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7章 《死魂灵百图》(4)

  (12)罗家伦(1897-1969)浙江绍兴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参加者,后来成为国民党政客。这里指的是他的短篇小说《是爱情还是苦痛?》,发表于《新潮》第一卷第三号(一九一九年三月)。

  (13)易卜生参看本卷第69页注(10)。他在《娜拉》和《群鬼》中提出了婚姻和家庭的改革问题;在《国民之敌》和《社会柱石》中提出了社会的改革问题。《娜拉》和《国民之敌》曾译载于《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易卜生号"(一九一八年六月)。

  (14)杨振声(1890-1956)山东蓬莱人,小说家。曾任北京大学、武昌大学教授。他的短篇小说《渔家》发表于《新潮》第一卷第三号,描写在渔霸剥削和警察勒索下的渔民的悲惨遭遇。

  (15)汪敬熙(1897-1968)浙江杭县人,小说家。曾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这里所说"好学生的秘密",指短篇小说《一个勤学的学生》,发表于《新潮》第一卷第二号(一九一九年二月);"苦人的灾难"指短篇小说《雪夜》,发表于《新潮》第一卷第一号。后来他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二十三、二十四号(一九二五年五月)上发表了短篇小说《瘸子王二的驴》等。他的短篇小说集《雪夜》收作品九篇,一九二五年十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

  (16)欧阳予倩(1889-1962)湖南浏阳人,戏剧家。《新潮》第一卷第二号曾发表他的短篇小说《断手》。

  (17)叶绍钧字圣陶,江苏吴县人,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著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和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8)《现代评论》综合性周刊,胡适、陈源、王世杰、徐志摩等人主办的同人杂志。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创刊于北京,一九二七年七月移至上海出版,一九二八年底出至第八卷第二○九期停刊。这个杂志的主要成员被称为"现代评论派",他们原依附北洋政府,后来转而投靠国民党政权。

  (19)《玉君》一九二五年二月出版,现代社发行,《现代丛书》之一。作者在该书《自序》的末尾说:"先谢谢邓叔存先生,为了他的批评,我改了第一遍。再谢谢陈通伯先生,为了他的批评,我改了第二遍。最后再谢谢胡适之先生,为了他的批评,我改了第三遍。"按邓叔存即邓以蛰,陈通伯即陈源,胡适之即胡适。

  (20)《新青年》月刊于第八卷第一号(一九二○年九月)起,设编辑部于上海,由新青年社出版(以前该刊系由上海群益书社印行)。

  (21)《新潮》最末一期第三卷第二号是《一九二○年名著介绍特号》,于一九二二年三月间出版。

  (22)《孑民先生言行录》新潮社编,共收杂文八十四篇及附录三篇,一九二○年十月出版。蔡孑民,即蔡元培。

  (23)《点滴》周作人翻译的外国短篇小说集,新潮社《文艺丛书》之一,一九二○年八月出版。

  (24)为人生的文学的一群指文学研究会;为文学的文学的一群,指创造社等。

  (25)弥洒社文学团体,胡山源、钱江春等组成,一九二三年三月在上海创办《弥洒》月刊,共出六期。弥洒,通译缪斯,希腊神话中的文艺女神。

  (26)胡山源江苏江阴人,曾任世界书局编辑。他的短篇小说《睡》和《碧桃花下》(文中误作《樱桃花下》)分别发表于《弥洒》第一期和第三期(文中误作第一期)。

  (27)Inspiration英语:灵感。

  (28)陈德征浙江浦江人。一九二七年以后依附国民党右派,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主任委员、国民党政府上海市教育局长等职。

  (29)"垄断文坛"创造社为《创造》季刊出版刊登的广告中有这样的话:"自文化运动发生后,我国新文艺为一、二偶像所垄断"。(一九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时事新报》)(30)唐鸣时浙江嘉善人,翻译工作者。赵景沄(?-1929),浙江平湖人。他的短篇小说《阿美》发表于《弥洒》月刊第一期。方企留,应为张企留,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人。曹贵新(1894-1966后),江苏常熟人。

