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二节 毛泽东握别蒋介石

  就在紧张处理“李少石事件”的那几天,重庆谈判进入尾声,毛泽东和周恩来正处于高度忙碌之中。

  重庆谈判经历了“顶牛”,经历了争吵,经历了一连串的讨价还价,国共双方总算达成了协议。

  协议初名《会谈公告》,出自邵力子之手,于9月21日交出。翌日,赫尔利带着这一草案飞美,向美国总统及国务院作汇报。

  赫尔利返回重庆后,国共双方又经过反复斟酌,由张治中重拟,刘盂纯执笔,写出《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于10月8日经双方代表讨论通过,并定于“双十节”——10月10日,举行签字仪式。就在8日傍晚,发生了“李少石事件”。

  10月9日中午,蒋介石夫妇在林园宴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毛泽东即将离渝饯行。

  蒋介石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毛泽东今日来作别。予之后约一小时,先问其国共两党合作办法及其意见如何,彼吞吐其辞不作正面回答。余乃率直告他,国共非彻底合作不可,否则不仅于国家不利而且于共党有害,余为共党今日计,对国内政策应改变,即放弃军队与地盘观念,而在政治与经济上竞争,此为共党今后唯一之出路。第一期建设计划如不能全国一致努力完成,则国家必不能生存于今日之世界,而世界第三次战争亦必由此而起。如此吾人不仅对国家为罪人,而且对今后人类之祸福亦应负其责也。彼口以为然,未知果能动其心于万一,但余之诚意或为彼所知乎。

  10月10日下午6时,重要的仪式在桂园楼下客厅举行。那是国共双方代表举行《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签字仪式。由于这天是“双十节”,这份《纪要》通常称为《双十协定》。

  毛泽东就在桂园楼上,却没有出席仪式。那是因为蒋介石没有出席仪式。根据两党对等的原则,毛泽东也就不出席仪式。

  出席签字仪式的国民党代表是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共产党代表是周恩来、王若飞。

  签字仪式毕,毛泽东下楼,和在场的代表们一一握手,表示祝贺。邵力子对毛泽东说:“此次商谈,得以初步完成,多有赖于毛先生不辞辛苦奔波。”

  《双十协定》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政治文献。如果细细推敲起来,其跟二十七年之后——1972年2月28日由周恩来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上海发布的《中美联合公报》,风格极其相似。通篇可用“求同存异”四字来概括。因为无论1945年的国共双方,还是1972年的中美双方,都是观点差距甚大的双方,所以这类由双方签署的政治文献,其行文都采用“一致认为”、“某方认为”、“另一方认为”的格式。凡共同处,用“一致认为”;凡差异处,开列各方观点。

  《双十协定》共分十二条,其中标明“一致认为”的,只不过三条而已,即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关于政治民主化的方针、关于人民自由问题。这三条,大体属于“虚”的条文。其余九条,所写的无非是“中共方面提出”、“政府方面表示”,只是开列了双方的观点罢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国共双方经过四十多天的会谈,尤其是蒋介石和毛泽东能够坐在一起会谈,而且毕竟签订了这么一份“求同存异”式的《双十协定》,是很不容易的了。

  《双十协定》签毕,蒋介石来桂园看望毛泽东了。蒋介石非常讲究礼仪的规格。他是国民党领袖,所以只在毛泽东刚到,以及即将离渝,两次前去看望毛泽东,其余均是毛泽东去他那里。

  这一回,蒋介石军装笔挺,佩特级上将领章,挂着佩剑。毛泽东在楼房阶檐口跟蒋介石握手,然后陪着他步入客厅。蒋介石为《双十协定》的签订,说了几句祝贺的话,席不暇暖,便和毛泽东一起出去,坐上汽车,前往国府路,来到国民政府大楼,出席“双十节”招待外宾的鸡尾酒会。

  过了一个多小时,招待会结束,毛泽东回桂园片刻,从此就告别了桂园。他应蒋介石之邀,和周恩来、王若飞一起前往林园,与蒋介石作第六次会谈。

  是夜,毛泽东、王若飞宿于林园二号楼,周恩来仍住三号楼。

  蒋介石在10月10日的日记中写及:

  正午……往返毛泽东于桂团,送行也。彼忽提议今晚来宿林园,余知其必另生问题乃欢迎其来宿也。约谈十分时即辞出,与妻到国府约谈中外来宾,举行庆祝酒会毕,6时离府回林园校阅……9时40分见毛泽东约谈半小时。

  翌日清早,毛泽东向蒋介石辞行,他俩作了最后一次晤谈。从此,蒋介石和毛泽东天各一方,再也没有见面——虽说他们每日都在思索着如何战胜对方。

  11日上午8时,蒋介石委派陈诚作为他的代表,和毛泽东一起去九龙坡机场,为毛泽东送行。他自己,对于毛泽东仍是“来不接,去不送”。

  9时15分,三辆小汽车从林园到达机场,下车的有毛泽东、陈诚、周恩来、张治中、王若飞、郭沫若夫妇、张澜、邵力子夫妇、陶行知、章伯钧、茅盾等以及各界人士、中外记者。

  临行之前,毛泽东特地向日夜守卫桂园的士兵们致谢。毛泽东握着宪兵班长李介新的手说:“这次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大家。”

  毛泽东在机场对记者发表了谈话:“中国的问题是可以乐观的。困难是有的,不过困难都可以克服。”

  9点45分,毛泽东乘坐一架绿色双引擎C-47型运输机起飞。张治中、王若飞同行。周恩来留在重庆。

  据童小鹏回忆,毛泽东的专机起飞后,红岩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的电台,一直紧张地与延安电台保持密切联系。在收到延安发来毛泽东平安到达的电报后,工作人员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延安机场洋溢着欢笑,两万多人聚集在那里,欢迎毛泽东。这与毛泽东离开延安时,机场上一片担忧之情恰成鲜明的对比……

  在10月13日的《上星期反省录》中,蒋介石写道:

  共毛11日飞回延安,彼虽罪恶昭著而又明知其必秉机叛变,时(实)为统一之大碍,但断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事业。

  §§第九章 国共决战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