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注重身心健康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个成功的人不仅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高尚的道德、精湛的业务,还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本章将讨论身心素质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及如何促进身心健康。

  健康的体魄是成才的物质基础。大学的学习活动是艰苦的脑力劳动,紧张而又丰富,没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是难以完成学业的。每一个立志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知识和才华的当代大学生,都要保持健康的体魄。

  一、树立现代健康观念

  人类对健康的概念曾经历不同的阶段,健康的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在生产力低下的时期,人类只关注如何适应和征服自然,维护自身的生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关心身体健康,防病治病的医学科学应运而生。历史发展到现代,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生理方面的因素。

  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乃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良好而完满的状态。这一健康的定义,改变了以往健康仅指无生理功能异常、免于疾病的单一概念,明确地指出人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要求。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只有具备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良好状态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这些认识,对我们认识健康的现代含义很有帮助。

  为了加深入们对健康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还明确提出了健康的10条标准: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疲劳紧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头发具有光泽而少头屑;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可见,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严格地说,没有一种病是纯粹身体方面的,也没有一种病是纯粹心理方面的。因此,我们在考虑自身的健康状况时,要注意身心两个方面的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认识到,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还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如危害现代人健康的高血压、心脏病等,就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更全面了。身心是有机的统一体,身心健康不可分割。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体现。心理活动对人体各种器官、系统的活动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生理健康有助于心理机能的正常发挥和健康心理的形成;健康的心理对保持身体健康以及战胜疾病都有积极的作用。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大学生健康的目标是追求一种更积极的状况、更高层次的适应和发展,是一种身心健康的状态。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生理方面的身体健康,要具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状态良好,并能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身体发育匀称,有标准体重,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心理健康方面,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变化和影响,保持心理平衡。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有自我调节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及其变化的能力。

  二、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在生理发育方面,保持健康的前提是了解自身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身体生理机能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大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后期,身体形态发育进入稳定阶段,骨骼趋于定型,内脏器官及其生理机能稳定发育,达到一生的最佳状态。大学生的大脑及神经系统已基本发育成熟,脑重量已接近成年人,约1500克左右,但脑的机能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表现为注意力集中、观察力加强、记忆力完善、想像力丰富,为接受高等教育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保证。随着年龄增长和营养改善特别是进行体育锻炼,大学生的第二性征将更趋成熟。

  在心理发育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一生中四个方面的高峰期:生理变化的高峰,即身体发育成熟和定型阶段;智力发展高峰,即智力达到一生中的最高阶段;需求高峰,即对爱情、事业、理想和物质生活的需要达到高峰;创造高峰,即最少保守、最易接受新生事物、最富有创造性的特点。这必然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生理的成熟导致心理的成熟感,自尊心、独立感增强,自我意识提高,迫切地要求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发展,强调自主和独立思考,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和评价周围的人和事。由于体力和机能的旺盛,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力求表现自己的精力和能力,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丰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和批判性大大增强。大学生渴望友谊,追求社会化,但情绪不稳,容易多变。

  大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过渡阶段,内心容易出现冲突和矛盾,例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的求知欲与识别能力尚不高的矛盾、理智与情绪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认识自身这些心理特点,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够在校坚持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身体健康。但在学习过程中仍有可能生病。由于大学生过的是集体生活,又多在宿舍、教室、图书馆等人员集中的室内活动,这就为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提供了环境。据各地大学校医院的统计,大学生中最常见的疾病是呼吸道疾病,如流行性感冒、风疹、扁桃体炎等。此外,集体生活相互接触密切,传染性的疾病容易流行。

  大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学习压力大,或由于学习不得法、学习效率低,长期紧张可导致神经或精神疾病和生理疾病的发生。大学生中常见的高血压、偏头痛、消化性溃疡以及焦虑症、神经衰弱都和学习适应不良有关。这也是导致大学生休学的主要疾病。

  大学生应该自觉锻炼身体,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同时要了解运动卫生知识、运动技术,防止骨折、扭伤、擦伤等运动创伤的发生。因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要讲究科学合理的运动,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减少意外创伤的发生。

  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的健康与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这里讲的生活方式特指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特点,个人是可以进行选择的。在现代社会中,不良生活习惯引发的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病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不良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在十种最常见的死因中,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为了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保持身心健康,当代大学生必须养成科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自己身体强健、精力充沛、朝气蓬勃。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可以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开始。据调查,各种不良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前四位因素是吸烟、过量饮酒、膳食结构不合理和缺少运动。如果大学生能够不沾染这些不良习惯,加之经常锻炼,几乎不多花分文就能期望平均寿命增加十年。

