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69章 嶓溪半日

  趁到宝鸡讲学之便,我顺便游了一趟嶓溪。

  嶓溪发源于秦岭北麓青峰山,为渭水的一条支流。传说姜太公曾于此垂钓。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吕氏春秋》:“太公钓于兹泉”。关于兹泉,鹂道元的《水经注》记载甚详:“渭水之右,嶓溪水注之。水出南山兹谷,乘高激流,注于溪中,溪中有泉,谓之兹泉。”这两条记载,是姜太公于此垂钓的确证。

  由于命运的不可捉摸与未来的不可知性,民间对于那些“神机妙算”的人物,大都顶礼膜拜。这样的人,很容易被神化。纵观历史,神化得最成功的,应数姜太公、诸葛亮与刘伯温三人。这三个人都是军师出身,都辅佐君王完成了改朝换代的事功。当然,诸葛亮在这一点上欠缺一些。他欲北伐中原统一中国,结果病死在五丈原,给后人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感慨唏嘘。三个人中,姜太公年代最为久远,也最富传奇性。太史公司马迁在其不朽的著作《史记》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姜太公在嶓溪垂钓遇到文王的故事。传说文王被商纣王弄到河南羑里蹲监狱的时候,已经八十岁了。在羑里他坐牢七年,演出了《周易》,待他回到故里岐山,已是过了八十七岁了。他于嶓溪访得姜太公并聘为国师时,肯定是在八十岁之后,而姜太公也是八十高龄的鸡肤老人。这么一对耄耋之年的老政治家,凑在一起居然还能风云际会,完成推翻商纣王暴政的工作,真可谓奇迹中的奇迹。正因为如此,姜太公才始终没有退出民间记忆,一代一代口碑相传。

  大约在儿时,我就知道姜太公八十遇文王的故事,但当时对这件事的意义纯然不知。即至长大入世,见的事多了,才明白对于一个有着经邦济世宏大理想的人,机遇是多么地重要。历代的书生,相信以太公自诩的人,一定不少,但青丝等到白头,终于等到文王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这大概就是嶓溪的吸引人之处了。

  我来时正值暮春,秦岭虽无南方山中此一时节那轰轰烈烈的杜鹃花,但郁郁青葱中的花事,倒也芳菲勃发。一入溪口,山便曲折,水亦萦廻。山中香味,扑鼻而来;水中清气,绕袖而生。鸟声上树,落花入涧,处处的景色,便让我想到,姜太公在此即便遇不着文王,也算找到了上好的归隐之地。

  从西汉开始,嶓溪的太公垂钓处便有纪念性建筑,是名钓鱼台。唐朝贞观年间在钓鱼台建筑太公庙,并列入国家祭祠范围。自此,历代都有增建与修葺。至今已有古建筑二十余处,成为一个规模不小的风景区了。而历代的文人,如李白、权德舆、苏轼、陆游等,都曾到此朝拜并留下诗作。他们几乎都是借姜太公的幸运来感叹自己的有志难伸。倒是唐朝诗人温庭筠,游过嶓溪之后,写了三首绝句,却是别开襟抱。现录其第三首:

  烟水何曾息世机,暂时相向亦依依。

  所嗟白首嶓溪臾,一下渔舟便不归。

  同样拿姜太公说事儿,所不同的是,温庭筠并不羡慕姜太公这匹老千里马终于遇到了伯乐,而是嘲笑他“一下渔舟便不归”。八十岁还想建功立业,恋栈社稷,温庭筠觉得匪夷所思。这使我想到另一位唐朝诗人李商隐,他当过国家图书馆馆长一类的小官,大材小用,便觉得官场没意思,于是写出了“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这样的诗句。他想弃官归隐,去当一名江湖上的钓翁。当然,不是像姜太公这样意在钓龙,而是真正地钓鱼。

  不过,今天到嶓溪来游览的人,既不像写出“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的李白,感叹自己的昧没;也不像温庭筠那样讥讽。我看到那些争着在太公钓鱼台处照像的游人,谁也不会发思古之幽情,他们的目的,仅仅只是“到此一游”而已。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