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9章 六论"文人相轻"--二卖(4)

  为了写作者和检查者的关系,使我间接的知道了检查官,有时颇为佩服。他们的嗅觉是很灵敏的。我那一篇《从帮忙到扯淡》,原在指那些唱导什么儿童年,妇女年(2),读经救国,敬老正俗,中国本位文化,第三种人文艺等等的一大批政客豪商,文人学士,从已经不会帮忙,只能扯淡这方面看起来,确也应该禁止的,因为实在看得太明,说得太透。别人大约也和我一样的佩服,所以早有文学家做了检查官的风传,致使苏汶先生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七日的《大晚报》上发表了这样的公开信:"《火炬》编辑先生大鉴:顷读本月四日贵刊’文学评论’专号,载署名闻问君的《文学杂谈》一文,中有--’据道路传闻苏汶先生有以七十元一月之薪金弹冠入××(照录原文)会消息,可知文艺虽不受时空限制,却颇受"大洋"限制了。’等语,闻之不胜愤慨。汶于近数年来,绝未加入任何会工作,并除以编辑《现代杂志》及卖稿糊口外,亦未受任何组织之分文薪金。所谓入××会云云,虽经×报谣传,均以一笑置之,不料素以态度公允见称之贵刊,亦复信此谰言,披诸报端,则殊有令人不能已于言者。汶为爱护贵刊起见,用特申函奉达,尚祈将原书赐登最近贵刊,以明真相是幸。专此敬颂编安。

  苏汶(杜衡)谨上。十二月五日。"一来就说作者得了不正当的钱是近来文坛上的老例,我被人传说拿着卢布就有四五年之久,直到九一八以后,这才将卢布说取消,换上了"亲日"的更加新鲜的罪状。我是一向不"为爱护贵刊起见"的,所以从不寄一封辨正信。不料越来越滥,竟谣到苏汶先生头上去了,可见谣言多的地方,也是"有一利必有一弊"。但由我的经验说起来,检查官之"爱护""第三种人",却似乎是真的,我去年所写的文章,有两篇冒犯了他们,一篇被删掉(《病后杂谈之余》),一篇被禁止(《脸谱臆测》)了。也许还有类于这些的事,所以令人猜为"入××(照录原文)会"(3)了罢。这真应该"不胜愤慨",没有受惯奚落的作家,是无怪其然的。

  然而在对于真的造谣,毫不为怪的社会里,对于真的收贿,也就毫不为怪。如果收贿会受制裁的社会,也就要制裁妄造收贿的谣言的人们。所以用造谣来伤害作家的期刊,它只能作报销,在实际上很少功效。

  其中的四篇,原是用日本文写的,现在自己译出,并且对于中国的读者,还有应该说明的地方--一,《活中国的姿态》的序文里,我在对于"支那通"加以讥刺,且说明日本人的喜欢结论,语意之间好像笑着他们的粗疏。然而这脾气是也有长处的,他们的急于寻求结论,是因为急于实行的缘故,我们不应该笑一笑就完。

  二,《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是在六月号的《改造》杂志上发表的,这时我们的"圣裔",正在东京拜他们的祖宗,兴高采烈。曾由亦光君译出,载于《杂文》(4)杂志第二号(七月),现在略加改定,转录在这里。

  三,在《中国小说史略》日译本的序文里,我声明了我的高兴,但还有一种原因却未曾说出,是经十年之久,我竟报复了我个人的私仇。当一九二六年时,陈源即西滢教授,曾在北京公开对于我的人身攻击,说我的这一部著作,是窃取盐谷温教授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里面的"小说"一部分的;《闲话》里的所谓"整大本的剽窃",指的也是我(5)。现在盐谷教授的书早有中译,我的也有了日译,两国的读者,有目共见,有谁指出我的"剽窃"来呢?呜呼,"男盗女娼",是人间大可耻事,我负了十年"剽窃"的恶名,现在总算可以卸下,并且将"谎狗"的旗子,回敬自称"正人君子"的陈源教授,倘他无法洗刷,就只好插着生活,一直带进坟墓里去了。

  四,《关于陀思妥夫斯基的事》是应三笠书房之托而作的,是写给读者看的绍介文,但我在这里,说明着被压迫者对于压迫者,不是奴隶,就是敌人,决不能成为朋友,所以彼此的道德,并不相同。

