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二)忽必烈建立的大元超级帝国

文天祥跟忽必烈一样,都被历史记住,成为那一段历史里程碑式的著名人物。不过二人南辕北辙,一个代表了被灭国的大汉文化也就是儒家坚贞的民族气节、昂扬的斗志与汉唐大宋以来的中国不灭的信念;另一个恰恰相反,代表着马背上取得天下的征服者与即将把中国带入一个是是非非毁誉参半的新皇朝的铁腕之君。

成吉思汗去世后,由他的第三子窝阔台继位,是为太宗。当时因为窝阔台在汗国任上不在身边,由第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秋八月,窝阔台在怯绿连河曲雕阿兰之地大会诸王百官,遵照太祖成吉思汗的遗诏即皇帝位,开始设立朝仪,皇族宗属皆跪拜。这时金廷遣人来吊唁成吉思汗,窝阔台道:“汝主久不降,使先帝老于兵间,吾岂能忘也,赗何为哉!”将金使驱逐,决定南下讨伐金国。

令人搞笑的是,后来灭掉南宋的蒙元,原来两家还是灭金战争中的盟友。窝阔台当然知道,宋人在金兀术时代,就和金人结下了血海深仇。那是太宗三年(1232年),窝阔台亲率蒙古军攻克凤翔、洛阳、河中诸郡。八月,以高丽杀使者,命撒札塔率军征讨,取40余城,高丽王投降,高丽国成为蒙古的领地。次年,窝阔台率军由白坡渡过黄河,拖雷军也渡过了汉江,对金廷形成了包围态势。窝阔台遣使主动邀南宋共击金国首都汴梁。听说蒙古人要约共同伐金,南宋朝廷以为捡了便宜,一点也没有迟疑就答应了。南宋帮助蒙古人灭了金,本打算趁乱弄点地盘,得点好处。可是未遂,反而给了蒙古人伐宋的口实。这就叫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不是局外人能够看得清楚,说得明白的。

太宗五年(1234年),蒙古军在南宋军的支援下攻入金都汴梁城,金哀宗完颜守绪逃到归顺、蔡州后自缢身亡。在中国北方延续119年的割据政权金国灭亡。这正是偏安东南一隅的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南宋的最后覆灭,还有34年。这个不幸的朝廷又经历度宗、恭帝、端宗和帝昺四代皇帝,而蒙古帝国中间只经历定宗、宪宗两个皇帝,到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之子世祖忽必烈,最后灭掉了南宋。

窝阔台病逝的那年(1241年),蒙古曾派遣乃马氏月里麻思出使南宋议和,从行者70余人,驰抵淮上。宋将月里麻思一行抓获,囚禁在长沙飞虎寨,1246年死去。那时蒙古国处于帝位交接的特殊时期,顾不上南宋的无理。1251年,蒙哥即皇帝位,是为宪宗。蒙哥即位的第二年七月,即命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哈台征伐大理国。同年秋,忽必烈从蒙古挥师南下。翌年十二月,蒙古军攻占大理首府太和城(云南大理府)。宪宗四年(1254年)春,忽必烈率军北返时又将吐蕃降服,将十三部吐蕃交由八思巴统辖。同年秋,兀良哈台将擒获的大理国王段兴智等遣送到蒙古朝廷去见皇帝蒙哥。蒙哥施以怀柔,赐金牌玉牒,让他回去继续管理原属各部。段兴智回到大理后主动协助蒙军作战,没有多久,大理国属下五城的八府四郡,皆归附于大蒙古汗国。

