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5章 一九三四年(16)

  341005致曹靖华亚兄:一日信奉到,甚慰。克氏信附奉,弟亦无甚话要说,惟欲知画片〔1〕有无缺少耳,收到者为大小十五幅,未知信中提及否?本年一月至六月止之《星花》版税已结算,仅十二元,较常年减少五分之四,今呈上汇票一纸,乞在后面署名盖印,往琉璃厂商务印书馆分店账房(在楼上)一取为荷。《文学报》当于十日左右寄上。弟一切如常,内人及孩子亦均安好,希勿念是幸。

  专此布达,即请秋安。

  弟豫顿首十月五日夜。

  附汇票一张;克氏信一张。

  注释:

  〔1〕画片指苏联木刻家自印的手拓原版木刻。

  341006①致何白涛白涛先生:《木刻纪程》已印出,即托书店寄奉四本,不知已收到否?此次付印,颇费心力,经费亦巨,而成绩并不好,颇觉懊丧。第二本能否继续,不可知矣。

  木版亦当于数日内作小包寄还,至希检收。铁耕兄之两块,亦附在内的。

  专此布达,即颂时绥。

  迅上十月六日341006②致罗清桢清桢先生:《木刻纪程》已订出,即托书店寄上四本,因所选先生画为四幅,故每幅以一本为报酬。

  木版亦当于数日内作小包寄还,至希检收。

  此次印工并不佳,而颇费手续,所费亦巨,故第二本何时可出,颇在不可知之数。先生之版,现仅留《五指山之松》一块在敝处,《在码头上》已见他处发表,似可不必复印,故一并附还耳。

  专此布达,即颂时绥。

  迅上十月六日341008①致郑振铎西谛先生:三日信已收到。日本纸样已去取,但无论如何,价必较中国贵。丐尊尚无信来,黄色罗纹纸事,且稍待后文罢。想周子竞[兢]会心急,但只得装作不知。

  我前函谓《九歌图》须照两次,系想当然,因为书不能拆开,则前后半页恐须分照也。至于印工,则总不会在五六元。

  《十竹斋》第一本,印成大约总在老莲画册之前,则单独先行豫约,似亦无不可。价自当增加,但若每本四元,则全书即要十六元,今定为三元半,豫约满后五元,何如?豫约须有截止期,以第二本刻成发售豫约时(明年二月)为度,不知太长否?或以今年十二月为止亦可。老成人死后,此种刻印本即不可再得,自当留其姓名。中国现行之板权页,仿自日本,实为彼国维新〔1〕前呈报于诸侯爪牙之余痕,但如《北平笺谱》,颇已变相,也还看得过去。我想这回不如另出新样,于书之最前面加一页,大写书名,更用小字写明借书人及刻工等事,如所谓"牌子"之状,亦殊别致也。

  近选了青年作者之木刻二十四页,印成一本,名《木刻纪程》,用力不少,而印订殊不惬意,下午当托书店寄上一本,乞察收。另有二本(其一本内有展览会广告,是还他的),乞转交施乐(y。。now)先生,他住在军机处八号(8ChunChiCh'u),离学校〔2〕当不远,也许他也在学校教书的。但第一页上均已写字,希察及。

  此布,即请著安。

  迅顿首十月八日〔1〕维新指明治维新,日本明治年间(1868--1912)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2〕学校指燕京大学。

  341008②致郑振铎西谛先生:上午寄一函并《木刻纪程》,不知已达否?顷得丐尊回信,附上备览。

  最好是仍由王伯祥〔1〕先生托来青阁〔2〕,能得黄色者,如须染色,必大麻烦,至少,由京寄沪,由沪又寄东京,纸张要旅行两回了。

  先生函问内山之《北平笺谱》款为若干。查系叁百,晨函似忘记答复,故续以闻。

  此布即请著安。

  迅顿首十月八日晚〔1〕王伯祥(1890--1975)名钟麒,江苏吴县人。当时是上海开明书店编辑。

  〔2〕来青阁上海的一家古籍书店,创办人为杨寿琪。

  341009①致罗清桢清桢先生:有复张慧先生一信,而忘其确实之通信地址,乞费神转寄,不胜感荷。

  此布,即请秋安。

  迅上十月九日341009②致张慧张慧先生:蒙赐函及木刻,甚感。拜观各幅,部分尽有佳处,但以全体而言,却均不免有未能一律者。如《乞丐》,树及狗皆与全图不相称,且又不见道路,以致难云完全。弟非画家,不敢妄说,惟以意度之,木刻当亦与绘画无异,基本仍在素描,且画面必须统一也。

