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才有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而且对大学生的其他素质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如果一个大学生经常地、过度地处于焦虑、郁闷、孤僻、自卑、犹豫、暴躁、怨恨、猜忌等不良心理状态,是不可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取得成绩,得到发展的。当代大学生所承担和将要承担的学习任务和社会责任更繁重、更艰苦,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更殷切、更全面。只有保持心理健康,才能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一、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就是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它是一种持续的状况,当事人在这种状况下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心理健康有四个明显的标志: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综上可知,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人际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心理健康与德智体美各育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全面发展的基础。

  心理健康与德育的关系极为密切。高校德育是指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政治品质包括政治观点、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思想品质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品质指按社会规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性和倾向性。德育的这三个方面的养成,都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观点、态度、行为、稳定性、倾向性本身就是心理活动在特定层面上的反映。事实证明,心理健康的人,有利于培养较高的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那些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甚至违法乱纪的人,多少也与其心理不健康有关。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拥有协调的人际关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理健康与智育的关系也很密切。智育是指发展智力的教育,包括知识、智力、技能三个方面。有效的学习活动与智力发展全赖于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这些都是心理活动在认识过程中的具体反映。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在此前提下,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和谐的关系,都有助于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潜能开发。心理健康的学生,大多数学习效率较高,学习成绩较好。

  心理健康与体育也有密切的关系。体育是指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的教育。强健的体魄是大学生成才的物质基础,是大学生更好地发挥德、智作用的载体。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体育不仅可以强健身体,也可以锻炼意志,转移消极情绪;同时心理健康的人更能吃苦耐劳,有顽强的毅力,表现为更强健的体魄。因此,体育与心理健康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心理健康与美育的关系也很密切。美育是指对青年学生心灵、行为的教育。美的境界是德、智、体优化的外在表现,也是理想人格的内在要素。心理健康本身就蕴含着美的成分,比如情感美、意志美、行为美、品德美、语言美。心理健康的人人格统一协调、自然真实,体现着一种性格美。心理不健康的人人格分裂、言行不一、虚伪,达不到美的要求。没有心理健康就谈不上行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不懂得美的真谛,不会赏美、审美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德、智、体、美各育关系密切,是全面发展的基础。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但准确界定心理健康的标准却并非易事。因为心理现象是主观精神现象,它的度量很难有一个固定而清晰的界限。一般而言,界定心理健康可遵循三条原则。第一,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是否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有无明显的差异。第二,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即人的心理活动中认识、情感、意志三个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第三,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即人的个体心理特征在没有重大的外部环境改变的前提下,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相对稳定,行为表现出一贯性。

  根据以上三项原则,一般应该从环境适应能力、挫折耐受能力、情绪调控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意识水平等方面具体界定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特定的社会角色的要求以及心理健康学的基本理论,可以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保持对学习较深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智力正常是人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而大学生一般智力都比较优秀。学习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的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学习态度端正,求知欲望强烈,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习成绩比较稳定,能保持一定的学习效率,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与快乐感。

  第二,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各种关系的认识和体验。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的学生了解自己,接受自己,自我评价客观,既不妄自尊大而做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也不妄自菲薄而甘愿放弃可能发展的机会;自信乐观,生活目标与理想切合实际,不苛求自己,能扬长避短。

  第三,能调节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影响人的健康,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影响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学生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虽然也有悲、忧、哀、愁等消极体验,但能主动调节;同时能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

  第四,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乐于交往。人际关系状况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和给予爱和友谊,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乐于助人。

  第五,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人格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心理健康的学生的所思、所做、所言协调一致,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第六,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以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心理健康的学生在环境改变时能面对现实,对环境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调整自我,使个人行为符合新环境的要求;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清晰的认识,能及时修正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协调一致。

  第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应的心理行为表现。心理健康的人的认识、情感、言行、举止都符合他所处的年龄段。心理健康的青年学生应该是精力充沛、勤学好问、反应敏捷、喜欢探索。过于老成或过于幼稚、过于依赖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衡量自己心理是否健康的尺度,而且也为我们指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应该努力的内容。为了正确地判定心理健康的状况,在理解和运用以上心理健康标准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随着人的成长,知识的扩展,经验的积累,环境的改变,心理健康状况也会有所改变。因此,要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人的心理健康。

  其次,把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情况区别开来。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如果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能与心理变态、心理疾病划等号。因此,不能仅从一时一事而简单地给自己或周围的他人扣上心理不健康的帽子。

  再次,注意心理状态的过渡现象。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界限分明的对立面,有时是一种连续的过渡状态。从良好的心理状态到严重的心理异常之间也有一个广阔的过渡带。在许多情况下,异常与正常、变态与常态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程度的差异。

  最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能够有效率地学习、交往和生活。如果由于心理问题不能维持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同时又没有明显的器质性问题,这时就应该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及时调整。

  根据1998年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有16.51%的学生存在着中度以上的心理症状,而在生活中曾经被心理问题而困扰的学生、自认为心理素质不良的学生却是一个相当的数字。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根据反应的领域和表现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第一,新生入学适应问题。进入大学后,面临的是陌生的环境、生疏的人际关系,对于绝大多数首次远离家门,离开长期依赖的父母和熟悉的生活环境的青年学子而言,今后怎样独立生活,怎样适应新环境都会出现焦虑、不安、孤独感,超过限度时会产生心理问题,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第二,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一个较普遍的问题,加上大学教师的管理方式、讲课方法、学习进度等都不同于中学,新生对学习的适应常常出现问题,表现为学习不得法,考试焦埠,不会安排学习时间与计划,甚至厌学等。

  第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更加重视,并试图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但由于缺乏经验与技巧,在交往过程中沟通不足、社交恐怖、关系失调、人际冲突等时有发生,从而易导致心理失调。

