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章 古怪的海瑞

  一

  隆庆三年的秋天,时以御史中丞职务出使应天巡抚的海瑞,某日坐在衙门的廨房里翻阅朝廷的邸报,忽有衙役来报,外头有人递来了讼状。海瑞一听来了精神,当即接过讼状来读,看后不觉脸色大变。原来这份讼状很特别,告状人落款是柳盗跖,被告者是伯夷、叔齐兄弟。原由是他们依仗孤竹君之势,强占首阳田,辱骂周武王,希望海大人秉公而断,为柳盗跖申冤,判处伯夷、叔齐兄弟有罪。

  柳盗跖、伯夷、叔齐均春秋时期人物,前者是著名的大盗,后者是著名的贤人。熟悉当时苏、松地方情况的人都知道,这份讼状是讽刺海瑞的。说他自来应天府行政以来,一味偏袒奸宄小人,而使忠厚之家富庶之人屡受其害。

  每一个朝代,都会产生很多名人。而名人又分两种,一是载诸史籍,一是在老百姓中流传。载诸史籍者十之八九都会被后世遗忘。因为除了史学工作者,很少有人会花大把时间去啃那些枯燥乏味的史书。而在老百姓中口口相传的人物,则是真正的名人了。

  老百姓喜欢的人物,或者说老百姓痛恨的人物,极易得到流传。尽管老百姓的爱憎,并不代表某一人物的历史功过。但老百姓心中的一杆称,还是能够称出是非曲直来,一般来讲,偏差不会太大。

  明朝的海瑞,便是老百姓比较喜欢的名人。他的清官形象,一直让人怀念。但是,明人笔记文中对他的评价与描述,与老百姓对他的“造形”有些差异,以上这则记于《山志》中的笔记,便明显表示了对海瑞的不恭。

  二

  海瑞是海南岛的琼山县人,身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此人以清廉著称,在当世就有极大的影响。他从走上仕途的那一天起,就表现出特立独行的品格。

  他当的第一个官,是在福建某县的学宫里当一个九品的博士。这个卑微的教职,只能说是有一份俸禄,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职权。有一天,省里的御史大人来到县里,视察学宫。县里的一应官员,在县令,教谕等带领下,齐刷刷儿跪在堂下行恭迎大礼。惟独这位海瑞挺身不跪,旁人吓得不得了,问原因,海瑞说:“如果我到了御史衙门,当以下官的礼节谒见,但此处是学宫,是师长教士之地,教师在这儿向视察的上司磕头,岂不有辱师门?”这话乍听起来,确有道理,但官场上的尊卑之分,却是另有规距。因此,学宫的负责人,两位训导认为海瑞狂悖,一起上前,摁住海瑞要他磕头。海瑞虽然瘦弱,此时发了犟,居然力气很大,两位训导摁不下他。这场会见被他搅局,弄得不欢而散。

  这一次事件,可以称作海瑞进入公门的第一次亮相。大家都觉得这个人有骨气,但也是个“拗相公”,不好打交道,便送给他一个“笔杆博士”的绰号。

  但是,海瑞因此而名声鹊起。几年后,他被浙江巡抚看中,聘往浙江主持省试。能当一个省级的主考官,是读书人莫大的荣耀。海瑞只是一个乡试的举人出身,并没有朝廷的金榜题名的进士头衔。浙江巡抚礼聘他前来主持阖省乡试,也算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了。海瑞因此也看重这个。但是到浙江不久,他就和巡抚大人闹翻了。其因是他要按照惯例自己出考题。巡抚大人岂肯让出这份权利?坚持说主考官只能监考,不能出题。其实,这种做法在当时已司空见惯,许多主考官乐得接受。毕竟,省试之后,考中的举人都会认主考官为“座主”,一时间多了这么多的门生弟子,等于在官场上有了一股忠于自己的势力,何乐而不为呢?海瑞偏不这样想,他说:“身为主考官而不能自出试题,这主考官岂不虚设?”他坚决不肯当聋子的耳朵。巡抚大人当然也不肯让步,相持不下,海瑞便将巡抚送来的聘金尽数退回,带着苍头拂袖而去。后在有司方面的官员斡旋下,巡抚任命他为淳安县令。海瑞接受了,自此算是真正当上了一名品级低下的行政长官。