  专此布复,即颂时绥。

  迅上十月九日341009③致萧军〔1〕萧军先生:给我的信是收到的。徐玉诺〔2〕的名字我很熟,但好像没有见过他,因为你是做诗的,我却不留心诗,所以未必会见面。现在久不见他的作品,不知道那里去了?

  来信的两个问题的答复----一、不必问现在要什么,只要问自己能做什么。现在需要的是斗争的文学,如果作者是一个斗争者,那么,无论他写什么,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斗争的。就是写咖啡馆跳舞场罢,少爷们和革命者的作品,也决不会一样。

  二、我可以看一看的〔3〕,但恐怕没工夫和本领来批评。稿可寄"上海、北四川路底、内山书店转、周豫才收",最好是挂号,以免遗失。

  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我希望你脱离这种颓唐心情的影响。

  专此布复,即颂时绥。

  迅上十月九夜。

  注释:

  〔1〕萧军原名刘蔚天,又名刘军、田军,辽宁锦义人,作家。当时从日本侵占的东北流亡到上海,从事文学创作。著有《八月的乡村》等。

  〔2〕徐玉诺(1893--1958)河南鲁山人,诗人,文学研究会成员,著有《将来之花园》等。

  〔3〕据收信人回忆,指萧红的《生死场》手稿和萧军、萧红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

  341010致杨霁云霁云先生:中国新作家的木刻二十四幅,已经印出,名《木刻纪程》;又再版《北平笺谱》亦已到沪,不及初版,我可以换一部初版的给先生的。但不知寄到府上,还是俟先生来沪时自取好呢?大约邮寄是有小小损毁之虑的。希示为幸。

  此布,即颂时绥。

  迅上十月十日341013①致合众书店〔1〕径启者,得惠函,要将删余之《二心集》改名出版〔2〕,以售去版权之作者,自无异议。但我要求在第一页上,声明此书经中央图书审查会审定删存;倘登广告,亦须说出是《二心集》之一部分,否则,蒙混读者的责任,出版者和作者都不能不负,我是要设法自己告白的。此请合众书店台鉴鲁迅十月十三日〔1〕合众书店一九三二年由方家龙创办于上海。

  〔2〕删余之《二心集》改名出版《二心集》于一九三二年十月上海合众书店出版后不久,即被国民党当局查禁,后来该店将其删余的十六篇改名《拾零集》,于一九三四年十月出版。

  〔3〕中央图书审查会即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是国民党查禁进步书刊、实行文化统制的机构。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五日成立于上海,一九三五年七月八日,该会检查官项德言等七人因"《新生》事件"被撤职,此后即无形解体。

  341013②致杨霁云霁云先生:十一日惠函收到。新印的杂感集〔1〕,尚未校完,也许出版要在先生来沪之后的。

  小说《发掘》〔2〕,见过批评,书未见,但这几天想去买来看一看,近来专门打杂,看书的时间简直没有了,自然,闲逛却不能免。"流火"〔3〕固然太典雅,但我想,"火流"也太生,不如用什么"大旱""火海"之类,直截了当。近来有了检查会,好的作品,除自印之外,是不能出版的,如果要书店印,就得先送审查,删改一通,弄得不成样子,像一个人被拆去了骨头一样。

  我平常并不做诗,只在有人要我写字时,胡诌几句塞责,并不存稿。自己记得的也不过那一点,再没有什么了。

  专此布复,顺颂时绥。

  迅顿首十月十三日〔1〕杂感集指《准风月谈》。

  〔2〕《发掘》历史小说集,圣旦著,一九三四年五月上海天马书店出版。

  〔3〕据收信人回忆,鲁迅这里所说系他人所作反映当年旱灾的小说篇名。

  341013③致黎烈文烈文先生:《译文》第三期收稿期已将届,茅先生又因生病不能多写字,先生能多译而且速译一点否?并希以拟译或已译之篇名及作者名见示,以便计划插图也。