  第四,恋爱与性心理问题。由于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性心理的发展,大学生活又创造了诸多交往的机会,向往爱情的学生常常会进入恋爱的实践。但由于缺乏经验的指导,有些学生出现单相思,被动卷人恋爱、失恋等苦恼。也有人产生心理异常。

  第五,求职择业方面的心理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选择能发挥自身潜能、满足个人兴趣、适应个人发展的工作并不容易。由于对自己不了解,对职业不了解,对走上社会缺乏心理准备,择业渠道不通畅等原因,都可以引发心理冲突或心理问题。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科学研究表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十分复杂,它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结果。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是大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与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学习环境与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从社会、学校、学生个人三方面进行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任何一个人都必定在某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并受到所属社会环境的制约。许多心理不健康是由于对环境的不良适应而引起的。对大学生而言,影响其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思潮与大众传播,社会评价等方面。

  第一,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一般政治抱负大,参与意识强,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政策方针非常关注,而且敏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处于激烈变革的状态,各种矛盾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和行为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如果思考问题的方法简单化,不能正确认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改革的前途、自己的未来忧心忡忡,困惑重重,就会因为过分悲观、担忧、紧张、焦虑、失望、沮丧而导致心理异常。

  第二,社会思潮与大众传播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求知欲望强烈,掌握信息快速,参与意识强烈。但是,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浅,人生观价值观未定型,识别和抵御能力较弱,对西方的思潮和国内一些所谓时髦流行的观点不能正确鉴别,有时甚至盲目附合和崇拜。随着因特网技术等现代大众传播手段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传播领域的情况也趋于复杂化。一方面,大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强化了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开辟了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新阵地。另一方面,在现代信息通道上,一些错误的、不健康的信息也对大学生产生了冲击。情况严重的甚至导致思想混乱、观念模糊、价值观偏斜,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对心理和行为产生消极影响。

  第三,社会评价的影响。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影响着大学生自我评价。社会赞许程度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成就感;反之,会使大学生产生压抑感,从而导致情绪消极。在社会现实中,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评价并非总是客观、准确的,有时还会出现偏颇。“天之骄子”、“人尖子”的评价,会导致少数大学生产生妄自尊大、自我膨胀的错误倾向;“垮掉的一代”、“高分低能”的评价,则会使少数大学生缺乏自信,产生强烈的挫折感,从而引发心理适应不良。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常常是褒贬不一,如果缺乏清醒的认识,容易发生困惑,找不准自身的社会位置。

  2.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环境和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更直接且深刻的影响。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校的环境、校风、校园文化等方面。

  第一,课程学习的压力和影响。大学生进入了系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阶段。一般来说,课程的压力较大,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较多。如果学习方法不科学,就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产生困难。由于大学生个性特点不同,在学习的道路上,显示优势的时间也不是同时同步的。在学习生活中个人处境的这种多样化状态,也会使人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更加严重的是,有些大学生把市场经济中的竞争逻辑搬到学校生活中来,视正常的学习生活为“竞争”,把学校和班级当成了“竞技场”,这就更加增大了心理的压力,恶化了学习的环境。把同学之间的关系看成竞争关系,就难以有真诚的友谊和帮助,就不可能处理好同学关系,只能使自己越来越孤立,甚至引发心理疾病。本来,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成功欲、创新性,充分发挥潜能,推进个人的进步。但是,过重地渲染或看重这种压力,也可能变为沉重的负担,有损心理健康。应该懂得大学的学习生活与中小学不同,这里不是靠排名次、争第一那样的做法显示个人的成绩和处境。正确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防止学习压力过大而引发各种心理障碍。

  第二,校园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包括校园内的生活方式、课外活动、学术气氛等,集中体现在校风、班风和学风上。校园文化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学校的传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莫说像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样的名校,即使地方院校,只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多年来都培育起了“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青年人向往的地方。但是校园不能脱离社会。社会上曾经盛行的经商风、下海风等实用主义思潮也冲击了大学校园,在学生中引发了出国热、考托热、打工热。一度发生的个别学生的“停学创业”被新闻界“炒”热之后,也使得一些学生心情浮躁、急于求成,出现追求眼前利益等现象。

  第三,校园生活条件的影响。校园生活条件包括建筑物、教室、宿舍、图书馆等硬件设施。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使人有较好的心理感受,而且有助健康;不良的校园环境容易使人压抑、烦躁,影响生活情趣和学习效率。

  3.学生自身的影响

  大学生正值青年中期,而青年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变化最激烈的时期,面临着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方面的课题。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极易出现适应不良,甚至损害心理健康。

  第一,生理方面的影响。大学阶段人的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对于社会道德习俗、法律和纪律的约束,还不能深刻的理解。因此,这种心理方面和思想方面的不成熟常常产生压抑感。严重的甚至还会产生紧张、恐惧、羞涩和压抑,影响心理健康。

  第二,情绪方面的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处在最动荡和复杂的时期,鲜明的特征是情绪的两重性。情感丰富强烈,但心境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有强烈的交往需求,但内心闭锁;情绪容易激荡,但缺乏冷静的思考容易走向极端。这些矛盾和冲突持续过长,强度过大,必然会破坏心理平衡而引发各种心理障碍。

  第三,个性方面的影响。由于每个大学生出生的环境、条件、父母的遗传与教育方式等不同,个性也千差万别。现代中国优秀人才一般都具有以下共同的个性心理品质: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富有才能;人际关系协调;自我意识完善。那些性格过于内向、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孤僻封闭、自卑忧郁、急躁冲动、固执多疑、爱慕虚荣、感情脆弱的人,在生活的挫折面前更易产生心理异常。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