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七)兴亡分合历史惯性的基因解密

中原王朝之外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小王朝的生存状态,决定了中国大一统的基因。这种基因经过几千年自然选择,是不可改变的。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十指尖尖,长短总不齐。九子不相同,闹点小矛盾;十指有长短,但都连着心。用这样的民间口语,来解释中国大一统基因是最恰当不过了。

兴亡分合也是大一统国家进程中的历史惯性。这是事物发展此消彼长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所谓久分必合,久合必分就是这个道理。从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规律来看,此消彼长的对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黄河流域的中原后来扩展到黄河、长江南北广阔地域的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融合组成的华夏王朝;另一个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是匈奴、鲜卑、突厥、契丹、羌族、蒙古族、满族为主组成的王朝,如十六国时期鲜卑人慕容氏建立的前燕、西燕、后燕,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宇文家族建立的北周,匈奴人赫连勃勃氏建立的夏国,直到五代之乱时的辽、金、西夏。中国大一统的兴亡分合就在这两大阵营之间展开。

此消彼长的原动力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形成的经济基础,反映到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社会思想文化形态与科学技术形态。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北方游牧民族由于地理环境、气候与生产方式,决定他们定无居所的畜牧业生产力发展,总是远远落后于中原华夏民族的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水平。中原地区,经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历汉、晋、隋、唐,积累起来的封建大一统皇权统治经验,大大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已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峰。而此时的北方少数游牧民族,有的还在奴隶社会或部落社会制度下匍匐前行,开展部落之间的兼并战争。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程度,自不能与中原地区同日而语。由于上述因素所决定,中原华夏王朝,始终处于中国大一统体制的核心地位,而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形形色色的王朝,则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衰极必盛,祸福相依,这又是一条铁定的规律。中原王朝盛极以后,必有衰落之时。这时,中原内部由于生产关系不适应,农民起义或藩王作乱成为了推动改朝换代的历史前进动力。而北方游牧民族经过战争兼并,部落整合,生产力水平相对有了发展。特别是他们的生产方式决定他们骁勇善骑,长于挽弓射箭,不觉间成为了一支虎虎生风的武装力量。他们觊觎中原王朝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于是乘中原地区兴亡交替的空虚时期,向南大举入侵。他们惯常的手法是掠夺了中原地区的财富、牛羊以后,拍P股走人,回到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仍然过他们的游牧生活。但是,碰上他们中出现骁勇之主、野心勃勃的可汗,他们也会赖着不走,霸占一块地方成立国中之国。这就是在两晋后的南北朝,在北方出现少数民族政权北魏、北周、前燕、西燕、后燕、夏国和南宋时期在北方出现契丹耶律氏的辽国、完颜氏的金国、党项人的西夏王朝的原因。

这些北方出现的少数民族小王朝,跟西藏的吐蕃,云南的南诏、大理国,西域的所谓三十六国,情况大体相同。当中原王朝大一统势力强大时,他们俯首称臣;而当中原王朝内斗衰落时,他们闹点小独立,暂时脱离依附状态。

中原王朝之外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小王朝的生存状态,决定了中国大一统的基因。这种基因经过几千年自然选择,是不可改变的。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十指尖尖,长短总不齐。九子不相同,闹点小矛盾;十指有长短,但都连着心。用这样的民间口语,来解释中国大一统基因是最恰当不过了。因为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王朝,好比大象与刚生下的小象,无论体量、力气、还是智力,都无法进行对比、较量。就是西夏王朝的开国者、颇有远见卓识的李元昊,他让党项人男子一夜之间剃成光头,创立了西夏文字,以体现西夏人的独特性。然而,他以西夏文翻译的却是中原地区的《论语》《孟子》《孙子兵法》和《佛经》农书之类,并以儒家思想作为自己国家的主导思想。这足可以看出,李元昊有多么深厚的中国情结。他不是要把西夏从中国独立出去,也不会有老鼠啃大象的野心用西夏国取代中国。他是在中原王朝势力殆危,北方出现辽、金、蒙古,南宋鞭长莫及根本顾不上大西北的情况下,所采取的自立自保方式。