  (31)钱江春(1900-1927)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人。弥洒社的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方时旭,笔名云郎,浙江绍兴人。

  (32)浅草社一九二二年在上海成立的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一九二三年三月创办《浅草》季刊,一九二五年二月出至第四期停刊。

  (33)冯至河北涿县人,诗人。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等。《浅草》季刊第一卷第三期(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上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蝉与晚祷》。

  (34)《沉钟》周刊文艺刊物,沉钟社编,一九二五年十月在北京创刊,共出十期。一九二六年八月改出半月刊,中经停刊复刊,至一九三四年二月出至第三十四期停刊。主要作者除原浅草社同人外还有杨晦等。

  (35)吉辛(1857-1903)英国小说家、散文家,著有《文苑外史》(NewGrubStreet)、《四季随笔》(PrivatePapersofHenryRyecroft)等。

  (36)"径一周三"即直径与圆周的比。语出《周髀算经》卷上汉代赵君卿注:"圆径一而周三。"(37)"世纪末"原指十九世纪末叶。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向帝国主义阶段,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等方面呈现颓废现象,在此时期出现的具有这种倾向的文学作品,被称为"世纪末"文学。

  (38)王尔德(1856-1900)英国唯美派作家。著有剧本《莎乐美》、《温德米夫人的扇子》等。

  (39)波特莱尔(1821-1867)法国颓废派诗人。著有诗集《恶之华》等。

  (40)"沉自己的船"是《浅草》第一卷第三期(一九二三年十二月)所载高世华短篇小说的题目。小说写水手们因不堪船上北洋政府士兵的凶暴,把船撞沉,同归于尽。这里所说绝处求生,是指小说结尾沉船时,水手们唱着歌:"不若就地齐下灰(水)。。。。。。齐向死里去求活。。。。。。"(41)"春非我春,秋非我秋"语见《汉书礼乐志》中《郊祀歌》之九:"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42)莎子原名韩德章,天津人。这里说的托辞小草,是指他在《沉钟》周刊第九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发表的短篇小说《白头翁底故事》,写一种名叫白头翁的小草,开花后经风雨摧残,花冠雕零,只留下白色绒毛,自以为还是青春少年,却被同伴们讥为"白发老人",因而感到悲伤。按沉钟社中有一些四川作家,但冯至和莎子都不是。

  (43)陈炜谟(1903-1955)四川泸县人,小说家。《炉边》是他的短篇小说集,收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六年间所作小说七篇,卷首有ProeM(英语,序言或小引的意思)一篇。一九二七年北新书局出版。

  (44)这是德国剧作家霍普特曼的剧本《沉钟》里面的故事。

  (45)冯文炳(1901-1967)笔名废名,湖北黄梅人,小说家。《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短篇小说集,收作品十四篇,一九二五年十月新潮社出版;他在《自序》中说:"我开始做小说,在一九二二年秋天。。。。。。都可以说是现在的产物,我愿读者从他们当中理出我的哀愁。"(46)冯沅君(1900-1974)河南唐河人,小说家、文学史家。《卷劝》,《乌合丛书》之一,一九二七年一月北新书局出版。书中所收小说四篇,都先在《创造周报》和《创造》季刊发表过。

  (47)陆侃如(1903-1979)江苏海门人,文学史家。冯沅君的丈夫,曾与冯沅君合著《中国诗史》。

  (48)《春痕》中篇小说,冯沅君著。内容是"假定为一女子寄给她的情人的五十封信",一九二八年十月北新书局出版。

  (49)彼兑菲(1823-1849)通译裴多菲,匈牙利诗人。著有《民族之歌》、《勇敢的约翰》等。

  (50)《晨报副刊》北京《晨报》的副刊,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二日创刊,一九二八年六月五日停刊。《晨报》是研究系的机关报,在政治上拥护北洋军阀政府,但其副刊在孙伏园编辑期间(一九二四年十月以前),在进步力量的推动下,是赞助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刊物之一。一九二五年十月以后,改由新月派的徐志摩编辑。

