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二)平民皇帝刘邦统一的大汉帝国

布衣皇帝刘邦建立的汉朝,最大的贡献是“汉承秦制”。也就是说,他虽然推翻了秦朝,却继承并维护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体制。大汉王朝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上,刻下了永不磨灭的深深印记:由此,才有了汉民族的称谓,汉字、汉语、汉文化、汉习俗,都从汉代开始,固定为专用名词。

楚、汉争夺天下的斗争很快展开。刘邦采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汉元年(前206年)八月,从故道东还,袭击雍王章邯,章邯在陈仓大败,退走好畤、废丘,还是节节败北。汉军大举西掠陇西、北地、上郡,控制咸阳后,发兵东出武关。依附汉王的南阳起义军头领王陵,率众准备去沛县迎接刘邦的妻子吕氏与太公,消息被楚霸王项羽知道了,他正为刘邦西征东略气愤不已,立即发兵至阳夏阻击拍马屁的王陵,命原吴县令郑昌为韩王,抵御汉兵。

从领兵打仗来说,项羽无疑盖过刘邦,但项羽杀人如麻,很少抚慰;而刘邦恰恰相反,打仗虽不如项羽,但他善待将军、士兵,将士愿为他卖力,对攻下的城池也少烧杀抢掠和屠城,倒能安抚收买人心。也就是说,在战术上项羽处绝对优势,而在战略上刘邦高过项王一筹。大汉二年,原来由西楚霸王项羽封的王,如塞王欣、翟王翳、魏王豹、河南王申阳等都因为汉王的名声好,纷纷归附刘邦。刘邦又利用项羽谋杀义帝之事大做文章,号召天下诸侯共讨不仁不义的楚霸王,项羽在这里又输了一着。楚军在北击齐国中本来取得了军事胜利,但项羽杀人过滥,本来归顺的齐王再反。刘邦得五诸侯王兵,趁项羽在山东与齐王纠缠不清,挥军直捣楚都彭城,想端掉项羽的老窝。项羽听到消息,撤出山东救援,与汉军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刘邦打仗不行,被项羽杀得丢盔弃甲,汉军尸体把睢水都堵塞得断流了。楚军打败汉军,有些见风使舵的诸侯又叛汉归楚。项羽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刘邦在沛县的父母妻小抓到军中做了人质。

丢兵失卒的刘邦带着儿子孝惠,回到关中,立孝惠为太子,驻守栎阳。刘邦令韩信袭击魏王豹,大胜,魏王当了俘虏,置太原、河东、上党三郡。韩信东下,再败赵,斩赵王歇、陈余。大汉三年,汉军驻扎在荥阳,为了偷运先秦时期建立在成皋的敖仓的大批粮食,又怕楚军劫粮,刘邦筑鸿沟甬道。鸿沟在黄河南岸今河南荥阳广武山,沟口宽800米,深200米,是古代军事要塞。刘邦与项羽在鸿沟甬道东西两面相峙一年多,“大战七十,小战四十”,楚军屡屡切断汉军粮道,汉军乏食,刘邦请和,“乃与楚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东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分界。项羽当然不买账,狡诈的刘邦最后采取非常下作的手段,用四万斤金贿赂楚王君臣,最后将项羽的智囊人物范增离间,辞老走了。汉军绝粮哗变,刘邦又耍了个天大花招,让二千女子佯装主力突围,他自己领着数十骑出荥阳西门,逃跑了,丢下他无食果腹的部队。

中国象棋,如今还有所谓“楚河汉界”,这就是从楚霸王与汉刘邦在鸿沟对峙中衍生出来的。鸿沟至今东有霸王城,西有汉王城。这一盘棋局,以当时的军事势力,无疑楚军稳操胜券。汉王刘邦在彭城、荥阳两次脱逃溜之大吉,他最后能反败为胜,完全得力于大将军韩信、樊哙和军师萧何等股肱良臣谋将。

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韩信,本是淮阴一个小流氓,少时家贫,连一日三餐都很难维持,只得到处投靠亲友。有一次在一位当亭长的朋友家里做客,由于食量太大,亭长的太太对他冷言冷语。他忍住饥饿到河边钓鱼,又钓不到,便向河边的洗衣妇讨饭。有位老妇人经常给他饭吃,鼓励他说:“大丈夫应当立志,不能成天依赖别人过日子,好好努力吧!”韩信受到鼓励,决心努力上进,开创自己的前途。后来,他专心研究兵法,颇有心得,便有意投效楚将军项梁。当他腰佩宝剑,走在淮阴街上时,有一位流氓少年看他不顺眼,就说:“你的模样还挺神气的,其实你只不过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家伙。有种就杀了我,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心中大怒,但是他想:我当然可以一剑宰了他,但这有什么意义呢?大丈夫能忍一时之辱,何必跟这家伙一般见识。便一言不发,弯下腰来,从流氓少年的胯下爬了过去——胯下之辱升华成了忍耐的艺术。

