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2章 一九三四年(13)

  《岭南之春》版及白涛兄所寄的一块,均已收到。书已编好,纸亦买好,本来即可付印了,但近来非常之热,终日流汗,没法想,只得待稍凉时再付印。此书共二十四幅,拟印百二十本,除分送作者二十四本外,只有九十六本发卖。

  木刻在法、俄听说已展览过,批评不坏,但得不到详细的消息。

  连环图画要在这里卖版权,大约很难。刊物上虽时有木刻,然而不过东拉西扯,不化一文钱。要他们出钱,可就没人肯要了。你的《法网》〔1〕,也至今并未印出。

  《引玉集》可以用邮票买的,昨到书店去问,他们说已寄出,书价及邮费均够。

  德国版画怕一时不易办,因为原画大,所以也想印得大些(比《引玉集》至少大一倍),于是本钱也就大,而我则因版税常被拖欠,收入反而少了。还有一层,是我太不专一,忽讲木刻,忽讲文学,自己既变成打杂,敌人也因之加多,所以近来颇想自己用点功,少管种种闲事,因此就引不起计画的兴趣。但是,迟迟早早是总要印的,要不然,不是白收集一场了么?

  此地热极,九十度以上者已两星期余,连晚上也睡不大安稳了。

  此复即颂时绥迅上七月十二日〔1〕《法网》指陈铁耕为丁玲小说《法网》所作的木刻插图。

  340714致徐懋庸懋庸先生:十二日信昨收到。宴L。Korber〔1〕,到者如此之少,真出意料之外。中国的事情,她自己看不出,也没有人告诉她,真是无法可想。外国人到中国来的,大抵如此,也不但她。

  《非政治化。。。。。。》系别人所作〔2〕,由我托人抄过,因为偶有不愿意拿出原稿去的投稿者,所以绍介人很困难。他还有一篇登在《文学季刊》(一)〔3〕上。

  光华老病〔4〕,是要发的,既是老病,即不能不发。此后编辑人怕还要难。钱如拿不到,十五日请不必急于送来,天气大热,我也不在书店相候了。近日做了一篇无聊文〔5〕,今寄上,又,建人者一篇〔6〕,一并寄上。我希望先生能在十五以前收到,不至于在九十多度的炎热中跑远路。

  此复,即颂时绥。迅上七月十四晨"〔1〕L。Korber莉莉。珂贝,奥地利女作家,著有《新俄女工日记》、《新德国的犹太人》等。一九三四年六月来我国访问时,新语林社等三个文艺团体在上海联合举行欢迎宴会,出席者只五人。

  〔2〕《非政治化。。。。。。》指瞿秋白作《"非政治化"的高尔基》,参看340709信注〔1〕。

  〔3〕指杂文《读房龙的<地理>》。商霆(瞿秋白)作,载《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一九三四年一月)。

  〔4〕光华老病指光华书局拖欠《新语林》的作者稿费。

  〔5〕指《买<小学大全>记》,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6〕建人者一篇指《特权者的哲学和科学》,作者署名"克士",后载《新语林》第三期(一九三四年八月五日)。

  340717①致吴渤吴渤先生:十一日信收到,在途中不过六天,而一本《引玉集》却要走廿一天,真是奇怪。这书销行还不坏,已卖去一百多本。印费是共三百五十余元,连杂费在内,平均每本一元二角。书的销场,和推销法实是大有关系的,但可靠的书店,往往不善于推销,有推销手段者,大抵连书款(打了折扣的)也不还,所以我终于弄不好。

  《城与年》的插画有二十七幅,倘加入集中,此人的作品便居一半,别人的就挤出了,因此留下,拟为续印别种集子之用。现又托友写信到那边去〔1〕,征求名作的全部插图,倘有效,明年当可又出一种插画集。

  木刻书印起来,我看八十元是不够的,当估为百二十元,因为现在纸价贵,而这书又不能用报纸。

  《木刻纪程》的材料,已收集齐全,纸亦买好,而近二十天来,每日热至百度左右,不能出去接洽,俟稍凉,就要付印的。

  听说我们的木刻,已在巴黎,莫。科展览,批评颇好,但收集者〔2〕本人,却毫无消息给我,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