  (51)《京报副刊》《京报》是邵飘萍创办的具有进步色彩的报纸。《京报副刊》,孙伏园编辑,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创刊,一九二六年四月二十四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封闭《京报》时停刊。

  (52)蹇先艾贵州遵义人,小说家。《朝雾》收《水葬》等短篇小说十一篇,一九二七年八月北新书局出版。《水葬》写贵州乡间一个穷人因偷窃被人抛入水中淹死(水葬),而他的老母天黑后还在倚门等候着他回家的故事。

  (53)裴文中河北丰润人,考古学家。他的短篇小说《戎马声中》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九日的《晨报副刊》。

  (54)李健吾山西安邑人,文学家。他的短篇小说《终条山的传说》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的《晨报副刊》。

  (55)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他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卷题为《侨民文学》(EMigrantLiterature),是关于几位流寓国外的法国作家的评论。

  (56)许钦文浙江绍兴人,小说家。《故乡》,《乌合丛书》之一,收《父亲的花园》等小说二十七篇,一九二六年四月北新书局出版。他的短篇小说《石宕》是《故乡》之后的作品,发表于《莽原》半月刊第十三期(一九二六年七月十日),写几个石匠在山石崩裂下丧生的惨剧。

  (57)"虽有忮心,不怨飘瓦"语出《庄子达生》:"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58)王鲁彦(1902-1944)浙江镇海人,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集《柚子》,收《秋雨的诉苦》、《灯》、《柚子》、《华丽的头发》等十一篇,一九二四年北新书局出版。

  (59)爱罗先珂(blmGnJjLG,1889-1952)俄国诗人和童话作家。童年时因病双目失明。所作童话剧《桃色的云》曾由鲁迅译成中文,其中的主角是一只地下的土拨鼠。

  (60)这里的一些话都见于王鲁彦的小说,如在《灯》中说:"罢了,罢了,母亲。我还你这颗心。。。。。。母亲,我不再灰心了,我愿意做’人’了。"又在《柚子》中说:"托尔斯小先生说过:’自由之代价者,血与泪也。’"又在《华丽的头发》中说:"她很有学问。她接着说了许多达我文的进化论的原理,又举了许多牛克司,克鲁屁特金等等的欧西名人的话来引证。"(按"托尔斯小"、"达我文"、"牛克司"、"克鲁屁特金"系对托尔斯泰、达尔文、马克思、克鲁泡特金的谑称。)(61)指黎锦明在他的短篇小说《社交问题》(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晨报副刊》)中的话:"《小说月报》之《橘子》一篇作品,只觉得满目的油滑调,而且不曾感得一丝毫忠实的兴味。。。。。。湖南人底头,橘子!杀人的事描作滑稽派小说,真是玩世!"(按这里说的《橘子》,即指王鲁彦的《柚子》,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月《小说月报》第十五卷第十期。)(62)黎锦明湖南湘潭人,小说家。他的短篇集《烈火》收《轻微的印象》等小说十篇,一九二五年开明书店出版;又《破垒集》收小说八篇,一九二七年开明书店出版。

  (63)斯忒林培黎(1849-1912)一译斯忒林培克,通译斯特林堡,瑞典作家。他是一个轻视妇女解放论者。所著短篇小说集《结婚》,对妇女解放持嘲讽的态度。黎锦明的《社交问题》是写一个女青年追逐虚荣、对爱情采取轻率态度的小说。

  (64)"磊砢山房"清代文学家屠绅的书室名。屠绅(1744-1801),字贤书,别号磊砢山人,江苏江阴人。著有长篇小说《瞫史》、笔记小说《六合内外琐言》等。

  (65)显克微支(1846-1916)波兰小说家。著有《你往何处去》、《火与剑》等。

  (66)创造社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文学团体。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成立,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一九二九年二月被国民党政府封闭。