  浙江虽为膏腴之地,但淳安县却是个穷县。海瑞到县之后,就带着老苍头将衙门中的隙地开垦出来种麦种菜。以求自给。凡事节俭,决不扰民。一天,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过淳安县,胡公子自恃乃父威权,开口向海瑞索要人夫差银。海瑞只以粗茶淡饭招待,并告之县里无人夫可供,若一定强要,他这个县令就只好亲自当差,给胡公子当轿夫。胡公子一听,急咻咻走了,回去向胡宗宪告状。胡宗宪平倭有功,是深得嘉靖皇帝宠信的封疆大吏,平常也很骄横,因此就起了心思要治治这个不通人情的海瑞。这时,他听亲信汇报说,海瑞刚刚给老母祝寿,只买了两斤猪肉,便立即打消了念头。胡宗宪想,这样一个倔汉,招惹他有何意义?还是敬而远之为妙。

  仅此三件事,海瑞就声名鹊起,大家都知道官场有个叫海瑞的人,清廉而又板倔,公正却又迂腐。谁都愿意给他唱颂歌,但谁也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官当到这种地步,别人觉得他难受,但他自己怡然自得,没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

  中国古代官场的当道政要,对于海瑞这种人,尽管内心不大喜欢,但表面上还是要肯定他为楷模。海瑞虽然没有朋友,也没有后台,但作为官场的“花瓶”,点缀的必要,他还是不断地升官。嘉靖末年,他终于从淳安县令升任为户部的六品主事。从地方官变成了京官,这仕途不能说不顺利。

  但是,当了京官的海瑞,却一点也没有改变个性,仍然像过去那样嫉恶如仇,快人快语。如果说过去他得罪的只是封疆大吏,到京城之后,他更是将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嘉靖皇帝。

  海瑞上书指斥嘉靖皇帝种种不端,这是他历史中最为光彩的一笔。吴晗据此而写成的戏剧《海瑞罢官》,影响甚大。因此本文不用对这件事作充分的描述。但是,这件事发生后的两个小故事,倒是有趣,不妨记录如下:

  传闻公疏即入,世庙震怒。握其疏,绕殿而行。曰:“快抓住,莫教走了!”一宫女主文书者在旁窃语道:“彼欲为忠臣,岂肯走乎?”已而,召黄太监问之,黄曰:“此人极戾,朝臣皆恶之,无与立谈。昨此疏既上,其仆吓煞,已连夜逃遁矣。”上问:“何以处置他?”黄答:“彼欲以一死成名,皇上若杀他,正合他意,是成全他。不如置他于狱中,使之自毙。”上是其言,既而下旨:“这畜物有比干之心,但朕非纣也。”

  世庙大行,狱典度海瑞必赦,预为联络。备酒肉至狱室款待。海瑞以为死期已至,略无惧色,大嚼之。餐毕欲赴刑。方知皇上驾崩,顿时痛哭失声,所啖酒肉,悉数呕吐。

  海瑞上书骂皇帝,吓得跟了他多年的一个老仆人都连夜逃走,可见此事的严重性。若不是黄太监,他纵有十颗脑袋,也都保不住。嘉靖皇帝对他可谓恨之入骨。可是,他一听说嘉靖皇帝驾崩,立刻哭得昏天黑地。尽管当时就有人讥刺他这是“做秀”,不是出自真心。但不管怎么说,中国文化中的“忠君”思想,使海瑞必须那么做,这不是海瑞精神的矮化,而是时代的束缚。

  三

  海瑞在诏狱里坐了整整两年。嘉靖皇帝不死,没有人敢给他说话。老皇上一咽气儿,当时的首辅徐阶立刻就向新登基的隆庆皇帝建议,给海瑞平反复职,并官升三级。海瑞挂职在都察院,官衔是四品的御史中丞,出使抚应天府。应天府就是今天的南京,管辖苏州、松江、凤阳等府治。古戏文中所说的“八府巡按”,就是海瑞这个角色。

