黄河以东筑封锁线,把我们限在黄河以西。这个地区虽然大,但多是草地、沙漠,人口也很少,将会发生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要迅速攻破敌人迫我向黄河以西的封锁计划,第一步占洮河流域,第二步占天水一带,第三步在平凉一带击敌,向陕西发展。求得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

  二、从地形来说,由兰州至潼关一带地域广大,我们需要在广大的区域建立政权,创造后方。

  三、从经济条件来说,西北要比黄河以东差,同时气候寒冷,给养困难。

  四、从民族条件来说,黄河以西大部是回族、蒙族,汉族很少,我们到西边去,只能扩大回民的人民革命军,而不能扩大红军本身。

  基于上述四方面条件,红军主力应向黄河以东,支队向黄河以西去破坏敌人的封锁计划。报告指出:夏洮战役的目的,主要是得到洮河流域的东岸。我们应以洮河流域为基础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因为这一区域,背靠草地,四川军阀很难来;西北靠黄河,便于作战;同时又可以黄河以西为退路。将来向东大大发展时,后方应移到甘肃东北与陕西交界的地区去。

  少了张国焘的到场,会议进行非常顺利。陈昌浩、王稼祥、凯丰、林彪、博古、徐向前在发言中,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报告。他们认为向东是转入新的形势;向西是军事上及政治上的退却。这个问题是关系前途的关键。为达到这一战略目的,左路军一定要向右路军靠拢。

  会议期间,就是20 日,毛泽东询问徐向前、陈昌浩,问他们有何意见。

  徐向前明确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原则上的问题,以前已决定,当无可争。我们应坚决先从洮河右岸前进,从岷州方向突破向东。如果不能走时,再从洮河左岸向东突击。战略方针当然是向东。”陈昌浩的意见也是这样,并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

  毛泽东作会议讨论结论时再次强调:

  向东向西是一个关键。如果不采取积极方针,将要给敌人迫向西。所以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向东的方针。左路军应向右路军靠拢,我们应坚决坚持向东打,以岷州洮河为中心向东发展,不应以一些困难而转移向西。

  最后,会议以毛泽东的发言为基本内容,起草一个决议,作为对两河口会议通过的《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的补充。

  决定的主要内容是:

  一、根据敌我情况,为实现两河口会议的决定,要求主力部队迅速占取以岷州为中心之洮河东岸地区,并依据这个地区向东进攻,以便取得陕甘之广大地区,为苏维埃运动继续发展之有力支柱与根据地。

  二、开辟甘陕地区,不论目前与将来之发展上,都是有利的,而且依据我们现有的力量,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三、为着实现这个战略决定,当前的夏洮战役是一个有决定意义的关键。因此,应力争控制洮河,首先是洮河东岸地区,粉碎敌人兰州、松潘封锁线之计划,以处于有利的机动地位,而便利于继续战胜敌人。集结最大限度的主力于这个主要方向,坚决与果敢作战,灵活与巧妙的机动,是这个战役胜利之保证。

  四、政治局认为在目前将我们的主力西渡黄河,深入青、宁、新僻地,是不适当的,是极不利的。目前采取这种方针是错误的,是一个危险的退却方针。这个方针之政治来源是畏惧敌人,夸大敌人力量,失去对自己力量及胜利信心的右倾机会主义。

  毛儿盖会议是两河口会议、沙窝会议的继续和发展。这次会议确定的以岷州洮河为中心向东发展的行动方针,是对两河口决定的补充,对于明确红军主力发展方向,起了积极的作用。

  为贯彻毛儿盖会议所制定的北上战略,右路红军开始踏进茫茫大草地。

  实际上,早在8 月中旬,右路红军为过草地北上,就一直紧张地做着一切准备。首先毛泽东在沙窝听取叶剑英关于草地情况的汇报,随即与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等人开会研究右路军北上的问题,确定了经草地到班佑、拉卜楞寺的行军路线。

  8月21日,杨成武率先遣第4团从毛儿盖启程,踏进了变幻莫测的大草地。

  毛儿盖以北,当时统称作松潘草地,包含毛尔盖、红原、阿坝和壤塘部分地区,为丘状高原和山原地带。这是一个神秘之国与死亡之国。是终日被雨雾荒烟笼罩着的神秘地带,是为五彩缤纷的野花掩盖着的陷阱。也许可以把她比做一个妖艳的女人。因为她有着极其诱人的美丽的外貌,又可在不知不觉中把人诱向死亡。被称为松潘草地的这块地方,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膝盖深的茂草,有数不尽的色彩绚丽的野花。可是在草丛中却有一片一片终年不干的积水。人马走在上面,就像大地突然活了,好像脚下的大地在颤抖,在呼吸,在起伏不停。就在你享受着大地母亲这种温柔的抚爱时,也许你已经陷入到那深不可测的泥潭中了。

  在这块神秘的王国里。风雨,冰雹,彻骨的寒冷,几百里荒无人烟,找不到一块栖息之地。

  草地的天也是一天四季变换着,刚刚还是阳光灿烂,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不一会儿,乌云滚滚,雨雹齐下。再一会儿,灼目的阳光又使这花的海洋充分显示出她绮丽的色泽。