  此布,即颂时绥。

  迅上七月十七日〔1〕友指曹靖华;那边,指苏联对外文化协会。

  〔2〕收集者指绮达。谭丽德。

  340717②致杨霁云霁云先生:顷奉到十六晚信。临行时函及《连环》〔1〕,亦俱早收到。

  《浙江潮》实只十期,后不复出。范爱侬〔2〕辈到日本,比我稍迟,那《题名》〔3〕大约印在他们未到之前,所以就找不出了。

  威男〔4〕的原名,因手头无书可查,已记不清楚,大约也许是JulesVerne,他是法国的科学小说家,报上作英,系错误。梁任公的《新小说》〔5〕中,有《海底旅行》,作者题焦士威奴(?),也是他。但我的译本,似未完,而且几乎是改作,不足存的。

  我的零零碎碎的东西,查起来还有这许多,殊出自己的意外,但有些是遗落,有些当是删掉的,因为觉得并无足观。先生要印成一书〔6〕,只要有人肯印,有人要看,就行了,我自己却并没有什么异议。

  这二十天来,上海每日总在百度左右,于做事颇多阻碍,所以木刻尚未印,也许要俟秋初了。我因有闲,除满身痱子之外,别无损害,诸希释念为幸。

  专此布复,顺颂时绥。

  迅启上七月十七日〔1〕《连环》即《连环两周刊》,综合性杂志,乐嗣炳编辑,一九三四年六月在上海创刊,后改名《乒乓世界》。

  〔2〕范爱农参看100815②信注〔8〕。

  〔3〕《题名》即《浙江同乡留学东京题名(癸卯三月调查)》,载《浙江潮》第三期(一九○三年四月)。

  〔4〕威男(JuSesVerne,1828--1905)曾译焦士威奴,通译儒勒。凡尔纳,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家,著有《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二万里》等。鲁迅曾译有他的《月界旅行》(《从地球到月球》),一九○三年日本东京进化社出版,还译有《地底旅行》(《地心游记》),一九○六年南京启新书局发行。

  〔5〕《新小说》月刊,梁启超主编,一九○二年十月在日本横滨创刊,一九○五年一月迁至上海出版,同年十二月停刊。该刊第一至第六期、第十期和第十二期曾连载《海底旅行》(《海底二万里》),未完,署"英国萧鲁士原著,南海卢籍东译意,东越红溪生润文"。

  〔6〕指《集外集》。

  340717③致罗清桢清桢先生:七日及十六日示,并木版一块,均已收到。张先〔生1〕已就痊可,甚慰,可惜的是不能东游了,但这也是没法的事。

  做序文实非我所长,题字比较的容易办。〔2〕张先生不知要写怎样的几个字,希示下为盼。

  专此布复,即请暑安。。。。。。。。。。。。。。。。。。。。。。。。。。。。。。。。。。。。。。。。迅上七月十七夜。

  注释:

  〔1〕张先生指张慧。东游,指去日本。

  〔2〕指为张慧自费出版的木刻集题字。

  340717④致徐懋庸懋庸先生:十六日信收到。光华的真相是一定要来的,去年的拉拉藤(这是绍兴话,先生认识这植物么?),今年决不会变作葡萄的。

  两点东西,今译上。〔1〕短的一幅是诗,但译起来就不成诗,只好算是两句话。

  "谈言"〔2〕上那一篇早见过,十之九是施蛰存做的。但他握有编辑两种杂志〔3〕之权,几曾反对过封建文化,又何曾有谁不准他反对,又怎么能不准他反对。这种文章,造谣撒谎,不过越加暴露了卑怯的叭儿本相而已。

  而且"谈言"自己曾宣言停止讨论大众语〔4〕,现在又登此文,真也是叭儿血统。

  祝安健。

  隼上七月十七日克姑娘〔5〕原文及拙译附上。又及〔1〕指《题<新语林>诗》和《致<新语林>读者辞》,莉莉。珂贝作,张禄如(鲁迅)译,载《新语林》第三期(一九三四年八月五日),发表时并附原文手迹。