  此时的海瑞,可谓名满天下。但他秉性不改,到江南履任,又弄出了许多令官场难堪的名堂。

  按规距,他这个御史大人出门应乘坐八人大轿,有一支人数不少的仪仗队。有鸣锣开道者,有举着“迴避”,“肃静”等牌面者,有擎伞盖者,有荷刀护卫者。这些待遇都是朝廷规定的,就像今天规定各级干部的坐车标准一样,是正当名份的待遇,不算腐败,更不算僭越。但海瑞却将本该乘坐的大轿与仪仗队革去。出入自乘一马,安排两名差人荷杖随行,以便随时照应。

  他的这种作派,就是今天所说的“轻车简从”。出门从简,但每日在衙门内升堂,海瑞又把仪式稿得非常复杂。他规定所有属官以及僚吏,都得穿上正规的官服,待他坐定之后,依次入堂向他行拜见之礼。当年他当博士时,不肯向省上来的御史大人行跪见之礼,时至今日,他却要求所有的下级官吏向他磕头。前后一比较,许多人便对他产生了不满。特别是他的属官与僚吏,更是意见很大。盖因海大人的轻车简从,极得民心。许多老百姓便以他为榜样,去衡量其他官员。他这个御史大人出门骑马,以此类推,他的属官级别比他低,出行不但不能坐轿,甚至连马都不能骑。因为,你不能与堂官享受同等待遇嘛。因此,每逢他的属官乘轿出行,便会受到老百姓的冷嘲热讽。在外遭遇种种不堪,来到公堂,又须得向海大人下跪,里外都尴尬,里外都难受。半年之内,这些属官们都纷纷要求调动,不肯在他的手下工作。

  海瑞对待手下苛剋,对来他的府治检查工作或者过境的官员,也一概损抑。比如说,该官员的品秩,照例可用十个差役,他则减半调拨;可无偿乘坐官船的,他则配给一匹马。该供一桌丰盛酒席的,他只给四菜一汤,而且也不派人陪吃。当时官场的风气,大凡官员入境,必提高规格接待,象海瑞这样减半执行的,大概国内再没有第二个人了。因此,在他的府治,很少会有上司前来视察。不少过境的官员也都绕着走,不肯与他见面。

  关于这种情况,明人笔记《山志》中有一段描述:“海中介公瑞开府江南,意在裁巨室,恤穷闾,见稍偏矣。卒之讼师祸猾乘机逞志,告讦横起,举三尺而弁髦之,遂成乱阶。三吴刁悍之风自此而长。予尝谓忠介公清见劲节,元不可及。然为政之道,贵识大体。使海忠介公当国,吾不知其竟何如也。”由此可见,时人对海瑞的作风,已有微词。

  更有甚者,海瑞处理公务,亦有强烈的“刧富济贫”思想。他到应天府治的第二年,正碰上吴中大旱,百姓春荒无食。海瑞可怜饥馑中的小民,便劝富人放赈。他的“劝”,实际上是强行摊派。他先到溧阳,找到致仕回籍闲居的史太仆,要他出三万石粮食。史太仆家本富饶,加之知道海瑞是个惹不起的角色,便老老实实捐了三万石粮食。尔后,海瑞又跑到华亭县找到已退休回家的首辅徐阶,要他捐出一部份家产以赈乡里。前面说过,这个徐阶是将海瑞救出诏狱的恩人,但海瑞不讲情面,执意要徐阶认捐。他这么做,是抓住了徐阶一点把柄。徐阶的儿子横行乡里,早有一些民怨。海瑞与徐阶讲条件,你若不认捐,就把你儿子治罪。徐阶无奈,也只好捐了几千石粮食应付过去。

  这件事情,对海瑞的杀伤力最大。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知恩图报又是被人们普遍赞颂的美德。海瑞如此对待恩人徐阶,许多官场中人便认为这个人完全不通人情。尽管他很有民心,在官场却陷入彻底的孤立。

