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改善

  人际关系不仅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发展,而且对大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学习人际交往的理论,锻炼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题。掌握人际交往的知识,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主动积极地与人交往,尽快适应新的人际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认识人际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大学生整个求学的生涯都是在与他人交往之中度过的,大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决定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独特之处。

  第一,开展人际交往的迫切性。大学生由于环境的变化,知识的扩展,成人感的增强,急于了解他人和社会,同时希望别人了解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承认。因此,对人际交往的展开抱有积极而良好的愿望。

  第二,人际相处的平等性。大学生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同龄人,人际关系主要是同学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横向的关系,不像上下级之间、亲子之间那样服从和依赖。由于知识背景相似,生活环境的相同,往往追求一种平等条件下的交往。

  第三,交往对象的易变性。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的不完善,情绪不稳定,情绪容易冲动,加之生活领域不断拓宽,在选择交往对象上也表现出明显的易变性,使得交往对象不稳定,难以保持长期稳定的亲密交往伙伴。

  2.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有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大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大多比较协调。进入大学后,父母多采取平等的态度对待子女,尊重子女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但也有部分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出现矛盾与冲突,一种矛盾是由于家长过分照顾,事事包办代替使子女缺乏独立生活能力,难以适应环境,从而使子女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不满,甚至把自己不适应的原因全部归结于父母,埋怨父母;另一种是由于环境变化而产生对父母不能满足其物质与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不满。与父母关系的不协调会造成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应该对父母有更加全面、客观、合理的认识和态度,孝敬父母,理解父母,经常与父母保持联系,使亲子关系随着自身的发展和成熟而更加协调。

  大学的师生关系与中学不同。中学时期,教师对学生指导全面,要求严格,与学生朝夕相处,师生关系密切。而大学教师对学生重点指导,老师与学生上课见面而下课后缺乏交流机会,难以建立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事实上,只要大学老师教书育人,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尊重老师,主动与老师交往,争取指导,同时锻炼自立能力,大学里同样可以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

  大学同学之间的交往最普遍。班级内的同学交往以学习和班级活动为主;社团成员间的交往以共同的兴趣、目标为主;宿舍成员间的交往内容最广泛,涉及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形成了班级人际关系,社团人际关系,宿舍人际关系。

  一般说来,大学生同学间的交往表面上虽无明显冲突,但由于内心沟通不足,缺乏真诚的关心和理解,因此常常会发出“知音难觅”的感叹。要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关键要从自己做起,要严以律己,加强自身修养;要宽以待人,多看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的习惯与个性;要互相帮助,坦诚相待,助人为乐;要寻找机会主动交往,及时消除误会和解决矛盾。大学同学一起将度过几年的时间,生活学习中难免会发生意见分歧,产生摩擦,出现矛盾也并不可怕,问题的关键是及时解决矛盾,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掌握成功交往的原则与方法

  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也是衡量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的重要标志。要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掌握交往的主动权。为此,必须了解人际交往的某些原则以及成功交往的方法与艺术。

  1.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了使自己的交往行为引起交往对象良好的反应,引发积极的交往行为,在交往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真诚原则。以诚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在交往中,只有彼此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才能相互理解、接纳与信任,在感情上引起共鸣,使交往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那种“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交往信条,有碍健康的交往关系。

  第二,尊重原则。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自重自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就是重视他人的人格、习惯与价值,承认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的平等地位。尽管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第三,宽容原则。宽容表现在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在人际交往中由于经历、文化、修养等差异的存在,因误会、不理解而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遵循宽容的原则,宽以待人,求同存异。宽容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冲突。

  第四,互助原则。互助表现在交往的双方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既满足了双方各自的需要,又促进了相互间的联系,深化了感情。

  2.成功交往的方法与艺术

  在社会交往中,仅有良好的交往愿望是不够的。不少大学生想与人交往,但又不知如何交往,有时事与愿违,这是因为没有找到通向交往成功之路的桥梁,即没有掌握交往艺术的缘故。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包括真诚互助、热情自信、谦虚谨慎、理解宽容等。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能增加入际间的吸引力。在良好的人际交往中,理解是基础,交往的双方能把自己置于对方的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就会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确立正确的待人态度。这种换位体察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好办法。

  第二,克服交往中的障碍心理。常见的交往障碍心理有羞怯心理、自卑心理、猜疑心理、嫉妒心理等。羞怯心理使人害怕与陌生人交往,即使交往也难以清楚、准确、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自卑心理使人在交往中首先怀疑自己交往的能力,交往中总是畏首畏尾,遇到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自我贬损。猜疑心理是交往的拦路虎,正常的交往因疑心作祟而产生裂痕,甚至发展为对立。嫉妒心理使人心胸狭窄,鼠目寸光,交往关系难以维持。因此,要保持正常的交往,必须努力克服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

  第三,确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人际交往总是从首次印象开始,第一印象常常鲜明、强烈,影响深远,在以后的交往中起到心理定势的作用。如果给人留下诚恳、热情、大方的印象,交往就有了良好的基础,交往关系就能发展。相反,如果留下虚伪、冷漠、呆板的印象,别人就不愿意与之接近。当然第一印象不一定就准确,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但由于第一印象的心理效应,利用第一印象使人的交往有一个良好开端的作用仍值得重视。要想确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应该从仪表、言谈、举止做起,做到衣着整洁,仪表大方,语言不俗,举止得体。