宪宗六年(1256年)六月,哈撒儿的儿子移相哥、驸马也速儿等提议征讨南宋。1257年春,蒙哥召集诸王商议,以南宋无理囚禁使者为由,决定亲自征伐南宋,并下诏蒙古诸王出兵征宋,命其幼弟阿里布哥留守哈刺和林。由宗王塔察儿统率东路军攻打荆襄、两淮之地,蒙哥自己统帅主力从西路攻取四川。首先由驻四川的都元帅纽琳奉命率领先头部队万人从利州(今四川广元)南下,过大获山,出梁山(今四川梁平),直抵夔门。第二年正月,纽琳部西上与成都的阿答胡部会合。成都、澎(今澎县)、汉(今广安)、怀安(今成都东)、绵(今绵阳)等州和威(今四川理县北)、茂(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诸少数民族首先归降蒙古。四月,蒙哥率领4万人的军队,号称10万大军,越过大漠经河西进抵六盘山,准备兵分三路入蜀。七月,蒙哥统帅主力军经陇西进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直抵汉中。亲王莫哥(蒙哥异母弟)入米仓关;万户孛里察入沔州(今陕西略阳)。十月,蒙哥渡嘉陵江到白水,随即攻破苦竹隘。十一月,克长宁(今四川广元西南),进攻顶堡,周围县城皆归降蒙古。紧接着,蒙哥部队进攻大获山,宋将杨大渊投降。随后又有李居山(今四川南充市)、大良山等五城归降蒙古。十二月,蒙哥部攻取了隆州(今四川仁寿)、雅州(今四川雅安)。与此同时,纽琳率步骑兵5万人、战船200艘从成都水陆并进,直驱涪州(今重庆涪陵),以阻击南宋援蜀之师。

在西路蒙古军长驱直入四川的同时,宗王塔察儿率东路军攻打长江中游的樊城,几乎无功而返。1258年十月,蒙哥改命忽必烈统率东路军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派遣元帅兀良哈台自云南,经贵州、广西助攻南宋。

1259年初,蒙哥派人到四川合川劝降,宋将王坚忠贞不屈,拒绝投降。二月,蒙哥率主力猛攻钓鱼山,未能攻克。七月,蒙哥亲自督阵攻城,不幸被宋军飞石击中,当即死在战场上。蒙军北撤,合州的围困暂时解除。当时,忽必烈正统率东路军到达邢州,那是二月的某一天,正与诸王及谋士商讨取宋之计。八月率军渡淮河,入大胜关至黄坡(今湖北黄坡县),直抵长江北岸。九月初,莫哥亲王遣使来告蒙哥故世的消息,并请忽必烈尽快率军北返。忽必烈不愿无功而返,决定继续进军,分兵三路围攻鄂州。忽必烈率军从阳逻堡渡江至南岸浒黄洲,亲自督师围攻鄂州。

由于鄂州军民奋勇抵抗,加之重庆宋军东下援鄂,宋丞相贾似道屯兵汉阳为后援,其他援鄂大军也已四面云集,蒙古军围鄂州二月未能攻下。奉命自云南北上的兀良哈台将军兵马也受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迫使忽必烈分兵接应,才得以会师。而正在这时,忽必烈之妻遣使来报,留守哈刺和林的幼弟阿里布哥图谋夺取帝位。忽必烈遂有撤兵之念,刚好南宋丞相贾似道暗中遣使求和,提议双方以长江为界,南宋给蒙廷纳银绢。忽必烈采用郝经之计,一面与贾似道签订和议,一面迎接蒙哥的灵车,取大汗宝玺,立即挥师北归,与弟弟争夺皇位。蒙、宋战事也因此暂缓。

1260年春三月,忽必烈率军返回开平,在中原汉臣及蒙古宗王的支持下,召开部分宗王和将领参加的贵族会议,宣布即蒙古皇帝大位。四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五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并建元中统。此前,阿里布哥在哈刺和林已召集西北诸王的贵族会议,宣布为大汗,控制了蒙古本部和察哈台、窝阔台封地。由于忽必烈在中原汉地自行集会称汗,并且推行汉法,明显违背了蒙古统制,引起了阿里布哥和蒙古正统派宗王的强烈不满。忽必烈与阿里布哥展开了四年的内战,是年冬,忽必烈发兵征和林,其弟逃至谦谦州(今叶尼塞河上游),以此为根据地反抗忽必烈。他命察哈台后裔阿鲁忽提供军需,阿鲁忽从察哈台长孙哈刺旭烈兀之妻手里夺取权力,驱除河中地区术赤系势力,占有整个察哈台地区,拥兵15万骑,遂背叛阿里布哥,归顺了忽必烈。阿里布哥发兵攻击阿鲁忽,占领了阿力麻里和伊犁河地区。忽必烈再次发兵攻打,阿里布哥军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一蹶不振。忽必烈这个弟弟不久病逝。

