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爰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爱国主义一直是动员和鼓舞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年大学生要成为坚定的爱国者,就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自觉陶冶爱国之情,激发爱国之志,以自己的建国之才,化作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爱国主义是一种古已有之的优良传统,它一直是中华民族巨大凝聚力的象征,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虽然是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但它却是连续不断的传统,每个时代都为这一传统注人新的内容,使之历久弥新。作为历史上形成的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思想力量的爱国主义传统,今天我们仍需要加以继承和发扬。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

  什么是爱国主义?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1.爱故土、爱人民和爱国家的统一

  爱国主义就其最一般的意义来讲,正如列宁所说:“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深厚的感情。”(1)可见,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热爱。在汉语里,“祖国”一词的词义最初意指“祖先的国度”,是列祖列宗们的共同生活区域,也就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父母之邦”。在英语里,“motherland”或“fatherland”表示祖国,也含有“父母之邦”的意思。现代意义上的“祖国”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广,包括了现代“国家”概念的基本内容。现代意义上的祖国至少包含自然要素、社会要素和政治要素三个要素,是一个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于一体的综合概念。爱国主义所忠诚、热爱、报效的祖国是国土、国民和国家组成的社会共同体,因此,爱国主义必然以爱故土、爱人民和爱国家为最基本的内容。

  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祖国,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她首先就是我们脚下这块世代生息、繁衍的广袤土地,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我们对祖国的爱就源于对这片哺育自己的土地的最朴素而真挚的爱。无论是远离故乡的游子,还是远涉重洋的侨胞,都对故乡、故土有着深深的爱恋,他们常常随身珍藏着一瓶家乡的水,或者一捧故乡的土,表达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壮丽的山河,秀丽的风景,丰富的物产和不胜枚举的人文景观,自古就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和爱国者的赞美。他们或用最美好的语言、诗句,或用最动听的乐曲,或用丹青画笔,讴歌和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热爱各族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我们的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因为她拥有辽阔的土地、壮丽的河山、丰富的物产,更因为她拥有世世代代生息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亿万各族人民。古语“民为邦本”说得好,没有人民的土地,无论怎样富饶美丽,也不过是一块未开垦的原始的蛮荒之地。各族人民是伟大祖国的根本所在,是伟大祖国的创造者,祖国和人民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热爱祖国各族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正是有了人民的辛勤劳动,有了各族人民世代的努力,才使祖国成为一个富有实际内容和生命力的有机体。没有人民的祖国是不存在的,离开人民谈爱国是不切实际、毫无意义的。

  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在阶级社会,祖国与国家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祖国”的内涵中更突出民族性和自然属性,而“国家”的内涵中则强调政治性和阶级属性。所以,从概念上我们不能把祖国和国家完全混同,不能误以为爱国家就是爱祖国的全部内容,而忽视对故土和人民的热爱。同样,祖国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又是具体的。国家离不开国土和国民,国土和国民又隶属于一定的国家。国家是分裂还是统一,是兴盛还是衰败,都与国土完整与否、与国民的命运休戚相关。所以,爱国家是爱国主义不可缺少的重要政治内容。

  但是,国家的政治性和阶级属性使我们不能不管国家的阶级性质和进步与否,盲目地爱任何性质的任何国家。事实上,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里,爱祖国和爱国家是分离的、对立的,爱祖国主要是爱自己的民族、国土和人民,而爱国家则意味着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阶级工具。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爱祖国和爱国家才是统一的。

  2.从爱国情感到爱国觉悟、爱国行为的升华

  马克思主义认为,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和意志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和巩固起来的一种团结凝聚国家和民族、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道德和人生价值规范。

  爱国主义作为人们的一种主观精神和行为状态,表现为从爱国情感到爱国觉悟和爱国行为这样三个不同层次并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性基础。我们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后代,伟大的祖国是养育我们的母亲。爱国情感就是人们对伟大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它的表现十分丰富,有赞美、依恋、自豪、自信、自尊、归属和忠诚、责任等许多美好的感情。同时,爱国情感是爱憎分明的情感,那种对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危害国家安全和败坏国家荣誉的一切言行、人物和事件产生的仇恨、憎恶和气愤等情感也是爱国情感的一个重要方面。

  爱国觉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理性升华,它建立在爱国情感基础上,能帮助人们从本质上理解问题,避免感觉的片面性,进而从世界观、人生观的高度确立爱国主义的信念,并自觉地将之转化为报效祖国的爱国行动。这种爱国觉悟表现在对待爱祖国的问题上,就是把爱现在的社会主义祖国与爱历史上的中国一致起来。在思想领域,对历史中国的认识有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中国持全面的否定态度;另一种是复古主义观点,不加分析地推崇历史上的中国,主张用传统的儒家思想改造现实的中国。这两种观点的共同错误之处在于,人为地割裂了历史中国与现实中国的联系,片面地对待历史和现实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历史的发展和现状。