韩信投入项梁的部队,建立了不少战功。项梁死后,归属项羽,任为郎中。项羽与刘邦的人格魅力的差距,在这里显露出来了。韩信多次向项羽建言献策,项羽瞧不起他,始终没有获得重用。韩信认为继续留在楚营,没有发展机会,毅然决然地到汉中,投效刘邦。有一天,韩信跟本营的弟兄触犯军法,被判处死刑。前面已有十三位弟兄人头落地,轮到了韩信,他情急地大叫:

“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杀害壮士?”

监斩官滕公觉得很惊讶,就把他叫到面前盘问。经过一番交谈,滕公对韩信大为赏识,便替他向刘邦求情。刘邦亲自接见了韩信,特准他戴罪立功,分发到萧何的部下服务,担任管理粮草的工作。萧何与韩信交谈后发现,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便向刘邦推荐,可是刘邦却没有理会。萧何的几次进言都没有效果,令韩信心灰意冷。不久,传来韩信失踪的消息,萧何立刻亲自连夜追赶。终于追上了,经过一番诚挚的挽留,韩信跟着萧何返回汉营,去觐见刘邦。萧何再次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见萧何如此慎重,这才认真地和韩信谈论天下大计。韩信剖析楚汉情势,精辟深入,刘邦大为赞赏,立刻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将指挥大军的信符交给他,并举行了隆重的拜将典礼。韩信终于如愿以偿,得以施展平生的抱负。

这一段故事,后来编成《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戏曲,广泛上演,保留至今,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

韩信拜为大将军,领兵北伐,暗渡陈仓,光复关中。接着进兵赵国。赵王命陈余率军20万迎战,参谋李左军建议:“汉军远道而来,由于道路狭窄,军粮一定会接济不上。请给我3万人去劫夺他们的粮车,汉军的补给线一旦被切断,韩信就插翅难飞了。”陈余拒绝李左军的建议,决定正面与汉军对决。韩信得知敌方的意图,便大胆挺进,派遣2000名轻骑深夜抄小路潜入敌后,嘱咐他们等到两军交战,赵军倾巢而出时,偷入敌营,换上汉军旗帜。等到一切安排妥当,韩信派遣一部分士卒渡过河口,背水叫阵;陈余一见,产生轻敌的心理,原来背水迎战是兵家大忌,汉军竟然毫无警觉,可见韩信实在是浪得虚名。于是陈余下令,赵军倾巢而出,大挫汉军。等到凯旋而归,却见自己的根据地——井陉关已经换上了汉军的旗帜,陈余大惊失色,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已退到水边的汉军掉转头来,配合关内的汉军,两面夹击,赵军全军覆没。韩信俘获李左军,并以诚恳之礼接待,李左军深受感动,自愿留在韩信身边效力。

韩信用兵如神,指挥作战所向无敌,恐怕与项羽不相上下。项羽统军作战机动神速,锐不可当,然而就运用兵法与谋略上,项羽不如韩信。刘邦在彭城一役被项羽击溃,撤回荥阳,命韩信率军攻魏。韩信在黄河西岸集结部队与船只,宣称要在敌前强渡黄河。等魏军集中全力,积极准备迎战,他派遣强大的精锐,悄悄抵达夏阳,用无数空瓶空瓮制成木筏,强渡过黄河。魏军得知消息,大惊失色,再回军迎战。韩信猛打猛攻,生擒魏豹,魏地全部归附。

这就是韩信用兵的高明之处,虚晃一枪,避实就虚,然后再当头一击决定胜负。韩信既灭魏国,乘胜进军击败代国军,再击赵国。汉军进攻彭城,为项羽所败。逃了出来的刘邦,与韩信大军在荥阳会师,这才造成楚、汉对峙的局面。此后,韩信封为齐王,率军继续向东追击齐王田广。项羽派遣最亲信的悍将龙且,统率号称20万人的大军驰救。齐楚联军跟汉军隔着潍水布阵,韩信半夜下令,命缝制一万余个布袋,装满沙土,用来在潍水上游筑坝。下游河床水位迅速降低,韩信命令大军过河,龙且迎战。汉军佯败,龙且挥军追击,等到进入潍水河床时,韩信命令撤除上游的沙坝,洪水如万马奔腾,楚军被分隔为二,汉军猛烈反扑,斩杀龙且。留在潍水那一边的楚军,一哄而散,韩信再次证明他的用兵如神。