阿里布哥之死,使忽必烈独为一尊。他是成吉思汗的嫡孙,他的父亲拖雷大家都很熟悉,在金庸的武侠小说、电影电视剧里,拖雷是郭靖大侠儿时的伙伴。拖雷有六个嫡子,其中有三个做了皇帝,他们是:长子蒙哥,为蒙古国第四任大汗,在中国的史书中称元宪宗;四子忽必烈,继蒙哥为元世祖;第五子旭烈兀,为伊利汗国王,《史集》中称“伊朗国皇帝”。忽必烈是成吉思汗创业以来的第三代,因为有父、祖开创的局面,忽必烈的早年生活,肯定和成吉思汗当年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情况已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因为蒙古人的传统,免不了还要学习驰马疆场,但是也有了条件接受一些较好的教育,和起于草莽的成吉思汗迥异了。1251年,忽必烈的亲哥哥蒙哥做了大汗,忽必烈得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元史·世祖本纪》记载道:“帝在潜邸,思大有为于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岁辛亥,六月,宪宗即位,同母弟惟帝最长且贤,故宪宗尽属以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遂南驻爪忽都之地。”由此可见,早在漠北做藩王的时候,忽必烈就有“大有为于天下”的抱负,在他的身边聚集一些有学问的人才。忽必烈对汉族的文化很有兴趣,非常神往,这就像今天很多年轻人一样,都十分神往心中的自由世界。所以,当时的忽必烈就已经延聘了不少的汉人到王府来做幕僚,向他们学习汉人的文化和制度。这些汉族的幕僚中间,有一个子聪和尚,他就是后来官至参预中书省事的刘秉忠。刘秉忠跟随忽必烈30年之久,有元一代成宪多出自他的主张。

刘秉忠生于1216年,比忽必烈小一岁。当时的北中国,辽、金两朝已统治200年,刘秉忠的父亲和爷爷,都曾经是金国的官吏。由于家庭有走入仕途的传统,17岁时刘秉忠也曾进入当局的下级机构做刀笔小吏。正是金国被灭的一两年间,而此前数年华北地区早已兵戈不断,可见刘秉忠刚刚参加工作,就是在蒙古国的行政部门。只不过像他这样的下级文官,实在无须对局势负什么责任。然而,刘秉忠肯定不是凡人,不久以后,他因为不甘心于这份下级文吏的工作,终于弃职到武安山出家为僧,法号“子聪”。1247年,30岁的僧人子聪,因为游历云中(今山西大同一带),不知因为什么样的机缘巧合,他被忽必烈招进了幕府,从此深得忽必烈的器重。

刘秉忠博学多才,天文、地理、律历无不精通。他与忽必烈在一起,经常讨论“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之”等高深的政治理论问题。忽必烈非常喜欢让这些有学问的汉臣给他讲历史掌故,最喜欢听的是讲唐太宗等帝王的治国故事。忽必烈还在藩邸,刘秉忠就曾上书,建议定百官爵禄,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安邦之道,进一步取得了忽必烈的信任。此后跟随忽必烈征大理,转战灭金。他受命择地筑开平城(今内蒙古正蓝旗石别苏木),成为忽必烈经营汉地、夺取政权的基地,后改为上都。中统元年(1264年)忽必烈即皇帝位,他建议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处理朝政。至元元年,被受命参预中书省事。

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命刘秉忠扩建燕京为中都,地处幽燕之地的北京开始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市之一。尽管它的历史可上溯到燕国的蓟,但在一千多年里规模地位都局限于一座北方的门户城市,直到936年契丹以此为陪都,命名为南京,才使其发展为行政中心。金国海陵王完颜亮治下的1151年,以北京为中都,到1214年,金为逃避蒙古打击迁都汴梁,这60余年是北京作为一个王朝“统治中心的开始”。然而,刘秉忠监修的北京元大都,无疑是对今天最有影响永垂史册的大事件,奠定了此后近千年北京作为元、明、清三代皇都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

至元八年(1271年)的旧历十一月,由刘秉忠领衔,几位大臣给忽必烈上了一道呈文,呈文说:“元正、朝会、圣节、诏赦及百官宣敕,具公服迎拜行礼。”就是说按照忽必烈认可的方案,改国号行朝仪的一系列策划工作已经完成了。忽必烈非常高兴,批准了他们的方案,正式建国号为“大元”。

