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住长江南,我住长江北,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不论南方北方,中国人都是同宗同源、受长江黄河的哺育。但是,在世人眼里,南方人总是灵秀婉约的形象,这一江水何来两种滋味?
1.江苏人
江苏号为鱼米之乡,也为水泊之乡,水稻渔业自古就比较发达。所以,江苏人爱吃大米和小鱼,这一大一小间,铸就了江苏人特有的习性与气质。
江苏人天性小气,所以就有了“瘦西湖”。江苏人大气,所以又有了三大湖。江苏苏州园林闻名遐尔,但怎么看,也只是玲珑娇小而已。虽然精致,但属于巧夺天工的人为雕刻而已,所以,江苏人历来做事谨慎,思想缜密。为人难以所查透。正也符合江苏人的聪明伶俐,乖巧而奸猾,复杂多变的个性。江苏人多为小巧玲珑,尤以女子为最。手巧而赋有美感的江苏女子,以苏绣的盛名闯荡九州。而江苏的男子多为女性之相,说话温柔,行为矜持。但也不乏名人之出世,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南宋英雄陆秀夫。以及风流文人唐伯虎,还有极具个性的“扬州八怪”。
2.安徽人
对许多南方人来说,安徽是北方,对许多北方人而言它又是南方,其实同江苏一样,安徽地跨南北,安徽人也身兼南北的特点,但学的是否像,是否学到了精华,还存有争论。
安徽人的灵柔不如南方仔,刚猛不如北方佬,有着南方人与北方人之间的过渡性格。安徽人豪爽而细腻,头脑清楚而口无遮拦,所以安徽出学者和商人。安徽学者豪气十足,敢质疑陈说,敢开风气,所以文学革命由两个安徽人(胡适陈独秀)启其肇端也在情理之中,第一个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也出自安徽合肥;徽商在中国以敢做敢为而闻名于世,白手起家,闯荡江湖,在近代商界很有声誉。但安徽人自我中心意识太强,性格泼辣而又诡秘,喜欢内斗,喜欢抬杠,派系纷争多,虽处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却落后于东部的其他省区。但总体说来,安徽是美的,徽州的“五凤朝阳,四水归堂”写实了他们的斗志与内敛。
3.湖北人
楚人所自豪的在于他们的先古之楚文化。湖北地处中部,北邻河南,南接湖南,自然条件很好,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湖北佬有“九头鸟”之名,兼具楚人的蛮气和灵气,聪慧精明而好勇斗狠,出了不少文人武将。为人韬光养晦,不显山露水,又火气很大,喜欢内斗。不像山东人那样“团结”,也不像山东人那样喜欢自我宣传。楚人赖以骄傲的祖宗之一庄王曾说自己“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说明了湖北人之狂妄自负心态。
湖北人聪明,聪明的有点狡猾。湖北人对于自己的地理意识永远是模糊,不知道是属于北方还是南方。所以,只有站在黄鹤楼上呜呼哀哉的大谈中庸之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湖北人好斗而勇猛,但却缺乏理智的思考。所以,后来的项羽只能“无颜愧对江东父老”。
4.湖南人
湖南人号称“南方的北方人”,性格张扬刚烈,脾气像辣椒一样火暴,嗓门也比较大。
