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85章 一九三五年(4)

  〔2〕《集外集》被删事;《集外集》出版时被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抽去《来信(致孙伏园)》、《启事》、《老调子已经唱完》、《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今春的两种感想》、《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小引》、《译本高尔基<一月九日>小引》、《上海所感》等九篇,后均收入《集外集拾遗》。

  〔3〕开封事指一九二五年四月开封发生的兵士强奸女学生的铁塔事件,参看《集外集拾遗》中的《来信(致孙伏园)》和《启事》。

  〔4〕指杨霁云的《<集外集>编者引言》。

  〔5〕颠倒书名《集外集》书名原为"鲁迅:集外集",送检时被改为"集外集鲁迅著"。

  〔6〕指《病后杂谈之余----关于"舒愤懑"》。

  350129②致曹聚仁聚仁先生:廿六信今天才收到。《笔端》〔1〕早收到,且已读完,我以为内容很充实,是好的。大约各人所知,彼此不同,所以在作者以为平常的东西,也还是有益于别的读者。

  《集外集》之被捣乱,原是意中事。那十篇原非妙文,可有可无,但一经被删,却大有偏要发表之意了,我当于今年印出来给他们看。"鲁迅著"三字,请用普通铅字排。

  《芒种》〔2〕开始,来不及投稿了,因为又在伤风咳嗽,消化不良。我的一个坏脾气是有病不等医好,便即起床,近来又为了吃饭问题,在选一部小说〔3〕,日日读名作及非名作,忙而苦痛,此事不了,实不能顾及别的了。并希转达徐先生为托。

  专此布复,即请撰安。

  迅顿首一月廿九日〔1〕《笔端》散文集,曹聚仁著,一九三五年一月天马书店出版。

  〔2〕《芒种》文艺半月刊,徐懋庸、曹聚仁编辑,一九三五年三月创刊,同年十月停刊。原由上海群众杂志公司发行,第一卷第九期起改由北新书局发行。

  〔3〕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

  350129③致萧军、萧红萧、吟两兄:二十及二十四日信都收到了。运动原是很好的,但这是我在少年时候的事,现在怕难了。我是南边人,但我不会弄船,却能骑马,先前是每天总要跑它一两点钟的。然而自从升为"先生"以来,就再没有工夫干这些事,二十年前曾经试了一试,不过架式还在,不至于掉下去,或拔住马鬃而已。现在如果试起来,大约会跌死也难说了。

  而且自从弄笔以来,有一种坏习气,就是一样事情开手,不做完就不舒服,也不能同时做两件事,所以每作一文,不写完就不放手,倘若一天弄不完,则必须做到没有力气了,才可以放下,但躺着也还要想到。生活就因此没有规则,而一有规则,即于译作有害,这是很难两全的。还有二层,一是琐事太多,忽而管家务,忽而陪同乡,忽而印书,忽而讨版税;二是著作太杂,忽而做序文,忽而作评论,忽而译外国文。脑子就永是乱七八糟,我恐怕不放笔,就无药可救。

  所谓"还有一篇",是指萧兄的一篇,但后来方法变换了,先都交给《文学》,看他们要那一篇,然后再将退回的向别处设法。但至今尚无回信。吟太太的小说〔1〕送检查处后,亦尚无回信,我看这是和原稿的不容易看相关的,因为用复写纸写看起来较为费力,他们便搁下了。

  您们所要的书,我都没有。《零露集》〔2〕如果可以寄来,我是想看一看的。

  《滑稽故事》〔3〕容易办,大约会有书店肯印。至于《前夜》〔4〕,那是没法想的,《熔铁炉》〔5〕中国并无译本,好像别国也无译本,我曾见良士果〔6〕短篇的日译本,此人的文章似乎不大容易译。您的朋友〔7〕要译,我想不如鼓励他译,一面却要老实告诉他能出版否很难豫定,不可用"空城计"。因为一个人遇了几回空城计后,就会灰心,或者从此怀疑朋友的。

  我不想用鞭子去打吟太太,文章是打不出来的,从前的塾师,学生背不出书就打手心,但愈打愈背不出,我以为还是不要催促好。如果胖得象蝈蝈了,那就会有蝈蝈样的文章。

  此复,即请俪安。

  豫上一月廿九夜。

  注释:

  〔1〕指萧红的《生死场》。

  〔2〕《零露集》俄汉对照诗歌散文选,内收普希金、高尔基等十八人的作品三十四篇,温佩筠译注,一九三三年三月由译者在哈尔滨自费刊印。

  〔3〕《滑稽故事》金人拟编译的苏联左琴科著短篇小说集。

  〔4〕《前夜》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当时已有沈颖中译本。

  〔5〕《熔铁炉》中篇小说,苏联里亚希柯著。

  〔6〕《良士果》通译里亚希柯(H。H。ЛЯШкО,1884--1953),苏联作家。

  〔7〕指金人。参看350301③信注〔3〕。

  350203致黄源河清先生:一夜信今日收到。那本散文诗〔1〕能有一部分用好纸印,就可以对付译者了,经手别人的稿子,真是不容易。

  当靖的那一篇拉甫列涅夫文抽去时,我曾通知他,并托他为《译文》译些短篇。那回信说,拉氏那样的不关紧要的文章尚且登不出,也没有东西可译了。他大约不高兴译旧作品,而且也没有原本,听说他本来很多,都存在河南的家里,后来不知道为了一种什么谣言,他家里人就都烧掉,烧得一本不剩了;还有一部分是放在静农家的,去年都被没收。在那边〔2〕买书,似乎也很不容易,我代人买一本木刻法〔3〕,已经一年多了,终于还没有买到。