  我们提倡的爱国主义觉悟更强调在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中国的基础上,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在如何正确认识今天中国的问题上,社会上同样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例如,有人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有人只看到西方社会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无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取得的成就;有的人只看到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却不考虑造成这一差距的历史原因,对祖国的前途失去信心;有人还因此嫌弃自己的祖国,千方百计离开祖国;更有甚者,有的人出于对西方物质生活的向往,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卖良心、人格,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中国近现代历史已经证明,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正确看待祖国的历史和现实,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真正把爱国情感提升到爱国觉悟的高度。

  爱国行为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只有将爱国之情、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化作效国之行,言行一致,才能成为真正的爱国主义者。要实践爱国行为,首先要把爱国情感和爱国觉悟转化为明确、坚定的爱国志向,确定报效祖国的人生奋斗目标,这是爱国行为的导向。其次要掌握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本领,这是实施爱国行为的基本条件。最后,要发扬艰苦奋斗和献身的精神,敢于正视爱国行为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爱国行为不仅是一种个人的实践活动,更是全体人民的集体实践活动,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科学等各个领域,各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都是爱国行动。每个人的爱国行为只有融人集体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种群众性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中,产生了无数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谱写了爱国主义的壮丽篇章。

  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古老的中华民族给世人带来了许多不解之谜:为什么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幸存至今的文明古国?为什么这个古老的民族在遭受了近代半殖民地的厄运后,仍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随着1997年7月1日香港和1999年12月20日澳门相继回归祖国,人们更加清楚了其中的奥秘,那就是这一切都源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

  1.古代的爱国主义传统

  维护祖国和民族的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内容。从孔子的“一匡天下”、孟子的“定于一”、荀子的“文王载百里而天下一”,到董仲舒的“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都体现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的思想,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爱国行动的精神动力。

  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因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后人世代传颂;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世人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气节;爱国诗人陆游病危之际,仍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为了保卫国家边疆的安宁,“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郑成功抗击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世代传为佳话。这些爱国英雄及其爱国事迹形成的古代爱国主义传统,激发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激励着炎黄子孙在祖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前仆后继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此外,封建社会中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为反抗阶级压迫和残酷剥削而掀起的农民起义,无不在动摇反动统治的同时,也推动了祖国的社会进步。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更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不懈地开发着祖国的自然资源,改造着祖国的自然环境,涌现出了大禹、李冰、徐霞客等为人民造福的优秀代表。在科学文化方面,历史上出现的四大发明、《诗经》、《齐民要术》、《本草纲目》、京杭大运河、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等等,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为祖国创造的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代表。

  2.近代的爱国主义传统

  1840年以后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是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瓜分,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时代特征,决定了中华民族近代爱国主义传统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封建主义压迫,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

  中国近代爱国主义始终与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联系在一起。最早“睁眼看世界”的魏源提出了著名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向西方学习、寻找救国之路的先驱。此后,无论是清政府内部的抵抗派、洋务派,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及人民群众自发的斗争,尽管其主张各有不同,在是否维护清王朝统治阶级方面也有不同的见解,但是,他们抵御帝国主义侵略和振兴中华的愿望是一致的。虽然这些爱国志士的努力最终都因为历史和阶级的局限而功败垂成,但他们爱国救国的精神和实践,唤醒和鼓舞着中国人民为改变国家积弱积贫的面貌,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求新的思想武器、开辟新的救国道路,为迎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新阶段的来临创造了条件。

  3.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新阶段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转折点,它作为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我国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我国爱国主义传统开始向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创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爱国主义运动的崭新历史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理想,从而把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推进到当代及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阶段,使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获得了新生,得到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和境界的升华。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和特色,不同的阶级和政党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中国共产党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正如江泽民所说:“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的。”

  4.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基本内容

  虽然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表现形式,但是,无论是古代爱国主义、近代爱国主义,还是当代爱国主义,它们之间都是一脉相传的,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概括地说,这一传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第一,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各族人民用自已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奋斗,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作出了巨大贡献,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第二,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自大一统国家形成以来,中国曾多次出现民族分裂的局面,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流。而且,历次太平盛世都出现在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环境下,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第三,反对侵略,维护祖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爱国主义不仅激励中国人民反对国内民族压迫,而且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每一次帝国主义侵略都更加激起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反对侵略的决心,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维护了祖国独立、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第四,反对倒退,推动祖国繁荣进步。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始终存在着进步和倒退两种力量的较量。正是各族人民坚持同一切阻碍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势力和腐朽社会制度不懈斗争,才使中华民族历经坎坷磨难而不衰,至今仍生生不息,走向新的辉煌。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