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0章 一九三四年(11)

  学日本文要到能够看小说,且非一知半解,所需的时间和力气,我觉得并不亚于学一种欧洲文字,然而欧洲有大作品。先生何不将豫备学日文的力气,学一种西文呢?

  用种种笔名的投稿,倘由我再寄时,请先生看情形分用就是,稿费他〔1〕是不计较的。此复即请著安。

  迅顿首六月八日〔1〕指徐诗荃。

  340609①致台静农〔1〕对于印图,尚有二小野心。一,拟印德国版画集,此事不难,只要有印费即可。二,即印汉至唐画象,但唯取其可见当时风俗者,如游猎,卤簿,宴饮之类,而著手则大不易。五六年前,所收不可谓少,而颇有拓工不佳者,如《武梁祠画象》,《孝堂山画象》,《朱鲔石室画象》等,虽具有,而不中用;后来出土之拓片,则皆无之,上海又是商场,不可得。兄不知能代我补收否?即一面收新拓,一面则觅旧拓(如上述之三种),虽重出不妨,可选其较精者付印也。此复即颂时绥。

  豫顿首六月九日〔1〕此信不全。

  340609②致曹聚仁聚仁先生:不敢承印《准风月谈》事,早成过去;后约者乃别一家,现正在时时催稿也。

  读经,作文言,磕头,打P股,正是现在必定兴盛的事,当和其主人一同倒毙。但我们弄笔的人,也只得以笔伐之。望道〔1〕先生之所拟,亦不可省,至少总可给一下打击。

  此布即请道安。迅上六月九日〔1〕望道陈望道(1890--1977),浙江义乌人,教育家、语言学家。留学日本,曾任《新青年》杂志编辑,复旦大学等校教授,创办大江书铺、《大江月刊》、《太白》半月刊等。当时为了回击汪懋祖等人复兴文言的逆流,他参与发起"大众语"运动,并筹办文艺半月刊。

  340609③致杨霁云霁云先生:六日函收到。杂志原稿既然先须检查,则作文便不易,至多,也只能登《自由谈》那样的文章了。政府帮闲们的大作,既然无人要看,他们便只好压迫别人,使别人也一样的奄奄无生气,这就是自己站不起,就拖倒别人的办法。倘用聚仁先生出面编辑,他们大约会更加注意的。

  来信所述的忧虑,当然也有其可能,然而也未必一定实现。因为正如来信所说,中国的事,大抵是由于外铄的,所以世界无大变动,中国也不见得单独全局变动,待到能变动时,帝国主义必已凋落,不复有收买的主人了。然而若干叭儿,忽然转向,又挂新招牌以自利,一面遮掩实情,以欺骗世界的事,却未必会没有。这除却与之战斗以外,更无别法。这样的战斗,是要继续得很久的。所以当今急务之一,是在养成勇敢而明白的斗士,我向来即常常注意于这一点,虽然人微言轻,终无效果。

  专此布复,即颂时绥。

  迅上六月九夜340611致曹靖华汝珍兄:八日信并稿收到,先前所寄的地址〔1〕四张及插画本《城与年》〔2〕,也早收到了。和书一对照,则拓本〔3〕中缺一幅,但也不要紧,倘要应用,可以从书上复制出来的。

  木刻集系由东京印来,中国的印工,还没有这么好。寄给作者们的十二本,已于一星期前寄去了。我从正月起,陆续寄给了他们中国旧木刻书共四包,至今毫无回信,也不知收到了没有。

  日前寄上《文学报》四份,收到否?该报似中途遗失的颇多。

  上海已颇热,我们都好的,不过我既不著作,又不翻译,只做些另碎事,真是懒散,以后我想来译点书。

  此布即颂时绥。

  弟豫顿首六月十一日〔1〕地址指鲁迅委托曹靖华用俄文书写的"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地址,一式四份。

  〔2〕《城与年》长篇小说,苏联费定著,亚历克舍夫作木刻插图二十八幅,后由曹靖华译成中文,一九四七年出版。

  〔3〕拓本指手拓的《城与年》木刻插图,鲁迅拟单独印行,后未成。参看《集外集拾遗。<城与年>插图本小引》。

  340612致杨霁云霁云先生:快信收到。《词话》〔1〕书价,系三十六元。其书共二十一本,内中之绣像一本,实非《词话》中原有,乃出版人从别一种较晚出之版本〔2〕中,取来附上的。又《胡适文选》已用过,因乘便奉还,谢谢。