  24 日,杨成武先前团走出草地,抵达班佑。

  26、27 日,右路军红军大部队抵达班佑、阿西、巴西,终于走出了死亡的世界。其中中央及军委机关驻阿西,徐向前、陈昌浩等率前敌指挥部驻巴西,两地相距40 里。

  也是24 日,张国焘收到徐向前、陈昌浩的电报,建议左路军向右路军靠拢。电报先通报了敌情,然后说:

  目前箭已在弦,非进不可,西路主力端出岷(县)哈(达铺),抑出夏(河)洮(河)?前者则主力向包座岷州大路进,主要至洮河东打;后者则主力出郎木寺、双岔、班佑。此方必在集中包座或郎木寺待命。

  弟意右路军单独行动不能彻底灭敌,必须左路马上向右路靠近,或速走班佑,以便两路集中向夏洮岷进。主力合而后分,兵家大忌。前途所关,助立决立复,迟疑则误尽中国革命大事。

  同日,张国焘在朱德和刘伯承的劝说之下,催动人马北进。

  8月29日,陈昌浩又致电张国焘,通报过草地的路线和准备进行包座之战的计划,并再次催促说:“左路宜很快向此方进,不然前进道路必为敌阻。”

  接到徐、陈的电报后,张国焘率领左路军第1纵队,开始朝班佑移动。

  30 日,朱德、张国焘致电左路军后方的倪志亮、周纯全,通知他们:“我左路军以集中班佑与右路军靠拢北进之目的。”命令9 军为第一梯队,向班佑前进。后方部队的主力为第二梯队,于9月12日到查理寺集中,准备向班佑前进。但是“川康省委以阿坝为中心,(刘)瑞龙在阿坝,将来31 军政治部亦开阿坝大大开展工作,使阿坝成为苏区一部”。

  行进途中,张国焘涌出一种莫名的孤独感,仿佛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张国焘异常烦躁。本来他就是反对北上方针的,如果不是夏洮战役计划为他西进甘青创造条件的话,他是不会率部往北行走的。难道真的要跟随毛泽东北上?一想到这,他就有莫名的烦躁。

  南下,南下,张国焘在心中念叨着两个字!

  在走出草地的右路军的面前,是通往甘南的门户上下包座。包座河纵贯其间,山高路险,为兵家必争之地。

  胡宗南闻红军悄然行过草地,大惊失色,一边电告蒋介石,一边令驻守漳腊的第49师昼夜兼程,迅赴包座,企图扼杀刚刚走完草地的红军。因此红军必须抢在增援敌人赶到之前,攻下包座,完全打开通往甘南的门户。但是,经过草地折腾的红军兵员不齐。

  怎么办?

  毛泽东望了望徐向前和陈昌浩,说:“你们的意见呢?”

  陈昌浩望了望徐向前,示意由他来谈。

  徐向前是一个典型的军人。尽管处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之下,仍很注意军人仪表,皮带和绑带都扎得整整齐齐。他平常少言寡语,态度严谨。现在见陈昌浩瞅他,就操着山西五台的口音说:

  “现在一军团过草地减员太多,三军团还没有上来,我们的意见是:让4 军和30 军来担负这个任务。”

  他说的一军团、三军团就是一方面军的(8 月8 日,军委决定重新成立第一方面军,同时恢复了红一、三军团的番号)。他说的30军、4 军,都是四方面军的。

  徐向前的通情达理,使毛泽东脸上露出喜色。接着毛泽东注视着陈昌浩:“你认为呢?”

  “我们商量过了,这是我们共同的意见。”陈昌浩说。

  “那太好了!”毛泽东显得相当高兴,停了一会儿,又望着陈昌浩说,“你们知道左路军的消息吗?”

  “我们得到的最新消息,他们还停在阿坝没动。”陈昌浩说。“还是请他们快靠过来吧。”

  毛泽东思索着说,“我在毛儿盖会议上已经说过,我们到达夏洮地区之后,应当向东发展,不应当向西。我记得你们是赞成我的意见的!”

  “是的,我是赞成这个意见的。”陈昌浩说。

  8月29日,4军和30军发起包座战役,战果显赫,歼敌4000余人,缴枪1500 余支,还得到了大量的军用物资。

  包座之战是红军在川西北地区与国民党军打的最大的一仗,这一战打通了红军北上的道路,也打出了红四方面军的威风。在草地行军后饥饿疲劳情况下,还能打这样的大仗,确实了不起,打出了红四方面军的威风。胡宗南领教了红军的厉害,轻易不敢来犯,红军和中央的安全有了保障。

  更为重要的是,包座战役的胜利,为红军北进打开了一条通道,现在就等着张国焘、朱德率左路军前来会合,共同北上了。

  右路军走完草地,攻占包座,打通甘南通道,这一切,似乎证明北上应该是正确的。难道自己错了?毛泽东巨大的身影压在张国焘的心上,几乎让他喘不过气来。

  一夜狂风呼啸,烦躁不安的张国焘在帐篷里来回踱步,苦苦思索着如何实施他的南下方针。

  这一夜,张国焘通宵未眠。

  第二天,张国焘仍然未给中央回电。

  §§五 从反对“北上”到另立“中央”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2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3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二)

    作者:关汉卿等  

    经典名著 【已完结】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1.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聚焦 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2.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五)

    作者:关汉卿等  

    经典名著 【已完结】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1.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聚焦 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2.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四)

    作者:关汉卿等  

    经典名著 【已完结】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1.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聚焦 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2.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

  • 贞观政要

    作者:(唐)吴兢撰  

    经典名著 【已完结】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