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四章 被误解的情感――姐弟恋、师生恋分析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与主流情感不符的恋情,它们有时会被人们解读为畸形的情感或爱恋,并对当事人进行指责。主流情感没有错,这些“非主流”的情爱模式也并非都是“不伦之恋”。也许,当事双方的内心深处有着不为人知的情结与苦楚。

  我们可以试图去探寻这些隐藏在他们背后的心理情愫,进而设身处地地去分析那些曾被误解了的情感,为他们的生活指点迷津。

  正视姐弟恋

  放眼娱乐圈,当年,王菲与谢霆锋的一场姐弟恋轰轰烈烈人尽皆知,如今张晋与蔡少芬更是已经甜甜蜜蜜修成正果,就连《奋斗》里的“向南”,也以80后的身份迎娶了70后“夏琳”,并于近日迎来了爱的结晶。可以说,时下,姐弟恋正在掀起一股与传统婚恋的年龄结构相悖的热潮。而很多数据也证明了姐弟恋对于男女双方有着更多的优越性。

  中国有句老话,“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五赛过母”。时下掀起的姐弟恋(cradle snatcher)风潮,不仅仅反映在明星身上,现实生活中,我们普通人的身边也有很多。“姐弟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背后有其深层的心理学原因。

  姐弟恋的产生,是因为男女双方都被彼此身上的独特魅力所吸引,这种魅力是在传统年龄层次的恋人身上找不到的。发生姐弟恋的男方多数心理年龄比较成熟,对女孩的看法超出了同龄人,这样的感情只能在成熟女性身上找到,这是其他小女生所不可替代的。而女方则能在男孩身上找到与成年男子同样的成熟气质,而男孩较之成年男性更为单纯的爱和激情,则更容易激起女性的爱意,这同样是同龄人很难取代的。这些不可取代的特性使他们的感情更为稳定。

  姐弟恋与传统中男大女小的恋爱完全不同,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男的多有恋母情结,而女性之所以找一个比自己小的男人恋爱,就是想获得一种被别人需要的感觉,尤其是那些曾经不被需要甚至被忽视的女性,其姐弟恋的心理更重。当一个有恋母情结的男人与一个喜欢“被需要”的女人碰上了,双方都有感觉,那么姐弟恋就成功了。

  姐弟恋的心理学分析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姐弟恋有一个“以谁为主,以谁为客”的问题。

  1.女性作为主体

  此情况往往是“母性”在起关键作用,表现为对他人的关爱,这是有生物学基础的。女性在新生命的孕育和哺乳过程中,把这种特征延伸到生活中,成为“姐弟恋”的心理学基础。另外,从女人的角度来看,“关怀强迫症”易于导致发生“姐弟恋”、“关怀强迫症”――Co-dependency,原意是交互依赖,这里指“依赖别人对自己的依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不断向别人提供关怀和帮助,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当她的细致关怀被人依赖时,她会自我满足于这份成就与价值,满足由此获得的道德优越感,否则就会有强烈的自责和痛苦。当女人在心理上患有这种症状时,她们很容易转嫁这种关怀给比自己小的男人。

  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姐弟恋”中,“大龄女”喜欢“小男生”,也是虚荣心在作祟,喜欢男友的年轻英俊,在朋友面前觉得很有面子。有的是希望找一个比自己年轻的男子,重温少女时代的浪漫感觉。当今社会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使得今日的女性与昨日的女性很不一样,她们在恋爱上自主选择的余地很大,她们往往看重爱情本质的东西。

  2.男性作为主体

  在这种情况中,大多是因为“恋母情结”的作用,或者说出现姐弟恋是男性“恋母情结”的泛化。恋母情结,又称俄底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通俗地讲是指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无论到什么年纪,都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恋母情结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最早发生的人际关系,长大以后的各种人际关系都不同程度地受恋母情结的影响。可以说,后来的各种人际关系都是恋母情结的变形。比如有的男人在儿童时期在外面受到欺负,他就要向母亲求助,他认为最安全的港湾就是母亲的臂膀。这样的男人成年了,在社会上受到挫折,他自然认为妻子和女朋友的臂膀就是他最安全的港湾。

  男人在他们的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时,极易被一个从生理、心理、个性全面成熟的女性所吸引。男人会感到比自己大的女性更成熟、更有社会阅历,能更为智慧地处理问题,这种类似于崇拜的感情极易转化为恋情。当今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男权至上,男性全面包容一切的传统定式已被打破,而男性在社会与家庭中所承受的心理负荷已接近临界点,所以从内心世界里渴望与已经具备一定生活阅历的女人共同承担各种压力。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姐弟恋中不少男性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心理强。当然了,如果男人心理落差过大,过于儿童化,就会形成“恋母情结”强迫症,这样就需要去找心理医生咨询了。