  (67)凌叔华广东番禺人,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花之寺》、《女人》等。这里说的"出轨之作",指发表于《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五期(一九二五年一月十日)的《酒后》,写一个年青的妻子酒后要求丈夫同意她去吻一下酒醉的客人。

  (68)川岛章廷谦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月夜》。

  (69)汪静之安徽绩溪人,诗人。著有诗集《蕙的风》、中篇小说《耶稣的吩咐》等。

  (70)莽原社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鲁迅、高长虹、韦素园等。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创办《莽原》周刊,由鲁迅编辑,十一月二十七日出至第三十二期止;次年一月十日起改为半月刊,未名社发行;八月鲁迅去厦门后由韦素园接编,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出至第二卷第二十四期停刊。

  (71)高长虹参看本卷第69页注(6)。下面所说的"拟尼采样的彼此都不能解的格言式的文章",指高在《狂飙》周刊上发表的总题为《幻想与做梦》的小品。

  (72)魏金枝(1900-1972)浙江嵊县人,作家。他的短篇小说《留下镇上的黄昏》,发表于《莽原》半月刊第十二期(一九二六年二月二十五日),后收入短篇集《七封书信的自传》。

  (73)黄鹏基笔名朋其,四川仁寿人,小说家。他的短篇集《荆棘》收小说十一篇,是《狂飙丛书》之一,一九二六年八月开明书店出版。他在《刺的文学》一文中说,"文学家。。。。。。的作品也不是只为浮在面上供一般吃了饭没事干的人赞赏的奶油"。

  (74)这里是指黄鹏基的两个短篇:《我的情人》和《火腿先生在人海中的奔走》,分别发表于《莽原》周刊第三十一期和第二十五期,后来都收入《荆棘》。

  (75)尚钺河南罗山人,小说家、历史学家。他的短篇集《斧背》收小说十九篇,《狂飙丛书》之一,一九二八年五月泰东图书局出版。

  (76)向培良(1905-1961)湖南黔阳人,狂飙社主要成员之一。后来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的走卒。《飘渺的梦》收小说十四篇,《乌合丛书》之一,一九二六年六月北新书局出版;引在这里的几句话,就是这本小说集的题词。他在题为《野花》的一个短篇中说:"我深深忏悔,向已经失去的童心,忏悔那过去的往事,儿时的回忆,稚子之心的悲与欢。"(77)《我离开十字街头》向培良的中篇小说,《狂飙丛书》之一,一九二六年十月光华书局出版。他在这书的《前记》里说:"我知道他是一个反抗者,虚无的反抗者。。。。。。但是我非常爱他,因为我在他强有力的憎恨后面,发现更强有力的爱来。"(78)"末人"尼采著作中的用语,与"超人"相对,指平庸猥琐、浅陋渺小的人。尼采的《察拉图斯忒拉如是说序言》第五节中说:"’我们发现了幸福了,’末人说而且目夹着眼。他们离开了那些地方,凡是难于生活的:因为人要些温暖。"(据鲁迅译文。)(79)巴札罗夫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的主角,文学作品中最早的虚无主义者的典型。沙宁,俄国作家阿尔志跋绥夫的小说《沙宁》的主角,虚无主义者。

  (80)绥惠略夫阿尔志跋绥夫的小说《工人绥惠略夫》的主角,无政府主义者。

  (81)未名社参看本卷第68页注(2)。

  (82)韦素园参看本卷第62页注(2)。

  (83)李霁野参看本卷第62页注(3)。所著短篇小说集《影》,一九二八年开明书店出版。其中《嫩黄瓜》篇中有这样的话:"手抚摸着藤叶,我可以清清楚楚摸出它的叶脉来。"(84)台静农参看本卷第62页注(3)。他的短篇集《地之子》收小说十四篇,《建塔者》收小说十篇,二书都编入《未名新集》,由未名社于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一九三○年八月先后出版。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