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大学的生活特点和成长目标的基础上,对于怎样把握这一人生新历程的主动权,就会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一、自觉缩短“理想间歇期”,确立新的发展目标
大学生入学的初期,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个理想的间歇期。因为过去中学生时期的具体理想只是考上大学,至于进了大学会怎样、应该怎样继续努力,缺少具体认识。因此,部分大学生进了大学之后,产生了目的达到、松劲安逸、失去进一步前进动力的现象。在认识全面素质成长的目标之后,应尽快克服这一间歇期,根据专业要求和个人实际,确立具体的新目标。
要认识完成大学学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并不是每一个进入大学的人都能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这是客观事实。大学生不仅要通过40多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还要合格地通过实习、实验和实践环节,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就会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一个败局。如果不注意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在纪律、人际关系、道德品质方面放松要求,很容易出现不能合格毕业的结果。因此只有认识现实,确立新目标,才能吸取足够的动力。
确立新的发展目标,既不好高骛远,又不能自暴自弃。根据个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再进一步调整、修正或提高自己的目标,经过踏踏实实的努力,向最佳的境界推进,就能成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人才。
二、正视自我、正视现实、加强意志磨炼
首先要正视同学间的差别,坚定自信心,摈弃自卑感。同学之间,入学成绩有高有低,家庭经济情况有富有穷,性格和修养也各有千秋,在某些方面条件较差的同学往往会产生自卑感。要正确对待这些差别,克服自卑感,确立这样的自信:录取分数线的差别不可能在大学阶段继续延伸,物质财富的状况也不可能代替较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性格和修养也是人为的,经过接受高等教育和自我完善,走出大学校门时,肯定会有较高层次的新面貌。
正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竞争环境。大学生中存在着全面素质成长的任务,学校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促进学生的成才,社会用人单位也采取竞争机制以挑选和任用人才。大学生应该正视和适应这种竞争的环境,积极对待竞争,在竞争提供的机遇面前,奋力一搏。
加强意志磨炼,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大学的生活道路,不可能一路平坦,总会有曲折和干扰,苦恼和失意,甚至出现挫折和失败。面对这样的现实,应尽量缩短消极反应的时间,理智地控制自己,防止出现害人害己的攻击行为和自暴自弃的绝望行为。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就是要坚持“失败了再干”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增强抗挫折的能力,是顺利到达理想彼岸的保证。
三、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的自理能力,即在生活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事务,包括洗衣、叠被、扫地、买饭、打水等;要学会安排自己的物质消费、精神生活、社会交往、闲暇时间;要学会关心别人,取得同学和朋友的理解和友谊,调试自己的人际关系;还要积极参加勤工俭学、勤工助学活动,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有报酬的劳动,增加社会责任感,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增强自信心和自立感。
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适应新环境的核心问题之一。
首先,作为新生或低年级学生,应主动地广泛接触同学和老师,扩大自己的交往视野。
第二,要积极做好集体的事情和公共事务,正确理解和处理集体中发生的矛盾,自己的言行和习惯一定要服从大局,考虑集体的利益。
第三,学会关心别人。在办任何事情之前,要想到还有别人,应把有限的方便让给别人。待人处事要宽宏大量,建立起同学间的友谊和信任。
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会缩短进入大学后的过渡期,使自己对新的集体具有归属感。这样,就可以轻松地投入人生新历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