  临末我还要记念鎌田诚一君,他是内山书店的店员,很爱绘画,我的三回德俄木刻展览会,都是他独自布置的;一二八的时候,则由他送我和我的家属,以及别的一批妇孺逃入英租界。三三年七月,以病在故乡去世(6),立在他的墓前的是我手写的碑铭。虽在现在,一想到那时只是当作有趣的记载着我的被打被杀的新闻,以及为了八十块钱,令我往返数次,终于不给的书店,我对于他,还是十分感愧的。

  近两年来,又时有前进的青年,好意的可惜我现在不大写文学,并声明他们的失望。我的只能令青年失望,是无可置辩的,但也有一点误解。今天我自己查勘了一下:我从在《新青年》上写《随感录》起,到写这集子里的最末一篇止,共历十八年,单是杂感,约有八十万字。后九年中的所写,比前九年多两倍;而这后九年中,近三年所写的字数,等于前六年,那么,所谓"现在不大写文章",其实也并非确切的核算。而且这些前进的青年,似乎谁都没有注意到现在的对于言论的迫压,也很是令人觉得诧异的。我以为要论作家的作品,必须兼想到周围的情形。

  自然,这情形是极不容易明了的,因为倘一公开,作家要怕受难,书店就要防封门,然而如果自己和出版界有些相关,便可以感觉到这里面的一部份消息。现在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往的公开的事情。也许还有读者记得,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三月十四日的《大美晚报》上,曾经登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中央党部禁止新文艺作品沪市党部于上月十九日奉中央党部电令、派员挨户至各新书店、查禁书籍至百四十九种之多、牵涉书店二十五家、其中有曾经市党部审查准予发行、或内政部登记取得著作权、且有各作者之前期作品、如丁玲之《在黑暗中》等甚多、致引起上海出版业之恐慌、由新书业组织之中国著作人出版人联合会集议,于二月二十五日推举代表向市党部请愿结果、蒙市党部俯允转呈中央、将各书重行审查、从轻发落、同日接中央复电、允予照准、惟各书店于复审期内、须将被禁各书、一律自动封存、不再发卖、兹将各书店被禁书目、分录如次、店名书名译著者神州政治经济学批判郭沫若文艺批评集钱杏邨浮士德与城柔石现代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石炭王郭沫若黑猫郭沫若创造十年郭沫若果树园鲁迅田汉戏曲集(五集)田汉檀泰琪儿之死田汉平林泰子集沈端先残兵周全平没有樱花蓬子挣扎楼建南夜会丁玲诗稿胡也频炭矿夫龚冰庐光慈遗集蒋光慈丽莎的哀怨蒋光慈野祭蒋光慈语体文作法高语罕藤森成吉集森堡爱与仇森堡新俄文学中的男女周起应大学生私生活周起应唯物史观研究上下华汉十姑的悲愁华汉归家洪灵菲流亡洪灵菲萌芽巴金光华幼年时代郭沫若文艺论集郭沫若文艺论续集郭沫若煤油郭沫若高尔基文集鲁迅离婚潘汉年小天使蓬子我的童年蓬子结婚集蓬子妇人之梦蓬子病与梦楼建南路茅盾自杀日记丁玲我们的一团与他冯雪峰三个不统一的人物胡也频现代中国作家选集蒋光慈新文艺辞典顾凤城郭沫若论顾凤城新兴文学概论顾凤城没落的灵魂顾凤城文艺创作辞典顾凤城现代名人书信高语罕文章及其作法高语罕独清文艺论集王独清锻炼王独清暗云王独清我在欧洲的生活王独清湖风美术考古学发现史郭沫若青年自修文学读本钱杏邨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田汉饥饿的光芒蓬子恶党楼建南万宝山李辉英隐秘的爱森堡寒梅华汉地泉华汉赌徒洪灵菲地下室手记洪灵菲南强屠场郭沫若新文艺描写辞典(正续编)钱杏邨怎样研究新兴文学钱杏邨新兴文学论沈端先铁流杨骚十月杨骚大江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鲁迅毁灭鲁迅艺术论鲁迅文学及艺术之技术的革命陈望道艺术简论陈望道社会意识学大纲陈望道宿莽茅盾野蔷薇茅盾韦护丁玲现代欧洲的艺术冯雪峰艺术社会学底