  二十二日午后二时,倘别无较紧要之事,当在书店奉候也。

  此复即颂时绥。

  迅上六月十二日〔1〕《词话》指北平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明万历刻本的《金瓶梅词话》。

  〔2〕指明崇祯年间刻本《金瓶梅》。

  340613致母亲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来信已经收到。海婴这几天不到外面去闹事了,他又到公园和乡下去。而且日见其长,但不胖,议论极多,在家时简直说个不歇。动物是不能给他玩的,他有时优待,有时则要虐待,寓中养着一匹老鼠,前几天他就用蜡烛将后脚烧坏了。至于学校,则今年拟不给他去,因为四近实无好小学,有些是骗钱的,教员虽然打扮得很时髦,却无学问;有些是教会开的,常要讲教,更为讨厌。海婴虽说是六岁,但须到本年九月底,才是十足五岁,所以不如暂且任他玩着,待到足六岁时再看罢。上海从今天起,已入了梅雨天,虽然比绍兴好,但究竟也颇潮湿。一面则苍蝇蚊子,都出来了。男胃病已愈,害马亦安好,可请勿念。李秉中君在南京办事,家眷即住在南京,他自己则有时出外,因为他是在陆军里做训育事务的,所以有时要跟着走,上月见过一回,比先前胖得多了。

  余容续禀,专此布达,恭请金安。

  男树叩上。广平及海婴同叩六月十三日340618①致台静农静农兄:今晚得十三日函,书〔1〕则昨已收到。如此版本,可不至增加误字,方法殊佳,而代为"普及",意尤可感,惜印章殊不似耳。倘于难得之佳书,俱以此法行之,其有益于读者,当更大也。

  石刻画象,除《君车》残石〔2〕(有阴)外,翻刻者甚少,故几乎无须鉴别,惟旧拓或需问人。我之目的,(一)武梁祠,孝堂山二种,欲得旧拓,其佳者即不全亦可;(二)嵩山三阙〔3〕不要;(三)其余石刻,则只要拓本较可观,皆欲收得,虽与已有者重出亦无害,因可比较而取其善者也。但所谓"可观"者,系指拓工而言,石刻清晰,而拓工草率,是为不"可观",倘石刻原已平漫,则虽图象模胡,固仍在"可观"之列耳。

  济南图书馆所藏石,昔在朝时,曾得拓本少许;闻近五六年中,又有新发见而搜集者不少,然我已下野,遂不能得。兄可否托一机关中人,如在大学或图书馆者,代为发函购置,实为德便。凡有代价,均希陆续就近代付,然后一总归还。

  《引玉集》已售出五十本以上,较之《士敏土之图》,远过之矣。我所藏德国版画,有四百余幅,颇欲选取百八十幅,印成三本以绍介于中国,然兹事体大,万一生意清淡,则影响于生计,故尚在彷徨中也。

  上海算是已入"梅雨天",但近惟多风而无雨;前日为端午,家悬蒲艾,盛于往年,敝寓亦悬一束,以示不敢自外生成之意。文坛,则刊物杂出,大都属于"小品"。此为林公语堂所提倡,盖骤见宋人语录,明人小品,所未前闻,遂以为宝,而其作品,则已远不如前矣。如此下去,恐将与老舍〔4〕半农,归于一丘,其实,则真所谓"是亦不可以已乎"者也。

  贱躯如常,脑膜无恙,惟眼花耳。孩子渐大,善于捣乱,看书工夫,多为所败,从上月起,已明白宣言,以敌人视之矣。

  近见《新文学运动史》〔5〕,附有作者之笔名,云我亦名"吴谦",似未确,又于广平下注云"已故",亦不确也。专复,即颂曼福。

  隼顿首六月十八夜〔1〕指《南腔北调集》的北平翻印本,系照相石印。

  〔2〕《君车》残石未详。

  〔3〕嵩山三阙指河南登封嵩山的东汉石刻,分太室石阙(隶书),少室石阙(篆书)和开母庙石阙(隶书、篆书及画像)三种。

  〔4〕老舍(1898--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北京人,小说家、戏剧家。曾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并常在《论语》上发表小品。

