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4章 "题未定"草(一至三)(2)

  对于这情形,我看可以先把上章所引的林语堂先生的训词移到这里来的--"此种流风,其弊在奴,救之之道,在于思。"不过后两句不合用,既然"奴"了,"思"亦何益,思来思去,不过"奴"得巧妙一点而已。中国宁可有未"思"的西崽,将来的文学倒较为有望。

  但"已经闻名的英美法德文人",在中国却确是不遇的。中国的立学校来学这四国语,为时已久(17),开初虽不过意在养成使馆的译员,但后来却展开,盛大了。学德语盛于清末的改革军操,学法语盛于民国的"勤工俭学"(18)。学英语最早,一为了商务,二为了海军,而学英语的人数也最多,为学英语而作的教科书和参考书也最多,由英语起家的学士文人也不少。然而海军不过将军舰送人,绍介"已经闻名"的司各德,迭更斯,狄福,斯惠夫德。。。。。。的,竟是只知汉文的林纾(19),连绍介最大的"已经闻名"的莎士比亚的几篇剧本的,也有待于并不专攻英文的田汉(20)。这缘故,可真是非"在于思"则不可了。

  然而现在又到了"今日绍介波兰诗人,明日绍介捷克文豪"的危机,弱国文人,将闻名于中国,英美法德的文风,竟还不能和他们的财力武力,深入现在的文林,"狗逐尾巴"者既没有恒心,志在高山的又不屑动手,但见山林映以电灯,语录夹些洋话,"对于已经闻名之英美法德文人",真不知要待何人,至何时,这才来"求一究竟"。那些文人的作品,当然也是好极了的,然甲则曰不佞望洋而兴叹,乙则曰汝辈何不潜心而探求。旧笑话云:昔有孝子,遇其父病,闻股肉可疗,而自怕痛,执刀出门,执途人臂,悍然割之,途人惊拒,孝子谓曰,割股疗父,乃是大孝,汝竟惊拒,岂是人哉!(21)是好比方;林先生云:"说法虽乖,功效实同",是好辩解。六月十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十月《文学》月刊第五卷第一号。

  (2)严又陵(1853-1921)名复,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清末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他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说及"定名之难":"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我罪我知,是存明哲。"(3)《世界文库》郑振铎编辑,一九三五年五月创刊,上海生活书店发行,每月发行一册,内容分中国古典文学及外国名著翻译两部分。该刊于第一年印出十二册后,第二年起以《世界文库》的总名改出单行本。鲁迅所译的《死魂灵》第一部在印单行本前曾连载于该刊第一年第一至第六册。

  (4)沙袋旧式电灯为调节灯头悬挂高低而装置的瓷瓶,内贮沙子,故俗称沙袋。扑落,英语Plug的音译,今称插头或插销。

  (5)指略悉珂所作的《铁的静寂》。《一天的工作》,鲁迅翻译的苏联短篇小说集,内收作家十人的作品十篇(其中二篇系瞿秋白译,署名文尹),一九三三年三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6)关于文章是挤出来的,作者曾在《华盖集并非闲话(三)》中说:"至于已经印过的那些,那是被挤出来的。这’挤’字是挤牛乳之’挤’;这’挤牛乳’是专来说明’挤’字的,并非故意将我的作品比作牛乳,希冀装在玻璃瓶里,送进什么’艺术之宫’。"(7)上田进(1907-1947)日本翻译家。曾将俄罗斯文学和苏联文学多种译成日文。

  (8)西崽旧时对西洋人雇用的中国男仆的蔑称。林语堂在《人间世》第二十八期(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日)发表的《今文八弊(中)》一文中说:"(三)卖洋铁罐,西崽口吻--今人既赶时髦,生怕落伍,于是标新立异,竞角摩登。。。。。。譬如医道,以西洋爱克斯光与中国阴阳五行之说相较,倘加以深究,其中自有是非可言,说法虽乖,功效实同。。。。。。一入门户之见,便失了自主,苦痛难言,保得自身为主,则圆通自在,大畅无比。"下面就紧接着这里所引的一段文字。

  (9)"那摩温"即英语NuMberone的音译,意为第一号,当时上海用以称工头。"土司",即英语Toast的音译,意为烤面包片。

  (10)《探母》即京剧《四郎探母》。演的是北宋杨家将故事。

  (11)"事大"服事大国的意思。语出《孟子梁惠王》:"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12)文素臣小说《野叟曝言》中的主角,官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这里说他"崇华,抑夷",是因为书中有关于他"征苗"、"平倭"的描写。这书写的是明代中叶的事,说他是"满崽",似有误。

  (13)这一段引文见于《今文八弊(中)》之二"随行随失,狗逐尾巴"一节中。

  (14)《小说月报》一九一○年创刊于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内容是刊载文言小说和旧诗词笔记等,为"鸳鸯蝴蝶派"的主要刊物。一九二一年一月第十二卷第一号起,先后由沈雁冰、郑振铎主编,经过改革,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出至第二十二卷第十二号停刊。一九二一年十月该刊第十二卷第十号曾出版"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号"增刊,刊有鲁迅、沈雁冰等译的波兰、捷克等国的文学作品和介绍这些国家的文学情况的文章。

  (15)"花旗"旧时我国一些地方对美国的俗称;"茄门",英语German的音译,通译日耳曼,指德国。

  (16)《天方夜谈》现译《一千零一夜》,阿拉伯古代民间故事集。《堂吉诃德》,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