  专此布达,即请道安。

  迅顿首十月十三夜。

  341014致曹靖华亚兄:十日信已到。三四日前,曾寄《文学新闻》〔1〕一卷,不知已收到否?兄寓是否仍旧,希便中示及,那么,信就可以不必由学校转了。

  《引玉集》不到,真奇,那是挂号寄的,一包内五本,这样看来,就五本都不到了。我当于日内寄给克氏一本。今年正月间,我寄给美术家团体六七部书,由V。〔2〕收,内中有些是清朝初年的木刻,都挂号,还有一封信,是它兄代写的。但至今没有一封回信,莫非都不到么?要是这样,以后寄书可就难了。

  克氏我想兄得写一点回信,说明曾经寄过不少中国旧书给美术家,还有,当于日内寄一本《引玉集》,因为他的作品,收到的只有一张,所以最少。至于中国的青年木刻家,已被弄得七零八落,连找也无处找,但我已选印了近一年中所得的作品,名《木刻纪程》,亦当寄给一本。

  此信请兄写好,并信封一同寄下(V地址附上),由我寄去。

  又日前得冈氏〔3〕信并木刻十四张,今将信附上,如要回信,可以附在给克氏的回信里的。

  《引玉集》大约冈氏必也没有收到,现在可以补寄(同作一包),因为邮费横竖一样的。但请在给克氏的信中声明。

  如来信,请写克氏地址两张(即由其夫人收转的地方)附下,一是帖《引玉集》上,一帖《木刻纪程》上的。

  新得的木刻,现在有约四十张,选起来,可有三十余张,恐怕还有寄来的,那么,明年可出二集了。

  我们都好,请勿念。

  专此布达,即请秋安。

  弟豫顿首十月十四日附冈氏信二纸,V地址一条。

  УЛ。ЛаССаЛЯ。Д。И2.

  B。O。K。J。ДЛЯ:〔4〕〔1〕《文学新闻》当指苏联《文学报》。

  〔2〕V。即VOK。,苏联对外文化协会。

  〔3〕冈氏指苏联木刻家冈察罗夫。

  〔4〕即拉萨尔街2号、苏联对外文化协会转交。

  341016①致吴渤吴渤先生:五日的信,十六日才收到的。《木刻纪程》已出,五六天前曾寄一本,托铁耕先生转交,不知道收到了没有?

  中国木刻,已在巴黎展览过,那边的作家团体有一封信给中国作者,但并无批评,不过是鼓励的话。这信现在也没法发表。

  《木刻法》〔1〕的稿子,暂时还难以出版,因为上海的出版界,真是艰难极了。

  专此布复,即颂时绥。

  迅上十月十六日〔1〕《木刻法》即《木刻创作法》。

  341016②致徐懋庸懋庸先生:《论心理描写》〔1〕托黎先生校对了一回,改了一点,现已交来,又由我改了几个字,以避检查者之挑剔,拟编入《译文》第三期,想不至于再有问题。

  今将原文寄回,请写一点《后记》,即行寄下,如关于作者履历无可考,那么,只一点译文出于某报某期也可以的。但译者自己的感想,也可以记进去。

  专此布达,即颂时绥。

  迅上十月十六夜。

  注释:

  〔1〕《论心理描写》。

  341018致徐懋庸懋庸先生:十七日信收到。那篇译文,黎先生改得并不多,大约有八九处,二三处是较为紧要的。

  原文所在的刊物〔1〕的期数,无大关系,既然调查费事,可以不必了。我想,也未必有要对照阅读那么用功的人。

  专此布复,并颂时绥。迅上十月十八日〔1〕刊物指法国《世界周刊》。

  341019致黎烈文烈文先生:日译的《田舍医生》,今天为止,只查出《农民文学》〔1〕中有之,寥寥数十页,必是摘本,不足取。此外尚未知,待后来再查。

  《纪德集》日译有两种,皆众人分译而成。一种十八本,每本一元六十五钱,一种十二本,每本二元七十五钱,我看是后一种〔2〕好。先生要总付(共三十円八十钱,每一円约合中国九角)还是每月分付,希示知。书由书店直接送上(现已出七本,此后每月一本),款可由我代付。

