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的方式反映着一个人的性格。心理学家们对人的吸烟姿势和方式做过系统的研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福斯特对吸烟的分析最为生动。福斯特对一个吸烟者的分析分为5个部分――
持烟的方式
夹在食指和中指的指尖上。这是常见的持烟方法。性情比较平静、踏实,爱表达自己,亲切自然。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容易随波逐流,缺乏决断力和意志力。
夹在食指和中指的指缝里。你是个行动主义者,自我意识很强,不太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因此容易引起误解和反感。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拿着。性情较为冷一些。头脑聪明,工作作风干练。不过,有时候你的骄傲、自我会让人不快。
吸烟的方式
叼在右端。思维敏捷,能够迅速下决断,行动出手很大胆,常常出其不意。
叼在左端。你的思绪很多,计划性强,有城府。
在嘴唇的中央向上衔着。爱慕虚荣一些,即使有踏实的外表,也难免去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甚至会自食苦果。
在嘴唇的中央向下衔着。你的理性远远大于感性,做事绝不会强人所难。很踏实,喜欢按着自己的节奏去处理事情。
嘴上叼着烟,手的动作不停。对自己非常自信,而且,业绩可能的确很突出。对自己的生活现状和工作比较满意,并且充满了希望。
咬烟头,用唾液湿润烟卷。多见于男性。性格中依然残留着不成熟的幼儿习性。
喷烟的方式
把烟喷向自己面前的人的方向。乐于挑战,无视对方的存在,在对对方有攻击心理的时候,常常这样。
把烟往下吹。努力不想把烟弄到他人身上。对人际关系非常细心和谨慎,对人态度温和,属于温厚型的性格。
抖灰的方式
正抽得起劲,频繁地把烟灰抖到烟缸里。做事认真,可能会有一点神经质。即便烟灰很短,也要抖落,这说明吸烟者的精神压力多来源于不能轻松对待事情,过于紧张地对待生活中的事。
烟灰很多才会抖落。缺乏足够的精力,做事时小心翼翼。
周围有不吸烟的人的时候,就把烟朝上。你是个非常仔细的人。
掐灭烟的方式
敲打烟头,把有火的部分在烟缸里弄灭。你是慎重派。缺乏自己的主张,总想藏在别人的背后,附和他人。
把烟很直地按在烟缸里捻灭。不会感情用事,做任何事情都很界限分明。把工作和娱乐、恋爱和婚姻分得很清楚。
把烟头折成两段弄灭。性格开朗,但有时难免倾覆,说话不算数的时候多。
把烟头折成三半以上弄灭。看起来很认真的样子,你对异性的影响力不小,善于与异性沟通。
把有火的一部分弄成一个球捻灭。性子比较急,做事常常比较武断。容易出小错。
火没掐灭也不在意。爱撒娇,好恶爱憎分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协调性。
向烟灰缸里倒水。既有对自己要求完美的一面,也有不修边幅的时候,容易走两个极端。平日里很沉静,但行动起来非常迅速。常常让同事吃惊。
以上是美国心理学家J?福斯特对吸烟的心理分析,吸烟的时候是一个人的心灵无意识张开的时刻,你如果掌握了必备的心理学常识,就可以抓住对方的心理特征。当然,吸烟对身体不好,最好规劝你的朋友尽早戒掉吸烟的习惯。
青少年吸烟心理探析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报告,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约有300万人,大多数是在发达国家。预计到2025年,与烟草有关的疾病造成的死亡将要达到1000万,其中700万在发展中国家,仅在中国就将达200万。据国内近年来对全国50万人口吸烟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岁以上人群平均吸烟率为33.9%,其中男性为61%(20岁以上男性吸烟率高达68.9%),女性为7%,全国吸烟人口近3亿。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在学生群体中,吸烟率随年龄、学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来越小,有的仅从10~14岁就开始吸烟。为什么明知吸烟有害健康,不少青少年还要不惜代价亲身体验呢?这其中的心理原因是复杂的,大致有以下几种心态:
好奇心理:
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年,往往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同时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凡事都想试一试。不少吸烟的家长未重视自身行为给孩子的影响,无意中轻率地流露出“成年人才可以吸烟”的思想,不少青少年在这种心理驱使下,把吸不吸烟当作是否成熟的标志,开始模仿成人吸烟。还有不少青少年是在同伴的影响下,你吸我也吸,从而相互模仿学会吞云吐雾。
交往心理:
在当前社会风气影响下,有时为了办事顺利,联络感情,以烟引路,烟酒不分家。此风对青少年影响明显。如在某大学调查表明,男生间相互敬烟已成为习惯,无论路遇,还是同学串门互访,总离不开香烟来沟通。甚至有的学生在干部竞选、评优、评奖等都离不开“香烟开路”。许多同学认为:“烟可以使人产生亲近感,减少陌生,提高办事效率。”可见,烟已成为当今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粘合剂。
虚荣心理:
一些青少年崇拜影视剧中明星的吸烟镜头,认为吸烟时髦、潇洒,因此盲目追求、模仿。有的女生说:“男生抽烟的姿势好看,给人一种成熟洒脱的感觉。”不少男生在这种心理暗示、鼓励下,为赢得女生好感,顾不得“抽坏身体抽臭嘴”。
夸耀攀比心理:
在当今商品社会影响下,大款们摆阔气、讲排场,致使一些有经济背景的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通过烟的档次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而另一些人为了不被看轻,显示自己有能耐,也硬着头皮盲目攀比,据调查,青少年中买进口烟或买国产高档烟的占29.8%。
消愁心理:
青少年期往往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但往往又对社会有着较高的期望值。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难免遭受各种心理挫折,出现心理失衡。而烟可暂时麻醉他们的神经,使他们暂时失去或忘却不平衡的心理,获得短暂的快乐,即所谓“一抽解千愁”。正因为抽烟满足了他们消愁解闷的心理需要,所以许多青少年在心理受挫时,对吸烟有特别的需求。
对烟的错误认识:
错误地认为抽烟能提神、消除疲劳,有助于脑力劳动,因而在学习紧张或思考难题时借助吸烟提高学习效率;还有的竟然错误地认为,所谓吸烟有害身体不过是宣传而已,并不可信。例如“我父亲抽了几十年,至今也没什么癌症”、“隔壁大爷从不吸烟,最近却死于肺癌”、“吸烟未必有什么危害”等想法。
总之,青少年吸烟心理是各种各样的,这里面既有个人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既有家庭教育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原因。但不论造成抽烟的心理因素如何,皆与青少年对吸烟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密切关系。殊不知,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身体各器官对烟草中有害物质极为敏感,吸烟给他们的心理、生理带来的不良后果要比成人严重得多。因此,不少城市最近公布了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这是大大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加强对青少年吸烟问题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希望教师和家长们,要以身作则,首先自己戒烟,然后再教育青少年不要吸烟。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清新环境,真正地把青少年从烟雾中解放出来!
经常吸烟者更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
据德国《明镜周刊》1月15日文章报道,马普协会神经病学专家组目前公布的一项心理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不仅患肺癌的几率大于非烟民,而且更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
对3021名14到24岁的烟民的调查问卷显示,几乎1/3的人曾考虑过自杀,而非烟民仅有15%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很早就有吸烟与自杀有联系的传闻,但不能确认吸烟究竟是自我意识混乱的结果还是引发它的原因。很可能二者被同一因素决定。
而研究小组的托马斯相信,吸烟确实是诱发自杀的因素。他说:“我们的研究第一次证明了吸烟确实增加自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