  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活规律,善用闲暇。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都是通过一定的安排而有秩序地进行。一头扎在学习中,置其他于不顾,或者生活没有规律、随心所欲都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学生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安排好学习与生活,养成按时休息的良好习惯,尽量做到不熬夜、不贪睡,晚间的“卧谈会”适时而止,有节制。此外,还要给自己留出闲暇时间,从事学习以外的娱乐、社交、勤工俭学等活动,扩展生活领域,及时消除身心疲劳,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讲究卫生,形成习惯。以讲卫生为光荣,不讲卫生为耻辱。卫生习惯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水平。卫生保健包括用脑卫生、用眼卫生、口腔卫生、皮肤卫生、睡眠卫生、环境卫生等。用脑卫生,是指在充分发挥大脑潜能的同时注意保护大脑,防止大脑皮质因持久的兴奋引发疲劳,导致兴奋与抑制失调、降低学习效率。要科学地安排不同学科的学习时间,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利用多渠道激发大脑的活动机能,发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用眼卫生包括读书、写字要保持端正的姿势,注意光线的充足,预防近视。

  口腔卫生,要求保持口腔卫生,要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注意口腔卫生很容易发生龋齿和牙周病。大学生中龋齿发病率为50%,牙酿炎患病率高达90%,这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保持皮肤卫生必须做到勤洗澡勤换衣,常剪指甲和头发,运动后睡觉前及时洗脸洗脚。睡眠卫生包括按时起床按时就寝,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注意正确的睡眠姿势,使呼吸畅通。环境卫生要求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瓜果皮核、纸屑,及时清理室内外垃圾,经常打扫房间。

  再次,合理饮食,营养均衡。饮食习惯是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合理的饮食包括三餐定时定量,吃好早饭;不挑食不偏食,荤素搭配,粗细协调、不暴食暴饮;少吃多盐食品和甜食;多吃水果蔬菜,做到营养均衡、充分。但大学生中不少人饮食习惯不良,影响身体健康。例如,不少学生忽视早餐,使全天热能供应仅仅达到所需量的25%,影响整个上午的学习效率。还有,每逢年节,或迎新、毕业班聚餐,有的大学生就免不了大吃大喝,引发急性胃肠炎。为了自身的健康,必须注意饮食卫生。

  最后,不吸烟,少饮酒。吸烟对人身心健康危害极大,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癌、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吸烟还可以引起中枢神经机能减退与紊乱,发生神经过敏、失眠、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长期吸烟必然导致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工作学习效率下降。同时吸烟还严重污染空气,危害周围他人的健康。

  饮酒过量会引起神经抑制过程减弱,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还会引发血管硬化、胃肠功能受损、降低肝脏功能甚至引致肝硬化,直接危及身体健康。经常酗酒,还可能产生幻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使人格改变、责任感下降。为了维护身心健康,应该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应该自觉锻炼身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使肌肉发达、骨骼坚固、关节灵活;运动可增强心血管的功能;运动可增强肺功能;运动可促进体内物质代谢;运动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运动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运动不仅对人体的生理机能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长期坚持运动可以使人感觉敏锐,观察力增强,促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乐观开朗情绪,增强自信心,缓解精神压力,有利于消除疲劳。此外,运动还有利于培养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和勇敢拼博、不懈追求的奋斗精神,有助于培养乐观开朗的情绪。

  体育锻炼是身体健康的基本途径。从事紧张学习等脑力劳动的人更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劳逸结合。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在理论上懂得坚持体育锻炼的好处,但实际上却不能坚持运动。有人担心锻炼浪费时间耽误学习,也有人因怕苦怕累不愿锻炼,还有的人缺乏恒心而不能坚持。清华大学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激励着历届学子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形成了高校体育锻炼的优良传统,促进了大学生健康体魄的形成。同时,体育锻炼要讲究科学合理,因人而异。每个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以及季节变化,选择运动的方式和时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一般而言,一天中最合适的锻炼时间是下午,以1小时为宜。

  体育锻炼是健康投资,投资越多,获利也就越多。正如古希腊山崖上刻着的三句话:如果你想健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