  纪德的诗〔3〕,即用前回写来的一行作为《后记》,但《西班牙书简》〔4〕的《后记》还请写一点,因为否则读者觉得寂寞。说空话,或讲作者在西班牙时事,或抄文学史,或大发议论均可也。成后希直寄黄河清先生。

  专此布达,即请道安。

  迅上十月十九日〔1〕《农民文学》即《农民文艺十六讲》,大田卯编纂,一九二六年十月日本春阳堂出版。《田舍医生》是该书第五讲第二章中的一节。

  〔2〕指《安德列。纪德全集》,山内义雄等译,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东京建设社出版,共十二卷。

  〔3〕纪德的诗指《今年不曾有过春天》,黎烈文译,载《译文》第一卷第三期(一九三四年十一月)。

  〔4〕《西班牙书简》法国梅里美(1803--1870)作,黎烈文译,连载于《译文》第一卷第三期至第五期(一九三四年十一月至次年一月)。

  341020致母亲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十月十三日来示,已经收到,这之前的一封信,也收到的。上海出版的有些小说,内行人去买,价钱就和门市不同,譬如张恨水的小说,在世界书店本店去买是对折或六折,但贩到别处,就要卖十足了。不过书店生意,还是不好,这是因为大家都穷起来,看书的人也少了的缘故。海婴渐大,懂得道理了,所以有些事情已经可以讲通,比先前好办,良心也还好,好客,不小气,只是有时要欺侮人,尤其是他自己的母亲,对男却较为客气。明年本该进学校了,但上海实在无好学校,所以想缓一年再说。有一封他口讲,广平写下来的信,今附呈。上海天气尚温和,男及广平均好,请勿念为要。专此布达,恭请金安。

  男树叩上广平及海婴同叩十月二十日341021①致罗清桢清桢先生:十日信并木刻均收到,感谢之至。《木刻纪程》及原版已于数日前寄出,想已收到。这回的印刷是失败的,因为版面不平,所以不合于用机器印。可见木刻莫妙于手印,否则,版面必须弄得极平。

  去问书店,据云木刻刀已寄出,但恰没有四本组的,数目所以有些出入。

  日本的木刻家,经商量之后,实在无人可问。一者,因为他们的木刻,都是超然的,流派和我们的不同(这一点上,有些日本人也不满于他们自己的艺术家的态度),他们无法批判。二则,他们的习惯和我们两样,大抵非常客气,不肯轻易说话,所以要得一个真实的----不是应酬的批评,是办不到的。

  先生的印木刻,的确很进步,就是木刻,也很进步,但我看以风景为最佳,而人物不及,倘对于人体的美术解剖学,再加一番研究,那就好了。

  木刻用纸,其实是先生这回所用的算很好,如果成书,只要内衬另外的纸,就好看了;贴在厚纸上,亦极相宜。至于我所用的这信纸(淡赤色的,就是用这纸染上颜色,质地是一样的),名"抄更纸",上海所出,其实是用碎纸捣烂重造,即所谓"还魂纸",并不好的。近来又有一种"特别宣",很厚,却好,但广东怕未必有。

  专此布复,即颂时绥。

  迅上十月廿一日附上书面题字〔1〕二纸,请择用为幸。又及〔1〕题字指为《松中木刻》所题封面字。

  341021②致叶紫〔1〕Y。Z。兄:我昨天才将翻译〔2〕交卷,今天看了《夜哨线》〔3〕。

  这一篇,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这大约是出于你的预计之外的。

  大约预计是要写赵得胜,以他为中心,展开他内心的和周围的事件来。然而第一段所写的赵公,并不活跃,从第二段起以下的事件,倒是紧张,生动的。于是倒映上来,更显得第一段的不行。

  我看这很容易补救,只要反过来,以写事件为主,而不以赵公为主要角色,就成。那办法,是将第一段中描写及解释赵得胜的文章,再缩短一些,就是减少竭力在写他个人的痕迹,便好。不过所谓"减少",是减少字数,也就是用几句较简的话,来包括了几行的原文。

  此布,即颂时绥。

  L上十月廿一日〔1〕叶紫(1910--1939)原名俞鹤林,湖南益阳人,作家,"左联"成员。著有短篇小说集《丰收》,鲁迅曾为作序,编为《奴隶丛书》〔2〕翻译指编辑《译文》第三期。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