  〔2〕"谈言"《申报。本埠增刊》的杂文专栏。一九三四年七月七日该栏发表《大众语在中国底重要性》一文,作者署名"寒白"。

  〔3〕指施蛰存编辑的《现代》月刊和《文艺风景》月刊。

  〔4〕"谈言"曾宣言停止讨论大众语一九三四年七月五日《申报》载《编辑室启事》:"关于建设大众语的问题,理论方面,已发挥得够了,本刊于今天以后,拟停登此项文字。文言白话问题,亦拟停止讨论。"〔5〕克姑娘指莉莉。珂贝。参看340714信注〔1〕。

  340721致徐懋庸懋庸先生:顷得某君信,谓前寄我之克女士德文稿一篇〔1〕,今以投《新语林》,嘱我译出,或即以原文转寄,由先生另觅人翻译云云。我德文既不好,手头又无一本字典,无法可想,只得以原文转寄,希察收。

  又新得闲斋文一篇,似尚可用,一并寄呈。

  此布,即颂时绥。迅上七月二十一日〔1〕指《睡着了的上海》,莉莉。珂贝作,惠天译,载《新语林》第四期(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日)。

  340725致黎烈文烈文先生:《红萝卜须》作者小照,已去复照(因为书是不能交给制版所的,他们喜欢毁坏),月初可晒好,八月五日以前必可送上,想当来得及插入译本罢。

  这回《译文》〔1〕中的译品,最好对于作者及作品,有一点极简略的说明,另纸写下,拟一同附在卷末,就算是公共的《编辑后记》。

  专此布达,并请道安。

  隼顿首七月廿五日〔1〕《译文》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的月刊,一九三四年九月创刊,最初三期由鲁迅编辑,后由黄源接编,撰稿人有鲁迅、茅盾、黎烈文、孟十还等。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一九三五年九月出至第十三期停刊;次年三月复刊,改由上海杂志公司出版,一九三七年六月出至第三卷第四期停刊。共出二十九期。

  340727①致何白涛白涛先生:七月十九的信,昨天收到了。《引玉集》一时销不出,也不要紧,慢慢的卖就好。

  耀唐兄的连环图画,已见过,大致是要算好的,但为供给大众起见,我以为还可以多采用中国画法,而且有些地方还可以画得更紧张,如瞎子遭打之类。

  前几天热极,什么也不能做,现已稍凉,中国木刻选要开始付印了,共二十四幅,因经济关系,只能印百二十本,除送赠每幅之作者共二十四本及别处外,只有八十本可以发售,每本价六角或八角,要看印后才可以决定。

  专此布复,即颂时绥。

  迅上七月二十七日340727②致唐弢〔1〕唐弢先生:来信问我的几件事情之中,关于书籍的,我无法答复,因为向来没有注意过。社会科学书,我是不看中国译本的。但日文的学习书,过几天可以往内山书店去问来,再通知,这几天因为伤风发热,躺在家里。

  日本的翻译界,是很丰富的,他们适宜的人才多,读者也不少,所以著名的作品,几乎都找得到译本,我想,除德国外,肯绍介别国作品的,恐怕要算日本了。但对于苏联的文学理论的绍介,近来却有一个大缺点,即常有删节,甚至于"战争""革命""杀"(无论谁杀谁)这些字,也都成为××,看起来很不舒服。

  所以,单靠日本文,是不够的,倘要研究苏俄文学,总要懂俄文才好。但是,我想,你还是划出三四年工夫来(并且不要间断),先学日本文,其间也带学一点俄文,因为,一者,我们先就没有一部较好的华俄字典,查生字只好用日本书;二者他们有专门研究俄文的杂志,可供参考。

  自修的方法,我想是不大好,因为没有督促,很容易随便放下,不如进夜校之类的稳当。我的自修,是都失败的,但这也许因为我太懒之故罢,姑且写出以备考。

  此复,即颂时绥。

  迅上七月廿七日〔1〕唐弢浙江镇海人,作家。当时在上海邮局工作,业余从事杂文写作。

  340727③致徐懋庸懋庸先生:对于光华,我是一丝的同情也没有,他们就利用别人的同情和穷迫的。既然销路还好,怎么会没有钱,莫非他们把杂志都白送了人吗?