  〔5〕《新文学运动史》即《中国新文学运动史》,王哲甫著,一九三三年九月北京戴成印书局出版。下面所说的事,见该书第十章附录《作家笔名一览》。

  340618②致杨霁云霁云先生:日来自患胃病,眷属亦罹流行感冒,所约文〔1〕遂止能草草塞责,歉甚。今姑寄呈,能用与否,希酌定。

  又,倘能用,而须检查,则草稿殊不欲送去,自又无法托人抄录,敢乞先生觅人一抄,而以原稿见还为祷。

  此布即请道安。

  迅上六月十八夜〔1〕指《倒提》,后收入《花边文学》。据收信人回忆,因他拟编的杂志未出成,后遂将该稿退还作者。

  340619致曹靖华汝珍兄:端节前一夕信已收到。《南北集》翻本,静兄已寄我一本,是照相石印的,所以略无错字,纸虽坏,定价却廉,当此买书不易之时,对于读者也是一种功德,而且足见有些文字,是不能用强力遏止的。

  《引玉集》其实是东京所印,上海印工,价贵而成绩还不能如此之好。至今为止,已售出约八十本,销行也不算坏。此书如在年内卖完,则恰恰不折本。此后想印文学书上之插画一本,已有之材料,即《城与年》,又,《十二个》〔1〕。兄便中不知能否函问V。O。K。。。,可以将插画(木刻)见寄,以备应用否?最好是中国已有译本之插画,如《铁流》,《毁灭》,《肥料》之类。

  我们都好。此布即颂时绥。

  弟豫上六月十九日〔1〕《十二个》长诗,苏联勃洛克(1880--1921)著,玛修丁作插图四幅,胡疎译,鲁迅为作《后记》,一九二六年八月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340620①致郑振铎西谛先生:再版《北平笺谱》,此地有人要预约两部,但不知尚有余本否?倘有,则希于将来汇运时,加添两部,并在便中以有无见示为荷。此布,即请道安。

  迅顿首六月二十日340620②致陈烟桥雾城先生:木刻集〔1〕拟付印,而所得的版,还止十七块,因为铁耕和白涛两位的,都还没有寄来。

  MK社原要出一本选集,〔2〕稿在我这里,不知仍要出版否?其实,集中佳作并不多;致平〔3〕的《负伤的头》最好,比去年的《出路》,进步多了,我想也印进去,不知你能否找他一问,能否同意。即使那选集仍要出,两边登载也不要紧的,倘以为可,则乞借我原版,如已遗失,则由我去做锌版亦可。

  一个美国人告诉我,他从一个德国人听来,我们的绘画(这是北平的作家的出品)及木刻,在巴黎展览,很成功;又从一苏联人听来,这些作品,又在莫斯科展览,评论很好云云。但不知详情;而收集者〔4〕也不直接给我们一封信,真是奇怪。

  专此,即颂时绥。

  迅上六月廿夜。

  注释:

  〔1〕木刻集指《木刻纪程》。

  〔2〕选集指M。K。木刻研究会第四次展览会的作品选集。该会曾选出展品二十多幅,并送鲁迅审定,后因该会遭受破坏,木板被国民党当局没收而未出版。

  〔3〕致平即张望,参看340406信注〔5〕。

  〔4〕收集者指绮达。谭丽德。

  340621①致徐懋庸懋庸先生:十九日信收到。《新语林》〔1〕第二期的文章很难说,日前本在草一篇小文〔2〕,也是关于清代禁书的,后来因发胃病,孩子又伤风,放下了,到月底不知如何,倘能做成,当奉上。闲斋〔3〕尚无稿来,但有较长之稿一篇在我这里,叫作《攻徐专著》,《自由谈》不要登。其实,对于先生,是没有什么恶意的,我想,就在自己所编的刊物上登出来,倒也有趣,明天当挂号寄上,倘不要,还我就好了。

  《动向》近来的态度,是老病复发,五六年前,有些刊物,一向就这样。有些小说家写"身边琐事",而反对这种小说的批评家,却忘记了自己在攻击身边朋友。有人在称快的。但这病很不容易医。

  不过,我看先生的文章(如最近在《人间世》上的),大抵是在作防御战。这事受损很不小。我以为应该对于那些批评,完全放开,而自己看书,自己作论,不必和那些批评针锋相对。否则,终日为此事烦劳,能使自己没有进步。批评者的眼界是小的,所以他不能在大处落墨,如果受其影响,那就是自己的眼界也给他们收小了。假使攻击者多,而一一应付,那真能因此白活一世,于自己,于社会,都无益处。