  解读师生恋

  琼瑶的小说《窗外》中,江雁容爱上了语文老师,老师由原先的疑惑、拒绝,到后来的接受和投入。但临近高考的学生和已婚的老师之间,注定是一场面临家庭和社会道德非议的恋爱。

  日剧《魔女之条件》中,女老师未知在凛冽的清晨和一个男生相撞,而这,就是缘分的开始。但两人的相爱遭到了学校、男孩母亲、女老师男友甚至法律的阻碍。

  瑞典电影《教室别恋》中,37岁的女老师与14岁的男学生,两人完全沉浸在情欲的感官刺激中。

  这些都是小说和影视剧中演绎的师生恋故事。现实生活中,鲁迅与许广平的师生恋历程曾饱受非议,却也是执手到终。而前几年在贵阳六中曾经发生过一个令人痛心的案件,两男生与学校老师发生师生三角恋,致使其中一名男生将“情敌”捅死。

  社会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师生恋话题新的思考。

  师生恋的社会状态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内因和外因,师生恋也是如此。人们对于师生恋从惊异、讥讽发展到如今的认可,也是有其社会根源的。

  第一、社会的开放带来的了情感的释放

  人们尘封多年的情感在改革开放后,开始有了宣泄的途径。当代青少年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让我一次爱个够”、“跟着感觉走,拉着梦的手”等观念,使他们为爱情不顾一切,当然也就不会计较所爱的对象年龄大小、身份如何等。

  第二、西方情欲解放思想与婚恋观的影响

  很多欧美以及日本的影视、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师生恋的桥段,人们从刚开始的非议、鄙夷到现在的见怪不怪,可以说是社会转型催化了人们“思维风暴”的产生。

  第三、恋爱中“自主性主义”的产生

  这个时代早已脱离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男女婚配方式,新兴的这种恋爱理论使人们在婚恋过程中认定“只要是我爱的就行”。这也使得现今“师生恋”、“忘年恋”屡见不鲜。

  师生恋的心理状态分析

  社会的发展注定了我们要重新审视许多事物,师生恋现象有其社会性的一面,是师生恋产生与发展的外因,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事物的内因才是决定其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因此,说到师生恋,我们就不得不提到青少年的心理状态:

  首先,恋师现象是青少年性意识、性行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奇特现象,它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但这也是一种正常的情感。青少年时期是人的性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国外的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性的反感时期;第二阶段,对异性的狂热时期;第三阶段,浪漫的恋爱时期。恋师是向往年长者时期。由于在青少年后期,他们心中的父母形象变得从未有过的渺小,他们的独立意识变得强烈,逃脱家庭、远离父母监护的愿望膨胀,渴望着能重新选择一种活法。但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经验不足,束手无策的感觉萦绕着他们,他们渴望理解与帮助。环顾周围他们发现,与自己朝夕相处,关爱关心自己成长,传道解惑的老师,有阅历,有才华,有智慧,充满成熟之美,很容易地占据了他们的心灵,成为他们崇拜的偶像。于是有一些学生对异性老师产生爱慕之情,执著地追求。在学生已经认为师生恋是违背社会道德时,炽热、痛苦的感情会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致不能自拔。

  第二,青少年中出现的恋师现象,是恋母或恋父情结的另一种体现方式。人们的社会化过程是由家庭、社会、学校共同来完成的,性格的形成受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爱抚、家庭氛围的影响深刻,父母的过分溺爱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心理依赖,没有很好地完成自我成长。他们在潜意识中渴望得到父母般的关爱,对父母的爱很容易转移到关心爱护他的老师身上,并误把它当成一种爱情。

  第三,恋生现象的出现,似乎在社会中有违师德。因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地位不平等,老师对学生的情感占有变得轻而易举。因为老师在学生心里的地位比较高,老师的形象代表着高尚,老师是成功的化身,一旦老师追求学生,学生有被宠爱的喜悦,能够很快产生反应。另外,人有支配欲望,由于地位的不同,学生处于被支配的位置上,老师易对学生产生同情、占有的心理,于是就可以跨越年龄,冲破角色的规定。如果没有外界的阻力,这种关系就发展为婚姻。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