与湖北人的韬光养晦相比,湖南人是实干家。虽然湖南开发比较晚,但却人才辈出,关于湖南有两句话,第一句是“惟楚有才”,第二句是“无湘不成军”。可见其文武兼备,湖南文人众多,但湖南文人有一股湘民的“蛮”劲,才有谭嗣同之类的硬汉文人,有沈从文之类的“乡下人”,有丁玲之类的“武将军”,湖南人重事功,所以文人似乎喜从军,“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湖南军人骁勇善战,湘军名声显赫,但从曾国藩到毛泽东,湘将都多儒雅之风,湘妹子没有川妹子的辣劲,却精干而又聪慧,娶来做老婆绝对不错。但与江南人相比,湘民虽质朴,却不通脱,蛮劲发作时,五头牛都拉不回来,所以常常铤而走险,湘地盗匪之残忍野蛮,与此有关,湘民宗族意识也很强,故常有集体械斗。湘人不善言谈,湖南话听起来瓮声瓮气,蕴涵着一种爆发力。
5.浙江人
浙江虽然富为鱼米之乡,但人多地少,所以浙江人闯世界的很多。
浙江人靠本事来养活自己,走南闯北做生意,修钟表、擦皮鞋、裁衣服,只要能够糊口的职业,几乎都可以见到浙江人,但你不大可能看到浙江人行乞,因为浙江人相信勤劳才会有饭吃。北方人宁愿下岗在家,也不愿意干他们所谓“丢面子”的活,对吃苦耐劳的浙江人还颇为鄙视,动辄称“蛮子”,所以北方人遇荒年只好去要饭,或去做盗匪,否则只能饿死,而浙江人却能绝处逢生。吃苦耐劳,精明能干的特性,使浙江人在各个行业中都是好手。
浙江人自豪于“胜似天堂”的杭州。更以西湖的旖旎风景为荣。所以,浙江人只知道赏景,而不知道存亡的发展。以至被金国勒索,被忽必烈所灭。浙江人天性孱弱,胆小怕事。但大多正直谨慎,循规蹈矩。男人只会花港观鱼,吟诗赋词,或是摇着檀香扇喝龙井茶。女人则为娇小玲珑,西子泛舟,弹着琵琶唱越剧。
浙江人外表虽然小气,但不像江苏人纯粹的小气。他们以宽厚的臂膀和温暖给予许多流浪的文化名人以栖息,有唐代的张志和,近代的袁枚和龚自珍,还有胡适,徐志摩等。浙江出美女。所以浙江就有了四大美女的西施。然而,如今的浙江俊男倒很多,伟男却很少;美女倒也有,只是娇娆有余,大气不足。
6.江西人
江西是王勃笔下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省,自古就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在长达几千年的人口迁移中,江西古老的荒蛮之地被改观。吸取先进的文化。江西人自古重文而修于理。江西人多信奉道教,江西的万寿宫就是有名的道教寺院。所以,江西人多善少恶,重于礼而轻于浮。安于心灵清静,讳于自我创新和挑战。初唐的王勃曾在南昌写下有名的《腾王阁序》,对江西的溢美之辞令人流连。如今的赣人性格属于保守封闭型的。时常发生窝里斗。没趣的时候,就会捏捏景德镇的陶瓷。对待外物藐视而自负。好于精神胜利之法。好文的传统虽然没有变,但却没有大家出现。实为遗憾。
7.福建人
福建古称八闽,远古时居住着古书上称为百越民族的土著人,也是吃蛇的民族,拥有自己神奇剽悍的生活方式。随后的晋唐宋几朝汉人不断迁入这片险恶的山水,与当地的土著不断交融,逐渐形成了性格独特的福建人。
八闽大地,山清水秀,但交通太差,又没田可种,连福州和厦门都建在丘陵地带,只好外出经商闯荡。也因其所处沿海的缘故,各路商家云集,海上贸易得以发展。
福建是历代出状元最多的省份。从中可以看出,福建人的聪慧和天质非同一般。福建在五代时出了诗人黄滔,在现代有个诗人叫舒婷。另外还有宋代词人柳永,明代文学家李贽。
福建人笃信佛教,尤以妈祖为最。福建人好于漂泊,好于闯荡。有大海的气概。福建人遍布世界五大洲。海外的华侨多为福建人。
福建人的性格犹如他们奇怪的客家话一样,令人琢磨不透,又颇具争议。
8.上海人
上海人是好公民、坏邻居,其敬业态度无人可及,公共意识也比较强,总是衣冠整洁,修饰得体。外地人在上海虽不免被一概视为乡下人,却也很少受到粗暴对待。但上海人的地域认同感很强,骨子里十分自傲,内心轻视外地人(外国人除外)尤为排斥苏北人。外来人士难以融入上海人的圈子。在私人交往中,上海人总是十分理智,与人保持着一点距离,善于权衡利弊,为小事斤斤计较。所以上海的邻居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也正因为如此,上海出了不少银行家和商人,却难出一个诗人。