任务及问题冯雪峰水沫文艺与批评鲁迅文艺政策鲁迅银铃蓬子文学评论冯雪峰流冰冯雪峰艺术之社会的基础冯雪峰艺术与社会生活冯雪峰往何处去胡也频伟大的恋爱周起应天马鲁迅自选集鲁迅苏联短篇小说集楼建南茅盾自选集茅盾北新而已集鲁迅三闲集鲁迅伪自由书鲁迅文学概论潘梓年处女的心蓬子旧时代之死柔石新俄的戏剧与跳舞冯雪峰一周间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蒋光慈合众二心集鲁迅劳动的音乐钱杏邨亚东义冢蒋光慈少年飘泊者蒋光慈鸭绿江上蒋光慈纪念碑蒋光慈百花亭畔高语罕白话书信高语罕两个女性华汉转变洪灵菲文艺安特列夫评传钱杏邨光明青年创作辞典钱杏邨暗云(7)王独清泰东现代中国文学作家钱杏邨枳花集冯雪峰俄国文学概论蒋光慈前线洪灵菲中华咖啡店之一夜田汉日本现代剧选田汉一个女人丁玲一幕悲剧的写实胡也频开明苏俄文学理论陈望道春蚕茅盾虹茅盾蚀茅盾三人行茅盾子夜茅盾在黑暗中丁玲鬼与人心胡也频民智美术概论陈望道乐华世界文学史余慕陶中外文学家辞典顾凤城独清自选集王独清文艺社会科学问答顾凤城儿童穷儿苦狗记楼建南良友苏联童话集楼建南商务希望柔石一个人的诞生丁玲圣徒胡也频新中国水丁玲华通别人的幸福胡也频乐华黎明之前龚冰庐中学生中学生文艺辞典顾凤城出版界不过是借书籍以贸利的人们,只问销路,不管内容,存心"反动"的是很少的,所以这请愿颇有了好结果,为"体恤商艰"起见,竟解禁了三十七种,应加删改,才准发行的是二十二种,其余的还是"禁止"和"暂缓发售"。这中央的批答和改定的书目,见于《出版消息》(8)第三十三期(四月一日出版)--中国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批答执字第一五九二号(呈为奉令禁毁大宗刊物附奉说明书恳请转函中宣会重行审核从轻处置以恤商艰由)呈件均悉查此案业准中央宣传委员会公函并决定办法五项一、平林泰子集等三十种早经分别查禁有案应切实执行前令严予禁毁以绝流传二、政治经济学批判等三十种内容宣传普罗文艺或挑拨阶级斗争或诋毁党国当局应予禁止发售三、浮士德与城等三十一种或系介绍普罗文学理论或系新俄作品或含有不正确意识者颇有宣传反动嫌疑在剿匪严重时期内应暂禁发售四、创造十年等二十二种内容间有词句不妥或一篇一段不妥应删改或抽去后方准发售五、圣徒等三十七种或系恋爱小说或系革命以前作品内容均尚无碍对于此三十七种书籍之禁令准予暂缓执行用特分别开列各项书名单函达查照转饬遵照等由合仰该书店等遵照中央决定各点并单开各种刊物分别缴毁停售具报毋再延误是为至要件存此批"附抄发各项书名单一份"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三月二十日常务委员吴醒亚潘公展童行白先后查禁有案之书目(略)这样子,大批禁毁书籍的案件总算告一段落,书店也不再开口了。

  然而还剩着困难的问题:书店是不能不陆续印行新书和杂志的,所以还是永远有陆续被扣留,查禁,甚而至于封门的危险。这危险,首先于店主有亏,那就当然要有补救的办法。不多久,出版界就有了一种风闻--真只是一种隐约的风闻--不知道何月何日,党官,店主和他的编辑,开了一个会议,讨论善后的方法。着重的是在新的书籍杂志出版,要怎样才可以免于禁止。听说这时就有一位杂志编辑先生某甲(9),献议先将原稿送给官厅,待到经过检查,得了许可,这才付印。文字固然决不会"反动"了,而店主的血本也得保全,真所谓公私兼利。别的编辑们好像也无人反对,这提议完全通过了。散出的时候,某甲之友也是编辑先生的某乙,很感动的向或一书店代表道:"他牺牲了个人,总算保全了一种杂志!""他"者,某甲先生也;推某乙先生的意思,大约是以为这种献策,颇于名誉有些损害的。其实这不过是神经衰弱的忧虑。即使没有某甲先生的献策,检查书报是总要实行的,不过用了别一种缘由来开始,况且这献策在当时,人们不敢纵谈,报章不敢记载,大家都认某甲先生为功臣,于是也就是虎须,谁也不敢捋。所以至多不过交头接耳,局外人知道的就很少,--于名誉无关。