  但这也须自己有正当的主见,如语堂先生,我看他的作品,实在好像因反感而在沈沦下去。

  《引玉集》的图〔4〕要采用,那当然是可以的。乔峰的文章,见面时当转达,但他每天的时间,和精力一并都卖给了商务印书馆,我看也未必有多少工夫能写文章。我和闲斋的稿费,托他也不好(他几乎没有精神管理琐事了),还是请先生代收,便中给我,迟些时是不要紧的。

  此布,即颂时绥。迅上六月二十一日因时间尚早,来得及寄挂号信,故将闲斋(=区区)稿附上了。又及。

  注释:

  〔1〕《新语林》文艺半月刊,一九三四年七月五日创刊,第一期至第四期为徐懋庸主编,后为新语林社编,一九三四年十月出至第六期停刊,上海光华书局出版。

  〔2〕小文指《买<小学大全>记》,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3〕闲斋即徐诗荃。下文的《攻徐专著》,杂文,署名"区区",载《新语林》第二期(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日)。

  〔4〕指徐懋庸拟移用《引玉集》中的作品为《新语林》的封面画。后来该刊第一、二、四期的封面都采用了其中的作品。

  340621②致郑振铎西谛先生:六月十八日函及《十竹斋笺谱》样张,今天都收到。《笺谱》刻的很好,大张的山水及近于写意的花卉,尤佳。此书最好是赶年内出版,而在九或十月中,先出珂罗版印者一种。我想,购买者的经济力,也应顾及,如每月出一种,六种在明年六月以内出全,则大多数人力不能及,所以最好是平均两月出一种,使爱好者有回旋的余地。

  对于纸张,我是外行,近来上海有一种"特别宣",较厚,但我看并不好,砑亦无用,因为它的本质粗。夹贡有时会离开,自不可用。我在上海所见的,除上述二种外,仅有单宣,夹宣(或云即夹贡),玉版宣,煮硾了。杭州有一种"六吉",较薄,上海未见。我看其实是《北平笺谱》那样的真宣,也已经可以了。明朝那样的棉纸,我没有见过新制的。

  前函说的《美术别集》〔1〕中的《水浒图》〔2〕,非老莲作,乃别一明人本,而日本翻刻者,老莲之图,我一张也未见过。周子兢〔3〕也不知其人,未知是否蔡先生的亲戚?倘是,则可以探听其所在。我想,现在大可以就已有者先行出版;《水浒图》及《博古页子》,页数较多,将来得到时,可以单行的。

  至于为青年着想的普及版,我以为印明本插画是不够的,因为明人所作的图,惟明事或不误,一到古衣冠,也还是靠不住,武梁祠画象中之商周时故事画,大约也如此。或者,不如(一)选取汉石刻中画象之清晰者,晋唐人物画(如顾凯之《女史箴图》〔4〕之类),直至明朝之《圣谕像解》〔5〕(西安有刻本)等,加以说明;(二)再选六朝及唐之土俑,托善画者用线条描下(但此种描手,中国现时难得,则只好用照相),而一一加以说明。青年心粗者多,不加说明,往往连细看一下,想一想也不肯,真是费力。但位高望重如李毅士教授,其作《长恨歌画意》,也不过将梅兰芳放在广东大旅馆中,而道士则穿着八卦衣,如戏文中之诸葛亮〔6〕,则于青年又何责焉呢?日本人之画中国故事,还不至于此。

  六月号之《文学》出后,此地尚无骂声,但另有一种脾气,是专做小题,与并非真正之敌寻衅。此本多年之老脾气,现在复发了,很有些人为此不平,但亦无以慰之,而这些批评家之病亦难治。他们斥小说家写"身边琐事",而不悟自己在做"身边批评",较远之大敌,不看见,不提起的。但(!),此地之小品文风潮,也真真可厌,一切期刊,都小品化,既小品矣,而又唠叨,又无思想,乏味之至。语堂学圣叹〔7〕一流之文,似日见陷没,然颇沾沾自喜,病亦难治也。

  骂别人不革命,便是革命者,则自己不做事,而骂别人的事做得不好,自然便是更做事者。若与此辈理论,可以被牵连到白费唇舌,一事无成,也就是白活一世,于己于人,都无益处。我现在得了妙法,是谣言不辩,诬蔑不洗,只管自己做事,而顺便中,则偶刺之。他们横竖就要消灭的,然而刺之者,所以偶使不舒服,亦略有报复之意云尔。

  《十竹斋笺谱》刻工之钱,当于月底月初汇上一部分。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