  从当时的一些记述来看,海瑞这一系列作法的确大得民心,但由此也培植了一些小民的“吃大户”的思想。社会风气也的确在变坏。本文开头讲的那份递到海瑞手上的状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幽默。

  万历中期的李乐在《见闻杂记》中说:“当官者贪财无耻,想是性生,不足责矣。有一等廉洁无求之人,非不可嘉可重。至于临大事,决大疑,遇大歉,须要有胆略,有才智,方能办得事来。吾乡万历十六年荒甚,有一郡伯令穷民至富家食粥,百十成群争抢,几致大乱。此郡伯甚为清介,然何补于荒政也?”

  历史中这一类的事情很多。我们通常都把“清官”当作好官的典型。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偏见。清官之廉洁,是品行的优良,这是一种道德的评判。但当官仅有良好的品行是不够的,还要有为朝廷增辉,为百姓谋福的能力。有好的品行,又有很强的执政能力,方是好官,若仅有好的品行,则只能算是好人。

  海瑞便属于品行优良的好人。若论他当官的政绩,则乏善可陈。我想,这也是朝廷 的用人不当。像海瑞这样的人,让他当监察方面的风宪官,则十分称职;让他开府建衙,当地方上的行政长官。则正好应了一句谚语:戴碓臼玩狮子,自己累死了,别人还说不好看。

  四

  海瑞这一次在江南的开府,不到两年就干不下去了。他自己提出辞职。隆庆四年二月,朝廷将他改任为南京粮储督官,未及一年,又因与同僚相处不谐产生剧烈冲突,从而提出辞职。这本是一个姿态。但他的手本送到御前,没有一位大臣替他讲话,于是皇上准了他的奏本。海瑞也就只好怀着一腔怒气,回到海南的琼山老家闲居。他是在隆庆四年末辞职归里。二年后,隆庆皇帝去世,十岁的万历皇帝继位,张居正代替高拱担任首辅之职。这位明朝中晚期的中兴名臣,甫一上任就以雷霆手段除旧布新,推行“万历新政”。他惩处了一大批贪官、庸官,也破格提拔了一批新人。但他在其执政的十年中,始终不用海瑞。因为张居正的用人政策是“重用循吏、慎用清流。”在他看来,海瑞只是一个好人,但并非一个好官。他对海瑞个人的操守表示欣赏,他认为海瑞并非“循吏”,就是说海大人没有能力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获得福祉,所以弃而不用。

  张居正于万历十年去世,在他死后,万历皇帝对张居正进行了最残酷的清算。这时,又有人提出启用海瑞,万历皇帝首肯。于是在万历十三年,经由吏部安排,海瑞再次复官,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等职。从这种安排来看,海瑞虽然复官,但并未受到重用,因为当时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南京虽然保留了一套中央机构,但因只是留都,故多半都是闲官。万历皇帝将海瑞安排在南京当官,我猜他的心思,也只是想借海瑞的名,而并非要他担当治国理民的重任。

  海瑞的第三次复出,已经六十多岁了,两年后,他死于任上。同事王用汲捡点他的遗物,除了自写的诗文,一点破旧的日常用品,财物方面只有几两碎银,可谓清贫到家。听说他的死讯,官民两方面的态度大不相同。官员中有不少人私以为庆,而老百姓则为之举哀,许多人哀恸不已,竟“罢市者数日”。海瑞出丧的那一天,他的灵柩抬出南京城经由水路运回老家,老百姓沿途设祭,数百里不绝。那场面实在感人。当时有一位南京的秀才,叫苏良,写了一首吊唁海瑞的诗:

  批鳞直夺比干心,苦节还同孤竹清。

  龙隐海天云万里,鹤归华表月三更。

  萧条棺外无余物,冷落灵前有菜根。

  说与旁人浑不信,山人亲见泪如倾。

  苏良没有官身,所以是老百姓的代言人。海瑞死后,纪念他的诗,最有感情的,大概就是这一首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