  总而言之,不知何年何月,"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到底在上海出现了,于是每本出版物上,就有了一行"中宣会图书杂志审委会审查证。。。。。。字第。。。。。。号"字样,说明着该抽去的已经抽去,该删改的已经删改,并且保证着发卖的安全--不过也并不完全有效,例如我那《二心集》被删剩的东西,书店改名《拾零集》(10),是经过检查的,但在杭州仍被没收。这种乱七八遭,自然是普通现象,并不足怪,但我想,也许是还带着一点私仇,因为杭州省党部的有力人物,久已是复旦大学毕业生许绍棣(11)老爷之流,而当《语丝》登载攻击复旦大学的来函时,我正是编辑,开罪不少。为了自由大同盟而呈请中央通缉"堕落文人鲁迅",也是浙江省党部发起的,但至今还没有呈请发掘祖坟,总算党恩高厚。

  至于审查员,我疑心很有些"文学家",倘不,就不能做得这么令人佩服。自然,有时也删禁得令人莫名其妙,我以为这大概是在示威,示威的脾气,是虽是文学家也很难脱体的,而且这也不算是恶德。还有一个原因,则恐怕是在饭碗。要吃饭也决不能算是恶德,但吃饭,审查的文学家和被审查的文学家却一样的艰难,他们也有竞争者,在看漏洞,一不小心便会被抢去了饭碗,所以必须常常有成绩,就是不断的禁,删,禁,删,第三个禁,删。我初到上海的时候,曾经看见一个西洋人从旅馆里出来,几辆洋车便向他飞奔而去,他坐了一辆,走了。这时忽然来了一位巡捕,便向拉不到客的车夫的头上敲了一棒,撕下他车上的照会。我知道这是车夫犯了罪的意思,然而不明白为什么拉不到客就犯了罪,因为西洋人只有一个,当然只能坐一辆,他也并没有争。后来幸蒙一位老上海告诉我,说巡捕是每月总得捉多少犯人的,要不然,就算他懒惰,于饭碗颇有碍。真犯罪的不易得,就只好这么创作了。我以为审查官的有时审得古里古怪,总要在稿子上打几条红杠子,恐怕也是这缘故。倘使真的这样,那么,他们虽然一定要把我的"契诃夫选集"(12)做成"残山剩水",我也还是谅解的。

  这审查办得很起劲,据报上说,官民一致满意了。九月二十五日的《中华日报》云--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会工作紧张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自在沪成立以来、迄今四阅月、审查各种杂志书籍、共计有五百余种之多、平均每日每一工作人员审查字、在十万以上、审查手续、异常迅速、虽洋洋巨著、至多不过二天、故出版界咸认为有意想不到之快、予以便利不少、至该会审查标准、如非对党对政府绝对显明不利之文字、请其删改外、余均一秉大公、无私毫偏袒、故数月来相安无事、过去出版界、因无审查机关、往往出书以后、受到扣留或查禁之事、自审查会成立后、此种事件、已不再发生矣、闻中央方面、以该会工作成绩优良、而出版界又甚需要此种组织、有增加内部工作人员计划、以便利审查工作云、如此善政,行了还不到一年,不料竟出了《新生》的《闲话皇帝》事件。大约是受了日本领事的警告罢,那雷厉风行的办法,比对于"反动文字"还要严:立刻该报禁售,该社封门,编辑者杜重远(13)已经自认该稿未经审查,判处徒刑,不准上诉的了,却又革掉了七位审查官,一面又往书店里大搜涉及日本的旧书,墙壁上贴满了"敦睦邦交"的告示。出版家也显出孤苦零丁模样,据说:这"一秉大公"的"中央宣传部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不见了,拿了稿子,竟走投无路。