为此,朝廷下了一道诏书,公告天下。

在古代,朝廷的诏书也都是很好的文章,因为写诏书的人都是当代文人的魁首。如果不是天下第一流的文笔,做皇帝的也不可能任用他来为自己草诏。所以,这些诏书也都可当作好文章来读。这类文章一般来说,都非常大气、庄严,既有雄辩的说理,又有华丽的辞藻,甚至还有平易近人的态度,让天下人听起来朗朗上口,心悦诚服。

试看刘秉忠为忽必烈起草的这份《建国诏书》,诏曰:

诞膺景命,奄四海以宅尊;必有美名,绍百王而继统。肇从隆古,匪独我家。且唐之为言荡也,尧以之而著称;虞之为言乐也,舜因之而作号。驯至禹兴而汤造,互名夏大以殷中。世降以还,事殊非古。虽乘时而有国,不以义而制称。为秦为汉者,著从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因即所封之爵邑。是皆徇百姓见闻之狃习,要一时经制之权宜,概以至公,不无少贬。我太祖圣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四震天声,大恢土宇,舆图之广,历古所无。顷者,耆宿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在古制以当然,于朕心乎何有。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兹大冶流形于庶品,孰名资始之功;予一人底宁于万邦,尤切体仁之要。事从因革,道协天人。于戏!称义而名,固匪为之溢美;孚休惟永,尚不负于投艰。嘉与敷天,共隆大号。

忽必烈建国为“大元”,显然是深受大汉文化的影响和出于刘秉忠一类汉族知识分子大臣的建议。中国历代的国号,曾经都是一些地名。周天子崛起在“周”这个地方,得天下以后定国号为“周”。秦人崛起在“秦”这个地方,得天下以后定国号为“秦”。刘邦得天下定国号为“汉”,倒并非他是“汉”这个地方的人,而是因为他曾经被天下盟主项羽封为“汉王”,表示他以汉王的身份入主中原。曹操的儿子称帝,国号“魏”,是因为他的父亲作过“魏王”。杨坚做过北周皇帝的“隋王”,得天下也以“隋”号之。唐朝的开国皇帝做过隋朝的“唐王”。宋朝的开国皇帝没有做过“宋王”,但曾经领过周朝“宋州归德军节度使”一职,因此建国后国号为“宋”。

忽必烈从刘秉忠的上书中得到了一个好名字,因此他毫不犹豫地用“大元”取代了“蒙古”。“大元”的国号出自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一句,是对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浩大的宇宙的赞叹。从“大元”的国号可以看得出,忽必烈的志向是很高远的,他心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

建国诏书天下,这是蒙古国由世界帝国转为中原王朝的分水岭。蒙古之前对中原的统治是掠夺性的殖民地式统治,只有到忽必烈时才转型为以中国为主体的王朝,且在这之前“元”之名未出现,故“元朝”的建立应由此算起。

又过了八年,即1279年,大元的海军在厓山大败宋军,南宋的最后一个皇帝帝昺由大忠臣陆秀夫背负蹈海身亡,南宋灭亡。另一外南宋大忠臣文天祥,则被大元将领张弘范俘虏,押送到元大都北京。文天祥在北京被关押三年,元世祖劝他投降,他终不屈服,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被杀害于柴市口。

天地间留下了文天祥烁古震今的诗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跟忽必烈一样,都被历史记住,成为那一段历史里程碑式的著名人物。不过二人南辕北辙,一个代表了被灭国的大汉文化也就是儒家坚贞的民族气节、昂扬的斗志与汉唐大宋以来的中国不灭的信念;另一个恰恰相反,代表着马背上取得天下的征服者与即将把中国带入一个是是非非毁誉参半的新皇朝的铁腕之君。不可否认的是,忽必烈终于得到了南宋数千里的锦绣江山,大元至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庞大、最富庶、最难于想象的大帝国。对于这个庞大帝国的疆域,古人有很多描述:“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零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若夫北庭、回纥之部,白霫、高丽之族,吐蕃、河西之疆,天竺、大理之境,蜂屯蚁聚,俯伏内向,何可胜数。自古有国家者,未若我朝之盛大者矣。”(《元代社会生活史》)

自秦统一天下改封建为郡县,有天下者,以汉、隋、唐、宋为盛,然而幅员之广,远不及大元帝国。忽必烈统一的大元王朝,其领土横跨欧亚大陆,疆域之广史无前例,亘古未有。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