上海人本性刁钻,习性奸猾。自视为傲然一切,鄙视一切。好于钻营取巧,包囊私欲。言谈尖刻,不留情面。性吝啬,好占小便宜。排外而自不量力。男人不像男人,倒有女人的脂粉相;女人倒像女人,但过多有风月相。然而,上海本地虽然不出英杰。但很多英杰却出在上海,非本地人也,只是利用了本地的优势跳板而已。所以,上海人是可怜又可悲的。唯一的能聊以自慰的,就是它那个能装点门面华而不实的时尚城市而已。
所以说,上海是一个自大而又媚外的矛盾体。
9.广东人
广东地处华南,其原住民外貌更多的带有马来人种的特点,(现已融入了许多南下的蒙古人种的特征)有人说,“食在成都”,也有人说“食在广州”,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成都小吃遍地,吃的花样百出,而能够在“吃”方面与成都人相媲美的,非广州莫属。与成都人相比,广州人吃得更“野”,从蛇到鼠,从猴到虫,几乎什么都敢吃,这也反映了“食蛇民族”的某些野性,而正是这种不驯服的野性,使广东人与在正统文化束缚下失去创造力的中原诸省人相比,更显得敢做敢为,血性充沛,尤其是近代以来,因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广东屡次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从北伐战争到改革开放,近代以来的许多有深远影响的大事都是由广东人开启的,因此,广东近代以也来名人辈出。
内地人崇尚官,讲“关系”,最重要的是会打通各种关节,“吃得开”,广东人崇尚商,讲“本事”,关键在个人能否抓得住机会施展才能。广东人不喜欢管别人的闲事,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冷漠,但也因为如此,也才很少像内地人那样在人际纷争中浪费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州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城市,却不是一个适于居住的城市。广州本地女孩大多身材纤细,但容貌却令人难以恭维,如果你在广州街头看到许多靓女,那大半来自外省。
10.四川人
群山环抱的四川盆地,尤其是成都平原,物产丰饶,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四川盆地是个聚宝盆,但也正是因为这个“盆子”,使四川人局限于盆地文化的束缚,本性保守,封闭,尤其是不团结,好窝里斗。
四川多神仙类的人物,精明能干而散漫悠闲,能享受吃喝玩乐,也喜欢谈玄探幽,川妹子既辣且媚,骂起人来“嘴巴狡”,尤其是在公共场所与人吵架的时候,往往“辣”劲十足,使对方只好落荒而逃;发起嗲来也无人能抵挡。
四川人讲究吃喝玩乐,赌博成风,自古有“少不入川”的说法。麻辣烫,麻辣火锅和毛血旺都是四川人带起来的。由于饮食习惯的原因,四川人的痔疮、直肠癌发病率全国最高。
今天四川的很多城市都缺乏朝气,很多人都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比如成都,就是一个散漫悠闲的城市,很多人或提笼架鸟,或沿街道、胡同“摆长城”,不会玩麻将的人,在当地看来则不是四川人。
11.重庆人
或许是因为多山的缘故,重庆人的性格狡黠而不乏豪放,像闻名的重庆火锅一样,既麻且辣,重庆人不但紧跟各种潮流,而且“砣子”(拳头)硬,比成都人更带一些火气和豪气,敢打敢骂,重庆也盛产美女,人说重庆街头“三步一个张曼玉,五步一个林青霞”,但重庆妹子辣劲十足,不好对付。总之,重庆和四川人相似之处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