  那么,不是还我自由,飘飘然了么?并不是的。未有此会以前,出版家倒还有一点自己的脊梁,但已有此会而不见之后,却真觉得有些摇摇摆摆。大抵的农民,都能够自己过活,然而奥国和俄国解放农奴时,他们中的有些人,却哭起来了,因为失了依靠,不知道自己怎么过活。况且我们的出版家并非单是"失了依靠",乃是遇到恢复了某甲先生献策以前的状态,又会扣留,查禁,封门,危险得很。而且除怕被指为"反动文字"以外,又得怕违反"敦睦邦交令"了。已被"训"成软骨症的出版界,又加上了一副重担,当局对于内交,又未必肯怎么"敦睦",而"礼让为国",也急于"体恤商艰",所以我想,自有"审查会"而又不见之后,出版界的一大部份,倒真的成了孤哀子了。

  所以现在的书报,倘不是先行接洽,特准激昂,就只好一味含胡,但求无过,除此之外,是依然会有先前一样的危险,挨到木棍,撕去照会的。

  评论者倘不了解以上的大略,就不能批评近三年来的文坛。即使批评了,也很难中肯。

  我在这一年中,日报上并没有投稿。凡是发表的,自然是含胡的居多。这是带着枷锁的跳舞,当然只足发笑的。但在我自己,却是一个纪念,一年完了,过而存之,长长短短,共四十七篇(14)。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一夜半至一月一日晨,写讫。

  注释:(1)《文学百题》参看本卷第324页注(1)。该书原为百题,经国民党审查机关删去二十六题;出版时被删各题仍列入目录,下注"阙"字。

  (2)妇女年一九三三年冬,上海市商会和一些妇女团体为提倡国货,定一九三四年为妇女国货年,简称妇女年。

  (3)××会指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

  (4)《杂文》文学月刊。一九三五年五月在日本东京创刊。先后由杜宣、勃生编辑。国内由上海群众杂志公司发行。至第三号被国民党政府查禁,第四号起改名《质文》,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停刊,共出八期。

  (5)陈源(1895-1973)笔名西滢,江苏无锡人,现代评论派主要成员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他在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晨报副刊》发表《致志摩》一文,其中诬蔑鲁迅说:"他自己的《中国小说史略》,却就是根据日本人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里面的’小说’一部分"。又在《现代评论》第二卷第五十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的《闲话》中影射鲁迅"整大本的剽窃"。参看《华盖集续编不是信》。

  (6)鎌田诚一殁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同年五月十七日鲁迅日记:"午后闻鎌田政一(诚一)君于昨日病故,忆前年相助之谊,为之黯然。"(7)《暗云》一书已列入本书目的"光华"部分(见第455页)。据《出版消息》第三十三期所载,在"亚东"部分应补入"《爱的分野》蒋光慈"一种。

  (8)《出版消息》半月刊,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一日创刊,一九三五年三月停刊,共出四十八期,上海乐华图书公司编辑发行。

  (9)某甲指《现代》杂志编者施蛰存。参看鲁迅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五日致姚克的信。

  (10)《拾零集》共收杂文十六篇,一九三四年十月上海合众书店出版。该书封底印有"本书审查证审字五百五十九号"字样。

  (11)许绍棣浙江临海人。曾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党务指导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一九二八年八月,《语丝》第四卷第三十二期刊出冯珧(徐诗荃)的《谈谈复旦大学》一文,揭露该校内部的一些腐败情形,出身该校的许绍棣于同年九月以国民党浙江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名义禁止《语丝》在浙江发行。

  (12)"契诃夫选集"指鲁迅翻译的《坏孩子和别的奇闻》,一九三六年上海联华书局出版。内收契诃夫早期的短篇小说八篇,其中七篇的译文曾先在《译文》月刊发表,但《波斯勋章》一篇,被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禁止刊登。

  (13)杜重远(1899-1943)辽宁开原人。曾任辽宁商务总会会长。"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一九三五年主编《新生》周刊,因《闲话皇帝》事件被判处徒刑一年又两个月。

  (14)按本书除有题无文的《"题未定"草(四)》以外,共收杂文四十八篇。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