  杜衡之类,总要说那些话的,倘不说,就不成其为杜衡了。我们即使一动不动,他也要攻击的,一动,自然更攻击。最好是选取他曾经译过的作品,再译它一回,只可惜没有这种闲工夫。还是让他去说去罢。

  译文社出起书〔4〕来,我想译果戈理的选集,当与孟十还君商量一下,大家动手。有许多是有人译过的,但只好不管。

  今天爆竹声好像比去年多,可见复古之盛。十多年前,我看见人家过旧历年,是反对的,现在却心平气和,觉得倒还热闹,还买了一批花炮,明夜要放了。

  专此布复,并请春安。

  迅上二月三夜〔1〕指《巴黎的烦恼》,参看350425①信注〔7〕。

  〔2〕指苏联。

  〔3〕指代陈烟桥购买巴甫洛夫的《木刻技法》。

  〔4〕指《译文丛书》。

  350204①致孟十还十还先生:上月吃饭的时候,耳耶兄对我说,他的朋友〔1〕译了一篇果戈理的《旧式的田主》〔2〕来,想投《译文》或《文学》,现已托先生去校正去了。

  这篇文章,描写得很好,但也不容易译,单据日本译本,恐怕是很难译得好的,至少,会显得拖沓。我希望先生多费些力,大大的给他校改一下。

  因为译文社今年想出单行本,黄先生正在准备和生活书店去开交涉,假如成功的话,那么,我想约先生一同来译果戈理的选集,今年先出《Dekanka夜谈》和《Mirgorod》〔3〕,每种一本,或分成两本,俟将来再说;每人各译一本或全都合译,也俟将来再说。《旧式地主》在《Mirgorod》下卷中,改好之后,将来就可以收进去,不必另译了。

  Korolenko的小说,我觉得做得很好,在现在的中国,大约也不至于犯忌,但中国除了周作人译的《玛加尔之梦》〔4〕及一二小品外,竟没有人翻译。不知先生有他的原本没有?倘有,我看是也可以绍介的。

  专此布达,并贺年(旧的)禧。

  迅上二月四日=正月元旦。

  注释:

  〔1〕指孟式钧,河南人。当时在日本留学,是"左联"东京分盟成员。

  〔2〕《旧式的田主》又译《旧式地主》,中篇小说,为《密尔格拉德》(《Mirgorod》)集中的一篇。按孟式钧的译文后未发表。

  〔3〕《Dekanka夜谈》和《Mirgorod》即《狄康卡近乡夜话》和《密尔格拉德》。

  〔4〕Korolenko即柯罗连科。周作人所译他的《玛加尔之梦》,一九二七年三月北新书局出版。

  350204②致杨霁云霁云先生:顷收到二月二日大札。《集外集》止抽去十篇,诚为"天恩高厚",但旧诗如此明白,却一首也不删,则终不免"呆鸟"之讥。阮大铖虽奸佞,还能作《燕子笺》之类〔1〕,而今之叭儿及其主人,则连小才也没有,"一代不如一代",盖不独人类为然也。

  文字请此辈去检查,本是犯不上的事情,但商店为营业起见,也不能深责,只好一面听其检查,不如意,则自行重印耳。《启事》及《来信》,自己可以检得,但《革命文学。。。。。。》〔2〕改正稿,希于便中寄下。近又在《新潮》上发见通信一则〔3〕,此外当还有,拟索性在印杂文时补入。

  被删去五分之四的,即《病后杂谈》,文学社因为只存一头,遂不登,但我是不以悬头为耻的,即去要求登载,现已在二月号《文学》上登出来了。后来又做了一篇,系讲清初删禁中国人文章的事情,其手段大抵和现在相同。这回审查诸公,却自己不删削了,加了许多记号,要作者或编辑改定,我即删了一点,仍不满足,不说抽去,也不说可登,吞吞吐吐,可笑之至。终于由徐伯訢[听]〔4〕手执铅笔,照官意改正,总算通过了,大约三月号之《文学》上可以登出来。禁止,则禁止耳,但此辈竟连这一点骨气也没有,事实上还是删改,而自己竟不肯负删改的责任,要算是作者或编辑改的。俟此文发表及《集外集》出版后,资料已足,我就可以作杂文后记〔5〕了。

  今年上海爆竹声特别旺盛,足见复古之一斑。舍间是向不过年的,不问新旧,但今年却亦借口新年,烹酒煮肉,且买花炮,夜则放之,盖终年被迫被困,苦得够了,人亦何苦不暂时吃一通乎。况且新生活〔6〕自有有力之政府主持,我辈小百姓,大可不必凑趣,自寻枯槁之道也,想先生当亦以为然的。专此布复,并颂劐禧。