  第四,讲究交往的行为规范。正确的社会交往应该具有“四度”,即向度、广度、深度与适度。向度是指交往的方向性;广度是指交往的范围与交往对象;深度指交往的程度、情感状态;适度是指能把握交往的分寸,处理好社交与其他活动的关系。这“四度”是人们社交的一般行为规范。不同的交往对象,不同的交往情景,人际间的距离是不同的,所以讲究交往的行为规范还应包括礼节性行为与身体的姿态,如点头、鞠躬、握手等,运用得当,可增进交往的吸引力,收到良好的交往效果。

  第五,正确运用语言的艺术。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在交往中起重要作用,讲究语言的艺术,是培养交往能力的重要内容。首先,应正确运用语言,学会用清楚、准确、简练、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养成对人用敬语,自己用谦语的习惯。其次,学会有效地聆听,耐心虚心倾听对方的讲话。再次,注意把握谈话技巧,能吸引和抓住对方。交往中的话题内容和形式应适合对方的知识范围、经验,合乎对方的心理需要和兴趣;妥善运用赞扬和批评,使交往的氛围和谐友善;谈话要有幽默感等。同时还应注意讲话时的语气、表情,掌握好节奏。

  人际交往是一种复杂的艺术,要想熟练掌握社交的艺术,就需要多参加社会交往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摸索、总结和提高。

  三、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即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不仅是人际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也是整个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竞争与合作在形式上是对立的,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又是统一的、相互伴随的。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必须强调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两者的关系。

  1.竞争推动双方的发展

  竞争是互动的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社会同一领域里,按照一定的规则与对方展开的竞赛争胜。竞争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从积极的意义看,竞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激发个体的进取心和积极性。就社会发展而言,没有竞争,人类文明的发展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高度;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没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会有产品质量的迅速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就人生而言,竞争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培养人的进取心、坚韧性和创新精神。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竞争机制引人到生活的各种领域,同样也进入高等学校。大学生不仅在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充满竞争,求职择业也充满竞争,学习上的竞争能促进入的注意力集中,感知敏锐准确,记忆状态良好,思维敏捷灵活;集体之间的竞争能够加强集体内部的凝聚力,增强成员的责任感、荣誉感。人才的竞争有利于破除“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等旧观念,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开放的社会充满竞争,竞争的时代充满机会。立志成才的大学生应该面对竞争,正确认识竞争的作用,积极参与竞争,把握机会,勇于进取。同时,也应看到,竞争是有规则的,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提倡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的竞争。竞争不能不择手段,不能通过破坏对方或贬损对方来达到目的。竞争中也要讲风格、讲道德、讲合作,竞争和合作不能截然分开。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害怕竞争,担心“枪打出头鸟”而甘居中游;有的学生弄虚作假,损人利己,竞争中不择手段;有的学生由于竞争失败而产生嫉妒心理,贬损他人。这些不健康的心态应该有勇气克服。大学生应以健康的心态参与竞争、追求真理,在竞争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成功更需彼此合作

  合作是个人与他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联合,为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活动,合作具有极大的社会作用。在生产力低下、分工不发达的远古时代,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在生产力发达、分工精细的现代,合作更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形式不断增多。在生产领域,合作促进了生产的现代化;在科研领域,合作能集思广益,集百家之长,汇众人之力,攻克科学的难关。事实证明,个人的作用和贡献总是局部的、有限的,真正的力量在于集体,任何人要施展才能都离不开合作。

  大学生是未来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合作精神的培养应该从现在做起。如果一个大学生只知道学会掌握知识,而不懂得学习如何与人合作,那么即使掌握的知识再多,也无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有效地应用。合作精神的培养还应从小事做起,同学之间思想、知识、经验应经常交流、讨论,讨论的过程不仅能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同时自己也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把自己融人集体之中,可以学会与他人相处,体验到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快乐,共享成功的喜悦。

  3.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

  现代社会生活充满着竞争与合作的矛盾,要正确发挥竞争的积极作用,同时促进合作的发展,还应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不是截然对立的,两者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也有合作。竞争促进了合作的加强,合作保证了竞争的胜利。社会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提倡合作,提倡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第二,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集体的协作。集体的努力是每个人努力的综合表现,个人努力和集体合作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个人努力的集体是缺乏生机活力的集体;没有集体价值导向下的个人努力,是各行其是、步履艰难的个人努力。应当主张在服从集体利益和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自觉地投入集体合作中。

  第三,要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在集体合作中,根据各自专长和工作需要分工,有人负主要责任,有人起配合作用,处理好主配角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人优势,对在竞争中取胜至关重要。

  第四,要处理好成功与失败的关系。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是一般规律,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来自于对失败经验的总结和再继续的努力之中。应当强调成功不骄傲、失败不气馁,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工作热情,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人人努力争先的社会主义竞赛局面。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