  (17)清同治元年(1862)在北京设立了培养译员的学校,称"京师同文馆",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初设英文馆,次年添设法文、俄文馆,后又设德文、日文馆。

  (18)"勤工俭学"一九一四年蔡元培等成立勤工俭学会,号召青年到法国"勤劳作工,节俭求学";当时赴法求学的人不少。该会于一九二一年停办。

  (19)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县(今福州)人。他曾据别人口述,以文言文翻译欧美文学作品一百多种,英国的如司各德(WScott,1771-1832)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今译《艾凡赫》),迭更斯(CDickens,1812-1870)的《块肉余生述》(今译《大卫科波菲尔》),狄福(DDefoe,约1660-1731)的《鲁滨孙飘流记》,斯惠夫特(JSwift,1667-1745)的《海外轩渠录》(今译《格列佛游记》)等。

  (20)田汉参看本卷第214页注(9)。他曾在一九二一年翻译莎士比亚的剧本《罗蜜欧与朱丽叶》和《哈孟雷特》,由中华书局印行。(21)这则笑话见于清初石成金所著《传家宝》的《笑得好》初集,题为《割股》论"人言可畏"

  "人言可畏"是电影明星阮玲玉(2)自杀之后,发见于她的遗书中的话。这哄动一时的事件,经过了一通空论,已经渐渐冷落了,只要《玲玉香消记》一停演,就如去年的艾霞(3)自杀事件一样,完全烟消火灭。她们的死,不过像在无边的人海里添了几粒盐,虽然使扯淡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不久也还是淡,淡,淡。

  这句话,开初是也曾惹起一点小风波的。有评论者,说是使她自杀之咎,可见也在日报记事对于她的诉讼事件的张扬;不久就有一位记者公开的反驳,以为现在的报纸的地位,舆论的威信,可怜极了,那里还有丝毫主宰谁的运命的力量,况且那些记载,大抵采自经官的事实,绝非捏造的谣言,旧报具在,可以复按。所以阮玲玉的死,和新闻记者是毫无关系的。

  这都可以算是真实话。然而--也不尽然。

  现在的报章之不能像个报章,是真的;评论的不能逞心而谈,失了威力,也是真的,明眼人决不会过分的责备新闻记者。但是,新闻的威力其实是并未全盘坠地的,它对甲无损,对乙却会有伤;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更弱者它却还是强者,所以有时虽然吞声忍气,有时仍可以耀武扬威。于是阮玲玉之流,就成了发扬余威的好材料了,因为她颇有名,却无力。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识的人的丑闻。上海的街头巷尾的老虔婆,一知道近邻的阿二嫂家有野男人出入,津津乐道,但如果对她讲甘肃的谁在偷汉,新疆的谁在再嫁,她就不要听了。阮玲玉正在现身银幕,是一个大家认识的人,因此她更是给报章凑热闹的好材料,至少也可以增加一点销场。读者看了这些,有的想:"我虽然没有阮玲玉那么漂亮,却比她正经";有的想:"我虽然不及阮玲玉的有本领,却比她出身高";连自杀了之后,也还可以给人想:"我虽然没有阮玲玉的技艺,却比她有勇气,因为我没有自杀"。化几个铜元就发见了自己的优胜,那当然是很上算的。但靠演艺为生的人,一遇到公众发生了上述的前两种的感想,她就够走到末路了。所以我们且不要高谈什么连自己也并不了然的社会组织或意志强弱的滥调,先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罢,那么,大概就会知道阮玲玉的以为"人言可畏",是真的,或人的以为她的自杀,和新闻记事有关,也是真的。

  但新闻记者的辩解,以为记载大抵采自经官的事实,却也是真的。上海的有些介乎大报和小报之间的报章,那社会新闻,几乎大半是官司已经吃到公安局或工部局去了的案件。但有一点坏习气,是偏要加上些描写,对于女性,尤喜欢加上些描写;这种案件,是不会有名公巨卿在内的,因此也更不妨加上些描写。案中的男人的年纪和相貌,是大抵写得老实的,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一个女孩儿跑掉了,自奔或被诱还不可知,才子就断定道,"小姑独宿,不惯无郎",你怎么知道?一个村妇再醮了两回,原是穷乡僻壤的常事,一到才子的笔下,就又赐以大字的题目道,"奇淫不减武则天",这程度你又怎么知道?这些轻薄句子,加之村姑,大约是并无什么影响的,她不识字,她的关系人也未必看报。但对于一个智识者,尤其是对于一个出到社会上了的女性,却足够使她受伤,更不必说故意张扬,特别渲染的文字了。然而中国的习惯,这些句子是摇笔即来,不假思索的,这时不但不会想到这也是玩弄着女性,并且也不会想到自己乃是人民的喉舌。但是,无论你怎么描写,在强者是毫不要紧的,只消一封信,就会有正误或道歉接着登出来,不过无拳无勇如阮玲玉,可就正做了吃苦的材料了,她被额外的画上一脸花,没法洗刷。叫她奋斗吗?她没有机关报,怎么奋斗;有冤无头,有怨无主,和谁奋斗呢?我们又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那么,大概就又知她的以为"人言可畏",是真的,或人的以为她的自杀,和新闻记事有关,也是真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