  生活书店办起来,稿费恐怕不至于无着落;〔1〕但我看望道先生的"决心"〔2〕,恐怕很要些时光罢。

  在大风中睡了一觉,生病了,但大约也就要好起来的。

  此复,即颂时绥。

  迅上七月廿七日〔1〕指徐懋庸拟与生活书店交涉出版《新语林》,后未成。

  〔2〕望道先生的"决心"指陈望道计划编辑出版《太白》半月刊,后于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日创刊。

  340727④致罗清桢清桢先生:惠示谨悉。前日因在大风中睡了一觉,遂发大热,不能久坐,一时恐难即愈。

  先生归期又如此之促,以致不能招待,真是抱歉得很。诸希谅察为幸。

  专此布复,并请暑安。迅上七月廿七日340727⑤致韩白罗〔1〕白罗先生:信及《士敏土》两本,均已收到。印得这样,供给不学艺术的大众,也可以了,但因为从书中采取,所以题名和原画略有不同。印本上,原文也写错了几个。此书初出时,我是寄给未名社代卖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没有给我陈列。

  这回的《引玉集》,目的是在供给学艺术的青年的参考,所以印工不能不精,一精,价钱就贵,本钱就每本一元二角,倘印得多,还可以便宜些,但我没有推销的本领,不过,只要有人翻印,也就好了。现在又在去信讨取大著作上的木刻插图,但有没有不可知,以后有没有力量印也不可知。

  《母亲》的插图没有单张的,但从一本完整的书里拆出来,似乎也可惜,因为这书在中国不到三百本。我这里有一本缺页的,已无用处,所以将那十四幅拆下,另封托书店寄上了。至于说明,我无法写,因为我也不能确知每图是针对那几句,今但作二百字绍介〔2〕,附上,用时请觅人抄一抄。

  《新俄画选》〔3〕已无处买,其实那里面的材料是并不好的。《山民牧唱》〔4〕尚不知何日出版,因为我译译放放,还未译成。

  专此布复,并颂时绥。

  迅上七月廿七日〔1〕韩白罗天津人,世界语学者。当时在太原铁路局工作,业余用晒图方法翻印鲁迅辑印的梅斐尔德的《士敏土之图》及亚历克舍夫所作高尔基《母亲》木刻插图。

  〔2〕即《<母亲>木刻十四幅序》,现编入《集外集拾遗补编》。

  〔3〕《新俄画选》即《艺苑朝华》第五辑。鲁迅编选,收苏联绘画、木刻十三幅,一九三○年三月光华书局出版。

  〔4〕《山民牧唱》短篇小说集,西班牙巴罗哈著,鲁迅重译后生前未出版。一九三八年由鲁迅全集出版社编入《鲁迅全集》第十八卷。

  340729致曹聚仁聚仁先生:我对于大众语的问题〔1〕,一向未曾研究,所以即使下问,也说不出什么来。现在但将得来信后,这才想起的意见,略述于下----一、有划分新阶段,提倡起来的必要的。对于白话和国语,先不要一味"继承",只是择取。

  二、秀才想造反,一中举人,便打官话了。

  三、最要紧的是大众至少能够看。倘不然,即使造出一种"大众语文"来,也还是特殊阶级的独占工具。

  四、先建设多元的大众语文,然后看着情形,再谋集中,或竟不集中。

  五、现在答不出。

  我看这事情复杂,艰难得很。一面要研究,推行罗马字拼音;一面要教育大众,先使他们能够看;一面是这班提倡者先来写作一下。逐渐使大众自能写作,这大众语才真的成了大众语。

  但现在真是哗啦哗啦。有些论者,简直是狗才,借大众语以打击白话的,因为他们知道大众语的起来还不在目前,所以要趁机会先将为害显然的白话打倒。〔2〕至于建立大众语,他们是不来的。

  中国语拉丁化;到大众中去学习,采用方言;以至要大众自己来写作,都不错。但迫在目前的明后天,怎么办?我想,也必须有一批人,立刻试作浅显的文章,一面是试验,一面看对于将来的大众语有无好处。并且要支持欧化式的文章,但要区别这种文章,是故意胡闹,还是为了立论的精密,不得不如此。

  照现在的情形看来,倘不小心,便要弄到大众语无结果,白话文遭毒打,那么,剩下来的是什么呢?

  草此布复,顺请道安。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