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大元帝国,满族入关打进北京建立的大清王朝,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华夏民族的传统王朝力量对比、较量的两个特例。蒙古人骁勇善战,成吉思汗的铁骑横扫欧亚大陆,他们的军事实力在当时远远超过偏安东南一隅的南宋小朝廷。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并不能说明蒙古国的经济实力、政治制度,特别是思想文化比南宋如何优越、高超,恰恰相反,南宋在上述诸多方面仍然领先于蒙古。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之所以能够以小欺大,小鱼吃大鱼,老鼠啃掉大象,一方面是因蒙古实行军事集权制度,搞全民皆兵,经过几代可汗东征西讨,不仅掠夺积累了相当财富,还通过远征中亚、东欧与不同民族作战,磨砺出来了一支战无不胜的骑兵,提高了他们的军事势力与话语权;另一方面,南宋这边统治者偏安杭州,被江南繁华美景陶醉,变得腐朽没落,而在洞庭湖地区发生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和其他反抗斗争,更如雪上加霜。这才给蒙古灭掉辽、金和西夏,再乘胜南下灭掉南宋提供了可乘之机。

说蒙古人、满族人入主中原,倒不如说他们辛辛苦苦穿越沙漠,翻过长城,钻进山海关,最后却发现自己掉入了深不可测的中原汉文化的大染缸里。蒙古人心虚胆怯,在北京建立大元朝以后,宣布他们和色目人是上等民族,汉人和南人是低等民族,可笑的是他们建立的国家的皇权制度、仪礼、法律、乃至朝廷官吏设置,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如皇帝的诏书、敕令等等,都无一不是从他们强加的低等大汉民族、大汉文化这儿拿过去的。其结果是他们在大汉文化这个染缸里,染过来,染过去,把自己染成了半个汉人。到最后,连孔夫子创立的儒学,汉唐以来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都搞拿来主义,照搬不误。事实上的大元帝国,已经不是蒙古人的帝国,而是以汉族为主的华夏民族的帝国。对于中国华夏民族来说,不过是又一次改朝换代,多了一个蒙古民族伙伴,如此而已。蒙古人的入主中原,只说明蒙古人完全融入了华夏民族大家庭。

这就是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惯性和历史基因,也即是基因解密。

改朝换代是一种历史必然,亡国有外因,更重要的还是内因。元末的农民起义送走了大元王朝,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帝国。当朱元璋的老四朱棣手执玉玺,从南京来到北京,在元朝的废墟上沉沉放上龙椅,用朱红大笔指点乾坤的时候,谁也没想到,历史又一次在这里重复,从北方蒙古人手中接过的皇位,又要拱手送给从北方来的满族人手中。故事还是一样,农民起义,当李自成的百万农民义军打进北京城,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煤山上吊自杀了。于是,明清两代500多年的皇宫便在这里定位了,一个接一个的皇帝在这里发号施令。因为处于中天且位置永恒不变的紫微星在众星的环绕下熠熠闪光,皇帝们效法天帝的居位,把自己所属之所辟为禁地,称之为紫禁城。

紫禁城,这是永乐皇帝朱棣一个永恒的杰作!亦如中国大一统的基因密码,庄严神圣地永远摆在那儿。碧瓦红墙放射出光华,成为国宝、文物、世界文化遗产。从此,紫禁城成为一种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基因链的一环。

明朝最高学府国子监有两处,在南京的叫南监,在北京的叫北监。明中期在北京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约有一万人,其中还有朝鲜、暹罗和安南的学生。明朝规定三年举行一次会试和殿试,每隔三年就有成千上万的考生齐集北京。从永乐十三年 (1415年) 乙末科,开始在北京举行会试,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末科,共开78科,22967人成为进士。政府还在太医院、钦天监、四译馆内设科,培养医药学、天文学等方面人才。四译馆分八个馆,学生们在这里学习少数民族和各国的语言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和缅甸文、梵文等。科举制度传承了儒家文化,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统治精英,同时又加快了汉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相辅相容。

明皇宫在利用建筑群体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可谓是登峰造极。它强调人间皇权的至高无上,强调人与自然的绝对分离。宽广的庭院中难寻一草一木,后宫的几处花园只是一种无力的点缀。它所能达到的深远和宽广,组织的复杂和严谨,胜过世界上任何宫廷建筑。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彼得堡的冬宫、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英国的白金汉宫、日本东京的皇宫等,就建筑而言都只能略居其次了。古巴比伦的宫殿早已灰飞烟灭,古希腊、古罗马的宫殿早已残砖断垣,埃及、印度的宫殿也是面目全非,只有北京的故宫还在展示着封建王朝的画卷。

这也就是在展示着中国大一统的基因密码。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