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三章 考试的恐慌――梦中的心理考验

  考试一种考验,所以总是让人感到很多焦虑和压力。

  当一个人面临考试时,极有可能会梦见考试,担心考不好,就会梦见考试时忘了带笔,题目全都忘了等情境。或者相反,梦见自己考得很好,这属于“做梦娶媳妇”之类的梦,为了安慰一下自己,让自己高兴一下。

  当一个人并没有面临真的考试时,梦见考试表明他在生活中“面临考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要面临“考试”的。教师讲课,是考试,是学生在考你有没有能力做教师;一个战士参加阅兵演习,也是考试,考查平日训练的好坏;一个人谈恋爱,是考试,考你是否能被对方喜爱并接受;一个商人进行一次交易,也是考试,考不好就有可能赔本。

  弗洛伊德指出,考试的梦往往发生于梦者隔天就要从事某种可能有风险而且必须承担后果的大事时。同时他认为,梦者不会梦到他以前考试不及格的经历,而会常梦到过去那些当时担心通不过,花费了很大心血,而后却发现并不是这么难通过的那类考试。他说:“我曾经未能通过法医学的考试,但我却从未梦见此事。相反,对植物学、动物学、化学,我虽曾大伤脑筋,但却由于老师的宽厚从未发生问题。”

  在梦中,他却常常重温这些科目的风险。因此他认为:梦的用意是安慰梦者“不要为明天担心!想想当年你参加考试前的紧张吧!你还不是白白紧张一番,最后顺利地拿到了学位。”

  后来的一些心理学家,都发现考试梦不仅仅是用来安慰人的,有时它也用来提醒人或用来指示处境的。

  前者的例子可见于安?法拉第,她在作一次关于梦的讲演前夜,梦见自己参加生物学考试。梦中她突然醒悟到她已好几年没做这方面的研究了,她很紧张,对生物老师说,“让我先看看题,答不出我就走。”结果,在第二天讲课时,一位女生物学家问了她一些有关梦的生物学方面的问题。看来,梦是提醒她,该预备一下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也许明天会有人问你。

  再如,一位女子梦见她参加考试,考生只有她一个人,考官是一个中年妇女。她突然发现有一个英俊的男子也出现在考场中,又像监考又像考生。她暗地里希望这个男子能帮她通过考试。但是这个男子又消失了,她极为失望,并在梦里说:“再也没有了。”梦中的中年妇女经仔细辨认,有些像她的一位同事。而这位同事正在为她介绍朋友。至此,梦的意思已很清楚了。她把约会当成一次考试,不知道自己能否通过,对此很担心。她希望那个英俊男子,即她心中最理想的白马王子能在场,或者说她希望将见到的朋友是她理想中的白马王子。那样她就会表现得很好,很热情,从而给对方也留下好印象,即顺利地通过这场考试。但是她知道她理想中的白马王子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她失落地说:“再也没有了。”或许,她把过去爱过的某个男子,某个曾遇到过又消失的人当成了白马王子吧。那个人不在了,所以她说“再也没有了”。

  另一个中年妇女也是梦见自己参加考试,考生也只有她一个人。不幸的是,监考者说她作弊。她否认,并让她的丈夫作证,但是丈夫却不肯为她作证。我们可以很容易猜想到这是什么考试。这是在考验她在现实生活中能否经得起其他异性的诱惑。“监考者”认为她作弊,就是说她还是可能有不够检点的行为。她想让丈夫相信,她没有这类行为。但是显然丈夫也对她有所怀疑。史特喀尔指出,考试梦常象征着性经验和性成熟。这也有道理,因为没有性经验的人对自己的性能力心中无数,经验过程也就是考验过程。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