  迅启上二月四夜〔1〕阮大铖作《燕子笺》参看350109①信注〔1〕。

  〔2〕《革命文学。。。。。。》应为《帮忙文学与帮閒文学》。

  〔3〕指《对于<新潮>一部分的意见》,后收入《集外集拾遗》。

  〔4〕徐伯昕江苏武进人,当时任上海生活书店经理。

  〔5〕指《且介亭杂文。附记》。

  〔6〕新生活指蒋介石为配合反革命军事"围剿"而发起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一九三四年二月十九日,蒋介石在南昌提出"新生活运动",鼓吹以"礼义廉耻"为"生活准则",并成立"新生活运动促进会",自任会长,强令全国推行。

  350204③致李桦李桦先生:先生十二月九日的信和两本木刻集〔1〕,是早经收到了的,但因为接连的生病,没有能够早日奉复,真是抱歉得很。我看先生的作品,总觉得《春郊小景集》和《罗浮集》最好,恐怕是为宋元以来的文人的山水画所涵养的结果罢。我以为宋末以后,除了山水,实在没有什么绘画,山水画的发达也到了绝顶,后人无以胜之,即使用了别的手法和工具,虽然可以见得新颖,却难于更加伟大,因为一方面也被题材所限制了。彩色木刻也是好的,但在中国,大约难以发达,因为没有鉴赏者。

  来信说技巧修养是最大的问题,这是不错的,现在的许多青年艺术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他的作品,表现不出所要表现的内容来。正如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但是,如果内容的充实,不与技巧并进,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

  这就到了先生所说的关于题材的问题。现在有许多人,以为应该表现国民的艰苦,国民的战斗,这自然并不错的,但如自己并不在这样的旋涡中,实在无法表现,假使以意为之,那就决不能真切,深刻,也就不成为艺术。所以我的意见,以为一个艺术家,只要表现他所经验的就好了,当然,书斋外面是应该走出去的,倘不在什么旋涡中,那么,只表现些所见的平常的社会状态也好。日本的浮世绘〔2〕,何尝有什么大题目,但它的艺术价值却在的。如果社会状态不同了,那自然也就不固定在一点上。

  至于怎样的是中国精神,我实在不知道。就绘画而论,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无所谓国画了;元人的水墨山水,或者可以说是国粹,但这是不必复兴,而且即使复兴起来,也不会发展的。所以我的意思,是以为倘参酌汉代的石刻画像,明清的书籍插画,并且留心民间所赏玩的所谓"年画",和欧洲的新法融合起来,许能够创出一种更好的版画。

  专此布复,并颂时绥。

  迅上二月四夜。

  注释:

  〔1〕指《少其版画集》(《现代版画丛刊》之三)和《张影木刻集》。

  〔2〕浮世绘日本德川幕府时代(1603--1867)的一种民间版画,题材多取自下层市民社会生活,十八世纪末期逐渐衰落。

  350207①致曹靖华汝珍兄:二月一日信收到。那一种刊物,原是我们自己出版的,名《文学生活》,原是每人各赠一本,但这回印出来,却或赠或不赠,店里自然没有买,我也没有得到。我看以后是不印的了,因为有人以文字抗议那批评,倘续出,即非登此抗议不可,惟一的方法是不再出版----到处是用手段。

  《准风月谈》一定是翻印的,只要错字少,于流通上倒也好;《南腔北调集》也有翻板。但这书我不想看,可不必寄来。今年我还想印杂文两本,都是去年做的,今年大约不能写的这么多了,就是极平常的文章,也常被抽去或删削,不痛快得很。又有暗箭,更是不痛快得很。

  《城与年》的概略,是说明内容(书中事迹)的,拟用在木刻之前,使读者对于木刻插画更加了解。木刻画〔1〕想在四五月间付印,在五月以前写好,就好了。

  农兄如位置还在,为什么不回去教书呢?我想去年的事情〔2〕,至今总算告一段落,此后大约不再会有什么问题的了(我虽然不明详情)。如果另找事情,即又换一新环境,又遇一批新的抢饭碗的人,不是更麻烦吗?碑帖单子已将留下的圈出,共十种,今将原单寄回。又霁兄也曾寄来拓片一次,留下一种,即"汉画象残石"四幅,价四元,这单子上没有。

  这里的出版,一榻胡涂,有些"文学家"做了检查官,简直是胡闹。去年年底,有一个朋友收集我的旧文字,在印出的集子里所遗漏或删去的,钞了一本,名《集外集》,送去审查。结果有十篇不准印。最奇怪的是其中几篇系十年前的通信,那时不但并无现在之"国民政府",而且文字和政治也毫不相关。但有几首颇激烈的旧诗,他们却并不删去。

  现在连译文也常被抽去或删削;连插画也常被抽去;连现在的希忒拉,十九世纪的西班牙政府也骂不得,否则----删去。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