韩信军威大振,刘邦立即封他为齐王。韩信衣锦荣归,并没有忘记当年给他饭吃的洗衣老妇,特别派人送千金给她,以表示感谢。至于那位逼迫韩信接受胯下之辱的流氓少年,听说韩信做了王侯,非常担忧遭到报复。然而,韩信不但不追究往事,反而派人去安慰他。韩信实在是个军事天才,刘邦能够听从萧何推荐,举拔韩信为大将军,也证明刘邦气度确实不凡,能够用度外之人。

项羽和刘邦联手推翻了秦朝,在争夺天下的斗争中,一个以悲剧告终,一个以喜剧收场,正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项羽出身楚国贵族,刘邦出身泗水亭长,有学者称他出身流氓无赖。其实,所谓“亭长”,也算是今天的农村基层干部。然而,贵族出身的项羽,刚愎自用,只知猛冲猛杀,贵族的血液里并无多少“可敬”的基因。他失败后有人称他为失败的英雄,还从美学原理上论述他如何“高贵”。刘邦虽然出身赤脚杆子农民,但他的宽宏大度,擅长用将才,遂使竖子成名,最后做了大汉开国皇帝。这两个出身高贵、出身贫贱的草莽英雄,都在《史记》中留下了诗歌,不过一个抒发的是失败的无奈,另一个抒发的是胜利的豪情。

大汉五年(前202年),刘邦大举进攻楚军,并约韩信、彭越会师。项羽兵败,退至垓下,落入汉军的包围圈。夜深人静,汉军中高唱楚军士兵家乡的民谣。项羽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无法入眠,起身饮酒,陪伴他的是宠姬虞美人,还有一匹名叫“乌骓”的骏马。这位末路英雄面对绝境,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反复高歌自己即兴创作的诗篇,虞美人在旁应和。后世演义成的《霸王别姬》成了国粹京剧的经典,将男女情爱美化成铭心刻骨的浪漫。项羽先杀了心爱的乌骓,虞美人则执剑自刎,倒在丈夫怀里。凄惨的情景令一代英豪潸然泪下,走投无路无牵挂的项羽率八百骑兵突围不成,最后在乌江自刎。

刘邦打败了项羽,又平定了异姓诸侯王的叛乱,建立大汉帝国已成定局。诸侯将相纷纷请奏,尊汉王为皇帝,刘邦假意谦虚地道:“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原来请刘邦做皇帝,是为了群臣能封王侯。刘邦谦让再三,说:“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于是,在二月甲午,在今曹州济阴县汜水之阳筑坛,刘邦即大汉皇帝位,是为汉高祖。志得意满的汉高祖路过家乡沛县,邀请故人、父老、子弟一同联欢。酒酣耳热,刘邦手舞足蹈,敲打乐器,仰天长啸: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布衣皇帝刘邦建立的汉朝,最大的贡献就是“汉承秦制”。也就是说,他虽然推翻了秦朝,却继承并维护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体制。他接受了皇帝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郡、县、乡、亭、里,与秦制完全一样。郡有郡守(后更名为太守)、郡尉等,分别掌管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下设丞、尉,分别掌管文书、治安之权。基层组织是里,十里为亭,有亭长;十亭为乡,有三老掌管教化、诉讼、收税和管理治安。

汉高祖刘邦在继承秦的郡县制时,犹豫不决,进退维谷,最后采取折中主义。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部分恢复了封建制,封建了大批异姓诸侯王、同姓诸侯王。这与历史的某种惯性是分不开的:在中国既有大统一的历史惯性,在某个时期又有大一统反作用力的惯性。秦始皇统一中国,秦二世灭亡,就是这种反作用力的明证。所以在前一节里说秦末的刘、项之争是战国争雄的继续。

秦统一后,以郡县制取代了封建制,确立了以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但是基础并不牢固,法律秩序与政治制度并未深入人心。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缺乏大一统的精神支柱,被打败的六国仍拥有各自的传统势力。如果说项羽的恢复封建制,是迎合六国旧贵族复辟的愿望,那么,刘邦的封建异姓诸侯王则是迫于形势,出于无奈。他为了利用各种诸侯势力击败项羽,连续封了齐王韩信(后改称楚王)、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赵王张敖、韩王信、燕王臧荼、衡山王(后改称长沙王)吴芮。

当然,这种妥协,刘邦也看到埋下了分裂的潜在危险。皇帝做稳以后,剪除异姓诸侯王——包括用陈平之计杀韩信,也就势在必然。然而他又封建了九个同姓诸侯王:燕、代、齐、赵、梁、吴、楚、淮南、淮阳。原因在于错误地总结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以为废除封建制,“孤立而亡”。希望同姓诸侯王起到“屏藩”作用,使皇帝不至于孤立。他在封同姓诸侯王时宣布:“非刘氏而立,天下共击之。”其目的显然想仰仗宗室血缘关系,构筑皇权的屏障。

然而事与愿违,效果适得其反。这些王国封地大,权力重,俨然独立王国。郡县制与封建制并存,形成畸形的“封建郡国制”。这种一国两制的“夹生饭”,不久就遭到了惩罚,同姓诸侯王联手反叛中央,发动了“吴楚七国之乱”。

汉高祖刘邦还是个颇用心思的皇帝,鉴于秦代严刑峻法,过于苛暴,他当然不会再用法家理论。那么是否会倾向儒家学说呢?他也不会买账。出身泗水亭长的他,凭借武力打天下,一向对高谈阔论的儒家嗤之以鼻,常骂儒生是“竖儒”“腐儒”。秦末高阳儒生郦食其怀才不遇,托刘邦麾下骑士引荐,骑士对他说,沛公不喜欢儒生,有戴着儒生高帽子的来客,沛公就把他的高帽子取下来,在里面小便。对儒生蔑视到如此程度,郦食其还是要去谒见。

刘邦召见郦食其时,正好坐在床边让两个婢女为他洗脚,极为倨傲不恭。打败项羽后,刘邦说,打天下哪里用得着腐儒!不过他身边还是有几个并不死守教条,颇知变通的儒生,如陆贾、叔孙通之流。刘邦当了皇帝,陆贾经常在他面前称赞儒家的《诗》《书》,刘邦以为陆贾迂腐,不了解形势,对他说,我的天下是在马上打下来的,哪里用得着《诗》《书》。陆贾申辩说,在马上打天下,难道还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刘邦以为他说得有理,就叫他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陆贾写成《新语》十二篇,说秦朝专任刑法是它迅速灭亡的主因之一。因而主张,以“教化劝善”,以“法令诛恶”,实行“无为而治”的政治:“稳定得像没有什么事那样,安静得像没有喧闹声那样,有官府而不扰民,像没有官吏那样,各村各户过着恬静的生活像没有什么人那样。”刘邦对陆贾的这一主张倒十分欣赏。

汉朝建立伊始,平民皇帝和布衣将相进入巍峨的宫殿,却不懂得君臣礼仪。他们起自民间底层,无拘无束惯了,常在大殿上饮酒喧哗,拔剑击柱,使刘邦感到“威重不行”,没有皇帝的威严和架势。颇知变通的叔孙通对刘邦说,儒者虽然难与进取,却可以守成。他为此专门制订了一套兼采周礼与秦仪的宫廷朝仪制度,实施以后效果很好。当刘邦穿上皇帝的冠服第一次接受群臣跪拜,领略到了作为皇帝的威风凛凛时,不无得意地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刘邦性格豪爽,心胸广大,智术高明,知人善任,肯于纳言,是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领袖人物。刘邦能把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张良、萧何、韩信等文臣武将招揽到自己麾下为自己效命,那不是一般凡夫俗子能做到的。刘邦在打败项羽后,在洛阳南宫置酒款待群臣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一席话,恰恰说明了刘邦的成功之道。

刘邦是真正意义上统一中国的人。秦始皇统一中国只有短短15 年便土崩瓦解,秦始皇的统一是军事的统一、表面的统一,实质上中国民心并未统一,实质并未统一。秦始皇未统一之前就有很多人要刺杀他,统一后还是有很多人要刺杀他。秦始皇的统一很不得人心,他死之前就民心离析,帝国崩溃在酝酿之中,只是他死得太早,没有亲眼看到自己帝国的坍塌覆灭。秦统治者把统治下的人民当成奴隶使用,不把他们当成人看待。秦王朝的暴政致使曾经的六国各地的人民的仇恨在不断堆积集聚。而刘邦开创的大汉王朝历经26代皇帝,延续426年(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是中国第一个比较稳固的封建大一统王朝。大汉王朝在中国大统一的历史上,刻下了永不磨灭的深深印记:由此,才有了汉民族的称谓,汉字、汉语、汉文化,都从汉代开始固定为专用名词。汉,是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引申过来的。汉水,在古代又叫夏水,意为地上的银河,“夏”和“汉”都有“广大”之意,用汉族取代古代华夏族,一脉相承。

汉朝的班固说:“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

汉民族、汉文化一经确立,便像一个巨大的海绵球体,一块拥有强力磁场的吸铁石吸引了中国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不管是北方的胡人、匈奴人、蒙古人、满人,也不管南方的百越、苗夷等民族,他们被汉文化这个巨大海绵球兼收并蓄、融合溶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凝聚力的中国主体民族、主体文化。这既是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惯性,又是大一统的历史基因。

在发展文化事业方面,刘邦建立规模宏大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石渠阁等。“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史记·高祖本纪》)刘邦采取的宽松无为的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刘邦死后,“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